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縱隔葉外型肺隔離癥病例分析
患者女,29歲。因“檢查發現中縱隔包塊10年”入院,無特殊不適。體檢:胸廓正常,肋間隙未見明顯異常,雙側乳房對稱,未見明顯異常。胸部CT檢查:上腔靜脈后、氣管右側旁見一囊實性腫塊,大小約5.3 cm×3.9 cm×3.8 cm,邊緣光滑,內部密度不均,囊性區平掃CT值約10HU,實性區平掃CT值約16HU;增強掃描囊性區未見明顯強化(圖1、2),實性區明顯不均勻強化,CT值約54HU;供血動脈來源于右側鎖骨下動脈(圖3~5)。CT提示中縱隔良性占位,考慮支氣管囊腫、囊性淋巴管瘤。 圖1、2CT平掃示上腔靜脈后、氣管右側旁見一囊實性腫塊,密度不均,邊緣光滑。囊性區平掃CT值約10HU,增強后未見明顯強化;圖3~5CT冠狀位、矢狀位MIP及VRT圖示供血動脈來自右側鎖骨下動脈 患者行胸腔鏡下中縱隔腫物切除術。胸腔無黏連,未見積液,于中縱隔見一囊實性腫塊,約5 cm×4 cm×4 cm大小,質軟,似......閱讀全文
中縱隔葉外型肺隔離癥病例分析
患者女,29歲。因“檢查發現中縱隔包塊10年”入院,無特殊不適。體檢:胸廓正常,肋間隙未見明顯異常,雙側乳房對稱,未見明顯異常。胸部CT檢查:上腔靜脈后、氣管右側旁見一囊實性腫塊,大小約5.3 cm×3.9 cm×3.8 cm,邊緣光滑,內部密度不均,囊性區平掃CT值約10HU,實性區平掃C
一例肺隔離癥病例分析
病例[1]:男性,22歲,反復咯血7年,再發10天。患者7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咯血,為鮮血,每次約2 ml,無咳嗽、咳疚、胸痛,無發熱、盜汗等,此后每年發作1次,與時間、季節、體位無關。曾于外院診斷為“結核">肺結核”,抗結核治療(劑量、種類、療程均不祥)無效,入院10天前無誘因再次出現咯血,為求進一
肺隔離癥介入栓塞診療分析
患者,女性,32歲,無誘因出現咯血,實驗室檢查示:結核抗體IgG(-),白細胞7.59×109/L,紅細胞4.28×1012/L,血紅蛋白130g/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NE%)85.1%;胸部CT:左肺下葉高密度改變,考慮炎癥,曾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療效果不佳。后行胸部CT增強檢查示,左下肺內基底段異
一例胎兒胸腹裂孔疝合并肺隔離癥病例分析
本文對1例胎兒胸腹裂孔疝合并肺隔離癥的產前及產后影像學表現及變化進行分析,并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25歲孕婦,于孕23周時行產前超聲檢查提示“左肺囊腺瘤樣畸形可能”。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而于當日行第一次產前MRI檢查(設備為美國GE公司1.5T?Brivo超導型磁共振機)。?1.2MR
一例兒童肺奇葉病例分析
患兒,男,11歲,以“反復發熱1周伴咳嗽”為主訴入院。入院查體:T67.8℃,R26次/min,P 104次/min,BP102/68 mmHg(1 mmHg=0.166 kPa),神清,精神可,呼吸稍促,面色紅潤,全身無皮疹及出血點,咽充血,扁桃體Ⅰ°腫大,兩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聞及少許細濕啰音,
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25歲,農民【主訴】左下肢腫痛30余天,暈厥﹑憋氣7天【現病史】患者50天前于當地醫院行剖宮產術,于30余天前始出現左下肢腫痛,當地醫院診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給予溶栓治療,溶栓前植入下腔靜脈濾器,經上述治療后,左下肢腫痛減輕,術后未予華法林抗凝治療。【既往史】既往體健【查體】T3
骨外型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病例分析
?1.病例報告??患者,女,48歲,發現下前牙牙齦無痛性腫物2年,生長緩慢,既往有刷牙出血癥狀,近1年出血癥狀加重,無自發性出血。檢查可見33牙遠中、34、35 牙近中頰側見一13mm×20mm大小的腫物,質韌,無蒂,表面鮮紅,按壓無痛(見圖1)。?患者全口口腔衛生差,軟垢++,齦上牙石++,色素+
超聲診斷胎兒隔離肺病例分析
孕婦34歲。孕23W來我科做胎兒畸形產前超聲篩查,在此之前常規產前超聲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孕婦取仰臥位,釆用飛利浦EPIQ5超聲掃描儀,腹部探頭3.5~5MHz。單胎頭位,雙頂徑57mm,頭圍219mm,腹圍193mm,股骨長41mm,肱骨長39mm,頭顱光環完整,顱內結構正常,脊柱連續完整,胎心搏動
病例分析:消失的縱隔腫物
男,39歲,無任何既往病史,因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檢查。當患者處于平臥位時胸片顯示縱隔腫物(圖A, 箭頭),但直立位時腫物消失(圖B)。這一發現提示上縱隔靜脈系統動脈瘤。增強CT證實奇靜脈動脈瘤(圖C 和 D)。由于存在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危險,患者接受了動脈瘤切除以及奇靜脈結扎手術,手術后患者恢復順
