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切除術后腎動靜脈瘺并下腔靜脈巨大瘤樣擴張病例分析
患者,女,62歲,因體檢CT發現下腔靜脈瘤樣擴張于2016年2月9日就診。患者12年前因腎囊腫行左腎切除術。CT雙期增強掃描示左腎缺如,下腔靜脈(左腎動脈水平)呈巨大瘤樣擴張,最大橫斷面約86 mm×56 mm,瘤囊與左腎靜脈相連,并與左腎動脈相通,動脈期掃描(圖1)瘤囊與腹主動脈、腎動脈同步強化,左腎動脈增粗。腹部血管CTA(圖2、圖3)示供血動脈起于左腎動脈,通過左腎靜脈注入下腔靜脈。CT診斷:左腎切除術后;左腎動靜脈瘺;下腔靜脈局部巨大瘤樣擴張。心臟超聲:全心增大。圖1.CT增強掃描示左腎切除,下腔靜脈呈巨大瘤樣擴張,動脈期與腹主動脈、左腎動脈同步明顯強化圖2.CT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IP)示下腔靜脈擴張瘤囊與左腎靜脈相連,并與左腎動脈相通。左腎動脈增粗明顯圖3.CT三維重建VR圖像,清晰顯示血管之間的解剖關系圖4.DSA圖像,左腎動脈增粗,左腎動靜脈瘺形成,血流經瘺口下腔靜脈迅速顯影,并呈瘤樣擴張行選擇性動脈造影......閱讀全文
腎切除術后腎動靜脈瘺并下腔靜脈巨大瘤樣擴張病例分析
患者,女,62歲,因體檢CT發現下腔靜脈瘤樣擴張于2016年2月9日就診。患者12年前因腎囊腫行左腎切除術。CT雙期增強掃描示左腎缺如,下腔靜脈(左腎動脈水平)呈巨大瘤樣擴張,最大橫斷面約86 mm×56 mm,瘤囊與左腎靜脈相連,并與左腎動脈相通,動脈期掃描(圖1)瘤囊與腹主動脈、腎動脈同
軟腦膜動靜脈瘺伴巨大瘤樣擴張病例報告3
2.3影像學檢查?目前DSA檢查仍是NGPAVF診斷的金標準。DSA能清楚、準確地顯示供血動脈及瘺口數量,是否存在血流相關性動脈瘤;并能動態觀察靜脈引流情況,可以評估血流動力學;但其是有創檢查。CT檢查無法診斷NGPAVF,但可以判斷是否有腦出血,并能直接反映腦室大小及占位效應,能測量瘤樣擴張的大小
軟腦膜動靜脈瘺伴巨大瘤樣擴張病例報告2
在氣管插管全麻下,應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右側股動脈并置入5F鞘;將5F導引導管(Guidingenvoy,Codman)在導絲輔助下進入左側椎動脈,平第2頸椎水平,行3DDSA檢查選擇工作角度。在LAO89.8°、CRA0.2°工作角度下,直頭Echelon-10(Micro?Therap
軟腦膜動靜脈瘺伴巨大瘤樣擴張病例報告1
顱內軟腦膜動靜脈瘺根據病變是否涉及Galen靜脈可分為Galen靜脈動脈瘤樣畸形和非Galen靜脈的腦動靜脈瘺(NGPAVF)兩大類。NGPAVF是動脈與靜脈之間的直接高流量連接,中間沒有畸形團結構或毛細血管,是一種罕見的血管畸形,約占腦血管畸形的1.6%;腦血管畸形每年的發病率約為1/10萬,并且
幼兒胼胝體區動靜脈瘺伴巨大靜脈瘤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患者,女,3歲9月,因“檢查發現額部血管畸形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因發熱伴抽搐于當地醫院就診,查顱腦MRI發現胼胝體膝部占位,伴流空效應,見圖1。患者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圖1?術前MRI顯示擴張的顱內血管和靜脈瘤。病變位于胼胝體膝部,T1增強后強化明顯;T2像可見明顯
腹主動脈-左腎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男,65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年余,急性加重1周;三十余年前曾因刀刺傷接受“胃修補術+胰腺修補術”,具體時間不詳。查體:桶狀胸,肋間隙增寬;上腹部可見縱行手術瘢痕。胸部CT示雙側肺氣腫,雙肺散在慢性炎癥、纖維化灶,心臟增大,心包、胸腔少量積液;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因掃
以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的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64歲男性,因頭頸部疼痛伴嘔吐1周余入院。外院頭部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圖1a)。頭頸部CTA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入院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四肢活動正常,未見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征。DSA示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由右椎動脈發出一支細小動脈參與供血,向髓周靜脈引流,伴靜脈瘤樣擴張(圖1b~d)。
外傷致右枕部頭皮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7歲,發現右枕部頭皮下搏動性包塊4年。患者4年前在跆拳道訓練中不慎被踢傷右枕部,當即右枕部腫脹,遂就近入院行頭顱CT提示右枕部頭皮血腫,未做特殊處理,后發現包塊未縮小,反而逐漸增大,并伴有搏動感。今為進一步治療就診我院。?入院查體:可見右枕部頭皮包塊,大小約5 cm×5 c
巨大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合并下腔靜脈撕裂的麻醉管理
