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幼粒細胞的形態特征
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可見或消失。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閱讀全文
細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
【臨床意義】 現代生物化學等學科中,所用細胞色素這一名稱系指細胞內含鐵元素蛋白質。但是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等除外,功能已經明確的細胞色素或是一種酶,或是氧化還原的載體。 應用二甲基萘二胺和α-萘酚做染料顯示細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于骨髓細胞的胞漿內,相當于線粒體聚集的部位出現由
急性白血病分型
? ? ? 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于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堿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3)
(4)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目前,仍以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診斷與分型,該協作組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并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非紅系細胞的30%,還將原粒細胞分為二型,即Ⅰ型為典型原粒細胞,胞漿中無顆粒;Ⅱ型有原粒細胞的特征,胞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3)
(4)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目前,仍以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診斷與分型,該協作組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并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非紅系細胞的30%,還將原粒細胞分為二型,即Ⅰ型為典型原粒細胞,胞漿中無顆粒;Ⅱ型有原粒細胞的特征,胞
簡述巨幼紅細胞的形態特點
經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處比較透亮,有時在核的周邊有彼此分開的染色質小塊,形成所謂“鐘面”的狀態;核仁較大,藍色。當細胞逐漸成熟,染色質保持其顆粒狀結構,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縮塊狀物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急性粒-單是一種由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系,同時惡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臨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單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個獨特亞型M4EO發病率占M4的20%,平均發育年齡低,外周白細胞計數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除粒單系增生外,伴有異常的嗜酸性粒細胞.實驗步驟血象:l. Hb RBC數為中度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型)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急性粒-單是一種由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系,同時惡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臨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單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個獨特亞型M4EO發病率占M4的20%,平均發育年齡低,外周白細胞計數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除粒單系增生外,伴有異常的嗜酸性粒細胞.實驗步驟 血象:l. Hb RBC數為
骨髓象檢查在白血病中的應用
典型骨髓象顯示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但也有部分骨髓象顯示增生活躍或增生低下。其相應的系列原始細胞或幼稚細胞呈明顯增高,其中原始細胞數(或原始加幼稚)大于30%。急性白血病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與正常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有區別,這些細胞大小不一,直徑在10~30 μm ,核圓形或橢圓形,占
病例分析:真相是什么!MM?M2?M3?感染?
病例經過:患者,男,因頭暈、乏力來我院門診就診。血常規:白細胞,12×109/L,血紅蛋白,87g/L,血小板,113×109/L。骨髓細胞檢測,骨髓增生明顯活躍。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我一邊在暗嘆,涂片怎這么厚?細胞折疊,有核細胞偏小,細胞結構不清,未見到成熟紅細胞均勻、散在分布、形態完整的區域,難
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實驗
實驗步驟血象:貧血顯著,白細胞中度升高與M1相似,以原始粒及早幼粒細胞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骨髓象:1. 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原始粒細胞30-89%)中幼以下占10%2.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并可見到中幼粒晚幼粒和成熟粒細胞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s小體.3. 核分
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實驗
實驗步驟 血象:貧血顯著,白細胞中度升高與M1相似,以原始粒及早幼粒細胞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骨髓象:1. 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原始粒細胞30-89%)中幼以下占10%2.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并可見到中幼粒晚幼粒和成熟粒細胞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s小體.3. 核
巨幼細胞性貧血的臨床特征
在我國北方地區以缺乏葉酸所致的巨幼貧多見,而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貧在我國少見,由于內因子缺乏的惡性貧血在我國極為罕見(北歐多見)。除貧血的一般臨床表現外,還可有: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舌面光滑如鏡面(俗稱牛肉舌);食欲減退,惡心、腹脹、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的癥狀。維生素B12缺乏時,使血中
中性粒細胞增多癥的鑒別診斷
中性粒細胞形態有助于早期診斷,中毒顆粒,D?hle小體,胞質空泡的存在常提示存在明顯或亞臨床炎癥,中毒,創傷或腫瘤,當同時伴有發熱或其他炎癥而原因不明時應考慮到少見的感染,如結核或骨髓炎,當外周血中同時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時,基本可排除急性創傷和感染所致的可能,此時應考慮內分泌疾病
