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團隊再取進展
剪接體通常在外顯子上組裝,并經歷重新排列以跨越相鄰的內含子。大多數由內含子定義的剪接體狀態已經在結構上得到了表征。然而,一個完全組裝的外顯子定義的剪接體的結構仍然未知。 2024年4月24日,清華大學/西湖大學施一公及清華大學閆創業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IF=44)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uman exon-defined spliceosome prior to activ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人類外顯子定義的剪接體在四個連續狀態下的原子結構:成熟的前-B、晚期前-B、早期B和成熟的B。在先前未知的晚期前-B狀態中,U1 snRNP已經釋放,但其余的蛋白質仍處于pre-B狀態。 令人意外的是,RNA處于B狀態,其中U6 snRNA與5'剪接位點形成雙鏈結構,而U5 snRNA識別外顯子的3'端。在早期和成熟的B復合物中,B特異性因子......閱讀全文
內消旋體的定義
分子內含有不對稱性的原子,但因具有對稱因素而形成的不旋光性化合物。例如內消旋酒石酸分子內雖然含有兩個不對稱碳原子C,但由于它們具有對稱因素,一半分子的右旋作用被另一半分子的左旋作用在內部所抵消,因此是一個不旋光性化合物。內消旋體和對映體的純左旋體或右旋體互為非對映體。
抗-體-的-體-內-誘-導-和-檢-測
實驗步驟基 本 方案 1 蛋白質或多糖抗原體內法誘導抗體的產生材 料人外周血類毒素混合物: 25Lf U/ml 白 喉 類 毒 素(Connaught Laboratories 或 State Laboratoriy Institute of Massachusetts) 與 IOLf U/ml 破
內吞體與自噬體的電鏡區別
內吞體與自噬體的電鏡區別:這是機體細胞間的作用,起點就不一樣,屬于細胞水平。
核內紡錘體的概念
中文名稱核內紡錘體英文名稱intranuclear spindle定 義酵母和原生動物營養階段進行核內有絲分裂時,在核內形成的紡錘體。紡錘體極端無中心粒,而代之以由電子致密物質構成的紡錘體斑。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二級學科)
核內多倍體的概念
具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細胞和由這樣的細胞組成的個體稱為單倍體(n),具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或個體稱為二倍體(2n),具有兩個以上整套染色體組的細胞或個體則稱為多倍體,包括三倍體(3n)、四倍體(4n)等。由相同來源染色體組形成的多倍體稱為同源多倍體,由不同來源不同染色體組形成的多倍體稱為異源多倍體。此外
外顯子應用機理
應用聚合酶鏈反應-單鏈構象多態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sim,PCR-SSCP)及DNA直接測序技術檢測68例SAD患者和65名正常老年人的早老素-1基因第5外顯子。
什么是外顯子?
斷裂基因中的編碼序列。外顯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會被保存下來,并可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被表達為蛋白質。外顯子是最后出現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稱表達序列。
外顯子混編的功能
即新的基因是由原來的基因打斷后的斷片混編而成的,或者是由編碼蛋白質結構域的基因片段混編而成。這種基因片段可能就是外顯子,因此稱為外顯子混編。
外顯子的基因反應
剪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參看替代剪接),所以外顯子只能在成體mRNA中被看出。即使是使用生物信息學方法,要精確預測外顯子的位置也是非常困難的,外顯子的識別及其拼接都是難題。?真核生物的基因,其線性表達被內含子阻斷,這就是所謂的斷裂基因(英語splitgene),該現象的發現者RichardJ.Robe
外顯子插入的定義
中文名稱外顯子插入英文名稱exon insertion定 ?義一個或者多個外顯子從一個基因參入到另一個基因中去的現象。其結果是使剪接更有多樣性,造成可讀框移動,出現翻譯終止密碼子而使蛋白質合成中止或產生新的蛋白質。是進化中出現新事物的一個源泉。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基因表達與調控
外顯子跳讀的概念
中文名稱外顯子跳讀英文名稱exon skipping定 ?義跳過一個或多個外顯子剪接為成熟的mRNA,是mRNA剪接多樣性中的一種主要方式。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分子遺傳學(二級學科)
外顯子重復的定義
中文名稱外顯子重復英文名稱exon duplication定 ?義(1)一個基因內部產生一個或者多個外顯子的復制拷貝。(2)兩分子同種前體RNA進行反式剪接時,成熟RNA分子上出現重復的外顯子序列。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基因表達與調控(二級學科)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
? ? ? ? ? ? 實驗材料 大腸桿菌菌株 HB101 質粒 pSPL3 COS-7 細胞 載體 pBluescriptⅡ 大腸桿菌 DH5α
什么叫跨外顯子
這是針對逆轉錄pcr而言,所謂的跨外顯子就是一個引物(比如上游引物)、出現在兩個外顯子交界,那么做RT-PCR時,dna 由于2個外顯子被內含子隔開,引物就不會起作用了
人體大腦內杏仁體是恐懼“發源地”
