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為耳后區巨大腫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病例分析
口外型舌下囊腫較少見,主要表現為無口內表征的頜下和/或頦下區腫物,腫物質地柔軟、邊界不清,但也可出現在其他部位,容易造成誤診誤治。本文報道1例表現為耳后區巨大腫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腫。 1.病例資料 患者為女性,6歲,主因“左側耳后區反復腫脹半年”于2017年2月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住院治療。入院前6個月,患兒無明顯原因出現左側耳后區腫物,逐漸增大后在耳垂后下方膨出,表面皮膚破潰,遂于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檢查:口腔衛生狀況良好,乳牙列。左側耳后區可見一外生性腫物,質軟,大小約5.0cm×5.0cm×3.0cm,表面皮膚色紅、菲薄,破潰可見黃色黏稠液體溢出(圖1)。 CT檢查示左側頸部巨大囊性腫物(圖2),臨床診斷為左側鰓裂囊腫繼發感染。經局部切開引流,癥狀緩解后再次住院,于2018年11月5日全身麻醉下行“左頸部腫物+瘺管切除術”。術中做S形切口(圖3),翻起皮瓣后廣泛切除腫物,向頸部解剖......閱讀全文
表現為耳后區巨大腫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腫病例分析
口外型舌下囊腫較少見,主要表現為無口內表征的頜下和/或頦下區腫物,腫物質地柔軟、邊界不清,但也可出現在其他部位,容易造成誤診誤治。本文報道1例表現為耳后區巨大腫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腫。?1.病例資料?患者為女性,6歲,主因“左側耳后區反復腫脹半年”于2017年2月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住院治療。入院前6個
氣管插管時發現會厭巨大腫物病例分析
患者,女,53歲,體重61公斤,入院診斷為左腎腫物性質待查,擬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左腎部分切除術。患者既往無聲音嘶啞,無咽喉部不適,無胸悶憋氣。甲頦間距6 cm,Mallampati分級Ⅲ級,麻醉前評估存在喉鏡暴露困難,擬用視可尼喉鏡行明視插管。?患者入手術室時HR78次/分,BP130/75 mmH
表現為巨塊型腫物的肝淋巴瘤病例分析
男,39歲,因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20年,檢查發現肝、肺占位半月余來診。患者近來無發熱、貧血、盜汗、皮膚瘙癢等癥狀,周身無痛,二便正常,體質量無明顯變化。?超聲檢查:肝左葉巨大團塊狀腫物,大小約14.5 cm×8.3 cm×15.0 cm,有包膜,輪廓清晰,其內回聲不均,高回聲為主,呈細網狀
一例口底腫物病例報告
1病例報告?女,年齡10個月12天,因“左口底腫物8個月”就診。患兒家長訴患兒出生后2個月偶然被發現左口底長一“黃豆”大小腫物,漸增大,無進食啼哭等異常表現。MRI示,左側下頜下腺導管異常擴張(圖1)。?口腔檢查見:左口底一約2 cm×3 cm大小的淡藍色腫物,與下頜下腺導管走行方向一致,質軟,界清
卵巢巨大甲狀腺腫病例分析
患者女,25歲。患者2天前出現腹痛、腹脹,呈隱痛,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無腹瀉、便秘。既往健康狀況良好。體檢:P108次/分,Bp143/98mmHg,T36.5℃。專科檢查:腹部平坦,較硬,下腹壓痛,無反跳痛,腹部可觸及包塊達臍上5橫指,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弱。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實驗室檢查
喉部腫物病例分析
病例報告患者,男,64歲,咽部異物3月。患者3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部異物感,就診我院門診后行抗炎治療癥狀緩解2天后癥狀反復。后反復出現,偶有針刺感,后行纖維喉鏡檢查后發現會厭根部腫物。患者自發病以來無吞咽及呼吸困難,無飲水嗆咳。影像圖片討論評論: 聲門上層面喉左后壁增厚,呈軟組織密度腫塊影,邊界不清
一例頜下區腫塊病例報告
舌下腺囊腫口外型臨床比較少見,均以頜下、頦下或頸部緩慢增大的無痛性腫物而就診,易誤診為淋巴血管畸形、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或皮樣囊腫。本文報道1例術前診斷為右頜下炎性腫塊,術中明確為舌下腺囊腫口外型的特殊病例。?1病例報告?患者,男,10歲,主因右頜下區腫塊反復腫大1年就診。患者1年前右頜下區偶然發
病例分析:消失的縱隔腫物
男,39歲,無任何既往病史,因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檢查。當患者處于平臥位時胸片顯示縱隔腫物(圖A, 箭頭),但直立位時腫物消失(圖B)。這一發現提示上縱隔靜脈系統動脈瘤。增強CT證實奇靜脈動脈瘤(圖C 和 D)。由于存在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危險,患者接受了動脈瘤切除以及奇靜脈結扎手術,手術后患者恢復順
