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病誤診為濕疹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 患者男,59 歲。 因全身淡紅色斑丘疹、斑片伴瘙癢 半年就診。 半年前, 患者雙足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和斑 片,后逐漸累及四肢、軀干、頭部、面部及頸部,瘙癢明 顯,曾于多家醫院診,診斷為泛發性濕疹,予口服中藥 (具體不詳)和復方甘草酸苷等藥物治療后,皮損未增 多,瘙癢減輕,自行停藥后病情反復,瘙癢劇烈,影響睡 眠, 遂于 2018 年 7 月 26 日來濰坊市人民醫院皮膚科 就診。 患者既往體健,否認藥物過敏史,從事金礦工作 10 余年。 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各系統檢查均正常。 皮 膚科檢查:全身可見黃豆大、大小較一致的圓形淡紅色 斑丘疹和丘疹,部分扁平呈環狀(圖 1A);雙小腿皮損 融合成片,可見糜爛和滲出(圖 1B)。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及電解 質均正常。 左小腿屈側皮損組織病理檢查:表皮角化不全,角 化過度,棘層增厚,輕度海綿水腫;真皮淺層血......閱讀全文
炎癥性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病誤診為濕疹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 ?患者男,59 歲。 因全身淡紅色斑丘疹、斑片伴瘙癢 半年就診。 半年前, 患者雙足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和斑 片,后逐漸累及四肢、軀干、頭部、面部及頸部,瘙癢明 顯,曾于多家醫院診,診斷為泛發性濕疹,予口服中藥 (具體不詳)和復方甘草酸苷等藥物治療后,皮損未增 多,瘙癢減輕,自行停藥后病情反
一例線性汗孔角化病并發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 31歲。因左側下肢斑疹 20余年,加重3年, 于2015年10月22日來我院就診。患者20年前左側腘 窩出現數個褐色斑疹,后逐漸上延至同側臀部,近 3~5 年,胸部出現多處黃豆大褐色環形斑,無痛癢,左側下肢 皮損逐漸向下擴延至左踝部,呈線狀排列,偶有瘙癢,自 行外用曲安奈德尿
皮膚鏡觀察播散性淺表性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21 歲。面部褐色角化性斑疹 15 年余。患者 15 年 前無明顯誘因面部出現數個淺褐色環形斑疹,米粒至綠豆大,散 在分布,偶有輕微瘙癢,未治療。隨年齡增長皮損數目增多,擴展 至頸部及胸部,表現為綠豆至黃豆大淺褐色、褐色環形斑。日曬后 皮損顏色加重。既往史:既往體健。個人史無特殊。家族史
一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伴尋常型銀屑病...
一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伴尋常型銀屑病病例分析汗孔角化癥是一種少見的、源于遺傳的慢性進行性角化不全型皮膚病,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DisseminatedSuperficialActinicPorokeratosis,DSAP)是其中最常見的一個亞型。而銀屑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背景下機
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患兒女,14 歲。 因左半肢體起紅疹伴瘙癢 2 個 月,于 2016 年 1 月 1 日來我院門診就診。 患兒自述 2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左側大腿出現數枚米粒至黃豆大紅 疹,伴瘙癢。 患兒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濕疹,予口 服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及地塞米松,聯合外用糖皮質 激素治療 7 d
線狀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44 歲。?主訴:左下肢線狀褐色丘疹及斑疹 20 年。 現病史:患者 20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下肢褐色扁平丘疹及斑疹,初為米粒大,無明顯自覺癥狀。 患者曾于當地醫院就診,擬診 “癬”,給予藥物外用(具體不詳)治療,無明顯好轉,皮損逐漸增大、增多。?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體健康,家族中無類似疾
誤診為濕疹的鮑溫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63 歲,左手大拇指發疹 1 年半,于半年 前來本院皮膚科就診。患者 1 年半前,左手大拇指 無明顯誘因出現花生大小皮疹,偶有輕度瘙癢,在外 院診斷為“錢幣狀濕疹”,用糖皮質激素軟膏治療未 見好轉。近半年皮疹逐漸增大,表面有黃白色鱗屑 及厚痂,無破潰滲出。患者自發病以來,飲食、
嬰兒疥瘡誤診為濕疹和結節性癢疹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兒女, 11 個月。軀干及四肢出現紅斑、丘疹 伴瘙癢 2 個月。2 個月前患兒無明顯誘因軀干及四 肢出現紅色丘疹、丘皰疹,伴瘙癢。曾于外院就診, 以嬰兒濕疹和結節性癢疹予糖皮質激素外用藥及抗 組胺口服藥物治療,治療后略有好轉后又加重。其 父母、祖父母均周身出現米粒大淡紅色丘疹、丘