美國一些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大腦內杏仁體是恐懼“發源地”。在這一大腦區域中做文章或許有助于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 不害怕 美國艾奧瓦大學神經學和心理學教授丹尼爾·特拉內爾及其研究團隊就大腦杏仁體如何主導恐懼展開研究后撰寫論文,發表于《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骨內牙種植體動態疲勞試驗標準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繃膜型單樁骨內牙種植體及其預成修復瓤的疲勞試驗方法.該方法zui適于比較不同設計、不同尺寸的骨內牙種植體。????雖然本標準模擬骨內牙種植體的主體和預成修復組件在“zui壞情況”條件下的功能載荷,但不適用于預測骨內牙種植體或修復體的體內性能,尤其不適用于多樁種植體修復的情況。基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二)
材料緩沖液與溶液按合適比例稀釋貯存液。無二價陽離子的磷酸緩沖液(PBS)酶及緩沖液胰酶-EDTA 溶液核酸與寡核苷酸DNA用于轉染的質粒 DNA 制備見本方案階段 1, 步驟 10~12。用作對照的質粒載體(步驟 3)培養基含 10% 熱滅活胎牛血清的 Dulbecco's modified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2
階段 3:mRNA 的提取材料緩沖液與溶液按合適比例稀釋貯存液。DEPC 處理水乙醇NaCl(5mol/L)酚酚:氯仿無二價陽離子的磷酸緩沖液(PBS)SDS(5%m/V)TMK 緩沖液10 mmol/LTris-HCl(pH7.5)10 mmol/LKCl1 mmol/LMgCl2Triton X
外顯子捕獲的操作步驟
(1)基因組DNA經“霰彈法”切成小片段后,克隆在位于“外顯子捕獲序列”下游的克隆位點上。(2)將這些重組載體匯總后感染反轉錄病毒的專宿包裝細胞系(ecotropicretroviral packaging cell line)——ψ2細胞系。ψ2細胞提供蛋白質產物使載體(自身不能合成病毒蛋白質)成
關于外顯子捕獲的簡介
外顯子捕獲(exon trapping) 是構建一種載體,從其插入片段中識別和回收外顯子序列,從而克隆目的基因。捕獲外顯子的載體pETV—SD是一種反轉錄病毒穿梭載體,即可在不同種生物中如大腸桿菌和酵母,細菌和哺乳動物細胞等進行復制的載體。因為凡是有內含子和外顯子的基因在轉錄后都要經過RNA剪接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三)
凝膠瓊脂糖凝膠(1.5%m/V), 用 TBE 配制核酸與寡核苷酸寡核苷酸引物 [20 mmol/L,TE(pH8.0) 配制]分別提取自轉染有對照載體和重組載體的 COS-7 細胞的 RNA(階段 3)。培養基含 50ug/ml 氨芐青霉素的 LB 瓊脂平板專用設備自動微量加樣器所用的加樣器尖頭微
外顯子的操作步驟介紹
⑴基因組DNA經“霰彈法”切成小片段后,克隆在位于“外顯子捕捉序列”下游的克隆位點上。 ⑵將這些重組載體匯總后感染反轉錄病毒的專宿包裝細胞系(ecotropicretroviralpackagingcellline)——ψ2細胞系。ψ2細胞提供蛋白質產物使載體(自身不能合成病毒蛋白質)成為反轉
外顯子捕獲的操作步驟
(1)基因組DNA經“霰彈法”切成小片段后,克隆在位于“外顯子捕獲序列”下游的克隆位點上。(2)將這些重組載體匯總后感染反轉錄病毒的專宿包裝細胞系(ecotropicretroviral packaging cell line)——ψ2細胞系。ψ2細胞提供蛋白質產物使載體(自身不能合成病毒蛋白質)成
全外顯子怎么看
全外顯子利用序列捕獲技術高通量測序的方法查看。全外顯子基因技術利用序列捕獲技術高通量測序的方法可將全基因組中所有外顯子區域DNA序列測序,可用于研究已知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插入缺失位點等。簡言之,外顯子就是指真核細胞的基因在表達過程中能編碼蛋白質的核苷酸序列,全外顯子基因檢測建議到正規醫院,專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一)
實驗材料 大腸桿菌菌株 HB101 質粒 pSPL3COS-7 細胞載體 pBluescriptⅡ大腸桿菌 DH5α試劑、試劑盒 pSPL3 多克隆位點圖譜限制性內切核酸酶PvuⅡT4DNA 連接酶LB 瓊脂平板黏粒載體TESOC 培養基瓊脂糖凝膠LB 肉湯培養基PBS胰酶-EDTA 溶液D
外顯子捕獲與擴增1
本方案以哺乳動物穿梭載體 pSPL3 為例,描述了外顯子擴增的方法,內容分為以下五個階段。階段 1: 文庫的構建; 階段 2: 電穿孔法將文庫轉染 COS-7 細胞; 階段 3:mRNA 的提取; 階段 4: 反轉錄 PCR; 階段 5: 克隆分析。本實驗來源于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上冊,作者:
關于外顯子混編的介紹
當兩個轉座子被同一轉座酶識別而整合到染色體的臨近位置時,則它們之間的DNA將變得易于被轉座酶作用而轉座。如果它們之間的DNA中含有外顯子,則該外顯子將被切離,并可能插入另一基因之中。這種效應稱為外顯子混編。 即新的基因是由原來的基因打斷后的斷片混編而成的,或者是由編碼蛋白質結構域的基因片段混編
關于全外顯子測序技術
在過去10年里,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科研與臨床醫學領域的遺傳學檢測范圍不斷擴大,檢測速度不斷加快。時至今天,DNA測序技術不僅推進了遺傳學研究,也被用于各種遺傳疾病的檢查。特別是利用全外顯子組測序(whole exomesequencing,WES)與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越來越成熟,昂貴的價格會逐漸降低,那么在排除價格因素之后,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在檢測外顯子突變方面究竟誰更加強大呢?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其研究
關于外顯子的應用機理介紹
應用聚合酶鏈反應-單鏈構象多態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sim,PCR-SSCP)及DNA直接測序技術檢測68例SAD患者和65名正常老年人的早老素-1基因第5外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