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顆粒栓塞脊髓動靜脈畸形術中破裂病例分析
患者男,42歲,因“突發左肩疼痛,左上肢無力伴麻木1個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患者入院前1個月突發左側肩部劇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隨即出現左上肢無力伴麻木。 入院時體格檢查示:左上肢C6~C7節段,右側T3~T11感覺減退,右上肢肌力Ⅴ級,左上肢肌力Ⅴ-級、肌張力Ⅴ級,雙下肢肌力Ⅴ級,病理征未引出。入院頸段MRI檢查提示,C3~C7水平椎管內脊髓腹側血管明顯迂曲擴張呈流空影,伴髓內不均勻信號影,其上下方向均可見髓周迂曲流空影及脊髓水腫信號(圖1)。 圖1 頸段MRI增強,示椎管內脊髓腹側血管明顯迂曲擴張呈流空影,伴髓內不均勻信號影,其上下方向均可見髓周迂曲流空影及脊髓水腫信號 結合患者病史,考慮為脊髓血管病變伴出血,入院后予以脊髓DSA檢查及治療。患者取平臥位,用碘伏常規消毒雙側腹股溝區,給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閱讀全文
聚乙烯醇顆粒栓塞脊髓動靜脈畸形術中破裂病例分析
患者男,42歲,因“突發左肩疼痛,左上肢無力伴麻木1個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患者入院前1個月突發左側肩部劇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隨即出現左上肢無力伴麻木。?入院時體格檢查示:左上肢C6~C7節段,右側T3~T11感覺減退,右上肢肌力Ⅴ級,左上肢肌力Ⅴ-級、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簡介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是神經外科的一種手術,適用于病變廣泛深在,不適宜直接手術者,病變位于腦重要功能區,如運動區、言語區和腦干,手術后會產生嚴重并發癥和后遺癥者,高血流病變、盜血嚴重、手術切除出血多或手術后可能發生過度灌注綜合征者。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術前準備
1.病人準備 ①詳細了解病史,進行全面體檢與系統的神經系統檢查。 ②有癲癇病史者,術前給抗癲癇藥物治療。 ③術前根據病情行CT平掃加增強掃描,MRI、MRA檢查。 ④術前進行血、尿常規,出血、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胸部透視,心、腦電圖等檢查。 ⑤術前禁食,碘過敏試驗,穿刺部位(如會陰部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適應癥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適用于: 1.病變廣泛深在,不適宜直接手術者。 2.病變位于腦重要功能區,如運動區、言語區和腦干,手術后會產生嚴重并發癥和后遺癥者。 3.高血流病變、盜血嚴重、手術切除出血多或手術后可能發生過度灌注綜合征者,可先行部分畸形血管團或供血動脈栓塞,再行手術切除。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麻醉和體位
1.病人仰臥于血管造影臺上。 2.凡能合作病人均采用神經安定麻醉加穿刺部位浸潤麻醉,以便于術中觀察病人意識狀態、語言功能、肢體運動等。對不能合作的小兒及特殊病人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3.術中請麻醉師監護病人生命體征并記錄。
關于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手術步驟
1.會陰及兩側腹股溝常規消毒,鋪無菌巾。 2.用1%或2%利多卡因在右(或左)側腹股溝韌帶下2~3cm,股動脈搏動明顯處逐層進行浸潤麻醉,并給病人神經安定麻醉。 3.用16G或18G穿刺針穿刺右(或左)側股動脈,采用Seldinger法循序插入6F導管鞘,導管鞘側臂帶三通連接管與動脈加壓輸液
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禁忌癥
1.病變為低血流者,供血動脈太細,微導管無法插入,或微導管不能到達畸形病灶內,不能避開供應正常腦組織的穿支動脈者。 2.超選擇性腦血管造影顯示病灶為穿支供血者,區域性功能閉塞試驗產生相應神經功能缺失者。 3.嚴重動脈硬化,動脈扭曲,導引管無法插入頸內動脈或椎動脈者。
概述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并發癥
腦動靜脈畸形血管內栓塞治療的主要并發癥有:誤栓正常腦供血動脈、引流靜脈或靜脈竇致神經功能缺失、過度灌注綜合征、顱內出血、導管斷于腦血管內和腦血管痙攣等。 1.誤栓塞的主要原因有 ①微導管插管不到位,沒有避開供應正常腦組織的穿支; ②腦動靜脈畸形的供血方式不是終末供血,而是穿支供血,栓塞時無
關于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注意要點介紹
1.本手術成敗的關鍵在于微導管超選擇插管是否到達病變供血動脈,進入畸形血管團,并避開供應正常腦組織的穿支血管,這樣行血管內栓塞治療才不致引起并發癥和后遺癥。高血流病變插管到位一般困難不大,而在病變體積小、血流量不高、又位于顱內末梢血管的畸形血管團則往往插管到位困難。因此應借助: ①加大血流動力
妊娠合并肺動靜脈畸形致破裂失血性休克病例分析
?1 病例簡介 ?孕婦,33 歲。因“妊娠 40+3 周,胎動減少 1 天”于 2020 年 12 月 4 日 13: 47 分收入院。孕期經過順利。入院 B 超提示: 胎兒雙頂徑 9.4cm,腹圍 32.0cm,股骨長 7.0cm,羊水指數 10. 7cm,最大深度 3.1cm,胎盤 II
一例額顳部動靜脈畸形經導管動脈栓塞術后肺栓塞病例...