關于涎腺黏液囊腫的簡介
1.黏液囊腫 是最常見的小涎腺瘤樣病變,好發于下唇及舌尖腹側,這是因為舌體運動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覺或不自覺地咬下唇動作使黏膜下腺體受傷。囊腫位于黏膜下,表面僅覆蓋一薄層黏膜,故呈半透明、淺藍色的小泡,狀似水泡。大多為黃豆至櫻桃大小,質地軟而有彈性。囊腫很容易被咬傷而破裂,流出蛋清樣透明黏稠液體,
有毅力頸部左側腫物病例分析
一、病例資料?患者,21歲,女,因“頸部左側腫物4月余”,于2014年1月口腔科求治。查體:頸部左側觸及腫塊,大小約2 cm×2 cm×1 cm,質軟,界不清,壓痛。計算機體層攝影術(CT)示:頸部左前側皮下軟組織類腫塊。?門診擬“頸部腫物”收治入院,在彩超引導下穿刺后行手術治療(圖1)。術后1月余
下頜下腺黏液囊腫病例分析
黏液囊腫是最常見的口腔軟組織病變之一。常見于小唾液腺,最常見于下唇。大唾液腺則常見于舌下腺,而極少發生于下頜下腺。若發生于下頜下腺通常表現為一側頸部頜下區的腫大,且與頸部其他以腫大為表現的疾病鑒別困難。現報道1例下頜下腺來源囊腫的典型病例。?1.病例報告?患者,女,28歲。以發現左側下頜下區腫物3年
骨外型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病例分析
?1.病例報告??患者,女,48歲,發現下前牙牙齦無痛性腫物2年,生長緩慢,既往有刷牙出血癥狀,近1年出血癥狀加重,無自發性出血。檢查可見33牙遠中、34、35 牙近中頰側見一13mm×20mm大小的腫物,質韌,無蒂,表面鮮紅,按壓無痛(見圖1)。?患者全口口腔衛生差,軟垢++,齦上牙石++,色素+
一例男性腹股溝腫物病例分析
患者男,55歲。因發現左腹股溝腫物1年就診。查體:雙側精索靜脈曲張,左腹股溝可捫及一約2.5 cm×2.5 cm的腫物。超聲檢查:雙側睪丸大小形態正常,實質回聲均勻,雙側附睪未見明顯異常;左側精索內可見大小約2.6 cm X1.8 cmX 2.4 cm的實性低回聲結節,呈橢圓形,內部回聲均勻
一例左頸部腫物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男性,63歲,因“左頸部腫物5年,近半年逐漸長大”于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體檢發現患者面部兩側不對稱,頸側部近下頜角處捫及一個5.0 cm×4.0 cm×3.5 cm的包塊,質地硬,邊界不清,無觸痛。?頸部軟組織CT:左側頜下區胸鎖乳突肌前緣見軟組織腫塊影,內
一例腮腺區腫物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男,61歲,因“右側腮腺區腫物5年,加快生長伴疼痛半年余”,于2014-12-18來我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患者自述5年前發現右側腮腺區一腫物,約“核桃”大小,無疼痛、面癱及其他不適;腫物生長緩慢,后患者發現閉右側眼睛時輕度無力,微笑時嘴部輕度不對稱,皺眉時有明顯無力的癥狀;近半年
一例肩背部腫物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患者男性,58歲,因左肩背部腫物,22年前于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當時診斷為“皮脂腺囊腫”。術后1個月于切口區再次出現一枚小指甲大小的腫物,緩慢生長至雞蛋大小,17年前再次于當地醫院手術切除,術后愈合良好,術后2個月切口兩側又出現豆粒大小腫物,持續生長至成人手掌大小,伴癢痛,無破潰。?心
一例腮腺區腫物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患者,女,9歲,主訴“發現右側腮腺區腫物2月余”。專科檢查:雙側頜面部基本對稱,開口度及開口型正常。右側耳后區腫脹,可捫及一卵圓形腫物,大小約5.0 cm×4.0 cm,質地中等,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動度可,無壓痛,皮溫不高,皮色正常,無面癱癥狀。?頸部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口內檢查未見
下頜下腺導管畸形伴多發結石病例報告
唾液腺結石是腺體或導管內發生鈣化團塊引起的一系列病變,約87%發生于下頜下腺,且多發于下頜下腺導管。多數下頜下腺結石病例為單發結石,多發結石者約占15%~20%。下頜下腺結石好發年齡在30~60歲。?結石位于腺體外導管者占60%~70%,位于腺門或腺內導管者占30%~40%。已有研究報道的下頜下腺導
表現為肺水腫的病例分析2
全腹增強CT:左側腎上腺類圓形結節,大小3.2cm×3.6cm,其內密度不均,邊緣可見環形強化(圖15-2)。腹主動脈下段局限性擴張,最大截面積5.2cm×5cm,考慮腹主動脈瘤,邊緣可見新月形低密度影,考慮附壁血栓(圖15-3)。圖2 全腹增強CT圖3 全腹增強CT3.最終診斷嗜鉻細胞瘤;心律失常
表現為肺水腫的病例分析1
