一例壞疽性膿皮病誤診為皮膚感染性潰瘍病例分析
患者男,68歲,5年前診斷患骨髓纖維化病,日常服用中藥控制病情,婚育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2014年2月1日患者于當地醫院行輸血治療后,見左手背靜脈留置針口處有一黃豆大小紫紅色潰瘍,伴疼痛,考慮局部軟組織感染,創面外涂莫匹羅星軟膏行抗感染處理。 治療第3天,潰瘍直徑發展為1元硬幣大小,疼痛加劇,給予切開引流處理;治療第5天,潰瘍直徑增至雞蛋大小,行局部清創及VSD治療,而后潰瘍仍進一步擴大。其間共行3次創面分泌物細菌學培養,結果均呈陰性。 患者于潰瘍形成后16 d(2014年2月17日)轉入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以下稱第1作者單位)就診。體格檢查:體溫38℃、脈搏82次/min、呼吸頻率22次/min、血壓128/82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音稍粗,未聞及明顯干濕性噦音,腹部膨隆,距左側肋下約三橫指處可觸及腫大的脾臟,腹軟,無明顯壓痛或反跳痛。 左......閱讀全文
一例壞疽性膿皮病誤診為皮膚感染性潰瘍病例分析
患者男,68歲,5年前診斷患骨髓纖維化病,日常服用中藥控制病情,婚育史、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2014年2月1日患者于當地醫院行輸血治療后,見左手背靜脈留置針口處有一黃豆大小紫紅色潰瘍,伴疼痛,考慮局部軟組織感染,創面外涂莫匹羅星軟膏行抗感染處理。?治療第3天,潰瘍直徑發展為1元硬幣大小,疼痛加劇,
一例多次誤診的兒童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患兒男,3歲,因雙上肢及胸壁反復潰瘍5月余人院。 5個月前(2015—12-9)患兒因重癥肺炎于當地醫院行右頸內 靜脈穿刺。l周后穿刺部位皮膚出現2 cm X 1.5 cm紅斑、潰 爛、疼痛,伴高熱,最高體溫39.5℃。血細菌培養陰性。右頸 部潰爛處分泌物培養:多重耐藥表皮葡萄球菌生長,真菌陰 性。
指端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患者男, 59 歲。因左手多發潰瘍伴疼痛 1 年,于 2015年3月入院。患者1年前左手拇指甲周出現斑塊(具 體不詳),質硬,迅速增大。 3個月前外院行皮損組織病理檢 查(組織病理結果不詳)及左手拇指指間關節處截指術,術 后約1周即在切口部位皮損復發,并迅速增大,形成潰瘍, 左手
一例增殖型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66歲,因頭面部、四肢多發無痛性潰瘍6個月收 住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患者6個月前無明顯誘 因雙側小腿及踝部散發黃豆大小紅色丘疹,無自覺癥狀。其 后皮損逐漸呈環狀向外擴大,中央潰瘍形成,伴膿血性分泌物,部分皮損融合成片。1個月前就診于外院.考慮壞疽性膿皮病,口服沙利度胺片">沙利度胺片
一例手術治療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女,53歲,雙下肢潰瘍反復發作4年。2009年9月患者無誘因出現雙下肢皮膚散發潰瘍,于當地醫院就診,未明確診斷,創面經換藥后愈合。?此后雙下肢皮膚反復出現潰瘍。2012年12月患者因右足皮膚再次出現潰瘍,外用碘伏、莫匹羅星軟膏換藥處理,同時口服含激素類藥物(藥物名稱及用量不詳),但病情無
一例誤診為壞疽性膿皮病的HIV感染合并生殖器皰疹病例...
一例誤診為壞疽性膿皮病的HIV感染合并生殖器皰疹病例分析病例介紹患者男,25歲。肛周、陰囊、腹股溝、大腿潰瘍伴觸痛2月余。2月余前患者肛周出現紅斑,略痛,紅斑迅速破潰形成潰瘍面,表面可見白色分泌物和滲液。病程中無發熱、體重減輕、腹瀉等系統癥狀。1 月前于當地醫院診斷為壞疽性膿皮病,予醋酸潑尼松30
大皰型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30歲,因全身紅斑水皰伴疼痛20 d就診。患者 20 d前無明顯誘因左大腿內側出現片狀水腫性紅斑,感疼 痛,紅斑向外周離心性擴大,邊緣出現水皰、大皰,部分融合; 右大腿、軀干相繼出現類似皮損。患者來我院就診,診斷為 接觸性皮炎,給予左西替利嗪片、爐甘石樟腦洗劑等抗過敏 治療3 d,皮損無明顯
壞疽性膿皮病的病因分析
壞疽性膿皮病是一種慢性、壞死性、潰瘍性、瘢痕性、疼痛性皮膚病。好發于30~40歲的男性,面部、肩部、背部是常見部位。診斷主要依賴于臨床表現。炎性丘疹、膿皰、結節,迅速形成潛行性潰瘍,劇烈疼痛,應考慮本病。 本病原因不明,疾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有細菌感染,但這不是原發菌。目前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何診斷壞疽性膿皮病?