一例額顳部動靜脈畸形經導管動脈栓塞術后肺栓塞病例分析病例資料?患者,男,30歲,因右額顳部皮膚腫物30年、手術后復發9年,于2014年3月以“右側額部血管畸形”收入院,擬先行DSA及經導管動脈硬化栓塞術,再行外科手術。?DSA示:瘤體主要血供來自雙側顳淺動脈,以左側為著(圖1)。以聚乙烯醇300 u
關于顱內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注意病人意識狀態,語言功能,肢體運動,有無癲癇發作,生命體征變化,穿刺部位出血,穿刺側足背動脈搏動及肢體血循環等,并作相應處理。 2.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應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或易思清)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防治腦水腫。 4.術前有癲癇病史或病灶位于致癲區者,
顱內動靜脈畸形合并動脈瘤Onyx膠栓塞術中并發主干血...
顱內動靜脈畸形合并動脈瘤Onyx膠栓塞術中并發主干血管栓塞后成功再通病例分析1.病例資料?54歲女性,因意識障礙、右側肢體偏癱10h于2017年9月17日入院。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7.6℃,脈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壓139/85mmHg;深昏迷,GCS評分5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
小腦動靜脈畸形臨床病例分析1
?在臨床上,小腦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發病率低,僅占整體腦AVM7%~15%,常以破裂出血為首發癥狀,出血后致殘致死率高。小腦AVM出血形態不典型,臨床診治有一定難度,分析小腦AVM血供來源和其破裂出血特征有助于提高診治。顯微切除術前行栓塞AVM可減
小腦動靜脈畸形臨床病例分析2
1.4治療結果?12例患者均顯微手術全切畸形血管團,1例患者術后病情危重死亡,未行腦血管復查,其余11例患者術后復查頭顱DSA或CTA檢查,未發現AVM殘留。7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未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出院時格拉斯哥預后分級(Glasgow?outcome?scale,GOS)評分5分。?1例患者術后
介入栓塞聯合顯微手術治療頭皮大型動靜脈畸形病例報告
頭皮動靜脈畸形是頭皮血管畸形的一種,由胚胎殘余血管組織發育異常形成的良性血管腫瘤,亦有文獻報道10%~20%頭皮血管畸形繼發于頭部創傷。其主要由頸外血管系統構成血管畸形,亦有極少數由頸內血管系統穿過顱骨參與組成頭皮動靜脈畸形。頭皮動靜脈畸形發病率低,根據畸形團大小不同,治療亦有難易之分;對頭皮大型動
一例剖宮產術中伴脾破裂病例分析
患者,女,28歲,因“停經37+6周,見紅伴下腹痛1d”以“足月待產”收住入院。既往體健。查體:T36.5℃,HR60次/分,RR20次/分,BP130/78mmHg,可捫及規律宮縮每4~5分鐘一次,每次約15s。初步診斷:孕3產0孕37+6周待產LOA。?入院約5h后,患者宮口開75px,且規律宮
頸髓血管畸形伴肢體癱瘓病例分析
?臨床上,脊髓血管畸形(spin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為先天性病變,可發生在脊髓任何節段,以頸段和腰段部位常見。本研究報道2例頸段脊髓血管畸形,曾被誤診為急性脊髓炎或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通過積極復合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逐漸恢復。?1.