肺隔離綜合癥經皮導管血管栓塞術診療分析2
討論?在本例中,患者隔離肺葉位于最常見的左肺下葉,但其供血動脈起源于胸主動脈,主干較粗,供血量大,末端動脈分布廣泛,單純外科治療風險高,因此介入治療是較好的治療方式。在行主動脈栓塞術時,隔離肺葉供血動脈起始部較粗,考慮彈簧圈有可能脫落,因此并未選擇在該處放入,而是在其后部迂曲走形的狹窄處放置彈簧圈進
肺隔離綜合癥經皮導管血管栓塞術診療分析1
肺隔離癥是指一種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它的病變基礎是在胚胎時期肺臟的一小部分與肺臟的絕大部分正常組織相互分割并且獨自發育,由起源于胸主動脈或者是腹主動脈的異常血管供血,其病因尚不可知,所形成的組織沒有正常肺組織的功能。強化CT掃描等先進的影像學技術在臨床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認定為肺隔離癥的常
簡述肺及縱隔MRI檢查技術的禁忌癥
1.裝有心電起搏器者。 2.使用帶金屬的各種搶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術后體內留有金屬夾子者。檢查部位鄰近體內有不能去除的金屬植入物。 4.早期妊娠(3個月內)的婦女應避免磁共振掃描。
肺及縱隔MRI檢查技術的適應癥介紹
肺及縱隔MRI檢查技術適用于: 1.胸廓入口病變及其與頸部、上胸部、胸腔及縱隔結構的相互關系。 2.氣管及大支氣管腫瘤。 3.縱隔腫瘤及囊腫,及其與血管的相互關系。 4.肺癌及其分期。顯示肺門、縱隔淋巴結及腫瘤對鄰近組織的侵犯程度。 5.肺部腫塊及肺不張、肺炎等病變的鑒別,可提供更多的
原發性后縱隔血管肉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19歲,因“左側背部進行性增大腫塊2月余”,門診以“胸壁腫物”收住入院。入院體檢:左側后胸壁可見大小約10 cm×6 cm×3 cm腫物,質地硬,活動性差,周圍界限不清。?行胸部CT顯示:左側后上胸壁不規則軟組織腫塊,最大截面約6.4 cm×8.8 cm,病變部分凸向肺野,內可見斑點
關于肺、縱隔疾病的簡介
(1)肺栓塞其疼痛突然發生并在休息時出現,見于有本病高危因素(如心力衰竭、靜脈病、手術后等)的患者,常伴有咯血和呼吸急促。其疼痛性質典型地被描述為胸部緊壓感伴有或隨后發生胸膜炎性胸痛,即該側胸部尖銳疼痛,呼吸或咳嗽使之加重。X線胸片、肺動脈造影、肺核素掃描可明確診斷。 (2)自發性氣胸及縱隔氣
【實用經驗】肺隔離癥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病的診治
入院時情況:患者,男性,22歲,系“反復咳嗽咳黃膿痰20年,再發伴發熱2周余”入院。患者近20年來于受涼感冒后反復出現咳嗽、咳黃膿痰,晨起明顯,予抗感染治療后癥狀可緩解。2周前受涼后再次出現咳嗽、咳黃痰及發熱、發熱時體溫最高達39.0℃以上,同時伴咯少量鮮血,于當地醫院應用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
一例原發性縱隔肉瘤病例分析
脂肪肉瘤多好發于下肢、腹膜后等軟組織深部,縱隔內發生少見。原發性縱隔脂肪肉瘤(primary mediastinal lipsarcoma), 是罕見的縱隔惡性腫瘤。可發生于縱隔任何部位,但常位于前縱隔,位于后縱隔的少見。病例女性,45歲,因“體檢發現后縱隔占位6d”入院。查體無明顯異常。血常規、肝
男性原發性縱隔絨毛膜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50歲。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不適,干咳,陣發性發作,未進一步檢查及治療。近10天患者出現胸悶不適,平躺及活動后加重,遂入我院就診。實驗室檢查: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0mIU/ml。?胸部CT示:平掃見縱隔內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大小約3.8cm×4.1cm×6.7cm,邊
一例縱隔滑膜肉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2歲。因“胸悶、氣短2月余,活動后加重,伴有左側背部疼痛”就診。患者入院后體格檢查未發現陽性體征。胸部CT平掃顯示縱隔左旁一不均質巨大軟組織密度腫塊,與鄰近肺組織邊界不清,最大截面約12.7?cm×8.4?cm,寬基底與縱隔相連,病灶內可見斑片狀略高密度灶及不規則低密度區,增強掃描病灶
喉腔及鼻腔多發結外型RosaiDorfman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67歲,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聲嘶、呼吸困難,伴喘息,活動后加重,無痰中帶血、胸悶胸痛及進食困難。當地醫院予抗炎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停藥后再次出現呼吸困難伴喘息。發病以來飲食、二便可,精神睡眠欠佳,體重無明顯下降。影像表現:CT示喉腔(聲門下腔)后壁增厚并見一結節突入喉腔,致喉腔狹窄,病變
