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肺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要點
1.常有少量咯血,破裂后破入胸腔可致血性胸水,破入大支氣管可有大量咯血。 2.低氧血癥紫紺、杵狀指、易疲勞、工作負荷能力降低。 3.異位栓塞如腦梗死、腦膿腫。 4.動靜脈畸形貼近胸壁時,能聽到雜音。......閱讀全文
簡述肺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要點
1.常有少量咯血,破裂后破入胸腔可致血性胸水,破入大支氣管可有大量咯血。 2.低氧血癥紫紺、杵狀指、易疲勞、工作負荷能力降低。 3.異位栓塞如腦梗死、腦膿腫。 4.動靜脈畸形貼近胸壁時,能聽到雜音。
簡述肺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措施
傳統認為不是所有的PAVMs都需要治療。只有那些病變進行性增大的、發生了矛盾性栓塞的以及有癥狀的低氧血癥患者才有必要治療。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很多無癥狀的或病變很少的患者也可發生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如中風、腦膿腫等),因此White等人主張所有供血動脈直徑≥3mm的PAVMs患者不論有無癥狀都應治
簡述肺動靜脈畸形的并發癥
PAVMs可以引起嚴重的并發癥,但是適當的治療常常可以預防它們的發生。最常見是神經系統的并發癥,發生率約為30%,尤其多見于彌漫性PAVMS患者。包括中風(18%)、偏頭痛(4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37%),腦膿腫(9%),癲癇發作(8%)。文獻報道稱神經系統的并發癥幾乎全部發生于供血動脈直
概述肺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
PAVMs雖然是先天性疾病,但很少在嬰幼兒時期發病,相關癥狀常常在40-60歲時出現,但可能是由于幼兒時期PAVMs微小,不引起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而且X線檢查也不易發現。 PAVMs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病變大小密切相關。部分患者(13-55%)無明顯癥狀,偶爾在X線檢查時才被發現。伴發HHT的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簡介
肺動靜脈畸形(pulmonary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PAVM)是典型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的疾病。約70%PAVM患者合并有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遺傳學認為染色體異常可導致該病發生。也有作者認為PAVM可有創傷、血吸蟲病和腫瘤等原因引起。基本病理改變為動脈經過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病理介紹
PAVMs好發于兩肺的下葉,多為單側病變,僅8-10%為雙側病變。大約50-75%為單發,30%為多發性。單發病變最多見于左肺的下葉,其次為右肺下葉,左肺上葉、右肺中葉、右肺上葉,多發病變多見于雙下肺,雙側同時受累的約占8-20%,瘺口多接受胸膜,在肺實質者少見。 在病理上可分兩型,即囊型和彌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病因分析
PAVMs約80%為先天性,此畸形是一種肺毛細血管的發育異常。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肺芽周圍的靜脈叢與第六對主動脈弓衍生來的肺動脈樹相吻合。隨著胚胎的發育,此處的血管床出現血管間隔,形成肺毛細血管,于是將肺芽水平的原始動靜脈叢分隔開,一旦上述血管間隔的形成發生障礙,肺毛細血管的發育不完全即出現一種或多
診斷肺動靜脈畸形的標準概述
胸部X線檢查簡便易行、敏感、無創且經濟,作為PAVMS的一線篩選檢查。有報道約98%患者的胸片有異常表現。囊狀PAVMs通常具有典型X線平片征象,表現為孤立或多發的類圓形陰影,陰影直徑通常在1-5cm范圍,大小不等,密度均勻,邊緣清晰,或有淺分葉;擴張增粗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連于陰影,供血動脈與
簡述顱內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
1.顱內出血 小的出血,癥狀多不明顯。出血量大,可以導致患者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腦疝,導致患者生命終止。 2.癲癇發作 年齡越小,癲癇出現的幾率越高,多是由于額葉及顳葉的動靜脈畸形導致。有些患者表現為大發作,也有患者表現為局灶發作。長期癲癇發作,會導致患者智力減退。 3.頭痛 幾
關于肺動靜脈畸形的病理生理介紹
PAVMs一般不影響心臟的血液動力學、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及肺毛細血管楔入壓等多在正常范圍,故心率、血壓、心電圖大多正常。但個別報道心臟指數可增加或降低。部分肺動脈血未經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直接進入肺靜脈,回至左心,并進入體循環,形成病理性動靜脈分流,血流動力學上屬于心外右向左分流,使PAVMsSa
簡述腦動靜脈性血管畸形的臨床表現
1.顱內出血 常見癥狀,也是最危險的臨床表現。表現為突發的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頸部強直,昏迷,甚至死亡。根據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有不同的其他伴隨表現,如失語,偏癱,偏盲等。 2.頭痛 出血會導致頭痛,但是有些未出血的患者,也會出現頑固性的頭痛,表現為不同部位的持續或者反
簡述腦動靜脈畸形的治療原則
腦動靜脈畸形的主要危害為出血和“盜血”,均可引起嚴重的后果,最合理的治療手術全切除;對低級別的動靜脈畸形只要患者有決心便可考慮全切術;但級別較高者因病變范圍過于廣泛或部位險要而必須權衡手術利弊、慎重對待,抽搐或輕度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均不是手術指征,病變反復出血才為手術指征。
簡述動靜脈畸形的癥狀,體征和診斷
動靜脈畸形一旦發生消化道出血,在患者的病程中就會經常出現消化道的反復出血,慢性貧血或嚴重的急性消化道出血.動靜脈畸形的常見部位是胃,十二指腸,近端小腸或右半結腸.放射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的出血部位取決于以前照射過的區域位置.
