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性再障血象的基本介紹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急性再障的血象 1、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2、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數值可反映骨髓紅細胞的生成功能,對再障的診斷和觀察治療反應均有重要意義。急性型網織紅細胞低至0,多數病例在0.5%以下 資料來源 :醫 學 教 育網 。 3、白細胞及分類:白細胞多<2×109/L;中性粒細胞≤0.05×109/L,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增高。 4、血小板:多數在15×109/L以下。......閱讀全文
關于急性再障血象的基本介紹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急性再障的血象 1、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為正色素性正細胞貧血。患者經大量輸血雖血紅蛋白有所提高,但維持時間短,很快下降。 2、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數值可反映骨髓紅細胞的生成功能
關于純紅再障的基本信息介紹
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ure red cell aplasia)簡稱純紅再障;系骨髓紅細胞系列選擇性再生障礙所致一組少見的綜合征。國內文獻報告已超過100例。發病機制多數與自身免疫有關。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大類,獲得性又可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
關于純紅再障和再障區別
1 急性再障(亦稱重型再障Ⅰ型,SAA-Ⅰ)的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劇,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 2)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下列諸項中之兩項: (1) 網織紅細胞
治療純紅再障的基本信息介紹
胸腺瘤診斷一旦確立,應及早切除,術后貧血的緩解率可達30%;如術后獲緩解者,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可能有效。對不伴胸腺瘤的原發性獲得性純紅再障,可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雄激素及雷公藤多甙等聯合應用可提高療效。如治療無效,應及時選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環磷酰胺、6-巰基嘌呤、抗淋巴細胞球
關于急性鼻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感冒、“傷風”。癥狀包括鼻塞、流涕、發熱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種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關。四季均可發病,冬季更為多見。急性鼻炎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全球各國均有發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5次,兒童每年可發病6~10次(學齡兒童平
關于純紅再障的癥狀體征的介紹
本癥共同的臨床表現是有進行性嚴重貧血,呈正常紅細胞性或輕度大紅細胞性貧血,伴網織紅細胞顯著減少或缺如,周圍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數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有核細胞并不減少,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系列增生正常,但幼紅細胞系列顯著減少,甚至完全缺乏。個別病倒可見幼紅細胞系列成熟停頓于早期階段,出現原紅細胞小簇且伴巨
關于純紅再障的簡介
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ure red cell aplasia)簡稱純紅再障;系骨髓紅細胞系列選擇性再生障礙所致一組少見的綜合征。國內文獻報告已超過100例。發病機制多數與自身免疫有關。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大類,獲得性又可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
關于急性縱隔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縱隔炎指縱隔內的細菌感染,常由原發性肺結核或組織胞漿菌病感染所致。本病分為急性和慢性二型。急性縱隔炎多形成膿腫,病情嚴重。常見的癥狀為寒戰、高熱、氣短及頸部疼痛,重者可伴有縱隔內積膿、積氣、縱隔氣腫及皮下氣腫。慢性縱隔炎多為肉芽腫樣。
關于急性肝壞死的基本介紹
急性肝壞死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黃疸性肝炎。主要表現為起病后10天以內黃疸迅速加深、惡心、嘔吐、肝臟縮小、伴顯著肝臭。由某一種或多種因素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肝細胞損傷壞死,肝功能顯著減退,血清谷丙轉氨酶往往短期升高后迅速下降;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血漿白蛋白和總膽固醇降低,血氨升高。常有皮膚和粘膜
關于急性乳突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急性乳突炎是耳后乳突骨質的細菌感染性炎癥。 常為急性中耳炎未處理或治療不當,使感染向中耳周圍骨質擴散所致。 常在急性中耳炎發病后2周或更長的時間發生癥狀。這是因為感染擴散至乳突,破壞骨質的結果,在乳突骨質內形成膿腫。乳突表面皮膚發紅、腫脹、壓痛;耳廓向前下移位。其他癥狀有疼痛、發熱、粘液膿性
關于急性肺膿腫的基本介紹
肺膿腫是指微生物引起肺實質壞死性病變,形成包含壞死物或液化壞死物的膿腔,常出現氣液平面。急性肺膿腫是指發病時間小于6周的肺膿腫。常為混合感染,包括需氧和厭氧的革蘭陽性與陰性球菌與桿菌。其中最常見的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梭形桿菌和螺旋體等。較重要的厭氧菌有胨鏈球菌、核粒梭形桿菌
關于急性胃出血的基本介紹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約占70%左右。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見疾病是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斯匹林、考的松等藥物引起的急性潰瘍、嚴重燒傷和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潰瘍等。
關于急性乳房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乳房炎(acutemastitis)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產后哺乳期的婦女,尤以初產婦更多見。常于產后3~4周發病,致病菌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自乳頭皸裂、破損處侵入,沿淋巴管蔓延至腺葉間或腺小葉的脂肪,纖維組織中;亦可直接侵入乳腺管,逆行擴散至腺葉或腺小葉內,引起化膿性感染。 另一因素是
關于急性肺損傷的基本介紹
急性肺損傷(acute lung injury,ALI)是各種直接和間接致傷因素導致的肺泡上皮細胞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造成彌漫性肺間質及肺泡水腫,導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積減少、肺順應性降低、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為病理生理特征,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低氧血癥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學上表現
