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攻克提取技術難題研發“海水提鈾”新材料
哈爾濱工程大學28日對外發布,該校“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出高效“海水提鈾”新材料,引發國際關注。 該創新中心通過酯化與聚合反應對某種植物纖維進行表面改性,研發出高吸附容量、高選擇性的鈾吸附劑,并攻克了鈾的吸附、脫附與分離純化一體化的提取技術難題。 鈾是重要的核電原料,而中國陸地鈾資源匱乏,鈾資源的存儲量關系到中國核電的可持續發展。全球海水中鈾的總量高達45億噸,被公認為是核電的未來,與其它海洋化學資源相比,鈾資源濃度更低,結構更復雜,提取難度更高。因此,用于提取鈾的萃取劑或吸附劑必須具有對鈾極高的萃取或吸附能力和選擇性。經濟性地制備高效率、高選擇性和穩定耐用的提取劑是實現大規模海水提鈾的關鍵。海洋提鈾技術涉及化學、材料、核能、海洋等多學科領域,尤其是需要海洋提取實踐經驗和分離純化技術,這些因素使從海水提鈾的成本遠高于對陸地鈾的開采。 哈爾濱工程大學“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王君教授介紹,在模擬海水......閱讀全文
“海水提鈾”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 7月11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研究所陳長倫研究員課題組在等離子體技術制備偕胺肟復合材料用于海水提鈾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應用表面科學》接收發表。 海水中鈾總量約45億噸,是陸地鈾儲量的1000多倍。基于偕胺肟基團修飾的高分子功能
美國“海水提鈾”研究進展一瞥
美國“海水提鈾”研究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曾因一些原因而時斷時續。1999年,根據總統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PCAST)的提議再次啟動,該研究還與日本建立了“核能聯合行動計劃燃料循環技術工作組”。研究項目參加單位實行國家實驗室、大學和非贏利研究所“三結合”,從而實現設計、研發、實驗室試驗、生產、
“海水提鈾”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11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研究所陳長倫研究員課題組在等離子體技術制備偕胺肟復合材料用于海水提鈾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應用表面科學》接收發表。 海水中鈾總量約45億噸,是陸地鈾儲量的1000多倍。基于偕胺肟基團修飾的高分子功能材料被認為是目
低成本!納米膜公斤級海水提鈾海試試驗
南海海域公斤級海試試驗平臺航拍照片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供圖 30萬噸海水才有1公斤鈾,不亞于“大海撈針”。正是考慮到成本過高等問題,社會對海水提鈾可行性的質疑一直存在,但這并沒有影響科學研究。近年來,隨著核電的快速發展,關于海水提鈾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但工程化海水提鈾的低成本解決方
電化學方法讓海水提鈾能力提升8倍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2月22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該團隊日前開發出一種基于半波整流交流電的電化學方法,可從海水中高效提取鈾,較之傳統的物理化學吸附法,提取能力提升了8倍,速度則提升了3倍。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的英國《自然·能源》雜志上。 目前,海水中鈾的蘊藏量約45億噸,是陸地上已探明
蘭州大學加入海水提鈾技術創新聯盟
近日,中核集團海水提鈾海試平臺建成投用并首次對外開放。同日,以“協同創新·開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度海水提鈾技術創新聯盟理事會暨學術交流會議在海南召開。蘭州大學成為新加入的五家聯盟單位之一。天然鈾是國家戰略性資源,被稱為“強核基石,核電糧倉”。隨著天然鈾資源需求和開發難度的逐年加大,在開發陸地鈾
中國高校攻克提取技術難題-研發“海水提鈾”新材料
哈爾濱工程大學28日對外發布,該校“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出高效“海水提鈾”新材料,引發國際關注。 該創新中心通過酯化與聚合反應對某種植物纖維進行表面改性,研發出高吸附容量、高選擇性的鈾吸附劑,并攻克了鈾的吸附、脫附與分離純化一體化的提取技術難題。 鈾是重要的核電原料,而中
研究人員在海水提鈾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海水中的鈾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鈾資源,其儲量約為45億噸,相當于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倘若能經濟有效地提取,將是我國核電事業與核力量穩定發展的重要補充和保障。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海水提鈾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于《能源環境科學》雜志(Energy & Environme