簡述先天性肺動靜脈瘺的臨床表現
取決于分流量。出現癥狀時多表現為發紺、杵狀指(趾)、易疲勞、運動型呼吸困難和紅細胞增多。囊瘺自發性破裂可出現咯血和血胸。若肺動靜脈瘺位置表淺,可在胸壁相應位置聽到低調的連續性收縮期雜音。部分病例伴有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可有口腔、鼻、口唇黏膜出血和四肢皮膚細小毛細血管瘺。肺內有多發性小的肺動靜脈
關于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注意要點介紹
1.本手術成敗的關鍵在于微導管超選擇插管是否到達病變供血動脈,進入畸形血管團,并避開供應正常腦組織的穿支血管,這樣行血管內栓塞治療才不致引起并發癥和后遺癥。高血流病變插管到位一般困難不大,而在病變體積小、血流量不高、又位于顱內末梢血管的畸形血管團則往往插管到位困難。因此應借助: ①加大血流動力
小腦動靜脈畸形臨床病例分析1
?在臨床上,小腦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發病率低,僅占整體腦AVM7%~15%,常以破裂出血為首發癥狀,出血后致殘致死率高。小腦AVM出血形態不典型,臨床診治有一定難度,分析小腦AVM血供來源和其破裂出血特征有助于提高診治。顯微切除術前行栓塞AVM可減
小腦動靜脈畸形臨床病例分析2
1.4治療結果?12例患者均顯微手術全切畸形血管團,1例患者術后病情危重死亡,未行腦血管復查,其余11例患者術后復查頭顱DSA或CTA檢查,未發現AVM殘留。7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未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出院時格拉斯哥預后分級(Glasgow?outcome?scale,GOS)評分5分。?1例患者術后
關于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介紹
1. 以前分類中稱蔓狀血管瘤或葡萄狀血管瘤。是一種迂回彎曲、極不規則而有搏動性的血管畸形。主要是由血管壁顯著擴張的動脈與靜脈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稱為先天性動靜脈畸形。 2.動靜脈畸形多見于成年人,幼兒少見。常發生于顳淺動脈所在的顳部或頭皮下組織中。病損高起呈念珠狀,表面溫度較正常皮膚為高。病
腦動靜脈畸形的臨床分型介紹
Spetzler&Martin(1986)分級是目前最常用的動靜脈畸形分級方法,以動靜脈畸形所在區是否有明顯的神經學功能、引流靜脈的模式和動靜脈畸形血管團的最大直徑為主要指標,制定了6級方案: 1.位于功能區(感覺、運動、語言功能、視覺、丘腦和下丘腦、內囊區、腦干、小腦腳和小腦深部各核團)者記
概述腦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
1.出血 多發生于年齡較小者,可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內出血或硬膜下出血,常于體力活動或情緒波動后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喪失、頸項強直和Kernig征陽性。 2.癲癇 可見于40%~50%的患者,約半數為首發癥狀,多見于較大的、有大量“腦盜血”的動靜脈畸形者,以部分性發作為主,可呈
肺動靜脈瘺的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于青年,分流量小者可無癥狀,僅在肺部X線檢查時發現。分流量大者可出現活動后呼吸急促、紫紺,但多在兒童期出現,偶見於新生兒。咯血是由于毛細血管擴張性病變位于支氣管粘膜的病損或肺動靜脈瘺的破裂而引起。胸痛可因病變破裂出血位于肺臟層胸膜下或血胸所致。約25%病例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抽搐、語言障
關于動靜脈畸形的簡介
