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遠端截骨治療老年性腕關節畸形愈合
腕關節畸形愈合常出現在橈骨遠端骨折復位不佳未進行及時糾正的患者,常見于老年人,患者出現腕關節畸形愈合后,主要的臨床癥狀以腕關節的活動受限及關節活動時疼痛為主,嚴重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包括屈伸、內外展)幾乎消失,僵硬的腕關節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治療方案有很多,對于年紀大的無明顯的疼痛癥狀患者,可以不接受治療,對于有活動疼痛癥狀的患者,尺骨遠端截骨手術治療可以很好的改善活動度,患者患者活動時出現的疼痛癥狀。 對于老年性腕關節畸形愈合患者,我們采取尺骨遠端截骨來緩解癥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下我們近期做的尺骨遠端截骨手術。 患者女性,65歲,3個月前因為不慎摔傷導致右腕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受傷后于當地醫院就診,入院癥見:右腕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局部可觸及疼痛及骨擦音;當地醫院行右腕關節正側位片,入院診斷為:右橈骨遠端骨折;當地醫院給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處理,當地醫生囑患者定期復查,患自......閱讀全文
尺骨遠端截骨治療老年性腕關節畸形愈合
腕關節畸形愈合常出現在橈骨遠端骨折復位不佳未進行及時糾正的患者,常見于老年人,患者出現腕關節畸形愈合后,主要的臨床癥狀以腕關節的活動受限及關節活動時疼痛為主,嚴重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包括屈伸、內外展)幾乎消失,僵硬的腕關節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治療方案有很多,對于年紀
馬德隆畸形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患兒,女,8歲,2015年因玩耍時不慎摔倒,右腕關節著地,當即出現疼痛,腕關節活動尚可,未行治療,受傷1周后疼痛自然緩解。2016年初家長發現患兒右前臂尺背側遠端隆起,有壓痛,認為與既往摔倒受傷有關,就診于新疆某市人民醫院,行X線檢查后診斷為陳舊性右下尺橈關節脫位,原擬手術治療,后因患兒上
成人先天性上尺橈關節融合截骨矯形病例分析
先天性上尺橈關節融合是一種較少見的先天性骨骼畸形,由Sandifort在1793年首次報道,該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橈骨和尺骨的近端相互融合,前臂固定于旋前位,不能旋后,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由于該疾病的患者大多數在兒童期就已經開始接受治療,目前的文獻均為針對兒童而報道,成人的先天性上尺橈關節融合截骨矯形尚未
成人陳舊性孟氏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病例分析
陳舊性孟氏骨折常發生于兒童,成人少見,其術后并發癥主要集中在橈骨頭持續脫位、肘關節僵硬、神經麻痹及前臂功能障礙等方面,成人陳舊性孟氏骨折合并繼發性下尺橈關節脫位的病例目前尚未報道。本文報道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陳舊性孟氏骨折合并繼發性下尺橈關節脫位再手術病例,查閱文獻,總結出此類病例的臨床表現、影像
改良Sauve-Kapandji手術治療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診療...
改良Sauve-Kapandji手術治療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診療分析下尺橈關節脫位常發生于橈骨和/或尺骨骨折,單純脫位或半脫位較難診斷,最初可漏診高達50%。2017年9月我院收治1例橈骨遠端骨折術后骨不連合并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患者,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
截骨矯形術修復指骨畸形愈合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32歲,2017年10月因左中指再植術后8個月患指尺偏畸形入嘉興市第一醫院急診創傷中心就診。專科檢查:左中指中節基底以遠指體尺偏畸形29°,無明顯旋轉呈角。掌指關節活動度-10°~90°,近指間關節活動度80°~90°,遠指間關節活動度0°~5°。肌力評定3級,患指皮膚有淺痛覺、觸
“蚌殼狀”截骨術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畸形愈合再骨折診...
“蚌殼狀”截骨術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畸形愈合再骨折診療分析臨床資料患者,男,61歲,35年前因右股骨干骨折在外院手術治療,術后于當地醫院復查提示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內固定存留,患者長期跛行。入院前16天患者在路邊走路時滑倒摔傷,當即感右大腿疼痛,被急送往當地縣醫院行X線檢查提示:右股骨干骨質續性中斷,右
左橈骨遠端骨折伴尺骨莖突骨折手術病例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男性,41歲,農民【主訴】男性,41歲,農民左腕部腫痛畸形伴不敢活動1小時。【現病史】患者于1小時前,不慎摔倒,左手先著地,當即左腕部腫痛畸形伴不敢活動。急來我院就診,急診攝DR示:左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左尺骨莖突骨折,移位。急診以左橈骨遠端骨折伴尺骨莖突骨折為診斷收入院治療。病來無發熱
病例分析:左橈骨遠端骨折伴尺骨莖突骨折手術一例
【一般資料】男性,41歲,農民【主訴】男性,41歲,農民左腕部腫痛畸形伴不敢活動1小時。【現病史】患者于1小時前,不慎摔倒,左手先著地,當即左腕部腫痛畸形伴不敢活動。急來我院就診,急診攝DR示:左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左尺骨莖突骨折,移位。急診以左橈骨遠端骨折伴尺骨莖突骨折為診斷收入院治療。病來無發熱
Ilizarov牽引并單骨前臂技術治療尺骨缺如病例分析
橈骨頭、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及骨間膜三者為前臂主要穩定結構。繼發性創傷、先天性畸形、骨腫瘤或骨髓炎等都可導致尺骨成角、旋轉甚至骨缺損,破壞前臂的穩定結構。對于發育中的兒童,長期的尺骨缺如首先導致橈骨頭脫位、前臂內翻和短縮畸形,繼而出現弓形橈骨及相應的神經損害。早期骨缺損治療選擇較多,但合并前臂極度不穩
孟氏骨折合并冠狀突及橈骨遠端骨折并遠端尺橈關節脫...
