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A治療老年脛骨平臺骨折畸形愈合病例分析
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作為膝關節終末期疾病的治療方式,目前已普遍應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病(OA)、類風濕性關炎并膝關節病損等慢性骨病,但在嚴重膝關節創傷方面應用相對較少見。脛骨平臺作為膝關節承重的重要結構,在發生骨折時,常導致關節受力不均、韌帶及半月板的結構損傷,如治療不當患者極易出現關節畸形,造成創傷性關節炎,對膝關節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如何早期重建膝關節功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報道1例TKA用于治療老年脛骨平臺骨折畸形愈合的病例。一般資料患者,男,64歲,摔傷致左膝關節疼痛并活動障礙3個月余,查體:左下肢較右下肢明顯腫脹,左脛骨近端成角畸形明顯;局部皮溫不高、無明顯壓痛;左側膝關節屈曲活動度(主動):10°~80°,30°內翻應力試驗(+),lachman試驗(-);患肢較健側短縮約2cm。實驗室檢查:WBC:6.21×109/L,NEUT%:45.9%,CRP:1.59mg/L,ESR:2mm/h。影像學檢查:左側膝關節面、髕......閱讀全文
TKA治療老年脛骨平臺骨折畸形愈合病例分析
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作為膝關節終末期疾病的治療方式,目前已普遍應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病(OA)、類風濕性關炎并膝關節病損等慢性骨病,但在嚴重膝關節創傷方面應用相對較少見。脛骨平臺作為膝關節承重的重要結構,在發生骨折時,常導致關節受力不均、韌帶及半月板的結構損傷,如治療不當患者極易出現關節畸形,造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合并脛骨應力性骨折病例分析
應力性骨折又稱疲勞性骨折,通常是由低于骨骼所能承受極限強度的應力反復、長期的作用于正常或異常的骨骼上,使骨小梁不斷發生斷裂、重塑,通過積累效應而出現的骨膜下骨折,屬于慢性骨損傷,具有反復性、積累性、長期性等特點。應力性骨折原因多種多樣,在年輕患者中與過度使用損傷骨、軍事訓練和激烈運動有關。在老年人中
一期截骨矯形內固定聯合導航引導下全膝關節置換...2
討論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晚期膝骨關節炎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畸形不嚴重的病例,應用常規手術方式和器械可以達到矯形目的。而對于合并關節外畸形的病例處理相對困難。當關節外畸形較輕,可以通過關節內代償性截骨和軟組織平衡來達到矯形目的。而當關節外畸形較嚴重,可能需要通過關節外截骨聯合關節置換來進行治療。膝
極易誤診為脛骨平臺外側撕脫性骨折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58歲,主因左膝部腫痛伴活動不利2d于2016年7月10日入院。患者2d前不慎摔倒致左膝部內翻及內旋,出現左膝部腫痛伴活動不利,當時無胸悶氣急,無惡心嘔吐,無頭痛頭暈。隨即由家人送至當地醫院診治,拍攝X線片示左脛骨平臺外側撕脫性骨折,予以患肢過膝長腿石膏固定。為求進一步治療,轉入我
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路徑
? 一、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脛骨平臺骨折(ICD-10:S82.10)??? 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ICD-9-CM-3:79.36)???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外科學(下冊
小兒脛骨骨折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4歲。【主訴】左下肢外傷后1天【現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在家玩耍時,不慎從椅子上摔落于地。當時傷左下肢,隨即感左下肢疼痛,活動障礙,當時患者未昏迷,尚無惡心,嘔吐,二便失禁等伴隨癥狀,今日來我院求治,經門診檢查后以“左脛骨骨折”收入我科治療。受傷以來:神志清,精神一般,二便正常,體力
一例Schatzker-V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病例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女性,48歲,工人【主訴】女性,48歲,工人左膝部腫痛伴不敢活動2小時。【現病史】患者于2小時前,在工作中不慎從高處墜落,當即左膝部腫痛伴不敢活動,急來我院就診,急診攝X線片及CT示: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伴膝關節半脫位。急診以左脛骨平臺骨折為診斷收入院治療。病來無意識不清,無發熱,無頭暈
全膝置換治療終末膝病并脛骨應力骨折病例分析
骨性關節炎(OA)是多因素導致的以關節軟骨慢性損害為主,并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的常見骨關節疾病。其病變特征是關節軟骨損傷,伴骨贅形成、軟骨下骨改變、滑膜炎癥,多累及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髖、膝關節。應力性骨折是一種長期、反復的應力作用于骨骼造成的骨小梁、骨皮質斷裂,有兩種表現形式,即疲勞性骨折和衰竭性
兒童脛骨遠端干骺端螺旋形骨折愈合后缺血壞死病例分析
病例報道患兒,女,11歲。因練習跳遠時扭傷左踝關節,導致左踝關節腫痛畸形活動受限,受傷后不能負重行走。急診X線片和CT顯示左脛骨遠端干骺端螺旋形骨折(Salter-Harris2型)并左腓骨遠端粉碎骨折,患者及家屬拒絕手術治療,遂給予手法閉合復位小夾板外固定,維持固定6周,定期復查X線片。傷后4個月
脛骨外側鎖定板結合空心釘治療Hoffa骨折病例分析
Hoffa骨折是指股骨遠端冠狀位骨折,包括單髁或雙髁,屬于關節內的骨折,存在很大的剪切力。無論移位與否,都主張手術治療,要求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早期功能鍛煉。從以往的文獻報道及臨床實踐中得知,保守治療存在再移位的風險。目前對于內固定的選擇較多,包括髁部鋼板、“T”板及重建板等,但仍有不足。筆者在臨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不愈合病例報告
病例報道患者,男,79歲,于2015-03-30不慎跌倒,右髖疼痛,次日疼痛加重。本院急診行X線片檢查示:右股骨粗隆間骨折。既往患糖尿病及冠心病10余年;2013年患腦梗死,遺留右側肢體活動功能差,受傷前可獨立行走。查體:平車推入病房,右下肢外旋畸形,右髖前方及大粗隆壓叩痛,右上肢肌力Ⅳ級,右踝跖屈
“蚌殼狀”截骨術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畸形愈合再骨折診...
