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小兒脾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預防術后腹脹,應保留胃管行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后拔除。 2.爭取及早經口進食。經口進食后可使胃部擴張,縮小脾窩的間隙,有利于局部的止血。 3.術后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有條件的可進入監護室。如血壓下降、脈搏加快,應注意有無內出血的征兆。如疑有內出血,應及時輸血。輸血后血壓繼續下降,引流物為血性、且不斷增多時,應再次剖腹止血。 4.術后為預防感染可應用抗生素。對于肝功能不好的病兒,可給予保肝治療。脾床處引流手術后24~48h拔除。......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小兒脾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預防術后腹脹,應保留胃管行胃腸減壓,待腸蠕動恢復后拔除。 2.爭取及早經口進食。經口進食后可使胃部擴張,縮小脾窩的間隙,有利于局部的止血。 3.術后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有條件的可進入監護室。如血壓下降、脈搏加快,應注意有無內出血的征兆。如疑有內出血,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病理介紹
脾臟是一個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在胎兒時期,脾臟造血功能活躍,出生后造血功能漸為骨髓所代替。脾臟仍擔負著制造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功能。但在大量失血及骨髓功能發生障礙時,脾臟仍然產生紅細胞。 脾臟是血運極其豐富的器官,又是最大的淋巴組織,直接和血液循環相聯系,結構上有類似海綿樣組織的特點。平時貯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術前準備介紹
1.選擇性脾切除病例,應在脾切除前詳細全面查體,以便做好全面的術前準備工作。 2.外傷性脾破裂,先行積極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輸血、輸液,維持必要的血容量并進行抗休克治療等。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術前檢查,如胸部X線檢查、腹部CT檢查等,盡量在術前估計有無多發傷的存在。 3.術前備一定量血液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適應癥介紹
1.脾破裂 國內外對小兒脾破裂均主張采取非手術療法為主。據加拿大的一組報道,75例兒童脾破裂,87%非手術治療成功;手術治療的7例僅3例做了脾切除,4例做了脾修補術。作者認為無并發癥的脾破裂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治愈,主張對兒童脾破裂血紅蛋白在80g/L以下時輸血。單純脾破裂一般輸血20ml/kg后病
關于小兒脾切除術的術中注意要點介紹
1.脾切除術的主要危險是術中發生大出血,在脾臟腫大變脆及暴露欠佳時尤應注意。一般術者希望將脾臟托出于切口外,這樣操作比較簡便,也容易處理脾蒂。但如脾蒂短,且與周圍組織有廣泛血管性粘連時,切勿使用暴力,否則可能撕破脾蒂,造成危險的大出血。在分離脾蒂血管時不應一次鉗夾過多組織,以免結扎不牢,導致術后
關于肺葉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充分供氧。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控制靜脈輸液速度。 4.觀察心臟體征,防治心律失常。 5.觀察胸腔引流情況,注意氣管位置,聽診肺呼吸音。
關于胰腺體尾部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胰腺體尾部切除術術后做如下處理: 1.同胰島素瘤剜出術。由于手術創傷比剜出術大,加之切除脾臟,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危險性更大。故術后應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更為重要。 2.藥物治療對有轉移的胰島素癌、胰島素瘤術后癥狀仍然存在的病人都是必需的。在臨床上曾試用胰高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概述小兒脾切除術的手術步驟
1.切口 主要依據脾臟大小、有無粘連、病兒體形及醫生的習慣而定,一般可采取左肋緣下“L”形切口、弧形切口、橫切口或右側腹直肌切口。在門靜脈高壓時,脾與膈肌及后腹膜有廣泛性血管性粘連,可采用胸腹聯合切口,切開膈肌在良好暴露下仔細分離及縫扎止血。 2.外傷性脾破裂時開腹后迅速吸出腹腔內積血,檢查脾
概述小兒脾切除術的并發癥
1.腹腔內出血 是脾切除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多系血管結扎線松脫或脾床粘連分離后滲血所致。臨床表現術后24~48h內脾床引流管內流出較多血液,病兒出現休克的癥狀及體征。應及時進行剖腹探查止血,不能等待觀察而貽誤搶救時機。 2.膈下感染及脾靜脈血栓性靜脈性靜脈炎 脾切除術后膈下積血易繼發感染形
