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胃近端部分切除的術后處理介紹
胃近端部分切除術后做如下處理: 1.麻醉清醒后病人應取半臥位。 2.禁食、持續胃腸減壓2~3d,記輸入排出量。 3.靜脈輸液,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術前營養情況差或有貧血者適當輸血或血漿。 4.應用廣譜抗生素。 5.術后3~4d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即開始進流質飲食,術后5~6d開始進半流質飲食,以后逐步增加飲食量。 6.其他同腹部外科一般手術后處理。......閱讀全文
關于胃近端部分切除的術后處理介紹
胃近端部分切除術后做如下處理: 1.麻醉清醒后病人應取半臥位。 2.禁食、持續胃腸減壓2~3d,記輸入排出量。 3.靜脈輸液,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術前營養情況差或有貧血者適當輸血或血漿。 4.應用廣譜抗生素。 5.術后3~4d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即開始進流質飲食,術后5~6d開始進半
胃近端部分切除術后的輸入空腸段梗阻介紹
輸入空腸段梗阻:Billroth Ⅱ式胃部分切除術后發生輸入段空腸梗阻的常見原因有: ①輸入空腸段過短、空腸與胃吻合處形成銳角引起梗阻(以近端空腸對胃小彎時容易發生); ②結腸前胃空腸吻合時結腸下墜壓迫輸入空腸段; ③輸入空腸段過長產生扭曲、扭轉或粘連;④結腸后胃空腸吻合時橫結腸系膜孔下滑
胃近端部分切除的術前準備介紹
1.全身情況及營養狀況差的病人應在手術前改善全身情況,糾正營養不良、貧血及低蛋白血癥。應給予高蛋白及足量維生素的飲食,必要時輸血或輸血漿提高血紅蛋白及血漿蛋白的水平。 2.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病人應在術前適當輸液及補充電解質,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 3.伴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在術前2~3d開始禁食
關于胃近端部分切除的適應癥介紹
胃近端部分切除適用于: 1.胃體部近端及賁門部腫瘤,其中包括胃賁門癌及較大的胃良性腫瘤。用于治療賁門癌時應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 2.胃體及賁門部潰瘍,內科治療無效或并發出血、穿孔者。 3.門脈高壓癥胃底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或賁門部黏膜撕裂癥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
胃近端部分切除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上腹部中線切口,切口上端應超過劍突1~2cm。必要時將劍突切除,下端繞至臍下。用鏈式牽開器牽開切口上端并將胸骨及肋緣上抬,顯露膈下區。 2.探查腹腔明確病變后,開始行近端胃的游離。沿胃大彎切開胃結腸韌帶向左側游離,逐一分離胃網膜左血管的胃支,切斷后結扎(如為賁門癌應切除大網膜)。至胃底部時
關于肺葉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充分供氧。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控制靜脈輸液速度。 4.觀察心臟體征,防治心律失常。 5.觀察胸腔引流情況,注意氣管位置,聽診肺呼吸音。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小兒脾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預防術后腹脹,應保留胃管行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后拔除。 2.爭取及早經口進食。經口進食后可使胃部擴張,縮小脾窩的間隙,有利于局部的止血。 3.術后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有條件的可進入監護室。如血壓下降、脈搏加快,應注意有無內出血的征兆。如疑有內出血,
關于胰腺體尾部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胰腺體尾部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同胰島素瘤剜出術。由于手術創傷比剜出術大,加之切除脾臟,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危險性更大。故術后應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更為重要。 2.藥物治療對有轉移的胰島素癌、胰島素瘤術后癥狀仍然存在的病人都是必需的。在臨床上曾試用胰高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胸腺切除術的術后處理
1.保癥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應盡早做氣管切開及輔助呼吸。2.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禁用氨基苷類藥物。4.繼續應用抗膽堿酶藥物治療重癥肌無力。
關于闌尾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根據不同麻醉,選擇適當臥位。 2.觀察生命體征。 3.術后3~5天禁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 4.術后24小時可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 5.老年患者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關于小梁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控制炎癥:術眼滴糖皮質激素類眼藥水和抗生素眼液。 2.預防感染。根據術眼前房反應輕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結膜下抗生素和激素。 3.每日或隔日測量眼壓。 4.每日行裂隙燈檢查。 5.術后7~10天拆除結膜縫線。 6.如果前房形成,眼內反應輕微,視力部分恢復,眼壓在15mmHg以下,可出院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開顱術后有條件時,應進行ICU術后監護。無監護條件時也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并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并發癥,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
氣管節段切除端端吻合術麻醉處理病例分析
患者,男,53歲,160cm,60kg,ASAⅡ級,因“呼吸困難半年余,氣促加重”入院。患者于9個月前因全身多處火焰燒傷后出現氣管狹窄,曾行氣管切開術。3個月前在外院行頸部瘢痕松解術。患者可平臥,RR18次/分,HR85次/分,BP132/88mmHg。頭頸部、上肢、胸背部燒傷后植皮狀態,頭頸活動度
概述經顱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如手術順利,手術后可按一般開顱手術常規處理,注意觀察有無術后顱內血腫,并給予脫水及激素治療。鞍區手術易致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應注意每日查電解質并及時予以糾正,數天后多可逐漸恢復。 2.手術損傷垂體柄及下丘腦,可于術后出現垂體功能低下、尿崩、高熱、昏迷、胃腸道出血等。 3.術后放射治療對垂體
關于胃切除后膽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療措施介紹
