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發生于兒童者與室管膜瘤、髓母細胞和星形細胞瘤等鑒別。、 2.發生于成人者與腦膜瘤和轉移瘤等鑒別。 3.與乳頭狀癌的鑒別診斷依據術后病理。......閱讀全文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發生于兒童者與室管膜瘤、髓母細胞和星形細胞瘤等鑒別。、 2.發生于成人者與腦膜瘤和轉移瘤等鑒別。 3.與乳頭狀癌的鑒別診斷依據術后病理。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診斷介紹
1、并發癥 可出現視力障礙、共濟失調、強迫頭位,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2、臨床診斷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選擇輔助檢查CT及MRI檢查均有助于腫瘤的診斷。另外,為了確定腫瘤的血供應,尚可做腦血管造影或MRI血管造影。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診斷標準介紹
主要診斷依據如下: 1.以10歲以下兒童較常見,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腦積水。在兒童以幕上、特別是側腦室三角區多見,成人主要位于第四腦室和CPA區。 2.臨床上以梗阻性或交通性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癥狀為主要表現,根據腫瘤部位不同伴有相應的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 3.上述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學表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檢查介紹
1.腰椎穿刺或腦室穿刺 壓力高,蛋白含量明顯增高,甚至呈黃色。 2.X線平片 顱內壓增高征(成人壓痕增多,兒童顱縫分離),15%~20%可見鈣化。 3.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平掃為側腦室三角區或第四腦室內、等或高密度腫塊,邊界清楚、不規則分葉狀,可伴病理性鈣化(約1/4)和囊變,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預后介紹
手術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腫瘤全切除術后5年無復發存活率達100%,近全切除術后復發率為0~7%。 能全切者幾乎可治愈;未能全切者,即使術后放化療總體預后也不滿意。出現腦脊液播散者提示預后不良,應及時予以全腦、全脊髓MRI檢查和腦脊液分析。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預后介紹
該病系良性腫瘤,全切除后效果良好。1977年Farwell報道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5年生存率為67%;1989年Ellenbogen也報道此病預后極好,即使是脈絡叢乳頭狀癌5年生存率也達到50%,該組隨訪的病例5年生存率為75%,而10年生存率為66.6%。
關于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簡介
脈絡叢乳頭狀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又稱脈絡叢上皮瘤(epithelioma of choroid plexus)或脈絡叢腺瘤(adenoma of choroid plexus),是起源于腦室脈絡叢上皮細胞的緩慢生長的良性腫瘤,以10歲以下兒童較常見,男性多于女性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概述
脈絡叢乳頭狀瘤(papilloma of choroid plexus)是緩慢生長的良性腫瘤,起源于腦室的脈絡叢上皮細胞,常產生交通性腦積水。兒童期脈絡叢乳頭狀瘤多位于側腦室(60%~70%),三角區居多,亦可發生在顳角、額角或體部。而在成人中腫瘤則多位于第四腦室或后顱凹和腦橋小腦角區,偶見三室
關于人乳頭狀瘤病毒的診斷鑒別介紹
一、輔助檢查 1、醋白試驗; 2、組織學檢查; 3、分子生物學: PCR、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等; 4、細胞學病理學檢查。 二、鑒別診斷 外生殖器疣需要與絨毛狀小陰唇、陰莖珍珠疹、皮脂腺異位癥、扁平濕疣、假性濕疣等鑒別。
治療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相關介紹
1.脈絡叢乳頭狀瘤多為良性,以手術切除為主,盡可能做到全切除;并盡量避免分塊切除,以防腫瘤沿腦脊液播散。與第四腦室粘連者應注意避免損傷腦干。術中的主要問題為術中出血,可于術前行供血動脈栓塞、立體定向腫瘤內注射硬化劑、術前放射治療或化療來減少術中出血,并注意切除腫瘤前先阻斷供血動脈。 2.如未能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疾病檢查