老年男性,因“間斷胸悶憋氣5年,加重7天”前來就診。既往吸煙史,否認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5年前外院行冠脈造影檢查,未見冠脈明顯狹窄,發現腹主動脈瘤7個月。此次以胸悶憋氣,發作誘因不明顯,CTnI輕度升高,發作時心電圖表現為心律失常和ST-T改變,但復查冠脈造影,冠脈未見狹窄。患者在胸悶憋氣的同時伴咳
中縱隔葉外型肺隔離癥病例分析
患者女,29歲。因“檢查發現中縱隔包塊10年”入院,無特殊不適。體檢:胸廓正常,肋間隙未見明顯異常,雙側乳房對稱,未見明顯異常。胸部CT檢查:上腔靜脈后、氣管右側旁見一囊實性腫塊,大小約5.3 cm×3.9 cm×3.8 cm,邊緣光滑,內部密度不均,囊性區平掃CT值約10HU,實性區平掃C
一例面部無痛漸大腫物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女,46歲,2013年10月主因左側面部無痛漸大腫物3月余入院。患者于3個月前洗臉時無意觸及左側耳屏前方1.0 cm處有一1.5 cm×1.5 cm大小腫物,質硬,壓痛(-),咀嚼時雙側顳頜關節未見明顯異常,不影響進食,故患者未予重視。?2013年9月患者自覺腫物漸增大并伴有咀嚼疼
足菌腫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32 歲。8 年前左足部因釘子扎破足底 后,足底出現硬腫,但不影響生活,未予治療。3 年 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足部硬腫逐漸增大,并出現 結節,逐漸融合成腫塊及膿腫,與皮膚粘連,皮膚表 面常有破潰,可見紅色物質流出。患者曾至多家醫 院就診治療,診斷考慮為“深部真菌感染
巨大尋常疣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49 歲。右小腿皮膚腫物 42 年,增大伴 疼痛4 年。42 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右小腿內側出 現一膚色丘疹,約蠶豆大小,后逐漸增大,表面欠光 滑,無疼痛,偶有瘙癢。自行外用藥膏( 具體不詳) 治療無效,皮損繼續增大。4 年前皮損已增大至雞 蛋大小,并出現疼痛及滲血滲液,多次
脾臟巨大囊腫病例分析
患者男,34歲。間斷性上腹脹痛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疼痛,為左上腹及劍突下脹痛,進食后加重,不向他處放射,伴惡心,無嘔吐。心、肺、腹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腫瘤標志物陰性。?超聲檢查:左上腹脊柱左側見一大小約11.9 cm×10.8 cm×9.8 cm低回聲包塊,邊界尚清,形態規則,內部回
巨大脾囊腫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19歲。主因隱匿性上腹部疼痛持續數日就診。患者自述疼痛在進食后增加,服用抗酸藥物和止痛藥物后疼痛無緩解,無腹瀉、便秘或發熱。既往無腹部外傷史,曾于幾年前行闌尾切除術。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所有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腹部檢查左上腹部可觸及一柔軟、光滑的無痛性腫塊。腹部超聲檢查提示
氣管鏡下氣管內巨大腫物切除手術麻醉
患者,男,57 歲,168 cm,60 kg,一般情況尚可,未見明顯口唇發紺,ASA Ⅰ級。術前BP 116/71 mm Hg,HR 79 次/分,既往無其他慢性疾病史及過敏史;心電圖及化驗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經胸片和胸部CT 顯示腫物占據氣道截面80%,腫物距聲門約2 cm(圖)。?近一個月來,患者
陳舊性宮外孕表現為巨大盆腔包塊的MRI診斷分析
?輸卵管妊娠,是異位妊娠中最常見的一種。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若出現逐漸停止,胚胎死亡,被血塊包裹形成盆腔血腫,血腫與周圍組織粘連、機化,稱為“陳舊性宮外孕”。陳舊性宮外孕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不典型,表現為巨大盆腔包塊者少見,出現雙側輸卵管擴張、積血者更為少見。本文報道了2例陳舊性宮外孕病例出現上述
極后區綜合征起病的NMO譜系疾病病例分析(一)
患者1女,52歲。主因“惡心、呃逆40天,頭暈20天,右眼視力下降7天”于2018年7月27日入院。患者40天前出現惡心、嘔吐,伴呃逆,行胃鏡檢查,可見胃體粘膜隆起,抑酸治療后好轉;20天前出現頭暈,行冠脈造影,未見明顯異常,排除心源性因素;7天前右眼視力模糊,伴視力下降。神經系統查體:陰性。既往糖
極后區綜合征起病的NMO譜系疾病病例分析(二)
患者2女,22歲。主因“頭暈、惡心、嘔吐17天,頭痛、右側半身麻木9天“于2019年3月8日入院。患者17天前出現頭暈,伴惡心、嘔吐、耳鳴、聽力異常;14天前出現呃逆;行眼震電圖檢查,考慮耳石癥可能,苯海拉明治療后病情減輕;9天前出現頭痛及右側面部、上下肢麻木,偶有飲水嗆咳、走路不穩。既往體健,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