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3)
(4)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目前,仍以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診斷與分型,該協作組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并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非紅系細胞的30%,還將原粒細胞分為二型,即Ⅰ型為典型原粒細胞,胞漿中無顆粒;Ⅱ型有原粒細胞的特征,胞漿量較少,有少量細小顆粒(我國原用的標準是一旦出現嗜天青顆粒就劃分為早幼粒細胞)。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①血象 白細胞數可低可高,血小板減少或正常,伴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②骨髓象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原始細胞>30%,可達90%以上,白血病細胞形態較小,亦可較大,核圓,核仁明顯,胞質少,嗜堿性,無顆粒,亦可透明,無Auer小體,易誤診為ALL的L1或L2型,紅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減低。③細胞化學染色 POX及SBB染色為陰性或陽性率<3%;PAS及特異性酯酶染色呈陰性或弱陽性。④免疫......閱讀全文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3)
(4)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目前,仍以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診斷與分型,該協作組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并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非紅系細胞的30%,還將原粒細胞分為二型,即Ⅰ型為典型原粒細胞,胞漿中無顆粒;Ⅱ型有原粒細胞的特征,胞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3)
(4)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變,目前,仍以FAB協作組的診斷標準對其進行診斷與分型,該協作組將AML分為M0~M78個亞型,并規定骨髓中原始細胞必須大于非紅系細胞的30%,還將原粒細胞分為二型,即Ⅰ型為典型原粒細胞,胞漿中無顆粒;Ⅱ型有原粒細胞的特征,胞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
(1)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異常的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潤各種器官、組織,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傳統的分類方法主要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及化學染色將AL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lymphoc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
(1)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異常的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潤各種器官、組織,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傳統的分類方法主要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及化學染色將AL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lymphoc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
(1)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異常的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潤各種器官、組織,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傳統的分類方法主要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及化學染色將AL分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4)
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①血象?血紅蛋白、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減少,大多數病例白細胞輕度增高,少數患者白細胞總數減少,此時患者的血象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見少數原粒及其他階段的粒細胞,Auer小體易見。②骨髓象?多數病例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5)
7)急性紅白血病(M6)①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或紅系或粒系(或單核系)細胞同時呈惡性增生,非紅系細胞中原始細胞(原粒細胞或原單核細胞)Ⅰ+Ⅱ型≥30%,紅細胞系≥50%,多數病例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少數病例以原紅和早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常有明顯的形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二)
免疫學分型?? 白血病細胞的表面上有大量的蛋白抗原,可以用單克隆抗體來識別,這些抗原和抗體系根據分化簇(CD)的號碼來區分的。近年來采用急性白血病的一線單抗來篩選AML及T、B淋巴系白血病,用二線單抗進一步確定亞型。①ALL免疫學分型?? 目前較常用將ALL分為T細胞系(占20%)和B細胞系(80%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2)
2)免疫學分型?? 白血病細胞的表面上有大量的蛋白抗原,可以用單克隆抗體來識別,這些抗原和抗體系根據分化簇(CD)的號碼來區分的。近年來采用急性白血病的一線單抗來篩選AML及T、B淋巴系白血病,用二線單抗進一步確定亞型。①ALL免疫學分型?? 目前較常用將ALL分為T細胞系(占20%)和B細胞系(8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6)
(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是由于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無限增殖所致的惡性血液病。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兒童及青壯年多見。其臨床特征除有急性白血病的表現外,還易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尤其在完全緩解期發病率高。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2)
2)免疫學分型?? 白血病細胞的表面上有大量的蛋白抗原,可以用單克隆抗體來識別,這些抗原和抗體系根據分化簇(CD)的號碼來區分的。近年來采用急性白血病的一線單抗來篩選AML及T、B淋巴系白血病,用二線單抗進一步確定亞型。①ALL免疫學分型?? 目前較常用將ALL分為T細胞系(占20%)和B細胞系(8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及各型的實驗室診斷標準(一)
? ? ? ? ? ? ?? 1、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異常的原始細胞及早期幼稚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浸潤各種器官、組織,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2、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傳統的分類方法主要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及化學染色將AL分為急性淋巴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FAB分型