孟氏骨折合并冠狀突及橈骨遠端骨折并遠端尺橈關節脫位病例報告Monteggia骨折由GiovanniMonteggia于1814年描述,為同時涉及尺骨或/和橈骨的骨折,并伴發橈骨頭脫位。骨折分型已經經過了好多次校正。Bado和隨后的Jupiter增加了更多的亞型。其他Monteggia骨折變型和相當的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和肱骨遠端關節內骨折診療分析
肱骨骨折臨床較常見,按照骨折部位分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和肱骨遠端骨折。多節段肱骨骨折臨床較少見,多為個案報道,包括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肱骨近端合并肱骨遠端骨折、肱骨干合并肱骨遠端骨折。2014年5月30日我院收治1例同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和肱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目前國內外較少見文獻報
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掌背側不同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分析
橈骨遠端骨折是上肢常見的骨折,大多數可以采取手法復位石膏或者小夾板外固定等保守治療,但對于一些由高能量損傷引起的嚴重累及關節面的不穩定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療無法做到良好的復位,復位外固定后發生骨折端再移位,后期遺留有畸形,尺骨撞擊綜合征,腕關節功能恢復欠佳的比例較高。近年來,隨著內固定技術的提高以及患
舟骨骨折的診療
舟狀骨骨折多發生在年輕有活力的男性身上,它們占所有腕骨骨折的60%至80%并且僅次于腕部骨折頻率的橈骨遠端骨折。損傷機制與生物力學舟狀骨通過強韌帶連接作為近端和遠端腕管之間的連接,使舟狀骨易于骨折。兩種不同的機制可以產生舟狀骨骨折。更常見的機制涉及過伸和彎曲。舟狀骨的近端通過近端、背側和徑向半徑固定
一例?髂骨取骨重建腕關節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性,40歲。“摔傷后左腕部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2h”于2014年9月30日在我院急診就診。查體:左腕關節明顯腫脹、畸形,可見皮下瘀斑,無皮膚水泡及破損,腕關節功能活動受限,五指感覺、血運及活動良好。急診X線提示左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圖1a、1b見封三)。診斷:左橈骨遠端骨折,左尺骨
改良截骨法治療內翻畸形膝骨性關節炎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69歲。主訴為雙膝關節疼痛10年,加重伴活動受限2個月。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膝關節疼痛,與活動相關,休息可緩解,無夜間痛。曾多次于外院行口服藥、熱敷等保守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癥狀逐漸加重,近2個月前疼痛加重,伴活動受限。下蹲、上下樓困難,步行小于500m。入院后進行詳細的體格檢
大齡橈骨可塑性彎曲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18歲。因外傷致左手、左前臂腫痛,活動受限2h入院。患者入院前2h工作時不慎被機器絞傷左上肢,當即感左手、左前臂疼痛,活動受限,病程中無肢體麻木。刻下癥:左前臂及左手腫脹畸形,左腕關節旋轉受限。至我院門診就診,行X線片檢查示(圖1a,1b):左尺骨骨折,左橈骨可塑性彎曲,左第1掌骨
橈骨骨巨細胞瘤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感染診療分析
骨巨細胞瘤(GCTB)是一種交界性骨腫瘤,具有局部侵襲性的溶骨性腫瘤,好發于年輕人,發病率較低。目前橈骨遠端骨巨細胞瘤的治療包括髓腔填充(自體腓骨移植、異體骨移植、骨水泥)、人工腕關節置換術,目前這兩種術式的療效存在很大爭議,這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帶來很大困難。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國內很少報道腕關節人
肘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肱骨髁間骨折內固定術后骨不愈合...