局限于陰囊的汗孔角化病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72 歲。 陰囊斑丘疹 2 年余。 2 年前無明顯 誘因左側陰囊出現一黃豆大暗紅色斑丘疹, 緩慢增大, 不伴痛癢。 1 年前斑丘疹明顯增大后于外院就診,診斷 為“真菌感染”,予外用抗真菌藥物(具體不詳)治療后 無明顯好轉。 患者既往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否認生殖器
疣狀斑塊型汗孔角化癥誤診病例報告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27 歲,左前臂斑塊伴瘙癢1 年。患者1 年前左前臂紋身后1 周于紋身邊緣出現一米粒大小 脫屑斑,逐漸突起于皮面,伴瘙癢,自認為紋身引起 的“色素過敏”,自行外用藥膏( 具體藥名不詳) 抗炎 治療,無好轉,皮疹逐漸擴大形成斑塊,曾到當地醫 院就診,診斷為慢性濕疹,反復給予糠酸莫
播散性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病例分析
?病例男,60歲。咳嗽5年多,間斷咯血1年多;左腕關節腫痛2月,加重伴破潰、發熱5天。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在外院診斷為“結核">肺結核”,予“HR”等抗癆1年,治療效果不佳,自行停藥。1年后在外院,予“Pa、Rft、Pto、Z”抗癆1年多,病情無好轉。?2014年5月,患者
汗孔角化病并發皮膚淀粉樣變性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患者男,20歲。因雙下肢散在棕紅色斑丘疹伴瘙癢半年,加重1個月,于2015年7月13日至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雙下肢散在綠豆至黃豆大圓形或橢圓形棕紅色斑丘疹,瘙癢明顯,未予治療。近1個月皮疹增多,累及胸部呈散在棕褐色環狀斑丘疹,瘙癢較甚,雙手足、背部
播散性皮膚痛風結節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40 歲。頭皮、軀干、四肢出現大小不等 淡黃色結節3 個月余。3 個月前無明顯誘因患者于 左側顳部頭皮處出現 1 個粟粒大小淡黃色丘疹,逐 漸增大增多形成結節,顏色淡黃,觸之有疼痛感,質 硬,增大后破潰流出白堊狀或淡黃色石灰樣物質,未 行系統診治,逐漸于軀干、四肢先后
關于角化過度的臨床表現介紹
1.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 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EpidermolyticHyperkeratosis,EHK),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角蛋白原發性功能缺陷所致。主要表現為出生時就出現角化過度,伴紅皮癥。出生后全身鱗屑即脫落,并出現全身濕潤易破的紅皮
一例播散性嗜酸性細胞膠原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50歲,因全身紅斑、干燥、伴瘙癢10余年加重1周于2014年10月29日收住我院。患者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下鼻翼及口周出現皮膚紅斑伴瘙癢,隨之出現面部腫脹性紅斑、干燥伴脫屑(圖1),曾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激素)口服,皮炎平外涂治療1周后癥狀好轉,但此后鼻翼及口周紅斑反復發作,漸累及雙手背。2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機會性感染病例分析
結核病是全世界由單一致病菌導致死亡最多的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我國是世界結核負擔第二大國。卡介苗(BCG)是一種牛型結核桿菌減毒活疫苗,用于預防兒童結核病。嬰兒在出生24 h內注射BCG,能夠提高其對人結核分枝桿菌的抑制和抵抗能力,可以明顯降低兒童發生結核病的概率。因此,我國自1954年開始對
單發性斑塊型汗孔角化癥病例分析
患者女,60 歲。主訴:左側腰部環狀斑塊 30 年。現病史:患者 30 年前發現腰部出現一硬幣大紅斑,偶有瘙癢、疼痛,曾用復方酮康唑(商品名:皮康王)、復方 地塞米松(商品名:皮炎平)及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商品名:金紐爾)等藥物外用,癥狀未見明顯好轉,皮損面 積逐漸增大。為進一步診治于 2016
播散性鳥分枝桿菌感染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37 歲。咳嗽、咳痰伴發熱 2 + 年,頸胸 部、四肢結節、潰瘍1 年。2 年前患者出現咳嗽伴咳 痰,不規律發熱,于當地醫院查痰抗酸染色陽性,診 斷結核">肺結核。先后給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 胺丁醇,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癆治療。1 年 前患者頸部多發皮下結節,
一例外鼻汗孔瘤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女,70歲。主因發現外鼻腫物2個月于2016年8月5日就診于我院。患者于2個月前發現外鼻腫物,起初腫物呈麥粒狀大小,色灰白,質韌,近期腫物增大,大小約2.5 cm×2.5 cm,表面不光滑,腫物中心可見潰瘍。患者既往體健,無家族遺傳病病史、傳染性疾病病史、皮膚外傷史。體檢:患者一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誤診為頸椎病病例分析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當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所誘發的短暫的眩暈,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經癥狀,是前庭周圍性眩暈最常見的一種。因其老年人多見,且由頭頸活動誘發,易誤診為頸椎病。本研究報道2例誤診時間比較長的典型病例,結合文獻闡明其特征,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臨床資料病例1:患者