關于小兒脾大的基本介紹
小兒脾大是嬰兒及兒童時期的常見體征,一般見于全身性疾患,如感染、血液病、代謝病、腫瘤等,僅限于脾臟本身的疾病則少見。急性感染時,常于數天內即見脾臟充血,可在左肋緣下觸及;慢性感染所致的脾大則主要由于增生性浸潤。應指出,在多數早產兒及30%的足月兒,剛出生后即可摸到脾臟,5~6個月的正常嬰兒則僅有
關于小兒脾大的檢查介紹
1、小兒脾大的穿刺及活體組織檢查 (1)肝穿刺活檢 有助于鑒別慢性肝炎、門脈性肝硬化所致脾大、脂肪肝、糖原代謝病、成肝細胞瘤、肝硬化、黏多糖代謝病所致肝脾大的鑒別。 (2)脾穿刺檢查 危險性大,尤其是顯著脾大,因纖維組織增生,質地變硬而脆,容易破裂出血,故不輕易用,在小兒更不常用。在疑為脾膿
胸腺切除術的術后處理
1.保癥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應盡早做氣管切開及輔助呼吸。2.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禁用氨基苷類藥物。4.繼續應用抗膽堿酶藥物治療重癥肌無力。
關于闌尾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根據不同麻醉,選擇適當臥位。 2.觀察生命體征。 3.術后3~5天禁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 4.術后24小時可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 5.老年患者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關于小梁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控制炎癥:術眼滴糖皮質激素類眼藥水和抗生素眼液。 2.預防感染。根據術眼前房反應輕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結膜下抗生素和激素。 3.每日或隔日測量眼壓。 4.每日行裂隙燈檢查。 5.術后7~10天拆除結膜縫線。 6.如果前房形成,眼內反應輕微,視力部分恢復,眼壓在15mmHg以下,可出院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開顱術后有條件時,應進行ICU術后監護。無監護條件時也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并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并發癥,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
概述經顱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如手術順利,手術后可按一般開顱手術常規處理,注意觀察有無術后顱內血腫,并給予脫水及激素治療。鞍區手術易致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應注意每日查電解質并及時予以糾正,數天后多可逐漸恢復。 2.手術損傷垂體柄及下丘腦,可于術后出現垂體功能低下、尿崩、高熱、昏迷、胃腸道出血等。 3.術后放射治療對垂體
病例分析:深夜猝死——一例丙肝病脾切除術后死亡
她是個胖胖的女人,47歲,體重80kg,大嗓門,性格大大咧咧的,因為聲音嘶啞來到醫院看耳鼻喉醫生。她被診斷為聲帶新生物,如無意外需要在全麻下行支撐喉鏡下聲帶新生物切除術。術前檢查中發現脾臟二度腫大,血小板低,原來她是慢性丙肝患者,脾功能亢進,有過有償獻血史,丙肝病毒感染20多年了,一直未有過抗病毒治
關于區域性胰腺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患者放置在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確保腎臟灌注。 4.膽管及胰管引流可在術后2~3周時關閉,若恢復順利,可予拔除。 5.雷尼替丁靜脈內注入預防應激性潰瘍。 6.輸冷凍新鮮血漿補充淋巴液。 7.針對血糖水平和尿糖情況給予胰
關于遠端胰腺次全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手術后患者均應住入外科重癥監護病室。 2.保持血壓穩定,尿量>1500ml/d,保持電解質平衡。 3.注意胰床處的腹腔引流的液體量與性質,送淀粉酶測定以發現有無胰液滲漏。 4.若有胰腺假性囊腫,應調整腹腔引流的位置,排除液體。 5.若有胰液滲漏,應推遲經口進食,用全胃腸外營養維持營養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生化檢查 可作白細胞計數、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谷丙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檢查。 2.靜脈膽道造影 由于受肝功能影響,肝內外膽管顯影欠佳,診斷意義不大。 3.B型超聲 操作簡便、快捷,有診斷價值,可發現膽管擴張、膽石、膽道腫瘤、胰腺炎等。但有局限性,不能顯示膽系全貌及全部病征。
關于小兒脾大的病因和并發癥介紹