1、腦脊液檢查:合并有梗阻性腦積水時腰椎穿刺可見顱內壓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是本病的特點之一,有的甚至外觀呈黃色。 2、X線平片及造影:部分病人表現有顱高壓征象;15%~20%的腫瘤可見鈣化;腦室造影的共同特點為腦室擴大和腫物的不規則充盈缺損;腦血管造影的特征表現為:側腦室三角區腫瘤異常染色
關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因導管內乳頭狀瘤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乳頭溢液,故應與產生乳頭溢液的乳腺疾病進行鑒別,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乳腺導管擴張癥、乳腺囊性增生癥等。 1.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鑒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歸于導管原位癌范疇,發生于乳腺導管內。導管內乳頭狀癌以血性溢液為主,多為單側單孔溢液。導管內乳頭狀癌若可觸
關于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流行病學介紹
脈絡叢乳頭狀瘤發病率較低,國外文獻報道約占全年齡組顱內腫瘤的0.4%~0.6%,在兒童期相對多見。Matson和Raimondi分別報道408例和332例兒童顱內腫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均占3%,本組經手術病理證實23例,占同期兒童顱內腫瘤2000例的1.15%。發病年齡多在10歲以下(兒童此類腫瘤
簡述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發病機理
占兒童腦腫瘤的2%~3%,主要生長在各腦室內。肉眼下腫瘤呈粉紅色,質軟,球樣,上有不規則圓形的贅生物組織,似菜花樣,質脆、血運豐富。顯微鏡下腫瘤組織極似正常的脈絡叢,由血管和結締組織形成的乳頭樣組織被單層柱狀上皮覆蓋,細胞呈良性。脈絡叢乳頭狀癌(papilloma choroideum)占該腫瘤
簡述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臨床表現
平均病程1年,主要表現為梗阻性和/或交通性腦積水(腫瘤具有分泌腦脊液的功能、腫瘤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腫瘤出血引起蛛網膜下腔粘連)和顱內壓增高。 1.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 在嬰兒表現為頭顱增大和前囟張力增高,較大的兒童和成人則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陣發性昏迷、癲癇。 2.局限性神經功能障
簡述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治療方法
最理想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將腫瘤全切除。對于殘余腫瘤,如果是脈絡叢乳頭狀瘤,則應再次手術切除;若是脈絡叢乳頭狀癌,可考慮放療。脈絡叢乳頭狀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應盡可能全切除。對側腦室三角區的腫瘤多采用顳頂開顱,在顳后橫行切開腦皮質暴露三角區的腫瘤,先阻斷腫瘤基底的供血動脈(多為脈絡膜前或后動脈)
簡述兒童脈絡叢乳頭狀瘤的臨床表現
1、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大部分病人表現為腦積水,其成因包括腫瘤直接梗阻腦脊液循環導致的梗阻性積水以及腦脊液生成與吸收紊亂造成的交通性腦積水,腫瘤的占位效應也是造成顱壓增高的一個原因。小兒可表現為頭顱的增大、前囟張力增高、精神淡漠或易激惹。 2、局限性神經損害:腫瘤長在側室者半數有對側輕度錐體束
脈絡叢腫瘤的鑒別診斷
許多腫瘤需與脈絡叢腫瘤相鑒別。 絨毛肥大為兩個側腦室的脈絡叢彌漫增大,組織學形態正常,患者常出現高分泌性腦積水。 脈絡叢癌與轉移癌的鑒別非常重要。脈絡叢腫瘤共同表達波形蛋白、角蛋白和s 一100 蛋,有助于與其他轉移癌相鑒別。另外}IEAl25和Bm'EP4 也有幫助,因為它們標記 95
關于牙齦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牙齦瘤應該特別注意與牙齦鱗癌相鑒別。這兩種病損臨床上有時不易區別,尤其當牙齦癌呈結節狀生長,或牙齦瘤表面有潰瘍時,常易混淆。鱗癌大多表現為菜花狀、結節狀或潰瘍狀。潰瘍表面凹凸不平,邊緣外翻似肉芽,可有惡臭。牙松動或者脫落,或已拔除。X線片表現可見牙槽骨破壞。局部淋巴結腫大。文獻報告,牙齦鱗
關于骨髓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典型的多發性骨髓瘤病例診斷并不困難。主要依據骨髓穿刺活檢發現異常漿細胞浸潤,X光片發現骨質破壞性改變,血清電泳檢出M蛋白或/和尿中存在輕鏈。診斷的同時還應做好鑒別診斷。 1、骨髓穿刺活檢發現大量骨髓瘤細胞 此為最主要的診斷依據。但漿細胞增多也可見于類風濕關節炎,骨髓內腫瘤轉移、慢性炎癥等諸多疾