關于小兒急性喉炎的基本介紹
小兒急性喉炎是以聲門區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癥,多在冬春季發病,嬰幼兒尤為多見。因小兒喉腔小,喉內黏膜松弛,腫脹時易致聲門阻塞,小兒咳嗽反射差,氣管及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嚴重喉梗阻。如不采取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可進行性加重,危及患兒健康甚至生命。
關于急性脫水癥的基本介紹
急性脫水癥是由于一些病理因素導致體液量、主要是細胞外液量的減少而引起的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兒科常見的急癥如腹瀉、嘔吐等均可引小兒脫水。 體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體液的生理平衡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體液中的水、電解質、酸堿度、滲透壓等的動態平衡依賴于神經、內分泌、消化、呼吸
關于急性良性成淋巴細胞增多癥的血象檢查
白細胞總數高低不一。病初起時可以正常,發病后 10~12天白細胞總數常有升高,高者可達60×109/L ,第3周恢復正常。 在發病的第1~21天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其占外周血有核細胞數的比例可達 10%~30% ,在10%以上或絕對值大于1×l09/L 時具有重要意義。 異常淋巴細胞依其細胞
關于急性腎衰的治療的基本介紹
急性腎衰的治療當ARF已經形成時,應嚴格按照急性腎衰進行治療,措施包括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的治療。雖然在是否要進行預防性透析問題上仍有爭論,但透析仍是ATN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ATN急性腎衰搶救的最有效措施。透析治療既可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又可將部分積聚于血漿中的藥物透出,可使患者渡過少尿期、
關于急性風濕熱的基本介紹
急性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ARF)是由于鏈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種人體自身免疫反應性疾病,通常是在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咽部炎癥以后形成的,主要侵犯人的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皮下組織引起炎癥。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游走性關節炎、心臟炎、和多形性紅斑、舞蹈癥等癥
關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虹膜睫狀體炎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常見類型,是眼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好發于青壯年,易反復發作。虹膜、睫狀體單獨發生炎癥的機會很少,最常見的是虹膜、睫狀體同時發生炎癥。本病發病急驟、自覺眼痛、視力模糊、畏光及流淚、偏頭痛等癥狀。治療原則為散大瞳孔、控制炎癥、消除病因。
關于急性菌痢的基本信息介紹
急性菌痢如何變成慢性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菌痢主要表現為病急、發熱、腹痛、腹瀉及粘液便等癥狀。若腹瀉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兩個月者即為慢性菌痢。
關于急性乙肝的基本信息介紹
急性乙肝(Acute hepatitis B)全稱急性病毒型乙型肝炎指新近發生的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組織發炎的病變。急性乙肝屬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傳染性。HBV(乙肝病毒)感染的特點為臨床表現多樣化,潛伏期較長。只要及時得到治療,大部分急性乙肝患者都可以痊愈,并終生具有免疫
關于急性蜂窩織炎的基本介紹
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疏松結締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其臨床特點為: (1)致病菌主要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葡萄球菌和厭氧菌。 (2)影像顯示皮下組織增厚,脂肪組織密度增高,伴條索狀不規則強化,伴或不伴皮下和淺筋膜積液,深部結構正常。 (3)壞死性筋膜炎MRIT2 加權像
關于急性左心衰竭的基本介紹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是由于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左室前后負荷過重導致急性心肌收縮力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排血量下降,從而引起以肺循環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癥候群。急性肺水腫是最主要表現,可發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
關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前葡萄膜炎是眼科臨床比較常見的葡萄膜病,常單眼先發病,葡萄膜炎臨床表現為眼痛、羞明及視力減退。 檢查急性前葡萄膜炎時可見睫狀充血、塵狀KP、明顯的前房閃輝、大量的前房細胞,可伴有纖維蛋白滲出、前房積膿、瞳孔縮小、虹膜后粘連等改變。起病急,有的視力明顯下降,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關于急性右心衰竭的基本介紹
急性右心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導致的右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不足以提供機體所需要的心輸出量時所出現的臨床綜合征。 多數急性右心衰竭源于左心衰竭,個別急性右心衰竭系急性肺原性心臟病所致,這些患者多由急性肺栓塞引起,如果阻塞部位的肺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則出現肺梗死。
關于急性中耳炎的基本介紹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癥性疾病。 雖然該病在所有年齡組均可發生,但兒童最常見,尤其是3個月至3歲兒童多見。常為感冒的并發癥。細菌或病毒通過咽鼓管或血管進入中耳。病毒感染常繼發細菌感染。
關于急性甲溝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甲溝炎多無全身癥狀,如不切開引流,膿腫可向甲下蔓延,成為指甲下膿腫,在指甲下可見到黃白色膿液,使該部指甲與甲床分離。 廣州空軍醫院專家總結急性甲溝炎的癥狀有: 1、急性甲溝炎往往是一甲受累,而亞急性和慢性者則同時數甲受累,甚至全部指(趾)甲均可受累。慢性甲溝炎多見于30—60歲之間,特別是婦女
關于急性肌張力異常的基本介紹
急性肌張力異常(acutedystonias)這是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急性肌張力障礙,發病機理與突觸間隙內多巴胺有關。常在服用抗精神藥物1~3天內發生,表現為發作性運動增多和肌張力異常,多見于頸、舌、咀嚼肌部位(頸面綜合征),即張口困難、口角歪斜、吐舌、舌有脹滿感和墜落感,牙關緊閉、斜頸或后仰、眼
關于老年消化道出血的血象介紹
1、失血后貧血 ①可見于急性較大量出血或長期反復出血 ②急性出血后,一般經3—4h以上才出現貧血 ③大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可暫時出現大細胞性貧血 ④出血24h內網織細胞即可升高,至出血后4—7d可高達5%—15%以后逐漸降至正常。 2、白細胞升高 大量出血后2-5h,白細胞計數可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