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男,11歲,以“反復發熱1周伴咳嗽”為主訴入院。入院查體:T67.8℃,R26次/min,P 104次/min,BP102/68 mmHg(1 mmHg=0.166 kPa),神清,精神可,呼吸稍促,面色紅潤,全身無皮疹及出血點,咽充血,扁桃體Ⅰ°腫大,兩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聞及少許細濕啰音,心率104次/min,律齊,無雜音,腹軟,肢溫,無壓痛及反跳痛,神經系統查體無明顯異常。患兒為抱養兒,出生史不詳,出生后預防接種按計劃進行,生長發育如同齡兒。既往有反復咳嗽病史,家長要求行肺部CT檢查明確診斷。
門診查肺部CT(圖1A、B)示:兩肺紋理增多增粗,右上肺見多發結節狀高密度灶,邊緣模糊,其內密度尚均,右上肺見逗點狀分葉改變。余肺未見明顯實質性病變。氣管通暢。縱隔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雙側胸腔未見積液。血常規+CRP:WBC24.01×109/L,N90%,RBC4.68×1012/L,Hb127 g/L,PLT266×109/L,CRP18 mg/L。
入院后輔助檢查示:流感病毒IgM、副流感病毒IgM、腺病毒IgM、合胞病毒IgM、肺炎衣原體IgM、肺炎支原體IgM均陰性(入院后1 d)、生化全套、二便常規均無明顯異常,PCT0.94ng/L;痰培養、血培養均陰性。
入院診斷:(1)支氣管肺炎;(2)右上肺奇葉。
入院后予“頭孢噻肟鈉”及補液營養支持治療6 d,患兒仍發熱伴咳嗽;第4天肺炎支原體IgM陽性,換“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第5天熱退,咳嗽好轉;8 d后患兒病情痊愈后出院。
討論
奇葉只見于右肺上葉縱隔側,嚴格的講,奇葉不能算一個肺葉,因為它無獨立的支氣管。奇葉是一種正常變異,其發生率約為0.4%~1.0%。
在胚胎早期,奇靜脈跨于右側肺尖,以后肺向上發展,而奇靜脈下移至肺尖的內側,最后固定于右側縱隔肺根的上方,如果這種滑移動作受到限制,奇靜脈即嵌入右肺尖部。于是肺組織沿奇靜脈周圍發育,胸膜便隨之陷入,形成一條往下較深的皺襞,稱奇裂。因為奇靜脈位于壁層胸膜之外,所以奇靜脈由兩層壁層和兩層臟層共四層胸膜組成,形式腸系膜樣結構,奇靜脈包容在其最下方,被奇靜脈分隔的右肺上葉內側部分即為奇葉。
肺奇葉可單獨發病,供應奇葉的支氣管分支受奇靜脈壓迫而引流不暢,可使奇葉發生支氣管擴張或肺不張,或較正常肺葉容易發生細菌性肺炎、結核等感染性疾病。
肺奇葉本身沒有病理意義,認識奇葉的目的是不致把它誤認為病變。認識了這種變異,診斷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