胃切除后膽汁返流性胃炎的非手術治療的效果一般并不理想。但在再手術治療前宜試用藥物治療數月,部分患者的癥狀亦可逐步改善。 一、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Metoclopramide),可促進胃排空和減少膽汁和胰液的分泌。考來烯胺,(消膽胺,cholestyramine)可與胃中膽鹽結合
關于胃次全切除結腸后胃空腸吻合術的步驟介紹
此術是把橫結腸系膜在結腸中動脈左側無血管區剪開一孔,取距十二指腸懸韌帶5~10cm處的一段空腸,經橫結腸系膜開孔處向上提出,與胃殘端全口吻合(小彎側胃殘端不縫合,和大彎側一起與空腸吻合)。最后將橫結腸系膜切口與胃壁縫合固定。縫合方法與“胃次全切除結腸前胃空腸吻合術”相同。
關于兒童近端腎小管酸中毒的檢查介紹
pRTA血液生化檢查有血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癥,鈉、鉀正常或下降,尿pH根據血HCO3水平可呈堿性或酸性,24小時尿HCO3僅可滴定酸正常,尿鈣可增高或正常,常規做影像學檢查,如心電圖和B超檢查等。
關于小兒近端腎小管酸中毒的檢查介紹
pRTA血液生化檢查有血漿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癥,鈉,鉀正常或下降,尿pH根據血HCO3-水平可呈堿性或酸性,24小時尿HCO3-僅可滴定酸正常,尿鈣可增高或正常,常規做影像學檢查,如心電圖和B超檢查等。
關于區域性胰腺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患者放置在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確保腎臟灌注。 4.膽管及胰管引流可在術后2~3周時關閉,若恢復順利,可予拔除。 5.雷尼替丁靜脈內注入預防應激性潰瘍。 6.輸冷凍新鮮血漿補充淋巴液。 7.針對血糖水平和尿糖情況給予胰
關于遠端胰腺次全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手術后患者均應住入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注意胰床處的腹腔引流的液體量與性質,送淀粉酶測定以發現有無胰液滲漏。 4.若有胰腺假性囊腫,應調整腹腔引流的位置,排除液體。 5.若有胰液滲漏,應推遲經口進食,用全胃腸外營養維持營養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生化檢查 可作白細胞計數、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谷丙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檢查。 2.靜脈膽道造影 由于受肝功能影響,肝內外膽管顯影欠佳,診斷意義不大。 3.B型超聲 操作簡便、快捷,有診斷價值,可發現膽管擴張、膽石、膽道腫瘤、胰腺炎等。但有局限性,不能顯示膽系全貌及全部病征。
關于胃次全切除結腸后胃空腸吻合術的術前準備介紹
1.無幽門梗阻時,術前1日改為流質飲食;有輕度幽門梗阻時,術前2~3日即改為流質飲食,術前1日中午以后開始禁食;嚴重幽門梗阻時,術前2~3日即應禁食,但可飲少量水。 2.嚴重的幽門梗阻,胃內容物有潴留者,術前2~3日,每晚放置胃管吸盡胃內潴留物,術前1日晚應以溫生理鹽水洗胃。 3.幽門梗阻嘔
關于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因貧血而使血中血紅蛋白的總量降低。 (2)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① 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測定 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時(蘇丹Ⅲ染色),可考慮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氮量增加時,考慮系糖類吸收不良;糞便
關于胃良性腫瘤局部切除術的步驟介紹
1.腫瘤的局部切除術。 手術大體步驟:上腹部中線切口,進腹后首先行腹腔探查。發現腫瘤后,沿腫瘤四周的正常胃壁切開,將腫瘤連同局部的胃壁全層一并切除,切除的范圍根據腫瘤的大小及形態而定。 2.用吻合器行胃腫瘤的局部切除。
淺析功能保留性胃切除術
雖然我國的早期胃癌檢出率與日本、韓國等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1],但是隨著我們國家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內鏡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有持續的上升。由于早期胃癌淋巴結、血行等轉移率低,所以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如何保留胃的功能,減少患者術后的并發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一些學者研究的熱
關于近端腎小管性酸中毒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液生化檢查 血漿HCO3-和pH降低、高氯血癥,鈉、鉀正常或下降。 (2)尿液檢查 尿pH根據血HCO3-水平可呈堿性或酸性。24小時尿HCO4-僅可滴定酸正常,尿鈣可增高或正常(測尿PCO2時可注入NaHCO3使尿液堿化,當尿pH>血pH時,尿PCO2>血PCO2,
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抗凝治療 為預防上腔靜脈血栓形形形成,術后應予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方案和時間長短尚不統一。有人主張,術后立即用雙嘧達莫(潘生丁),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用華法林,將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延長1.2~1.5倍。終身抗凝。 2.利尿、強心治療 為減輕心臟負荷,預防心衰及使腦水腫盡快恢復,術后繼續用利尿劑。
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術后螺旋刀片斷裂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77歲,因髖部畸形、疼痛于2016年7月22日入院。入院前13個月,患者因外傷致左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在我院行閉合復位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術。術后2個月后開始扶拐下地,漸漸生活自理,但約1個月前逐漸出現髖部畸形、疼痛。入院時查體:左髖關節外側切口愈合,局部腫脹、畸形,皮溫正常,左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后發熱、腹痛和黃疸,輔以B型超聲、CT、內鏡、膽道造影、ERCP或PTC、細針穿針(FNPTC),即應考慮到術后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對疑有Oddi括約肌狹窄或功能紊亂者可做嗎啡-新斯的明激發試驗。ERCP和FNPTC檢查后仍有少數患者原因不明,診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簡介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PCS)系由于膽囊切除術后所出現的與膽系病變有關的臨床癥候群。也稱膽囊摘除后遺癥、再發性膽道綜合征。一般認為膽囊切除后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癥狀,可很快消失,不到10%的病人可因癥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