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慢性再障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介紹
1、臨床表現:發病緩慢,貧血、感染、出血均較輕; 2、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值常較急性再障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減少,至少1個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惡化,臨床、血象及骨髓象與急性再障相同,稱SAA-Ⅱ型。......閱讀全文
關于慢性再障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介紹
1、臨床表現:發病緩慢,貧血、感染、出血均較輕; 2、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值常較急性再障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減少,至少1個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惡化,臨床、血
關于慢性再障性貧血的治療介紹
1、激素的治療 雄性激素類藥物 丙酸睪丸酮:每次50~100mg,每日肌內注射1次。 康力龍:每次2~4mg,每日3次,口服。 羥甲雄酮:每日15~60mg,分2~3次口服。 2、骨髓興奮劑 ①硝髓士的寧:方法為肌內注射5天,間隔2天,重復進行,直至緩解。 ②一葉萩堿,成人每日8~
關于慢性再障性貧血的簡介
1、貧血:慢性過程,常見蒼白,乏力、頭昏、心悸、活動后氣短等。經輸血癥狀改善,但維持時間不長。 2、染:高熱比急性型少見,感染相對容易控制。 3、出血:出血傾向較輕,以皮膚出血為主,內臟出血少見。久治無效的晚期病人有發生腦出血者。此時,病人可出現劇烈的頭痛和嘔吐。
簡述慢性再障的診斷標準
慢性再障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慢性再障患者多以貧血起病,并以貧血為主要表現,慢性再障患者出血和感染較輕微。 (1)臨床表現:發病緩慢,貧血、感染、出血均較輕。 (2)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值常較急性再障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減少,
關于慢性再障的病癥介紹
大多起病緩,主要的表現常常是倦怠無力、勞累后氣促、心悸、頭暈、面色蒼白。如有出血亦較輕微,內臟出血較少見。感染、發熱一般較輕微,出現較晚,治療后較易控制。肝、脾淋巴結均不腫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臟輕度腫大,病程較長,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漸好轉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轉變為急性型。
關于慢性再障的基本介紹
慢性再障,起病緩慢,以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出血多限于皮膚黏膜,且不嚴重,可并發感染,但常以呼吸道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長達10年之久。若治療得當,堅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遷延多年不愈。少數病人可急性發作,病情急轉直下,常與感染有關。
?再障的診斷標準
再障診斷標準如下:①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②一般無脾腫大。③骨髓檢查顯示至少一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如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應明顯減少,骨髓小粒成分中應見非造血細胞增多。有條件者應作骨髓活檢等檢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的難治
關于慢性再障的治療方法介紹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較緩,貧血、出血和感染均較輕。臨床治療上除遵循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的一般原則外,還有以下治療方法: (1)刺激造血藥物:主要是雄激素(如司坦唑醇、十一酸睪酮、達那唑、丙酸睪酮等)。雄激素是一類具有生物活性的甾體化合物,兼有雄性化和蛋白質同化作用。其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作用機
概述慢性再障性貧血日常生活護理
慢性再障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在日常生活中如不注意保護,易合并許多病癥加重病情,因此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慢性再障患者飲食要以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生蔥、生姜、生蒜、辣椒等)、海鮮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忌煙酒,忌生冷油膩;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類、乳類、
簡述慢性再障性貧血的預后與轉歸
慢性再障性貧血起病相對緩和,并發感染出血癥狀不甚嚴重,但治療顯效時間較長,予以補腎活血等中藥或雄激素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使病情緩解,有效率在80%左右,預后良好,但若誤于施治,可遷延不愈,甚可轉為重型再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
關于慢性再障的注意事項介紹
慢性再障(CAA)患者要善于自我調養,慎起居(生活規律)、調情志、好飲食、避外邪,防微杜漸才能為康復打好堅實的基礎。一旦患者身體稍感不適,應及時就醫診治,同時應防止藥物及有毒化學物侵入,降低其轉化為急性即重型再障Ⅱ型(SAA)的可能。另外,情緒緊張和過度激動會導致出血癥狀的發生,患者及家屬在日常
關于鐵利用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介紹
1、病史提問:注意 ①飲食習慣,是否有偏食或異食癖。 ②是否有消化系統疾病(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鉤蟲病;女性是否有月經過多;是否做過胃腸手術等。男性及絕經婦女應考慮是否為胃腸道腫瘤的首發癥狀。 2、臨床癥狀:一般有疲乏,煩躁,心悸,氣短,頭暈,頭疼。兒童表現生長發育遲緩,
簡述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發病緩慢,貧血、感染、出血均較輕; 2、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值常較急性再障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減少,至少1個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惡化,臨床、血