利用仿生分級多孔膜實現高效海水提鈾方面取得進展
海水中鈾的蘊藏量超40億噸,相當于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從海水中有效提取鈾將助力我國核工程領域長久發展。然而,由于海水中的鈾濃度相對較低(~3.3 ppb),因此,開發出選擇性好、吸附容量高、可重復使用的海水提鈾吸附劑尤為重要。?? 固有微孔聚合物因其高比表面積與豐富的吸附位點在吸附領域具有廣闊前
東北師范大學在海水提鈾領域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91.shtm近期,東北師范大學朱廣山教授課題組針對海水提鈾現有的挑戰,設計了一種多孔芳香骨架(PAFs)電極材料,獲得的電極材料在電場作用下可以快速、高容量、選擇性地從海水中提取鈾。相關研究發表在
利用仿生分級多孔膜實現高效海水提鈾方面的研究進展
海水中鈾的蘊藏量超40億噸,相當于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從海水中有效提取鈾將助力我國核工程領域長久發展。然而,由于海水中的鈾濃度相對較低(~3.3 ppb),因此,開發出選擇性好、吸附容量高、可重復使用的海水提鈾吸附劑尤為重要。 固有微孔聚合物因其高比表面積與豐富的吸附位點在吸附領域具有廣闊前
聞利平課題組利用仿生分級多孔膜實現高效海水提鈾
海水中鈾的蘊藏量超40億噸,相當于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從海水中有效提取鈾將助力我國核工程領域長久發展。然而,由于海水中的鈾濃度相對較低(~3.3 ppb),因此,開發出選擇性好、吸附容量高、可重復使用的海水提鈾吸附劑尤為重要。 固有微孔聚合物因其高比表面積與豐富的吸附位點在吸附領域具有廣闊前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海藻酸鈉DNA新型超高選擇性海水提鈾材料
目前,陸地鈾儲量有限,而海洋存在豐富的鈾。因此,從海水中提取可以作為鈾的另一種來源,以確保核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有研究發現,吸附是從海水中提取鈾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海水中鈾的濃度低且海水成分復雜,尤其受到釩離子的嚴重干擾,選擇性和高效吸附鈾具有挑戰性。因此,設計和合成用于從海水中高效吸附鈾的材料
科學家開辟了從海洋中開采核燃料的新方法
海水中的鈾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鈾資源,其儲量約為45億噸,相當于陸地鈾礦儲量的一千倍,倘若能經濟有效地提取,將是我國核電事業與核力量穩定發展的重要補充和保障。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海水提鈾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于《能源環境科學》雜志(Energy & Environme
中科院原位填充納米纖維新方法實現鈾離子高效過濾提取
??木材管胞內原位剝離制備和填充納米纖維過濾提取水體鈾離子及其應用展示? ?課題組供圖 鈾元素是核產業不可或缺的放射性戰略金屬資源,但我國陸地鈾儲量較為匱乏,大約90%的核燃料依賴進口。海水中鈾存量高達45億噸,是陸地鈾儲量的1000倍以上。在海水中提取鈾元素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應用
我國攻克海水提鉀技術經濟難關
近日,河北工業大學教育部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工程中心主任袁俊生向記者透露,目前我國已經攻克了海水提鉀的技術經濟難關。在攻克鉀從稀薄復雜電解質體系中高效分離理論的基礎上,研制成功“改性沸石鉀離子篩富鉀”核心技術,使海水中的鉀富集100倍以上,并突破了海水中鉀的高效富集和節能分離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與裝備;
離子注入碳后鈾表面吸附行為研究
本文利用俄歇電子能譜(AES)研究了清潔純鐵、離子注入碳純鐵、清潔鈾以及離子注入碳鈾表面與氧氣吸附及初始氧化的過程。 首先,實驗分析了不同氧暴露劑量對純鐵、離子注入碳純鐵、鈾、離子注入碳鈾表面吸附及初始氧化過程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室溫下,純鐵表面吸附氧氣及初始氧化的速率大于離子注入碳純鐵表面吸附
文獻解讀表面硫酸化強化Fe(II)Fe(III)動態循環在超低槽電壓下實現高效鈾資源回收
?鈾作為一種核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在海洋和鈾礦開采的廢水中含有豐富的鈾資源,實現海水(3 ppb)或廢水(5~50 ppm)中高效提取鈾資源對核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電化學法提鈾因其吸附容量大和吸附速率快而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其也面臨著能耗高、選擇性低等系列挑戰。研究團隊前期通過電
鹽湖提鋰的方法吸附法介紹
首先,吸附生產過程是鹽湖鹵水中的鋰離子被選擇性吸附劑吸附,然后將鋰離子洗脫,實現鋰離子與其他離子的分離,便于后續轉化和利用。該工藝的關鍵是鋰吸附劑,要求吸附劑能排除鹵水中大量共存的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離子的干擾,選擇性吸附鹵水中的鋰離子,并具有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強度。該方法特別適用于高鎂低鋰鹵水(mg