左側小腦后下動脈遠端動脈瘤栓塞術中破裂診治分析
1.病例資料?女,56歲,因頭痛、惡心1 d于2018年12月4日入院。入院體格檢查:神志模糊,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 mm,對光反射遲鈍;頸強兩橫指。入院頭顱CT檢查示第三腦室、第四腦室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圖1A)。12月5日頭顱CTA示左側小腦后下遠端動脈瘤(圖1B)。12月6日在全麻下行
口腔頜面部動靜脈畸形診療分析
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s),曾稱蔓狀血管瘤,是由于胚胎時期脈管系統發育異常,導致動、靜脈直接吻合形成的血管團塊,內含不成熟的動脈和靜脈,缺乏毛細血管。動靜脈畸形相對少見,在脈管性疾病中僅占1.5%左右。口腔頜面部是好發的部位,占所有動靜脈畸形的50
一例上頜骨動靜脈畸形病例分析
頜骨動靜脈畸形是由于胚胎期脈管系統發育異常而導致的病變,具體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發生于頭頸動靜脈畸形占全身動靜脈畸形的50%,大部分發生在口腔頜面頸部皮膚,皮下組織極少見,深部及頜骨內血管瘤罕見。?該病多以創傷或拔牙后出血就診,出血兇猛,短時間即可導致血壓下降,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病死率高達10%~
胸段脊髓硬脊膜動靜脈瘺介入栓塞診療分析
脊髓硬脊膜動靜脈瘺(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指脊髓硬脊膜的供血動脈在穿過椎間孔時與硬膜下和脊髓表面靜脈形成了直接交通的瘺口,導致脊髓靜脈淤血,逐漸動脈化,阻礙脊髓靜脈回流,壓力增高而引起的脊髓缺血及水腫、變性、壞死。此類病例發病率相對較低,
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的預防性根治
??? 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隨機試驗 ?試驗發現藥物管理優于介入治療 背景??? 預防性根治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的臨床效益尚不明確。 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隨機試驗旨在比較分配入單純藥物管理組和藥物管理加介入治療組的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患者間的死亡和有癥狀中風風險。?? 未破裂腦動靜脈畸形隨機試驗 試驗發現
在剖宮產術中突發羊水栓塞患者診治效果病例分析
羊水栓塞(AFE)是指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中引起的急性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癥、循環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癥。AFE主要發生在足月妊娠產婦分娩時。AFE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前驅癥狀、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凝血功能障礙、急性腎衰竭等器官受損。少數患者
術中脊髓血管造影輔助下精準治療脊髓硬脊膜動靜脈...1
術中脊髓血管造影輔助下精準治療脊髓硬脊膜動靜脈瘺病例分析脊髓硬脊膜動靜脈瘺(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介入栓塞治療和顯微手術治療兩種方式,治療的靶點在瘺口的靜脈端。介入栓塞相對顯微手術而言創傷小,但對術者技術及經驗要求高,且并發
術中脊髓血管造影輔助下精準治療脊髓硬脊膜動靜脈...2
患者2男,68歲,因“腰痛伴雙下肢麻木、疼痛5個月,加重15d余”于2017年8月6日入住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脊柱骨科。患者于入院前5個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腰背部疼痛,伴雙下肢麻木無力,勞累后加重,休息后緩解,未予以特殊重視。入院前15d無明顯誘因下患者感上述癥狀加重,且出現雙下肢活動受限,勞累后加重,
以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的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64歲男性,因頭頸部疼痛伴嘔吐1周余入院。外院頭部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圖1a)。頭頸部CTA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入院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四肢活動正常,未見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征。DSA示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由右椎動脈發出一支細小動脈參與供血,向髓周靜脈引流,伴靜脈瘤樣擴張(圖1b~d)。
兒童期頜骨動靜脈畸形血管復通的再治療病例報告
在頭頸部區域,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多發生于上、下頜骨。頜骨AVM可能導致面部不對稱、牙松動、耳鳴、頭痛及血管雜音等癥狀。由于AVM病情的不斷進展,可能出現病變局部間斷出血和高輸出量型心衰,從而威脅生命。我們以往報道超選擇性動脈內栓塞聯合頜骨骨腔
顱頸交界區硬脊膜動靜脈瘺及髓周動靜脈瘺病例分析
患者1男,57歲,主因突發性頭痛2個月,于2014年8月5日入住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入院前2個月,患者突發劇烈頭痛,伴明顯惡心、嘔吐,當地醫院腦脊液化驗檢查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遂行全腦DSA,考慮為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瘺,由左側椎動脈顱內段起始部發出分支供血,向顱內引流。?經保守治療后,癥狀完
硬腦膜動靜脈瘺向脊髓表面引流病例分析
顱內硬腦膜動靜脈瘺(IDAVF)是顱內異常的動靜脈分流,常見于硬腦膜、大腦鐮、小腦幕和靜脈竇等位置,占顱內血管畸形的10%~15%。IDAVF向脊髓表面引流是較為少見的一種類型,其早期診斷困難,臨床誤診率較高。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神經外科收治1例硬腦膜動靜脈瘺向脊髓表面引流的患者,并結合國內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