動靜脈畸形,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粘膜或粘膜下小血管異常,嚴重的瓣膜性心臟病,慢性腎功能衰竭,消化道放療,慢性肝病,膠原性血管疾病。在明確診斷后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引流至皮層靜脈,則出現局灶性神經障礙,隨部位而異,如失語、肢體力弱、一過性缺血發作、癲癇等。這些癥狀與長期被動性充血有關,逆行的靜脈壓增高影響到正常腦組織的靜脈引流。前顱凹及小腦幕的動靜脈畸形總是引流至硬腦膜下的靜脈,常發生出血,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甚至腦內血腫。至于硬
妊娠合并肺動靜脈畸形致破裂失血性休克病例分析
?1 病例簡介 ?孕婦,33 歲。因“妊娠 40+3 周,胎動減少 1 天”于 2020 年 12 月 4 日 13: 47 分收入院。孕期經過順利。入院 B 超提示: 胎兒雙頂徑 9.4cm,腹圍 32.0cm,股骨長 7.0cm,羊水指數 10. 7cm,最大深度 3.1cm,胎盤 II
肺動靜脈瘺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這種畸形是由各種不同大小和不等數目的肺動脈和靜脈直接連接。常見者動脈1支、靜脈2支。二者之間不存在毛細血管床。病變血管壁肌層發育不良,缺乏彈力纖維,又因肺動脈壓力促使病變血管進行性擴張。肺動靜脈瘤是一種肺動靜脈分支直接構通類型,表現為血管扭曲、擴張,動脈壁薄,靜脈壁厚,瘤呈囊樣擴大,瘤同
動靜脈畸形出血的相關介紹
動靜脈畸形出血是由于連接動脈和靜脈的異常血管破裂所致。 胃腸內表面動靜脈畸形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已知本病常見于有心臟瓣膜病、腎臟或肝臟病的病人,有結締組織病的病人和經腸道放射治療的病人。這些畸形血管的直徑可從一根魚線到人的小指粗細,容易出血,有時是嚴重出血,尤其在老年人。
治療動靜脈畸形的相關介紹
原發病或促發因素的確切治療(如心臟瓣膜成形術,腎移植)可治愈上消化道血管瘤或結腸發育不良的出血.幽門竇切除術可治療西瓜胃,內鏡下凝固療法(用熱探頭,激光或雙極電凝)僅為姑息治療,因為高危患者在2個月內又可產生新的動靜脈畸形.雌激素和孕酮的聯合療法對某些患者可能有效.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常需補充鐵.大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簡介
因大多數硬腦膜動靜脈畸形是自發的,所以早期認為是先天性。Vidyasagar則認為硬膜竇內先有血栓形成,以后導致橫竇、乙狀竇或海綿竇動靜脈畸形。Houser報告的病例中,80%有靜脈竇狹窄或梗阻,并證實2例先有阻塞,幾年后再出現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外傷可致竇內血栓形成,以后發展成硬腦膜動靜脈畸形,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生理 本病的自然病程變化較大,難以預測。部分病變為偶然發現,可維持多年不變;部分病人有明確癥狀(如耳鳴或顱內雜音),但病變不進行性發展,甚至形成的血栓可自然緩解,特別是海綿竇內DAVM,常發生自行閉塞。但另有部分病灶進行性擴大、破裂,引起顱內致命出血或神經功能損害。各種因素引起DAVM形成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檢查
臨床表現 硬腦膜動靜脈畸形引流至皮層靜脈,則出現局灶性神經障礙,隨部位而異,如失語、肢體力弱、一過性缺血發作、癲癇等。這些癥狀與長期被動性充血有關,逆行的靜脈壓增高影響到正常腦組織的靜脈引流。前顱凹及小腦幕的動靜脈畸形總是引流至硬腦膜下的靜脈,常發生出血,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甚至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