嗜鉻細胞瘤是一種起源于腎上腺髓質的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主要合成和分泌兒茶酚胺,如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發病率約為0.6例/10萬。典型癥狀包括頭痛、心悸和大量出汗。在麻醉誘導或手術切除期間,由于兒茶酚胺釋放量的劇烈波動,可能會產生嚴重高血壓、嚴重低血壓、代謝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
顱頸交界區硬脊膜動靜脈瘺及髓周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1男,57歲,主因突發性頭痛2個月,于2014年8月5日入住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入院前2個月,患者突發劇烈頭痛,伴明顯惡心、嘔吐,當地醫院腦脊液化驗檢查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遂行全腦DSA,考慮為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由左側椎動脈顱內段起始部發出分支供血,向顱內引流。?經保守治療后,癥狀完
多發巨大后腎腺瘤病例分析
1.病例簡介?男,60歲,體檢B超發現左腎占位1周,無發熱,無腰痛、血尿、尿頻、尿痛等。CT檢查見圖1A~F,診斷為左腎多發巨大占位,腎癌可能。CT平掃示左腎上、下極各見一巨大類圓形混雜密度腫塊,大小分別為10.2 cm×13.5 cm×12.6 cm和8.8 cm×13.9 cm×13.5
一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腎內型腎動脈瘤病例分析
病例?男,60歲,因左側腰部疼痛、血球于門診就診奇體:血壓120/80 mmHg(1 mmHg=0.133 kPa),腰部未捫及包塊,左腎區叩擊痛,輸尿管走行區無壓痛。血常規、血生化正常,尿常規:白細胞(鏡下)12.00 p/HPF、紅細胞(鏡下)57.90 p/HPF、尿潛血250.00 Ery/
腎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53歲。無痛性肉眼血尿4天。CT顯示右腎上極皮髓質交界處見片狀稍高密度影,邊界欠清,大小約2.7 cm×2.3 cm;增強后呈不均性強化,并呈持續強化趨勢,雙腎灌注正常,雙側輸尿管通暢,移行區未見明顯異常密度。?考慮感染性病變;不排除腫瘤。血液分析:紅細胞6169個/ul。膀胱鏡檢示:右側輸
一例肺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女,50歲,出現輕度活動后氣短,此外沒有其他主訴。家族史顯示患者母親患有Osler-Weber-Rendu綜合征,又稱為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體格檢查發現患者SaO2 80%,且口唇及舌體有毛細血管擴張 (圖A)。胸片顯示右下肺管狀密度增高影 (圖B,左側,白色框,右側[放大圖],箭號)四維核血
囊性成人型腎母細胞瘤伴尿瘺病例分析
?1.病例?女,57歲,因左側腰腹痛1月,加重4天入院,尿量減少,無尿路刺激癥狀,無肉眼血尿。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及生化檢查未見異常;尿潛血+2mg/L。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示左腎區見混合回聲,范圍約22.8 cm×13.0 cm,界尚清,形態不規則,以囊性為主,血運不豐富,未見明確腎組織回聲。?CT
心臟黏液瘤合并顱內多發夾層動脈瘤動靜脈瘺病例報告
心臟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心臟腫瘤,約占50%。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比男性略高。大多數為單發病變,極少數在同一心腔或不同心腔呈現2個或多個腫瘤。心臟黏液瘤約7%是家族性的,常見的癥狀主要表現在心臟、肺臟以及全身情況,如心悸、氣急、呼吸困難、發熱、體質量減輕等,此外還有肺和體循環的栓塞
手術切除顱內巨大動靜脈畸形診療分析
?1.病歷摘要?女,15歲;因“智力發育遲緩10余年,反復頭痛5年,加重2個月”于2013年6月入院。10年前發現智力發育遲緩,輕度智力障礙,5年前開始反復出現頭痛,近2個月頭痛逐漸加重,以左側額頂部明顯,多為陣發性跳痛,未出現惡心、嘔吐、四肢抽搐等表現。查體未見明顯異常。頭顱MRI示:左側額頂葉交
一例產前超聲診斷胎兒肝血管瘤診療分析
?孕婦,28歲。孕1產0,孕27周。超聲檢查示:宮內單胎,胎兒雙頂徑6.9 cm,頭圍25.1 cm,腹圍24.1 cm,股骨長4.9 cm,超聲測值綜合評估孕周約27+4周。后壁胎盤,成熟度I級,羊水適量,臍動脈S/D3.3。?胎兒顱腦結構未見異常,脊柱排列規整,四肢及手足可見,心臟右房室腔增大,
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合并自發性椎動脈動靜脈瘺診療分析
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發病率約為1/3500,其第17號染色體長臂上基因位點的突變是導致血管等發育異常的最主要原因。NF1患者可伴發的血管發育異常涵蓋了從血管閉塞缺血性病變到破裂出血性病變等,在所有發生動靜脈瘺患者中,椎
三例肺動、靜脈瘤診療分析