美科學家從海水提取鈾獲進展-海洋或成核能之源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2日報道,由于存在技術難題和成本過高,人類從海水中提取鈾依然是個夢想。但是美國科學家近日表示,這一提取過程正取得快速進展,海洋或成為未來的核能之源。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科學家羅賓·羅杰斯(Robin Rogers)在美國化學協會年會上稱:“評估顯示,海洋才是鈾的主
鈾在微生物黏土礦物復合界面的吸附過程
從鈾礦開采、核燃料加工、核能發電、乏燃料處理到核廢料處置的整個過程中,鈾(U)都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到環境系統,給生態環境系統和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直接危害和潛在威脅。環境系統中,U主要以+6和+4兩種化學種態存在。一旦U(VI)進入土壤系統后,將不可避免地與土壤各種組分發生吸附-解吸、氧化-還原、沉
TMS吸附劑連續吸附解吸提鋰新工藝試驗新進展
4月12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成都泰利創富鋰業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承擔的“200噸/年TMS吸附劑連續吸附解吸提鋰新工藝用于青海鹽湖原鹵水提鋰中間試驗”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 項目在青海東臺吉乃爾鹽湖采用常溫常壓反應釜連續吸附解吸提鋰裝置,吸附劑與鹵水原料在攪拌充分混合狀態下,加速了交換反
蘭州化物所核素高效膜分離研究獲進展
鈾是核電站的重要原料。而核電發展必然帶來鈾資源的消耗及大量含鈾放射性廢物的堆積。因此,發展簡單、有效的鈾分離提取技術,用于海水或放射性廢水中鈾資源的回收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邱洪燈課題組研制出一種類“磚泥結構”的BTC-MOF插層GO膜,實現了模擬放射性廢水和模擬海水
蘭州化物所核素高效膜分離研究獲進展
鈾是核電站的重要原料。而核電發展必然帶來鈾資源的消耗及大量含鈾放射性廢物的堆積。因此,發展簡單、有效的鈾分離提取技術,用于海水或放射性廢水中鈾資源的回收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邱洪燈課題組研制出一種類“磚泥結構”的BTC-MOF插層GO膜,實現了模擬放射性廢水和模擬
鹽湖提鋰工藝的方法介紹吸附法和溶劑萃取法
1.吸附法采用無機離子吸附法。目前真正實現產業化的僅為鋁系吸附劑(氫氧化鋁)。即在氫氧化鋁中加入鋰陰離子產生的混合物,這類化合物屬于缺欠型無序結構,將成分中的鋰離子通過適當的酸溶液進行去除,而后對有規則空隙結構的無機物質進行得出,這種物質對于鋰離子有著很強的吸附作用。鋁鹽吸附劑在制造的時候,鋰離子主
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暨核研院60周年院慶專刊
2021年,清華大學迎來110周年華誕。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堅持“頂天、 立地、 樹人”的宗旨,開創了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項事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清華大學核能與新
鈾表面氮化對鈾上鍍鈦界面結合的影響
金屬鈾在核燃料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然而由于鈾擁有特殊的外層電子,因此性質非常活潑,極易遭受腐蝕,鈾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考慮腐蝕防護。通過物理氣相沉積的方法在鈾表面制備防腐蝕薄膜是一種有效地防腐蝕手段,但是實際工藝中,鈾易氧化的特性使得膜基界面形成氧化層,影響長期應用中的膜基結合力。本文采用離子氮化技
觀海水旅行-解海水淡化之謎
事件??????? 全國聚焦海水淡化 全國首批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名單上共有8位成員,浙江舟山市和深圳市入選試點城市,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滄州渤海新區入選試點園區,浙江鹿西鄉 (島)入選試點海島,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入選產業基地,天津國投津能發電為海水淡化供水試點,甘肅慶陽市環縣為
浮夸風吹歪海水稻-與海水無關為啥取名“海水稻”
“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堿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范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超出預期的300公斤。 在習近平主席2018新
醋酸鈾固定劑介紹
醋酸鈾(uranyl acetate)}既是一種固定劑又是一種染色劑。它可以與磷酸基團反應,從而固定DNA和RNA,以及含有磷酸基團的磷脂,從而對膜結構的保存有幫助。另外,它可以與蛋白中的酸性基團(如天冬氨酸殘基、谷氨酸殘基)和堿性基團(如賴氨酸殘基)反應,從而起固定蛋白的作用。但醋酸鈾不能很好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