關于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介紹
國內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亦稱SAA-I型)的診斷標準: ⑴臨床表現: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劇;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 ⑵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以下駐項中之兩項: ①網織紅細胞小于1%,絕對值小于15×10^9/L; ②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小于0.5×10^9/L
簡述慢性再障的臨床癥狀
慢性再障貧血起病和進展較緩慢,病情較急性型輕。 慢性再障貧血的癥狀: 1、貧血:慢性過程,常見蒼白,乏力、頭昏、心悸、活動后氣短等。經輸血癥狀改善,但維持時間不長。 2、感染:高熱比急性型少見,感染相對容易控制。 3、出血:出血傾向較輕,以皮膚出血為主,內臟出血少見。久治
關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國外診斷標準介紹
國外常用的是1979年Camitta所提出的標準,一直延用至今。Camitta將再障分為重型與輕型。 (1) 重型再障診斷標準 1)骨髓細胞增生程度
關于慢性牙周炎的診斷介紹
1. 多為成年人,也可見于兒童或青少年。 2. 有明顯的菌斑、牙石及局部刺激因素,且與牙周組織的炎癥和破壞程度較為一致。 3. 患病率和病情隨年齡增大而加重,病情一般緩慢進展和加重,也可有快速進展的活動期。 4. 全身一般健康,也可有某些危險因素,如吸煙、精神壓力、骨質疏松等。
關于慢性乳突炎的診斷介紹
1.聽力檢查 聽力下降為傳導性耳聾。 2.耳鏡檢查 鼓膜多為中央性大小不等的穿孔,或有少量黏液性,或有黏液膿性無氣味的分泌物,說明乳突骨質無損害;如鼓膜松弛部或緊張部邊緣性穿孔,常有肉芽、息肉或膽脂瘤樣物,分泌物為膿性,有惡臭,說明乳突骨質有破壞。 3.X線檢查 乳突CT檢查多見乳突氣
關于慢性反流性腎病RN的診斷標準的介紹
(1)大劑量靜脈腎盂造影加X線斷層照片的改變: ①腎盞杵狀變形及鄰近皮質瘢痕形成。 ②腎皮質變薄常發生于腎兩極單側或雙側腎體積縮小或形態學上不相稱(兩腎長度相差1.5cm)。 ③腎盂、腎盞輸尿管擴張,而無器質性梗阻。 (2)可發現不同程度的VUR但有約半數成人病例可無VUR。 (3)排
關于純紅再障和再障區別
1 急性再障(亦稱重型再障Ⅰ型,SAA-Ⅰ)的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劇,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 2)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下列諸項中之兩項: (1) 網織紅細胞
關于急性再障血象的基本介紹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急性再障的血象 1、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2、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數值可反映骨髓紅細胞的生成功能
再障性貧血全稱再生障礙性貧血,出現該現象的原因
一、再生障礙性的貧血,其主要的原因是骨髓增生出現了異常下降的情況,其形成原因一般是在病毒感染,或者是在接觸到一些毒性的藥物,或者是一些農藥,以及患者在接觸到一些放射性的物質以后,會使得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出現破壞,損傷,使其不能夠有效地造血,導致患者的血細胞三系減少,患者往往會出現白細胞的下降,是患者
關于慢性菌痢的鑒別診斷介紹
1、直腸、結腸癌:中年以后發病率較高,病情頑固,抗菌劑療效不佳,全身狀況差并且呈進行性。一般來講,對慢性患者,均應盡早肛檢或內窺鏡檢。 2、腸結核:常呈腹瀉與便秘交替,多有午后低熱,盜汗,消瘦等一般結核病中毒等癥狀,腹痛多在右下腹,可捫及包塊,血沉增速,X線鋇劑、內窺鏡檢以及抗癆治療有助診斷。
關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介紹
發現抗HCV陽性超過6個月,現HCVRNA為陽性者,可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根據HBV感染者的血清學、病毒學、生化學試驗及其他臨床和輔助檢查結果,將慢性HCV感染分為: ①慢性丙型肝炎; ②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為代償期肝硬化及失代償期肝硬化; ③抗HCV攜帶者。
關于慢性膿胸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X線檢查 患側胸膜肥厚,有時有片狀鈣化陰影,患側肋間隙窄,肋骨常呈三角形改變。氣管和心影都向患側偏移。如果胸痹有引流竇道存在,經導管內注入碘油,可確定膿胸的大小、位置和范圍,有無支氣管胸膜瘺,對考慮手術治療方案有幫助。 2.CT檢查 可清楚顯示胸膜增厚的位置、范圍、程度、膿
關于慢性頭痛的鑒別診斷介紹
1.神經性頭痛 主要由于精神、情緒因素或各種壓力引起的頭痛,如常見的神經官能癥性頭痛、癔病性頭痛、抑郁癥性頭痛、緊張性頭痛(也稱肌收縮性頭痛)、焦慮癥引起的頭痛等,這類頭痛多伴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如心慌、氣急、焦慮不安、失眠健忘等癥狀。這類頭痛病程漫長,成年累月,頭痛的時間多余不痛的時間,但頭
關于慢性胃痛的鑒別診斷介紹
1、慢性胃痛:慢性胃痛常見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部隊多發病之一,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
關于慢性腸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檢查:血常規中可見白細胞、紅細胞升高,血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見異常,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或少量膿細胞。如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2、診斷依據 (1)發作時,出現腹瀉、腹痛等。病久則呈現慢性營養不良。體格檢查可有腹部壓痛。 (2)大便常規可
關于慢性腸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本病典型癥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于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2)腸結核:起病緩慢,多位于右下腹部,可有陣發性絞痛,腸鳴音增強,常有大便習
關于慢性滑膜炎的診斷介紹
1、慢性滑膜炎的診斷:對關節積液多者或反復出現積液者,可做關節積液檢查,其能反應出滑膜炎的性質及其嚴重性。關節液檢查可以除外假性痛風,關節液細胞學檢查可以除外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故關節穿刺和滑液檢查,對關節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2、慢性滑膜炎的治療:慢性滑膜炎應首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