診斷主要依賴于臨床表現。炎性丘疹、膿皰、結節,迅速形成潛行性潰瘍,劇烈疼痛,應考慮本病。組織病理對本病無診斷意義。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潰瘍性疾病如皮膚結核、深部真菌病、晚期梅毒、非典型性分枝桿菌感染、增殖性膿皮病等鑒別。同時應進行全身性檢查,以明確是否伴有潛在性內在疾病。
一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 男,65 歲。因雙髖疼痛1 年余,摔倒致左髖疼痛加重伴活動受限1 周于2015 年9 月入院。3 年前因右側內踝皮膚擦傷遷延不愈出現潰瘍,于外院反復清創并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無好轉,經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壞疽性膿皮病,予以醋酸潑尼松治療2 個月后潰瘍愈合。?入院檢查:左下肢外旋45°,
怎樣治療壞疽性膿皮病?
1、支持、對癥治療 增強營養,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積極治療原發性內在疾病;避免皮膚損傷及創傷性操作;切忌攝入碘化鉀以防病情加重。 2、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 適用于病情較重的急性病例。潑尼松口服,多數患者有顯著療效。當常規劑量治療無效時,可考慮甲潑尼龍沖擊療法,待病情控制后,改為潑尼松
一例長期誤診為膿皰性銀屑病的IgA天皰瘡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男,58歲。因軀干、四肢近端反復紅斑、膿皰、水皰、鱗屑3年余、再發1個月于2016年2月24日就診。2013年2月患者無明顯誘因兩側腹股溝出現紅斑,針尖至米粒大小膿皰、偶見小水皰,之后皮疹泛發軀干、雙側腋窩及四肢近端,膿皰破潰后滲出、糜爛,伴瘙癢,無發熱、關節痛,以后皮損反復發作。先后
壞疽性膿皮病的臨床表現
好發于30~40歲的男性,面部、肩部、背部是常見部位。初起的皮損是丘疹、水皰、血皰、膿皰及結節、相互融合形成浸潤性的紫紅色硬塊,短期內出現壞死、潰瘍,邊緣仍然為紫紅色,潰瘍的形狀不規則,其上方附有惡臭的黃綠色的濃液和結痂,潰瘍中心結成瘢痕愈合的同時,邊緣紫紅色的斑塊仍然不斷地擴大,可以發展成面部
一例結節病誤診為尋常狼瘡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女,36歲。左上肢結節20余年,累及額頭、背部及腹部1年余。2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上肢出現數個簇集分布的紅色綠豆大結節,無疼痛和瘙癢,未予重視。后結節緩慢 增大和增多,相互融合,形成斑塊。10年前皮損擴展至手掌大小,病檢考慮尋常狼瘡,建議行胸部 X 線及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 PP
淋巴瘤誤診為皮病性淋巴結炎病例分析1
病例簡介患者,女,87歲,既往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因“全身皮疹伴瘙癢10月余,發熱50余天”于2017-08-16入我科。患者10月余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皮疹,彌漫性潮紅,伴瘙癢,無發熱,自行外用藥治療(具體不詳)稍好轉。10月來全身皮疹伴瘙癢反復出現,多次外院就診,予抗過敏治療(具體不詳)無明顯緩
淋巴瘤誤診為皮病性淋巴結炎病例分析2
同時完善皮膚活檢:“右側腹部”鏡檢表皮輕度增生伴真皮淺層慢性炎細胞及少許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免疫組化染色結果:CD10(-)、BCL6(-)、CD3(+)、CD68(部分+)、CD43(+)、CD1a(個別+)、Langerin(個別+)、CD4(+)>CD8(+)、CD30(-)、TIA-1(+)、
一例留置胸管后的壞死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男,37歲,因右側自發性氣胸接受治療。進行右側胸腔置管后右肺完全復張。但置管部位周圍組織開始出現壞死且極度疼痛,2周內發展為面積很大的深潰瘍(圖1)。實驗室檢查無異常,微生物學檢查結果均為陰性。皮膚活檢提示嗜中性粒細胞性皮膚病,病變部位多形核細胞廣泛浸潤,符合壞死性膿皮病。此后,進行3天的甲基強的松
一例食管Crohn病誤診為食管結核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82歲。因“胸骨后隱痛不適伴反酸噯氣3個月”于2014年4月11日入院。患者3個月前起反復出現胸骨后隱痛不適,呈持續性,伴反酸噯氣,有劍突下燒灼感,進食后癥狀加劇,無惡心嘔吐,無眼黃尿黃,無畏寒發熱,無胸悶心慌,無呼吸困難,無咳嗽咳痰;既往于半年前曾罹患結核">肺結核病,予以正規
一例-化膿性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癥,痤瘡,化膿性汗...
