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異常增生性增多為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組織中粒細胞大量增生。見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癥)。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細胞增多為主,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骨髓中,病理性原始粒細胞大量增生,外周血中,約50%患者的WBC為(10~50)×109/L,甚至超過100×109/L。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細胞增高為主,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WBC高達(100~600)×109/L,粒細胞占90%以上,可見各階醫學教育網整理段粒系細胞,以中幼、晚幼粒細胞為主,原粒、早幼粒細胞不超過10%。有時,須與類白血病反應鑒別(表1-3-6)。2)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癥等。系多能干細胞病變所致,特點為有一種以上血細胞增生,WBC可達(10~30)×109/L,中性粒細......閱讀全文
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通常與慢性炎癥有關,某些癌癥治療方法已被證明可以引起急性炎癥。一旦引發炎癥,中性粒細胞就是關鍵的細胞類型,它能夠主動歸巢到組織損傷或感染的部位,沿著趨化因子的濃度梯度,穿過內皮襯里,深入非血管區域,這一過程稱為趨化作用。因此,中性粒細胞被用作藥物或NPs的“自身宿主”天然載體,用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細胞,當人體出現感染或炎癥時,中性粒細胞就會聚集在有炎癥的地方開始吞噬細胞和細菌,幫助機體抵御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扮演的角色或許不僅如此,其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過程有關,該類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殺菌功能,其作用過程歷經趨化運動,識別并結合吞噬物質,進而攝入胞內,最終殺傷并降解病原體。 目前,中性粒細胞作為急性炎癥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內大部分實驗室僅做常規的白
1、體積、電導和激光散射原理這是Beckman-Coulter 公司生產的血液分析儀所采用的經典分析方法,他集三種物理學檢測技術于一體,在細胞處于自然原始的狀態下對其進行多參數分析。該方法也稱為體積、電導、激光散射血細胞分析法。此技術采用在標本中首先加入紅細胞溶血劑溶解掉紅細胞,然后加入穩定劑來中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過程有關,該類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殺菌功能,其作用過程歷經趨化運動,識別并結合吞噬物質,進而攝入胞內,最終殺傷并降解病原體。 目前,中性粒細胞作為急性炎癥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內大部分實驗室僅做常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過程有關,該類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殺菌功能,其作用過程歷經趨化運動,識別并結合吞噬物質,進而攝入胞內,最終殺傷并降解病原體。 目前,中性粒細胞作為急性炎癥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內大部分實驗室僅做常規的白細胞計數,個別實驗室采用趨化試驗和吞噬功
Science:蛋白PSGL-1竟是炎癥的煽動者 在局部炎癥反應過程中,稱作為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的白細胞結合到血管壁上,并沿著血管壁爬行。這使得中性粒細胞能夠向著感染遷移:細胞找到有利的位置從而離開血管,遷移到感染組織中,在那里它們吞食病原體。根據發表在12月
近日,來自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小鼠模型發現體內中性粒細胞衰老與其促炎癥活性具有正相關關系,并且中性粒細胞衰老會受到微生物的驅動。 血液中的分葉核中性粒細胞為機體對抗病原體提供了重要的免疫防護作用,但同時也會促進炎癥
四、血細胞形態學采樣、制片染色與檢查要求:(一) 采樣、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關重要:是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成敗關鍵。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標本,做好上述工序,應注意以下要求:采樣、制片: ●玻片要求:國內1.0mm×26mm×76mm±0.5,美國NCCLS規定1.0mm×25mm×75mm±0.5,要嚴格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胞及其細胞因子、
細胞遷移是胚胎發育、傷口愈合、腫瘤轉移等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細胞學行為,特別在白細胞(Leukocyte)的募集(Recruitment)、轉運(Trafficking)、歸巢(Homing)等生物學事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2】。 細胞通過空間性重組其信號和結構分子的方式建立細胞極性(Cellul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
1.透射電鏡下的超微結構 (1)粒細胞系統 1)原始粒細胞 平均直徑10um左右, 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個細胞的大部分,呈圓形或橢圓形,可有淺的凹陷,核內常染色質占優勢,異染色質少,在核膜處呈薄層凝集,有
1.透射電鏡下的超微結構 (1)粒細胞系統 1)原始粒細胞 平均直徑10um左右, 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個細胞的大部分,呈圓形或橢圓形,可有淺的凹陷,核內常染色質占優勢,異染色質少,在核膜處呈薄層凝集,有一至幾個核位。胞質少,內有大量游離核糖體,糙面
王平,華東師范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生物醫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平實驗室主要從事細胞遷移相關細胞信號傳導及疾病的研究。 大家對白細胞一定都不陌生,到醫院看病,最常做的檢查就是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的增加或減少都意味著人體存在炎癥,受到了感染。近期,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醫學研究所王平教