肺葉內的肺動、靜脈瘤是一種臨床罕見的以肺動、靜脈瘺和右向左分流為特征的疾病。肺動、靜脈瘤文獻復習僅見病例報道。肺動、靜脈瘤為肺動、靜脈畸形的一種類型,其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征、病理解剖學所見均有特殊性。我院3例外科切除的肺葉內的肺動、靜脈瘤,總結報道如下。資料及方法例1:男,35歲,回族。自訴胸痛、乏
膝關節多韌帶損傷術后假性血管瘤并發動靜脈瘺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患者,男,57歲,半年前因車禍外傷在我院住院治療,入院后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檢查。查體:左膝關節腫脹明顯,壓痛陽性,前后抽屜試驗陽性,外側側方應力試驗陽性,肢端感覺血供良好。X線片、CT及入院第3天的MRI顯示:左膝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左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左脛骨平臺骨折,左腓骨小頭骨折(圖1a,
一例左肺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 女,45歲。主因活動后出現胸悶、氣短20余年,近1周上述癥狀明顯加重,于2013年9月22日急診來我院就診,收入我院心內科。患者自發病以來,精神、食欲、睡眠欠佳,無腹痛腹瀉,大小便未見異常,體重無明顯減輕。?體格檢查:T36.5℃,P100次/min,R23次/min,自動體位,發育正常,口唇
軟腦膜動靜脈瘺栓塞治療
1.病例資料?患者男性,48歲,因間斷反復頭痛30余年,在當地醫院行頭顱CT,發現右顳頂葉高密度血管影,頭顱MRI示血管流空影,見圖1、2。后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行DSA檢查,明確診斷軟腦膜動靜脈瘺,供血動脈分別為右大腦中動脈、右大腦后動脈、左側大腦前動脈,見圖3~5。?瘺口處靜脈囊狀擴張,通過皮
一例原發性腎淋巴瘤影像學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54歲,因左腰痛1月入院。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尿頻、尿急、尿痛,無肉眼血尿。查體:全身未捫及腫大淋巴結,左腰部觸及4?cm×5?cm包塊。?入院查體:T38℃,全身未捫及腫大淋巴結,左側腎區明顯叩擊痛,未觸及包塊。彩色超聲示:左腎腎盂內查見一范圍約5.1?cm×3.1?cm弱回聲團,
動脈穿刺致橈動脈-頭靜脈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男,32歲,BMI22.6kg/m2,ASAⅠ級,因“左小腿間斷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左小腿疼痛,間斷發作,1周前上述癥狀突然加重。患者既往體健,查體示左小腿觸痛壓痛明顯。輔助檢查:MRI示比目魚肌內異常信號,心臟超聲、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檢查未見異常,診斷為“左小腿
一例腘窩部蔓狀血管瘤術前誤診為腘窩囊腫病例分析
蔓狀血管瘤較少見,多由新生而擴張的小動靜脈相互吻合形成迂回彎曲有搏動的短路構成。其好發于頭面部或頸動脈分支附近,可侵犯骨質。本文報道1例發生于腘窩,由腘動脈及腓動脈與脛后靜脈間形成穿支血管,導致血管瘤形成,壓迫閉塞脛前靜脈,早期誤診為腘窩囊腫,而術前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及增強磁共振血管造
肺動靜脈瘺的并發癥
(1)肺不張 主要因術后咳嗽無力,支氣管內分泌物及小的凝血塊排出不暢,引起支氣管堵塞,患者感覺氣短或憋氣,聽診肺部局部呼吸音弱或消失,氣管可偏向患側,床旁胸部X線透視可予以證實。術后應經常鼓勵和協助患者作有效咳嗽,咳出堵塞支氣管的帶血稠痰,痰液不易咳出,可將沐舒坦15mg加蒸餾水30ml霧化吸
左側重復腎后腹腔鏡上半腎切除術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52歲,居民【主訴】間斷左側腰部疼痛不適4個月【現病史】患者4個月前無明顯誘因間斷出現左側腰酸腰痛,無肉眼血尿,無尿頻尿急尿痛等癥,未進行特殊治療。1天前患者于我院門診查:血常規:白細胞3.8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9.20%,血紅蛋白濃度87↓g/L,紅細胞壓積0.2
硬腦膜動靜脈瘺向脊髓表面引流病例分析
顱內硬腦膜動靜脈瘺(IDAVF)是顱內異常的動靜脈分流,常見于硬腦膜、大腦鐮、小腦幕和靜脈竇等位置,占顱內血管畸形的10%~15%。IDAVF向脊髓表面引流是較為少見的一種類型,其早期診斷困難,臨床誤診率較高。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神經外科收治1例硬腦膜動靜脈瘺向脊髓表面引流的患者,并結合國內外文
一例超聲診斷子宮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女,29歲。因持續陰道流血1月來我院就診。來我院前于外院行人工流產術,術前超聲確診宮內早孕,術后陰道流血淋漓不盡,超聲示:宮腔內異常回聲。外院疑滋養細胞疾病,但β-HCG未見異常。?經陰道超聲顯示:子宮前位,宮體大小約4.6 cm×3.8 cm×3.6 cm,子宮形態規則,肌層回聲不均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