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亞急粒)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1962)提出的一種急粒亞型,本型的臨床特征不同于急粒和慢粒,大多數病例逐漸起病,以貧血或感染為首發癥狀.少數患者以發熱起病,出血發生率較低,程度也較輕,瘀點及鼻衄為主,感染常見于皮膚癤腫,肝、脾和淋巴結一般不腫大,若
骨髓粒細胞系統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原血細胞 0~0.007 (0~0.7%)。 原粒細胞 0~0.0180 (0~1.8%)。 早幼粒細胞 0.004~0.039 (0.4%~3.9%)。 中性粒細胞 中幼 0.022~0.122 (2.2%~12.2%)。 晚幼 0.035~0.132 (3.5%~13.2
白血病細胞形態學分型(二)
急性白血病(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是急性白血病中發病最多的一大類。發病可見于各年齡組,50歲發下成年人多見,男性略多于女性。ANLL大多起病較急,少數患者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發展而來,該類病例預后較差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4)
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①血象?血紅蛋白、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減少,大多數病例白細胞輕度增高,少數患者白細胞總數減少,此時患者的血象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見少數原粒及其他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②骨髓象?多數病例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
嗜酸性粒細胞的形態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E)描述:細胞呈圓形,直徑13-15μm.胞質內充滿粗大、整齊、均勻、緊密排列的磚紅色或鮮紅色嗜酸性顆粒,折光性強。細胞核的形狀與嗜中性白細胞相似,通常有2-3葉,呈眼鏡狀,深紫色。嗜酸性粒細胞容易破碎,顆粒可分散于細胞周圍。
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亞急粒)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1962)提出的一種急粒亞型,本型的臨床特征不同于急粒和慢粒,大多數病例逐漸起病,以貧血或感染為首發癥狀.少數患者以發熱起病,出血發生率較低,程度也較輕,瘀點及鼻衄為主,感染常見于皮膚癤腫,肝、脾和淋巴結一般不腫大,若有腫大者,程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一)
? ? ? ? ? ? ?? 1、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異常的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潤各種器官、組織,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傳統的分類方法主要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及化學染色將AL分為急性淋巴
正常骨髓象分析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健康成人骨髓中各類不同發展階段的血細胞分布變異較大,符合下列情況者可能為正常的骨髓象。實驗步驟l. 骨髓增生活躍M:E 2-4:12. 粒細胞系占有核細胞的50-60%.其中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漸多,但均不超過15%(指中性粒細胞)成熟的粒細胞中桿狀核多于
正常骨髓象分析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健康成人骨髓中各類不同發展階段的血細胞分布變異較大,符合下列情況者可能為正常的骨髓象。實驗步驟 l. 骨髓增生活躍M:E 2-4:12. 粒細胞系占有核細胞的50-60%.其中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漸多,但均不超過15%(指中性粒細胞)成熟的粒細胞中桿狀核
中性粒細胞增多癥的檢查及鑒別診斷
檢查 1.外周血 :中性粒細胞增高,絕對值>7.5×109/L。 2.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 :感染時明顯升高,慢性不升高。 3.骨髓象 : 晚幼粒,桿狀核增多,可見中毒顆粒,D?hle小體,胞質空泡。 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可選擇心電圖,B超,X線,CT,MRI等檢查。 診斷鑒別
骨髓粒細胞系統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增多: ①以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增多(占20%~90%)為主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此時常伴有粒細胞形態異常,鑒別困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時,除原始細胞增多外,可見中、晚幼粒增多、嗜堿粒細胞比例增加。 ②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占20%~50%)為主亞
骨髓粒細胞系統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增多: ①以原粒和早幼粒細胞增多(占20%~90%)為主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此時常伴有粒細胞形態異常,鑒別困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時,除原始細胞增多外,可見中、晚幼粒增多、嗜堿粒細胞比例增加。 ②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占20%~50%)為主亞急性粒細胞白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阿利新藍染色介紹
阿利新藍染色介紹:?細胞化學染色是形態學與化學或生物化學相結合的一種檢查技術。臨床采用阿利新藍染色法進一步鑒別各類血細胞提高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阿利新藍染色正常值:?粒細胞系原粒細胞呈陰性反應,早幼粒細胞呈中度陽性,成熟中性粒細胞則為弱陽性或陰性反應。巨核細胞為陽性反應。單核細胞
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
(一)低倍鏡檢查? ? 1﹒觀察骨髓標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滿意。? ? 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以有核細胞的量來反映。一般低倍鏡觀察有核細胞與成熟紅細胞之間的比例,正常為1∶20。? ? 3﹒觀察巨核細胞。? ? 4﹒注意有無異常細胞。? ? (二)正常骨髓象? ? 1﹒骨髓增生程度? ? 有核細胞
原幼淋巴細胞形態知多少
? 平時工作中我們會遇見種種幼稚淋巴細胞,今天我把常見的幾種形態綜合起來與大家分享!第1例:1.免疫表型? ? 異常細胞群占有核細胞的83.76%,表達HLA-DR,CD10,TDT ,CD34,CD9,CD38,cCD79a;弱表達CD22,CD117 ;不表達CD33,CD34,CD
兒茶的形態特征
落葉小喬木,高6-10多米;樹皮棕色,常呈條狀薄片開裂,但不脫落;小枝被短柔毛。托葉下面常有一對扁平、棕色的鉤狀刺或無。二回羽狀復葉,總葉柄近基部及葉軸頂部數對羽片間有腺體;葉軸被長柔毛;羽片10-30對;小葉20-50對,線形,長2-6毫米,寬1-1.5毫米,被緣毛。 穗狀花序長2.5-10
土荊皮的形態特征
金錢松,又名:金松、水樹、金葉松。落葉喬木,高20~40米。莖干直立,枝輪生平展;長枝有縱紋細裂,葉散生其上,短枝有輪紋密生,葉簇生其上,作輻射狀.葉線形,長約3~7厘米,寬1~2毫米,先端尖,基部漸狹,至秋后葉變金黃色。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榮荑狀,下垂,黃色,數個或數十個聚生在小枝頂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