細胞學特征第1型(L1)第2型(L2)第3型(L3)細胞大小小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大細胞為主,大小不一致大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核染色質較粗,每例結構較一致較疏松,每例結構較不一致呈細點狀均勻核形規則,偶有凹陷或折疊不規則,凹陷或折疊常見較規則核仁小而不清楚,少或不見清楚,1個或多個明顯,一個或多個,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FAB分型(表格總結)
細胞學特征第1型(L1)第2型(L2)第3型(L3)細胞大小小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大細胞為主,大小不一致大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核染色質較粗,每例結構較一致較疏松,每例結構較不一致呈細點狀均勻核形規則,偶有凹陷或折疊不規則,凹陷或折疊常見較規則核仁小而不清楚,少或不見清楚,1個或多個明顯,一個或多個,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標準
中國急性白血病分型標準亞型分型標準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細胞≥30%,無T、B淋巴系標記,至少表達一種髓系抗原,免疫細胞化學或電鏡MPO陽性M1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細胞≥90%(NEC),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POX或SB(+)的原始細胞>3%M2
fab分型
國內疫情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經慢慢好轉了,我們能不戴口罩出去賞花的日子估計也不遠了。但是在心情愉悅的同時,大家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需要記得咱們的考試也不遠了,大家一定要加把勁哦。 最近,有同學說白血病這一章很難,很多要記的。的確是很多要記的,但是學了忘,忘了學,不也是學習的一種常態么。當然,
急性白血病分型
? ? ? 一、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于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堿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說明
(1)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2)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FAB形態學分型
1.L1型以小細胞為主,核染色較粗,每例結構一致。核型規則呈圓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偶有凹陷或折疊,核仁小而不清楚或不見。胞漿少,輕度或中度嗜堿性,胞漿有空泡不定。2.L2型以大細胞為主,混有一定數量的小細胞,大小不等明顯。核染色質疏松,每例結構不一致。核形不規則,凹陷和折疊常見。核仁清楚,一個或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
FAB/免疫分型 核型 分子生物學標志 MIC建議名稱 AML-M1 t(9;22)(q34;q11) BCR-ABL(RNA) M1/t(9;22) inv(3)(q21;q26)
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細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細胞過氧化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階段粒細胞、單核細胞小于10%。????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細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M3的血象|骨髓象
1.血象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2.骨髓象 多數病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占30%~90%(NEC
關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分型介紹
(一)形態學分型 1.M0-M7 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將它分為M0、M1、M2、M3、M4、M5、M6和M7型: (1)原粒細胞微分化型(M0)原粒細胞胞體大,核仁明顯,無嗜天青顆粒和奧氏小體,MPOSPB陽性30%~30%。 (4)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
關于小兒急性髓樣白血病的分型介紹
(一)形態學分型 1.M0-M7 根據FAB的AML形態學分型,將它分為M0、M1、M2、M3、M4、M5、M6和M7型: (1)原粒細胞微分化型(M0)原粒細胞胞體大,核仁明顯,無嗜天青顆粒和奧氏小體,MPOSPB陽性30%~30%。 (4)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分型
一、FAB的分類1976年FAB協作組根據細胞形態將ALL分為L1、L2、L3三型(Benneett等,1976)。不符合各型條件的細胞不超過10%。小細胞是指直徑小于兩個紅細胞(<12μm)的淋巴系細胞,大細胞是指直徑大于兩個紅細胞(>12μm)淋巴系細胞。二、MIC分類1985年4月由van d
小兒急性髓性白血病的AML的MICM分型
除了臨床及細胞形態學(M)診斷以外,還必須作免疫表型(I)及細胞遺傳學(C)檢查,即分型診斷,盡可能作分子生物學(M)融合基因檢測,即MICM分型。目前廣泛采用WHO(2008)分型就是建立在MICM基礎上的,古典的FAB分型目前僅在醫療條件較差場合使用。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的MIC分型
1986年9月,第二屆國際MIC研究協作組制定了ANLL的MIC分型標準。首先根據細胞形態、細胞化學染色及免疫學標志區分ANLL與ALL見表1:表1??細胞系列標志一覽表 粒系 單核系 紅系 巨核系 B細胞系 T細胞系 過氧化物(POX) 血型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1分型的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活躍甚至減低。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大于90%(NEC),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淋巴細胞也減少。
小兒白血病的分型
小兒白血病的分型,按國際上的MIC標準,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大類。其中,急性白血病是發病率最高的,而對于急性白血病,往下又分為ALL(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ANLL(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也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此類分法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FAB(法、美、英協作組)進行的。如下圖:ALL分為
慢性白血病的分型
?1、慢性髓系白血病(1)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Ph陽性CML:t(9;22)染色體異常,又稱ph染色體,染色體及G6PD同工酶的分析證實,CML的病變細胞累及髓系細胞(粒、紅、巨核細胞系)及B細胞。Ph陽性CML:多見于以下兩種情況:一種見于60歲以上的男性,無t(9;22)染色體異常,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