一例 化膿性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癥,痤瘡,化膿性汗腺炎(PA-PASH)綜合征病例分析患者:男,44歲最終診斷:PAPASH綜合征癥狀:復發性皮膚潰瘍,腹瀉,炎癥性關節炎臨床治療:N/A所屬專業:風濕病學背景:化膿性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癥(PG),痤瘡,化膿性汗腺炎(PA-PASH)綜合征與自身炎癥通路
誤診為濕疹的鮑溫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63 歲,左手大拇指發疹 1 年半,于半年 前來本院皮膚科就診。患者 1 年半前,左手大拇指 無明顯誘因出現花生大小皮疹,偶有輕度瘙癢,在外 院診斷為“錢幣狀濕疹”,用糖皮質激素軟膏治療未 見好轉。近半年皮疹逐漸增大,表面有黃白色鱗屑 及厚痂,無破潰滲出。患者自發病以來,飲食、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與壞疽性膿皮病合并IgA單克隆丙種球...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與壞疽性膿皮病合并IgA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病例分析持久性隆起性紅斑(EED)是一種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該類疾病的典型皮損多對稱分布在四肢關節伸側,皮損多為紅色至棕紅色丘疹、結節、斑塊。壞疽性膿皮病是一種持續性疼痛性潰瘍為特征表現的疾病。EED與壞疽性膿皮病有兩個共同點,在真皮中均有
一例腎動脈栓塞誤診為急腹癥病例分析
腎動脈栓塞是引起急腹癥的原因之一,臨床上較少見。當腎動脈栓塞以腹痛為首發癥狀時,極易與急腹癥混淆,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難度大。病例資料患者男,41歲。因“間斷腹痛9 d、發熱3 d”于2015年11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9 d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上腹疼痛,為陣發性絞痛,劍突下明顯,伴放射至背部,難以耐受。
炎癥性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病誤診為濕疹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 ?患者男,59 歲。 因全身淡紅色斑丘疹、斑片伴瘙癢 半年就診。 半年前, 患者雙足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和斑 片,后逐漸累及四肢、軀干、頭部、面部及頸部,瘙癢明 顯,曾于多家醫院診,診斷為泛發性濕疹,予口服中藥 (具體不詳)和復方甘草酸苷等藥物治療后,皮損未增 多,瘙癢減輕,自行停藥后病情反
一例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的成人Still病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5歲,因“發熱伴惡心、嘔吐、右上腹痛4d”入院。4d前著涼后出現咽痛、發熱,熱時寒戰,體溫最高達39℃,伴有右上腹、胸背部及四肢關節疼痛,惡心、嘔吐多次,進食水時明顯,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咖啡樣液體。無明顯咳嗽、咳痰,無喘息、氣短,無腹瀉。于當地醫院給予“抗感染及退熱藥”等治療,
一例萊姆病誤診為病毒性腦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17歲,美裔。因頭痛7d、發熱4d,于2013年8月16日收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患者入院前7d突發劇烈頭痛,伴惡心,無嘔吐,自行服用止痛藥物無效。至某醫院檢查血常規、生物化學指標均無異常;?腦脊液檢查示:糖2.81 mmol/L,氯化物129 mmol/L,蛋
仁濟醫院風濕科病例獲《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
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呂良敬團隊的病例報告以臨床醫學影像形式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并作為亮點在該雜志每周新聞中展示推薦。?文中報告了一例32歲的青年男性,表現為全身多發膿腫以及進行性頜面部皮膚潰瘍。最終該患者診斷為無菌性膿腫綜合征相關的壞疽性膿皮病,經激素和秋水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誤診為頸椎病病例分析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當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所誘發的短暫的眩暈,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經癥狀,是前庭周圍性眩暈最常見的一種。因其老年人多見,且由頭頸活動誘發,易誤診為頸椎病。本研究報道2例誤診時間比較長的典型病例,結合文獻闡明其特征,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臨床資料病例1:患者
一例Bowen病并皮角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82 歲。背部皮疹 3 年 余伴局部角質增生半年。3 年前, 無明顯誘因左側背部出現片狀紅 斑,上覆少量鱗屑或結痂,無明顯自 覺癥狀,未予治療,近半年來皮損逐 漸增大,且左側邊緣出現硬性增生 性腫物,伴疼痛和輕度瘙癢。患者 既往史無特殊。體檢: 各系統檢查 未見異常。皮膚
一例手部嗜中性皮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66歲。因右手水腫性紅斑3周于2014年11月8日來診。3周前無明顯誘因于右手大、小魚際及手心出現數個綠豆大小水腫性紅斑,伴輕微疼痛,遂至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外用氟替卡松乳膏治療無效。皮損逐漸擴展至雙手背和前臂,紅斑基礎上出現環狀膿皰,疼痛加劇,伴有低
一例網狀色素性皮病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男,30歲 。全身網狀黑褐色色素沉著20余年。患者足月順產,出生時皮膚色素正常,頭發發育尚可。10歲左右無明顯誘因頸部色素增加,5年后頭發開始脫落,同時指甲萎縮、脫落,未診治。隨年齡增長頸部、軀干及雙上肢黑褐色色素沉著逐漸增多,并逐漸形成網狀,皮膚稍粗糙。近7年病情明顯加重,皮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