“蚌殼狀”截骨術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畸形愈合再骨折診療分析臨床資料患者,男,61歲,35年前因右股骨干骨折在外院手術治療,術后于當地醫院復查提示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內固定存留,患者長期跛行。入院前16天患者在路邊走路時滑倒摔傷,當即感右大腿疼痛,被急送往當地縣醫院行X線檢查提示:右股骨干骨質續性中斷,右
可旋轉鉸鏈膝關節假體治療夏科氏關節病病例報告1
夏科氏關節病又稱神經源性關節病,是以神經感覺和神經營養障礙為特點的破壞性骨關節病,由法國神經病學家Charcot于1868年在梅毒患者中發現并報道,故此得名。由于早期假體設計及操作技術和疾病自身特點的原因,夏科氏關節病曾被視為全膝關節置換(TKA)手術的絕對禁忌證。但隨著TKA技術的不斷完善,目前有
脛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病例分析
脛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為一種特殊類型的骨折,由于受損機制比較特殊,因而與常見的踝關節骨折有所不同。通常由于后踝骨折移位不明顯,X線檢查易發生漏診,為了提高確診率,CT檢查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此類骨折診斷中,漏診率較前大大降低。較高的漏診率使得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從而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如骨折畸形
一例-Schatzker-V-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48歲,工人【主訴】女性,48歲,工人左膝部腫痛伴不敢活動2小時。【現病史】患者于2小時前,在工作中不慎從高處墜落,當即左膝部腫痛伴不敢活動,急來我院就診,急診攝X線片及CT示: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伴膝關節半脫位。急診以左脛骨平臺骨折為診斷收入院治療。病來無意識不清,無發熱,無頭暈
化膿性膝關節炎后遺癥繼發嚴重膝外翻行全膝關節置換...
化膿性膝關節炎后遺癥繼發嚴重膝外翻行全膝關節置換術診療分析膝外翻指膝關節向外翻轉,股骨關節面向外傾斜,站立時雙踝不能并攏的膝關節周圍畸形。常見的病因包括佝僂病、外傷、炎癥、腫瘤、先天性發育缺陷等。患者常伴有股骨外髁發育不良、脛骨外側平臺缺損、膝關節外側韌帶復合體攣縮等改變,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KA)
尺骨遠端截骨治療老年性腕關節畸形愈合
腕關節畸形愈合常出現在橈骨遠端骨折復位不佳未進行及時糾正的患者,常見于老年人,患者出現腕關節畸形愈合后,主要的臨床癥狀以腕關節的活動受限及關節活動時疼痛為主,嚴重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包括屈伸、內外展)幾乎消失,僵硬的腕關節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治療方案有很多,對于年紀
后內側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段骨折并前方軟組織...