簡述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適應癥
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適用于: 1.常規方法不能病理確診的肺部球形病灶及彌漫性病變。 2.病變深在,不宜外科活檢者。 3.為晚期腫瘤放療、化療患者作治療效應的病理動態觀察。 4.肺或縱隔內病變,患者不愿或不適合手術治療,為確定病理類型選擇合理治療方案。 5.為腫瘤實驗研究取材培養建
簡述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禁忌癥
1.難以控制的咳嗽,不能合作者。 2.有出血素質者。 3.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4.X線檢查病灶影像不清者。 5.臨床疑為肺包囊蟲病者。 6.病灶附近疑有血管性病變(血管瘤、動靜脈瘺)者。
兩例原發性縱隔滑膜肉瘤病例分析
例1 患者女,27歲。2012年5月前因咳嗽伴黃痰行CT檢查,發現左前縱隔腫物,外院行放化療無效,于2012年9月入我院。胸部CT檢查顯示,左前縱隔腫物,約4.5 cm×5.8 cm,邊界較清楚,不均勻強化,與心包貼鄰。于2012年9月行左前縱隔腫瘤切除術,術中見腫瘤位于左前縱隔心包前,凸向
前縱隔高分化脂肪肉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52歲,因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半個月余入院。體格檢查:左側頸胸交界處可觸及一大小約7 cm×4 cm包塊,質軟,無明顯壓痛,頸部活動度尚可。超聲檢查:左側頸動脈周邊見一大小8 cm×4 cm×3 cm稍高回聲包塊包繞頸總動脈,邊界較清楚,形態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包塊后面部分顯示不滿意
關于縱隔間葉源性腫瘤及其他腫瘤的病因分析
縱隔間葉源性腫瘤的發病原因雷同于全身軟組織腫瘤,雖然國內外的學者在遺傳學、環境學、免疫病毒學等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但確切病因尚完全明了。 1.創傷 最先注意到的是體表的一些腫瘤與創傷的關系,也有少數報道發現手術、燙傷或化學燒傷的瘢痕組織及異物附近組織易發生軟組織腫瘤,潛伏期為2~50年。
術中吸入性肺損傷搶救病例對比分析
返流和誤吸后可出現缺氧、發紺、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肺水腫、心搏驟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等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危及生命。?麻醉誘導期、蘇醒期返流誤吸是麻醉醫生在臨床工作中需要積極預防又要必須積極應對的危急情況,在臨床實
一例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病例分析
本文報告1例周圍型肺癌并發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特征性X線表現, 來提高對該病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現進行如下分析。病例資料患者男61歲,以雙手掌、雙膝關節腫痛9月余入院,查體:神經系統未見明顯陽性體征。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患者既往體健, 有吸煙史 30年。臨床擬診斷為:類風濕性
關于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并發癥介紹
早期Jones報道各種針刺肺活檢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1.6%~62%,常見并發癥有氣胸、空氣栓塞、出血、穿刺針道種植播散等。穿刺死亡率為0.1%~1.3%。1994年Szolar報道細針穿刺肺活檢(FNB)89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4.7%,無一例致死性并發癥,提示PALB變得越來越安全。PALB
雙肺副脊索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2歲。健康體檢發現肺內病變。行PET-CT檢查提示右肺中葉外側段及左肺下葉后基底段各見一結節。1周后行右肺中葉切除術,5個月后再次入院行PET-CT檢查并行經胸腔鏡左肺下葉腫物切除術。既往無腫瘤、手術病史。?影像檢查:第一次術前PET-CT示:右肺中葉外側段及左肺下葉后底段鄰近胸膜各見一
肺結節“星系征”鈣化病例分析
女,34歲,干咳和低熱持續6個月。胸片顯示雙側肺門淋巴結腫大,右肺中葉斑片狀陰影,伴雙側下葉結節狀陰影(圖1A)。胸部對比增強高分辨率CT(HRCT)顯示,雙側肺門及隆突下淋巴結腫大。右上肺窗顯示,邊緣不規則的大結節周圍被許多小結節包繞,提示星系征(‘galaxy’ sign)(圖1B)。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