關于汗孔角化癥的病因分析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病人一般都有家族史,在一家中常有幾代成員中發病,但也有無遺傳證據而散發于人群者。 中醫認為本病 (一)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陰液虧損,血脈不充,日久血液凝聚形成瘀血,阻于肌膚而成。 (二)情志不遂,氣郁化火,煉液成痰;或肝脾不和,脾失健運,痰濁
MVK基因突變可導致汗孔角化癥
安徽醫大和華大基因等單位聯合發現,甲羥戊酸激酶MVK基因突變可導致播散型淺表性光敏性汗孔角化癥,從而為DSAP發病機制的研究及其分子診斷與治療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學基礎。9月17日,研究成果在《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 汗孔角化癥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角化皮膚病,該病包括5種亞型,其中DSAP是
外陰多發性淺表型基底細胞癌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77 歲。右側陰唇褐色斑3 年,左側陰 唇褐色斑伴疼痛糜爛1 月。患者3 年前無明顯誘因 右側陰唇出現一黃豆大小褐色斑,無明顯自覺癥狀, 未予治療,后皮損緩慢增大呈花生米大小,近1 月余 出現疼痛糜爛,少許黃色滲出,外用百多邦及紅霉素 軟膏可緩解( 糜爛及疼痛可好轉,但褐色斑不
透明細胞棘皮瘤病例分析
透明細胞棘皮瘤透明細胞棘皮瘤(clearcellacanthoma,CCA)又稱Degos棘皮瘤,目前認為是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糖原儲存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1]。鑒于CCA皮損常表現為褐色丘疹或結節,且常伴有滲出和出血,臨床易誤診為血管性腫瘤或黑素細胞瘤。該病極為少見,現將我們近年來診治的10例患者
一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例分析
導讀: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是一種少見的炎癥性脫髓鞘疾病,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其預后與早期診斷及治療明顯相關。目前臨床上治療主要采用高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然而該方案對一部分患者療效欠佳。本文報道了一例患者,采用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而采用血漿置換后癥狀發生好轉。在此對該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以提高
一例泛發型播散性帶狀皰疹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54 歲。全身群集性水皰伴疼痛3d。3 天前,無明 顯誘因左側后腰部出現群集性水皰,伴疼痛,自行口服鹽酸伐 昔洛韋片1d,無效,次日左側腹部、腹股溝及會陰部和右側胸背 部及右上肢伸側出現類似皮疹,軀干及大腿處可見數個散在分 布的紅色丘疹、丘皰疹及水皰,疼痛明顯。患者既往體質較
苔蘚樣角化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50 歲。左前臂紅色斑丘疹伴輕度瘙癢 2+月。2+月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前臂出現約 1cm 大小紅色斑丘疹,伴輕度瘙癢,否認外傷史。患者既 往體健,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體檢:系統檢查未 見異常。皮膚科情況: 左前臂可見 1 個約 1cm 大小扁平紅褐色斑丘疹,上覆
一例皮肌炎合并播散型奴卡菌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47歲,因"皮疹11個月,四肢無力8個月余,咳嗽、咳痰3個月余,間斷發熱11 d"于2015年12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于1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前額、眶周、右側頸部及前胸處皮疹,至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過敏",給予抗過敏治療無效。8個月前出現四肢無力,至當地醫院就診,查谷丙轉氨酶為2
特應性皮炎伴播散性傳染性軟疣病例分析
患者男,72歲。因全身皮膚瘙癢30余年,多發丘疹10余年就診。患者30余年前開始出現全身皮膚瘙癢,伴明顯紅斑、脫屑,搔抓明顯,反復發作,未正規治療,10余年前軀干部出現米粒大小的膚色丘疹,逐漸增多,經數年時間皮損泛發全身。患者既往體健,否認過敏性鼻炎、哮喘史,其妹妹、兒子有過敏性鼻炎。皮膚科情況:全
色素性單純性汗腺棘皮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69 歲,左脛前區斑塊3 年余。患者于3 年前發現左脛前區一約黃豆大小黑褐色丘疹,無明 顯自覺癥狀,皮損緩慢增大,近期出現糜爛、結痂。 患者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體檢:系統檢查陰性。 皮膚科情況:左脛前區一約2. 2 cm ×1. 5 cm 大小的 角化性黑褐色斑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