后內側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段骨折并前方軟組織損傷病例分析病例報道?患者,男,28歲,因“車禍導致左小腿腫痛、畸形、活動受限3h”入院。專科查體:左小腿腫脹、畸形,前側、外側皮膚廣泛挫傷,少量滲血,局部壓痛明顯,可觸及骨擦感,膝關節、踝關節因疼痛活動受限,左下肢末梢血運、皮膚感覺可。X線片顯示左脛
兒童脛骨近端三平面骨骺骨折病例分析
脛骨近端骨骺骨折在兒童中是一種不常見的損傷,僅占兒童骨骺損傷的1%以下。其中,脛骨近端的三平面骨骺骨折更為少見。脛骨近端三平面骨折發生在三個平面:橫面、矢狀面和冠狀面,多見于青春期,橫穿關節面、骨骺、骺板和干骺端。在臨床資料中,國內尚未見此類報道。筆者報道1例兒童脛骨近端三平面骨骺分離,其膝關節正側
股骨遠端骨折內固定術后頑固性骨折不愈合病例分析
股骨遠端骨折是指距離股骨髁關節面連線9cm以內的骨折,其占股骨骨折的3%~6%,占全身骨折的0.4%。股骨遠端骨折中約85%的患者為老年患者,多見于低能量損傷,其余患者以高能量損傷、多發傷為主。手術治療已成為股骨遠端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案,而微創經皮鋼板固定技術聯合外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是最常用的術式,具有
一例痛風性膝關節炎誤診為脛骨平臺骨折病例分析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高嘌呤代謝異常,痛風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導致炎性關節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年輕患者所占比重增加。主要以關節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可出現局部皮溫增高或發紅。對于以膝關節為首發,不伴高尿酸血癥,癥狀非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不容忽視,該類痛風性關節炎往往診斷困難,容易被誤診。
截骨矯形術修復指骨畸形愈合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32歲,2017年10月因左中指再植術后8個月患指尺偏畸形入嘉興市第一醫院急診創傷中心就診。專科檢查:左中指中節基底以遠指體尺偏畸形29°,無明顯旋轉呈角。掌指關節活動度-10°~90°,近指間關節活動度80°~90°,遠指間關節活動度0°~5°。肌力評定3級,患指皮膚有淺痛覺、觸
陳舊性后Pilon骨折診療分析
后Pilon骨折是指脛骨遠端受到壓縮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轉暴力導致的關節內骨折。后踝骨折塊大,累及內踝后丘,可合并內踝前丘骨折,常伴有關節面塌陷骨塊,下脛腓損傷。本研究選取唐山市第二醫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例陳舊性后Pilon骨折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病歷資料患者,女性,58歲,農民。患者自訴于1年前行走
脛骨衰竭骨折延誤診治分析
衰竭骨折是應力骨折的一種,屬于隱匿性骨折,在正常重復應力刺激下發生,且常發生于異常骨質,容易被忽視而漏診。筆者收集2例延誤診治的脛骨衰竭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病例報道例1,男,51歲,2012-04外傷導致左脛腓骨遠端粉碎性骨折,行解剖鎖定加壓接骨板內固定,脛骨近端鎖定螺釘靠近后側皮質。20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并上消化道動脈出血病例...
病例報道患者,男,50歲,因車禍致傷左膝疼痛伴活動受限4h入院。入院查體:左膝稍腫、壓痛,浮髕征陽性,活動受限,其余無明顯異常。入院診斷: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SchatzkerⅣ型)、高血壓病Ⅰ期。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口服氨氯地平片。否認肝炎及結核病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否認輸血史,否認吸煙飲酒
脛骨平臺復雜骨折鎖定鋼板和普通鋼板固定療效對比分析
脛骨平臺復雜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主要的手術內固定器械分為鎖定鋼板和普通鋼板。普通雙鋼板療法,具體措施如下:暴露出骨折端后先進行撬撥復位后,利用克氏針對骨折部位實施臨時固定操作,利用C型臂透視滿意后利用雙鋼板給予關節面復位和脛骨內外側平行固定;待內
脛骨外側開放楔形截骨術治療膝外翻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40歲,因“右膝關節疼痛6周余”入院,既往無重大內科病史。查體:右膝關節外翻畸形,右膝無腫脹,右下肢肌肉無萎縮,膚溫膚色正常,外側關節間隙壓痛(+),麥氏征(+),前抽屜試驗(-),側方應力試驗(+-),雙下肢肌力、肌張力正常,活動度0°~125°。輔助檢查:外院MRI:膝關節外
MRI發現X線片持續陰性的脛骨疲勞骨折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40歲,現役軍人。體能測試后右小腿近端內側持續疼痛2周就診。體能測試前4周開始長跑鍛煉,每日跑3.5~4km,偶有右小腿近端不適,休息及外敷膏藥后減輕。測試當天上午50m折返跑,下午測試3km跑,接近最后300m時感覺左小腿近端疼痛,逐漸加重。堅持跑完全程后行走已呈跛行。經休息癥狀
半月板后根損傷病例分析2
討 論由于納入的樣本量以及入選標準不同,各文獻研究關于半月板后根損傷的檢出率差別較大。整體而言,在所有接受內側半月板手術的患者中內側半月板后根損傷(MMPRT)的檢出率占10.1%~21.4%,在所有接受前交叉韌帶重建的病例中外側半月板后根損傷(LMPRT)的檢出率為5%~14.6%。此外,就發病
脛骨骨折的病因
1.直接暴力 以重物打擊、踢傷、撞擊傷或車輪碾軋傷等多見,暴力多來自小腿的外前側。骨折線多呈橫斷形或短斜行。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傷多為粉碎性骨折。因脛骨前面位于皮下,所以骨折端穿破皮膚的可能極大,肌肉被挫傷的機會較多。 2.間接暴力 由高處墜下、旋轉暴力扭傷或滑倒等所致的骨折,特點是骨折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