關于黃瘤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結節病 此病組織病理學檢查為真皮內大小不等的上皮樣細胞肉芽腫,周圍很少淋巴細胞浸潤,呈“裸結節”。 2.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 此病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由組織細胞、多核巨細胞、嗜酸性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的肉芽腫改變,免疫組化染色組織細胞S-100蛋白陽性,CD1a陽性。
關于星形細胞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星形細胞瘤與腦梗死急性期和脫髓鞘性疾病的急性期難以鑒別,只有加強隨訪才能進行區別。急性腦梗死和脫髓鞘疾病分別在5~10天及3~6周后,頭顱CT與MRI上會出現病變的典型變化,而星形細胞瘤短期內在影像學上將不會發生變化。下丘腦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MRI檢查由于腫瘤信號均勻,可明顯增強,常不易與實質性
關于-垂體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在臨床上,垂體瘤的發病主要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同時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 1.腫瘤 (1)顱咽管瘤 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止,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
關于乳腺導管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早期常難以診斷,除根據其臨床特征外,主要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近年來,一些新技術、新方法的臨床應用,有效提高了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準確率。 1、脫落細胞學或針吸細胞學檢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乳腺良性上皮性腫瘤,患者多伴有乳頭溢液,可對乳頭溢液行細胞學檢查,如找
關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依據介紹
中老年婦女乳頭經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內衣、乳罩上發現血性溢液污跡;在乳暈處可觸及1cm以下腫塊,質軟,按壓腫塊可引出溢液。具有以上臨床表現者可考慮患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可能性。可選擇采用乳管鏡、乳管造影、彩超、乳頭溢液細胞學涂片、針吸或手術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
關于血管角化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一、診斷 根據臨床分類及表現,結合皮損特點與組織病理即可診斷;此外,白細胞、血清、淚液、皮膚成纖維細胞內α-半乳糖苷酶減少,可證實診斷。 二、鑒別診斷 本病須與與脂溢性角化病,黑色素瘤相鑒別。 1.脂溢性角化病 損害好發于面部,特別是顳部,其次為手背、軀干和四肢。初起為淡褐色或深褐色或
關于咽畸胎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鼻咽部畸胎瘤主要應與腦膜膨出、腦膜腦膨出、后鼻孔閉鎖、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癌等疾病相鑒別。咽旁間隙畸胎瘤主要應與涎腺腫瘤、神經鞘瘤和副神經節瘤等疾病相鑒別。
關于食管血管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門靜脈高壓癥 食管病變直徑大于2厘米時,如患者同時伴有肝硬化,則提示有門靜脈高壓癥所引起食管靜脈曲張的可能,應進一步檢查,加以鑒別。如已明確為門靜脈高壓癥,并已行硬化劑治療,則應與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后殘存靜脈或再發曲張靜脈相鑒別。 2.藍色橡皮皰疹樣痣綜合征 藍色橡皮皰疹樣痣綜合征是一
關于睪丸淋巴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睪丸淋巴瘤常常被誤診為精原細胞瘤,有時也被誤診為胚胎癌,誤診率可高達30%~35%。由于治療的方法不同,正確區別睪丸生殖細胞瘤與淋巴瘤尤為重要。 Gowing認為睪丸惡性淋巴瘤通常有如下特征,有助于與精原細胞瘤鑒別: ①細胞較小且胞質少,核/質比例高; ②細胞漿內糖原含量少(精原細胞瘤胞質
關于眼眶腦膜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眶腦膜瘤容易與視神經膠質瘤相混淆。其與視神經膠質瘤的鑒別要點: 1.好發年齡不同,膠質瘤多發生于兒童。 2.“軌道”征有利于診斷腦膜瘤。 3.腦膜瘤沿腦膜蔓延,而膠質瘤沿視神經蔓延。 4..腦膜瘤很薄呈鞘狀并有鈣化。 5.視神經管內腦膜瘤除了引起骨性視神經孔擴大外,還常見到附近前床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