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細胞特點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驟,迅速惡化,出血傾向明顯,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外周血白細胞數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細胞>30%。這類白血病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緩解。......閱讀全文
急性早幼粒細胞特點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驟,迅速惡化,出血傾向明顯,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外周血白細胞數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細胞>30%。這類白血病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緩解。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一種特殊類型,被FAB協作組定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 APL除具有一般的AML的臨床表現外,還具有下列特征: ①早幼粒細胞漿內充滿異常顆粒; ②常伴有出血傾向,發生率達72
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
? 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實驗步驟血象: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顯增高或減少.減少者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可見少數原粒及其它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多數為(10-3O)×1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AP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繼發者常見于應用化療和(或)放療的腫瘤患者,也有應用烷化劑和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引起APL的報道。繼發性APL的預后較好,其對治療的反應和長期生存率與原發者相近,但與化療相關的AML明顯不同。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血象: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顯增高或減少.減少者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可見少數原粒及其它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多數為(10-3O)×1012/
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介紹
APL 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兇險的一種類型,其出血癥狀健康搜索是十分常見的,發生率達72%~94%鶒,明顯高于其他急性白血病,往往是彌散性血管內血(DIC)的表現,尤其是在化療過程中DIC可以加重,常致患者早期死亡。由于APL有其獨特的染色體異常健康搜索即t(15;17),產生融合基因PML-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一)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診斷依據。??? 根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二)
??? (五)化療開始于診斷第1天。??? (六)化療方案。??? 1.誘導治療:可選用下列方案之一進行治療??? (1)ATRA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 (2)ATRA + DNR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DNR 在A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正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關的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細胞的浸潤有關的表現,如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骨痛等。除了這些白血病具有的一般白血病表現外,出血傾向是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
早幼粒細胞的形態特征
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
懸浮細胞NB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分離培養
懸浮細胞分離培養對于懸浮的原代細胞,如腹水或者胸水的癌細胞,可以直接低俗離心,將細胞洗滌幾次后置于合適培養基中。若是人為的骨髓或者外周血,則需要淋巴細胞分離液分層后再接種培養。具體步驟我們這里不再贅述。若有相關問題,可以給我們留言。懸浮細胞分離的注意事項:分離后,注意抗凝,還要盡快分離后培養。不適合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防...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防止策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是目前認為唯一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亞型。但該病早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是由于早幼粒細胞會釋放一種組織因子導致凝血抗凝血失衡最終導致DIC的發生,或是由于分化綜合征(DS
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細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細胞過氧化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階段粒細胞、單核細胞小于10%。????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細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細胞動物模型的建立與鑒定
重度聯合免疫缺陷(SCID) 小鼠是美國Bosma證實的屬CB - 17 近交系小鼠第16 號常染色體發生隱性突變基因(SCID) 的突變型小鼠1 。純合的SCID 鼠基因導致小鼠幾乎完全喪失T 和B 淋巴細胞的功能, 人們便將這類小鼠廣泛用于免疫學、腫瘤學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嗜堿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血象:1、急性型:白細胞數正常,增高或減低,嗜堿性粒細胞占明顯優勢,可達30-80%,伴有一定數量的幼稚型嗜堿性粒細胞,有時可見幼紅細胞.2、慢性急變型: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異常嗜堿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且可見到幼稚型嗜堿性粒細胞,胞體較大,嗜堿性顆粒明顯.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內嗜堿性細胞可高達80
關于白血病m4的臨床癥狀介紹
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M4作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一種,其骨髓特點如下:M4型即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系,單核細胞系增生,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系,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單核細胞系≥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約占小兒急性白血病的25%左右,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無明顯年齡的發病高峰,男女之間無差異。分 型 1.形態學分型1986年天津召開的白血病分類分型討論會,將ANLL分為七型,診斷標準如下: (1)急性粒細胞
嗜堿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實驗步驟血象:1、急性型:白細胞數正常,增高或減低,嗜堿性粒細胞占明顯優勢,可達30-80%,伴有一定數量的幼稚型嗜堿性粒細胞,有時可見幼紅細胞.2、慢性急變型: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異常嗜堿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且可見到幼稚型嗜堿性粒細胞,胞體較大,嗜堿性顆粒明顯.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內嗜堿性細胞可
急性白血病分型
? ? ? 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于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堿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
PNAS:中國治療急性白血病方案安全可靠
??? 中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等機構專家利用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聯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方法受到國際同行重視,他們的研究報告被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接收,并已在印刷版發行前登載在該刊網站上。????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部長陳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急性粒-單是一種由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系,同時惡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臨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單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個獨特亞型M4EO發病率占M4的20%,平均發育年齡低,外周白細胞計數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除粒單系增生外,伴有異常的嗜酸性粒細胞.實驗步驟血象:l. Hb RBC數為中度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急性粒-單是一種由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系,同時惡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臨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單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個獨特亞型M4EO發病率占M4的20%,平均發育年齡低,外周白細胞計數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除粒單系增生外,伴有異常的嗜酸性粒細胞.實驗步驟 血象:l. Hb RBC數為
骨髓粒細胞系統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原血細胞 0~0.007 (0~0.7%)。 原粒細胞 0~0.0180 (0~1.8%)。 早幼粒細胞 0.004~0.039 (0.4%~3.9%)。 中性粒細胞 中幼 0.022~0.122 (2.2%~12.2%)。 晚幼 0.035~0.132 (3.5%~13.2
酯酶染色臨床意義
通過不同的酯酶染色可進行急性白血病的鑒別診斷。 1.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此染色反應特異性強,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原始粒細胞多呈陽性,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幾乎呈陰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呈陰性,戈謝細胞和曼尼-匹克細胞為陰性,海藍細胞為陰性或弱陽性,組織嗜堿細胞為陽性,多發性骨髓瘤
概述髓性白血病(綠色瘤)的臨床表現
M1 (急性極微分化型原始粒細胞白血病)以來未分化或低分化原始粒細胞增生為特征,原始粒細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細胞胞漿內無顆粒;Ⅱ型細胞胞漿內含少數嗜天青顆粒或Aoer小體。原始粒細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成熟粒細胞,單核細胞在10%以下。 M2 (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細胞白血病)又分
中性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分析
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為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組織中粒細胞大量增生。見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癥)。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細胞增多為主,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骨髓中,病
中性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
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為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組織中粒細胞大量增生。見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癥)。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細胞增多為主,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骨髓中,病
骨髓象檢查在白血病中的應用
典型骨髓象顯示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但也有部分骨髓象顯示增生活躍或增生低下。其相應的系列原始細胞或幼稚細胞呈明顯增高,其中原始細胞數(或原始加幼稚)大于30%。急性白血病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與正常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有區別,這些細胞大小不一,直徑在10~30 μm ,核圓形或橢圓形,占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標準
中國急性白血病分型標準亞型分型標準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細胞≥30%,無T、B淋巴系標記,至少表達一種髓系抗原,免疫細胞化學或電鏡MPO陽性M1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細胞≥90%(NEC),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POX或SB(+)的原始細胞>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