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幼粒細胞的形態特征
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閱讀全文
早幼粒細胞的形態特征
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
急性早幼粒細胞特點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驟,迅速惡化,出血傾向明顯,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外周血白細胞數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細胞>30%。這類白血病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緩解。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一種特殊類型,被FAB協作組定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 APL除具有一般的AML的臨床表現外,還具有下列特征: ①早幼粒細胞漿內充滿異常顆粒; ②常伴有出血傾向,發生率達72
早開堇菜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花期高3-10厘米,果期高可達20厘米。 根狀莖垂直,短而較粗壯,長4-20毫米,粗可達9毫米,上端常有前一年殘葉圍繞。根數條,帶灰白色,粗而長,通常皆由根狀莖的下端發出,向下直伸,或有時近橫生。 葉多數,均基生;葉片在花期呈長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長1-4.5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AP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繼發者常見于應用化療和(或)放療的腫瘤患者,也有應用烷化劑和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引起APL的報道。繼發性APL的預后較好,其對治療的反應和長期生存率與原發者相近,但與化療相關的AML明顯不同。
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介紹
APL 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兇險的一種類型,其出血癥狀健康搜索是十分常見的,發生率達72%~94%鶒,明顯高于其他急性白血病,往往是彌散性血管內血(DIC)的表現,尤其是在化療過程中DIC可以加重,常致患者早期死亡。由于APL有其獨特的染色體異常健康搜索即t(15;17),產生融合基因PML-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防...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防止策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是目前認為唯一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亞型。但該病早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是由于早幼粒細胞會釋放一種組織因子導致凝血抗凝血失衡最終導致DIC的發生,或是由于分化綜合征(DS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二)
??? (五)化療開始于診斷第1天。??? (六)化療方案。??? 1.誘導治療:可選用下列方案之一進行治療??? (1)ATRA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 (2)ATRA + DNR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DNR 在A
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
? 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診斷依據??? 根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實驗步驟血象: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顯增高或減少.減少者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可見少數原粒及其它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多數為(10-3O)×1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檢測試驗
血象: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顯增高或減少.減少者可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可見少數原粒及其它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多數為(10-3O)×1012/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路徑(一)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診斷依據。??? 根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正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關的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細胞的浸潤有關的表現,如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骨痛等。除了這些白血病具有的一般白血病表現外,出血傾向是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
早開堇菜的形態特征與分布范圍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花期高3-10厘米,果期高可達20厘米。 根狀莖垂直,短而較粗壯,長4-20毫米,粗可達9毫米,上端常有前一年殘葉圍繞。根數條,帶灰白色,粗而長,通常皆由根狀莖的下端發出,向下直伸,或有時近橫生。 葉多數,均基生;葉片在花期呈長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
懸浮細胞NB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分離培養
懸浮細胞分離培養對于懸浮的原代細胞,如腹水或者胸水的癌細胞,可以直接低俗離心,將細胞洗滌幾次后置于合適培養基中。若是人為的骨髓或者外周血,則需要淋巴細胞分離液分層后再接種培養。具體步驟我們這里不再贅述。若有相關問題,可以給我們留言。懸浮細胞分離的注意事項:分離后,注意抗凝,還要盡快分離后培養。不適合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約占小兒急性白血病的25%左右,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無明顯年齡的發病高峰,男女之間無差異。分 型 1.形態學分型1986年天津召開的白血病分類分型討論會,將ANLL分為七型,診斷標準如下: (1)急性粒細胞
急性白血病的臨床分類
?[一]形態學分型? 在法、美、英(FAB)合作組分型基礎上,1988年天津白血病分類、分型討論會建議試行以下分型法; (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可分為7個亞型; 1、M1即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細胞≥90%(非幼紅系細胞)。 2、M2即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概述髓性白血病(綠色瘤)的臨床表現
M1 (急性極微分化型原始粒細胞白血病)以來未分化或低分化原始粒細胞增生為特征,原始粒細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細胞胞漿內無顆粒;Ⅱ型細胞胞漿內含少數嗜天青顆粒或Aoer小體。原始粒細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成熟粒細胞,單核細胞在10%以下。 M2 (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細胞白血病)又分
血細胞的增殖和成熟
生物的成長伴隨著細胞的增殖,這是生命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增殖”是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復制的過程,其結果是細胞數量的增加。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增殖的主要形式。“分化”是細胞在基因的調控下,從一般向特殊演變,在此過程中,細胞內部結構的變化而失去某些潛力但同時又獲得新的功能。“成熟”是包含在整個發育過程中,
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細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細胞過氧化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階段粒細胞、單核細胞小于10%。????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細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
關于白血病m4的臨床癥狀介紹
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M4作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一種,其骨髓特點如下:M4型即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系,單核細胞系增生,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系,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單核細胞系≥
關于小兒急性髓樣白血病的分型介紹
(一)形態學分型 1.M0-M7 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將它分為M0、M1、M2、M3、M4、M5、M6和M7型: (1)原粒細胞微分化型(M0)原粒細胞胞體大,核仁明顯,無嗜天青顆粒和奧氏小體,MPOSPB陽性30%~30%。 (4)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
關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分型介紹
(一)形態學分型 1.M0-M7 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將它分為M0、M1、M2、M3、M4、M5、M6和M7型: (1)原粒細胞微分化型(M0)原粒細胞胞體大,核仁明顯,無嗜天青顆粒和奧氏小體,MPOSPB陽性30%~30%。 (4)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標準
中國急性白血病分型標準亞型分型標準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細胞≥30%,無T、B淋巴系標記,至少表達一種髓系抗原,免疫細胞化學或電鏡MPO陽性M1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細胞≥90%(NEC),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POX或SB(+)的原始細胞>3%M2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的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30%~89%(非紅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細胞大于10%,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此型白血病細胞的特征是形態變異及核質發育不平衡。
骨髓細胞學檢驗意義
??? [正常]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成熟粒細胞占多數,形態正常,以中性分葉、桿狀核、晚幼粒細胞為主; 幼紅細胞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為主,形態正常; 粒紅比3~5:1; 周圍血象正常。??? [再障]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核、桿狀核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幼
血液學檢查各類骨髓鏡下細胞形態特征
[正常]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成熟粒細胞占多數,形態正常,以中性分葉、桿狀核、晚幼粒細胞為主; 幼紅細胞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為主,形態正常; 粒紅比3~5:1; 周圍血象正常。? ?? [再障]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核、桿狀核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幼粒
骨髓細胞學檢驗意義
骨髓細胞臨床檢驗意義:臨床意義???? [正常]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成熟粒細胞占多數,形態正常,以中性分葉、桿狀核、晚幼粒細胞為主; 幼紅細胞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為主,形態正常; 粒紅比3~5:1; 周圍血象正常。??? [再障]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
中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的超微結構
中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由于這兩階段粒細胞的形態相似,故并在一起描述。其直徑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小,胞核較小,腎形或凹陷明顯,核內異染色質占優勢,僅有少量常染色質位于近中央部位。因此,整個胞核電子密度較高,核內無核仁。胞質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多。出現大量糖原顆粒,使胞質密度增加。胞質內游離核糖體。粗面
小兒急性髓樣白血病的診斷鑒別
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AML的診斷并不困難。 1.AML的ML-M77個亞型診斷 1986年天津白血病分類分型討論會綜合國內外關于白血病分型的新發展,對20世紀80年代的建議做了若干修改,將AML分為ML-M77個亞型: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L):骨髓中原粒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