復查血片首先要仔細閱讀血液分析儀給出的各項參數、直方圖和警示信號,對可能存在的血液學異常或技術性影響因素有一個初步印象,同時要結合患者的臨床情況作周全考慮。不少人以為復查血片就是作白細胞分類,其實不然,復查血片主要是看血液細胞的質和量的改變情況,應包括觀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形態,粗略估計白細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存活率的增加與HIV感染個體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直接相關,此外研究者還發現,益生菌乳酸菌或會降低中性粒細胞的壽命,或有望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來降低HIV感染個體機體中的腸道炎
與推理劇中偵探在犯罪現場搜尋腳印和其他線索一樣,科學家也能對機體重要分子的軌跡進行跟蹤分析。La Jolla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Klaus Ley博士就是這樣,他追蹤并闡述了促炎癥免疫細胞旅程中的關鍵步驟,為研究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的關鍵機制提供了有力信息,文章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美國國家
3. 染色步驟: ( 1 )先用甲醇固定 2 ~ 3 分鐘。 ( 2 )將血或骨髓涂片放置 姬 姆薩使用液 15 ~ 30 分鐘。 ( 3 )涂片用自來水沖洗,在室溫中干燥待查。 (五)瑞 氏
我們認為人類免疫系統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盟友,是防御所有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線,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癌細胞卻能“策反”這些盟友,使其成為我們的敵人。 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中性粒細胞這種最常見的細胞,也是抗擊細菌和其它入侵者的身體戰士會被癌細胞“劫持”,并被用于癌癥轉移過程中,這一研究成果公
一項新的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我們大部分的快速"先天"免疫系統,根據傷口是否有感染,其反應是有差異的。 眾所周知 ,狗仔隊樣的中性粒細胞會在數分鐘內涌入傷口處,以控制傷勢和殺死入侵者。大部分中性粒細胞生命短暫,一旦任務完成后,它們會自我毀滅。 來自悉尼的研究人員們現在發現,在某些特定的情況
1.透射電鏡下的超微結構 (1)粒細胞系統 1)原始粒細胞 平均直徑10um左右, 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個細胞的大部分,呈圓形或橢圓形,可有淺的凹陷,核內常染色質占優勢,異染色質少,在核膜處呈薄層凝集,有一至幾個核
1、原粒細胞:又稱髓母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見到,但最多不超過2%,粒細胞白血病時可增多。圓形或微帶橢圓形,直徑18微米左右。漿量少,天藍色,均勻一致,純凈無顆粒。核圓較大,占細胞2/3以上,染色質呈細沙粒狀或粉末狀,分布均勻,宛如一片薄紗。核膜甚薄,不易觀察。核仁明顯,通常2-6個,
1、原粒細胞:又稱髓母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只有骨髓中方能見到,但最多不超過2%,粒細胞白血病時可增多。圓形或微帶橢圓形,直徑18微米左右。漿量少,天藍色,均勻一致,純凈無顆粒。核圓較大,占細胞2/3以上,染色質呈細沙粒狀或粉末狀,分布均勻,宛如一片薄紗。核膜甚薄,不易觀察。核仁明顯,通常2-6個,較
國際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近期發表了華東師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醫學研究所教授王平與美國耶魯大學教授Dan Wu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素誘導的PIP5K1C激酶的極化調控中性粒細胞極性、方向選擇及滲出”。 中性粒細胞(又稱多形核嗜中性粒細胞),約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
想象一下,未來某天我們會馴服天然免疫細胞,把它們改造成肉眼看不見,用于治療疾病的游動微米機器人。這些微米機器人可以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游動,突破多重生物屏障、在體內中自由游弋,攜帶藥物運動到病患區域、最終治療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隨著近20年來微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仿生設計的不斷提高,這些科幻作品
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differential count) (一)原理 將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釋一定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后充入血細胞計數池內,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出每升血液內的白細胞數。 (二)方法 顯微鏡計數法 (三)參
近日,輝瑞公司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旗下仿制藥Nivestym(filgrastim-aafi)用于安進品牌藥Neupogen(filgrastim)所有的適應癥。 美國輝瑞健康事業部美國研究所負責人Berk Gurdogan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Nivesty
(二)外周血異常白細胞形態(瑞-姬染色情況下)1 .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在嚴重化膿性細菌感染、敗血癥、惡性腫瘤、急性中毒、大面積燒傷等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發生一系列形態改變,它們可各自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出現。 觀察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對估計疾病的預后有一定幫助。(1) 大小不均 (anisoc
(1)滲出性和游走性 中性粒細胞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間隙處逸出到血管外,稱中性粒細胞的滲出性,同時,中性粒細胞在組織內具有游走性。 (2)中性粒細胞黏附作用 黏附作用包括細胞-細胞、細胞-細胞外基質的黏附。中性粒細胞與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