肘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肱骨髁間骨折內固定術后骨不愈合病例分析老年肱骨髁間粉碎骨折,是臨床中處理比較困難的一種骨折。隨著內固定設計的發展及材料的不斷改進,目前大多采取切開復位,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但由于老年人大多伴有骨質疏松,骨愈合能力弱,骨折較粉碎容易出現骨缺損,因此雖然內固定在不斷進
腕關節置換術治療橈骨遠端骨巨細胞瘤術后感染病例分析
骨巨細胞瘤(GCT)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易發生局部侵襲、有復發傾向,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GCT除好發于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外,也常累及橈骨遠端。GCT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等。橈骨遠端骨巨細胞瘤的治療大多采用自體骨移植重建腕關節,隨著人工假體材料及其設計的不斷改進,使腫瘤性人工假體重建
Ponte截骨矯正胸腰椎Kümmell病后凸畸形病例分析2
Ponte截骨術? ??多節段Ponte截骨矯形手術方式通過后路廣泛松解,長節段采用椎弓根釘棒系統來完成固定,可有效矯正后胸椎后凸畸形,但也可能引起醫源性平背綜合征。在當前的已有研究當中發現,采用椎弓根釘棒系統能夠讓胸椎的生理性后凸情況得到比較好的維持。有研究學者特意分析了采用Ponte截骨矯正手術
孟氏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與下尺橈骨分離
病例報道患者,男,53歲。因重物砸傷致右前臂疼痛出血、活動受限3h入院。3h前被重物砸傷右側前臂及肘部,即感到疼痛,前臂出血,活動受限,于本院就診,攝X線片顯示右尺骨骨折,以“右尺骨開放性骨折”收住院。專科查體:右肘關節及前臂近端腫脹,前臂上段內側見0.5cm×0.5cm傷口,消毒后探查見傷口與尺骨
陳舊性后Pilon骨折診療分析
后Pilon骨折是指脛骨遠端受到壓縮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轉暴力導致的關節內骨折。后踝骨折塊大,累及內踝后丘,可合并內踝前丘骨折,常伴有關節面塌陷骨塊,下脛腓損傷。本研究選取唐山市第二醫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例陳舊性后Pilon骨折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病歷資料患者,女性,58歲,農民。患者自訴于1年前行走
骨質疏松癥的外科治療相關介紹
(1)微創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vertibroplasty)和后凸成形術(kyphoplasty)是脊柱微創治療的新進展之一,適用于新鮮不伴脊髓或神經根癥狀、疼痛嚴重的椎體壓縮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粉碎性骨折的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橈尺骨遠端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關節面,骨折愈合
關于骨質疏松的外科治療介紹
(1)微創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vertibroplasty)和后凸成形術(kyphoplasty)是脊柱微創治療的新進展之一,適用于新鮮不伴脊髓或神經根癥狀、疼痛嚴重的椎體壓縮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粉碎性骨折的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橈尺骨遠端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關節面,骨折愈合
月骨周圍背側脫位合并尺骨莖突骨折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58歲,以“左手腕部疼痛、腫脹,伴活動受限1d”為主訴就診。就診前1d,因摔傷致左手腕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社區醫院診為尺骨莖突骨折,行石膏外固定。固定后腫痛持續加重,遂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體格檢查見左手腕部腫脹、活動受限、局部壓痛明顯,結合X線片,診斷為月骨周圍背
橈骨近端骨巨細胞瘤的影像診斷及臨床治療
骨巨細胞瘤是一種原發性骨腫瘤,好發年齡是20~40歲(65%),好發部位是股骨遠端(23%~30%)、脛骨近端(20%~25%)、橈骨遠端(10%~12%)及肱骨近端(4%~8%),有較強的侵襲性,部分病例發生肺轉移。鑒于橈骨近端骨巨細胞瘤病例較罕見(0.16%~0.5%),部分病例影像學不典型,易
3D打印定制化截骨導板輔助脛骨畸形一期截骨+全膝...3
結 果3D打印截骨導板均能與術區骨面準確貼服,并精準引導截骨成功,應用過程中截骨導板安全可靠,無斷裂、變形等異常現象。術后1周X線片見鋼板固定牢靠,膝關節對位對線良好。該患者手術時間為96min,術中出血量小于50mL。術后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KSS)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均明顯改善,術后力
3D打印定制化截骨導板輔助脛骨畸形一期截骨+全膝...1
3D打印定制化截骨導板輔助脛骨畸形一期截骨+全膝關節置換診療分析骨骨折的2%~12%,患者常出現下肢力線偏移現象。而脛骨畸形和力線不良會改變患者的膝、踝關節的負荷傳導,導致患者出現下肢疼痛、關節功能障礙等不適癥狀,進而加速下肢關節骨關節炎進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矯正畸形、緩解疼痛、防止繼發
3D打印定制化截骨導板輔助脛骨畸形一期截骨+全膝...2
手術方法 全麻下行右側脛骨結節下截骨矯形+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滿意后,取右膝關節正中行24cm切口,逐層向下向外游離顯露至脛骨結節下方5cm,剝離脛骨前肌。將消毒好的3D打印個性化截骨導板貼附于脛骨結節下方,取3枚克氏針臨時固定導板(見圖5),用擺據沿截骨導板截骨,去除楔形截骨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