1、小兒脾大的病因:是否有微生物、寄生蟲等感染因素,是否有先天性溶血病、代謝病、其他血液病、腫瘤類疾病等病史來分析發病原因。繼發性脾腫大可由門脈高壓癥、門靜脈海綿竇變性等引起。 2、小兒脾大的診斷:脾大為臨床疾病常見的體征之一,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和相應的實驗室、輔助檢查等即可確診。 3、小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后發熱、腹痛和黃疸,輔以B型超聲、CT、內鏡、膽道造影、ERCP或PTC、細針穿針(FNPTC),即應考慮到術后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對疑有Oddi括約肌狹窄或功能紊亂者可做嗎啡-新斯的明激發試驗。ERCP和FNPTC檢查后仍有少數患者原因不明,診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簡介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PCS)系由于膽囊切除術后所出現的與膽系病變有關的臨床癥候群。也稱膽囊摘除后遺癥、再發性膽道綜合征。一般認為膽囊切除后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癥狀,可很快消失,不到10%的病人可因癥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
關于遠端胰腺次全切除術的術后并發癥介紹
1.腹腔內出血。 2.胰液滲漏,胰腺假性囊腫形成。 3.膈下感染。 4.胸膜腔積液,多在左側。 5.十二指腸瘺。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本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術中對膽管的損傷 膽囊和肝外膽管有較大的解剖學變異,或術者經驗不足,在術中損傷肝外膽管,導致術后的膽管狹窄,少數繼發于術后的膽管周圍感染而造成膽管的損害或閉塞性膽管炎。 2.Oddi括約肌狹窄和縮窄性Vater乳頭炎術后 造成這些病理變化可能與合并膽總管結石
關于內臟動脈慢性閉塞的術后處理介紹
內臟動脈慢性閉塞,缺血嚴重的患者由于腹痛、厭食和瘦弱,對創傷嚴重和復雜的血管重建手術耐受力差,所以良好的術后處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1)應首先注意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和糾正營養不良等情況。 (2)手術結束時,可常規用0.25%~0.5%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做腹膜后和腸系膜根部神經叢封閉
關于腦AVM栓塞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注意病人意識狀態,語言功能,肢體運動,有無癲癇發作,生命體征變化,穿刺部位出血,穿刺側足背動脈搏動及肢體血循環等,并作相應處理。 2.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應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或易思清)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防治腦水腫。 4.術前有癲癇病史或病灶位于致癲區者,
關于冠脈造影手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伸直造影術側下肢,臥床12小時; 2、飲溫開水1500ml以上,促進造影劑排出; 3、進食易消化食物; 4、出現胸部疼痛時要立即報告醫護人員。 而術后護理人員則要定時每半小時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和滲血,注意足背動脈搏情況,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精神狀況改變。協助病人生活護理、如翻身
小兒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后反復喉痙攣病例分析
病例患兒男性,4歲,身高110 cm,體重15kg,因“咽痛伴睡眠打鼾2個月”入院,擬于全麻下行“扁桃體伴腺樣體切除術”。既往無特殊病史,術前無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查體及實驗室檢查無異常,術前胸片示:雙肺紋理重。患兒無術前給藥。8∶20患兒入室,接常規心電監護:心率105次/min,血壓96/56mm
胃切除術后護理實例分析
? 患者女性,40歲,胃潰瘍伴瘢痕性幽門梗阻。今晨在氣管內麻醉下行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術畢返回病房。術后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現麻醉未醒。??? 1、患者應取何種體位?目前患者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什么???? 答: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最重要的護理問題是注意潛在并發癥窒息的發生。??? 2、術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