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治療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簡介
對于Ⅰ~Ⅱ級星形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特別是邊界較清楚者應盡早行肉眼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如在啞區可連同腦葉一并切除,殘余的腫瘤術后行放療或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SRS)。而對于間變型星形(AA)、間變型少枝膠質細胞瘤(AO)及膠質母細胞瘤(GBM)等惡性膠質瘤,則應采取手術、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應用,且手術切除程度是影響術后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本組280例大腦半球膠質瘤行肉眼下腫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者達80%,手術死亡率在1%以下,效果較好。惡性膠質瘤表現一定程度的放療耐受性(radioresistance),殘余腫瘤的局部放療多采用高劑量分割照射(Hyperfraction radiotherapy,HFRT)、瘤腔間質內放療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來實現,HFRT能將傳統放療劑量提高70.2~72Gy而不產生放射壞死,增強了抑制惡性腫瘤的能力,I123或I131的立體定向植入(間質內放療)配合隨后的HFRT能顯著提高療效,優于傳統外......閱讀全文
用藥治療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簡介
對于Ⅰ~Ⅱ級星形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特別是邊界較清楚者應盡早行肉眼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術,如在啞區可連同腦葉一并切除,殘余的腫瘤術后行放療或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SRS)。而對于間變型星形(AA)、間變型少枝膠質細胞瘤(AO)及膠質母細胞瘤(GBM)等惡性膠質瘤,則應采取手術、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應用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簡介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glioma of cerebral hemisphere in childhood)較成人相對少見。廣泛累及一側或兩側大腦半球,晚期可累及腦干。臨床表現常見癥狀有顱內高壓(約75%)、癲癇(約25%)及不同部位的神經損害癥狀,如偏癱、失語、神經內分泌異常、視神經萎縮及小腦癥
簡述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癥狀體征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有2個特點:首先是病史較長,平均為1年,膠質母細胞瘤相對短(平均8個月)。其二是部分患者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或癥狀突然加重。顱內壓增高和局灶性癥狀是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兩大表現。后者多表現為癲癇發作(發生率為50%,多為首發癥狀);肢體運動障礙;失語和精神癥狀(呆滯、淡漠或行為異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預后介紹
取決于腫瘤的病理性質、手術的切除程度及術后的輔助治療情況。本組星形細胞瘤5年生存率為52.2%,而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7.9%。美國兒童腫瘤聯合調查組(CCG)的大宗病例分析證實,在GBM患兒中,根治性切除組和部分切除組的5年期無腫瘤進展生存率(PFS)分別為29%±6%和4%±3%;
簡述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發病機制
腫瘤彌漫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邊界,皮質也廣泛受累。腫瘤細胞類似纖維型星形細胞瘤,但分化程度不同,有膠質母細胞瘤成分。可合并結節性硬化、多發性硬化和神經纖維瘤病。腫瘤惡性度Ⅱ~Ⅳ級。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病理病因分析
腫瘤占據單個腦葉者占半數,以額葉最常見,顳頂葉次之,枕葉少見,侵及2個腦葉者以額頂最多見。Hoffman等1982年報道半球膠質瘤的組織學類型為星形細胞瘤(64%)、多形膠質母細胞瘤(10%)、室管膜瘤(10.9%)及少枝膠質細胞瘤(0.9%),但本組資料統計以膠質母細胞瘤占首位。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一般無特異檢查發現,有的患兒可有內分泌異常檢查結果。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檢查 多用于有癲癇發作者,可見病變區域有局灶性或彌漫性棘波、慢波和棘慢綜合波。 2.顱骨X線平片檢查 主要是顱高壓征象,少枝細胞瘤可見病理性鈣化。 3.CT檢查 多表現為半球深部的低密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預防護理介紹
參照一般腫瘤的預防方法,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腫瘤的危險。預防腫瘤的發生有2個基本線索,即使腫瘤在體內已經開始形成,它們也可幫助機體提高抵抗力,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 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盡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腫瘤發生的一些相關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簡介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手術原則是:如腫瘤位于“非重要功能區”,且分界較清楚,可做肉眼全切除;如分界不太清楚,但仍限于額極、顳極或頂后等“啞區”,為了爭取良好的療效,可行腦葉切除;如腫瘤位于重要功能區,可在附近切開皮質,潛行到達腫瘤區,分塊切除腫瘤,同時,做去骨瓣或顳肌下減壓術,術后再行化
用藥治療小兒視神經膠質瘤的簡介
對于局限于一側視神經的腫瘤,手術完全切除是首選,手術的目的為保護眼球和阻止腫瘤向視交叉的蔓延。手術的指征是:進展性突眼;視力進行性下降;影像檢查示腫瘤進行性增大及患側已失明。腫瘤較小、臨床無癥狀者,是否積極手術治療仍存有爭論,因為絕大部分腫瘤生長緩慢,不產生疼痛,多數學者建議采取定期觀察。對于鞍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簡介
神經膠質瘤臨床上常稱為膠質細胞瘤或膠質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少突-星形細胞瘤。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的特點:①腫瘤在腦內浸潤性生長,甚至可通過胼胝體擴延到對側,肉眼多很難找出其邊界。②除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和一級室管膜瘤可認為是良性外,多數膠質細胞瘤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相關介紹
大腦半球膠質瘤較成人相對多見,主要因為膠質瘤在兒童多發生在中線和后顱凹,其癥狀多不如成人典型,現將其特點加以介紹。 Matson早年統計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占兒童腦瘤的10-14%。Hoffman報告兒童幕上兒童幕上腫瘤344例中,大腦半球膠質瘤占119例(34.6%)。我們92年報告病理證實的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部位及性質
大腦半球的各部位均可發生,左右半球發生機會相近,Hoffman(1982)統計119例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中,左側占46.2%,右側占53.8%。除枕葉較少外,余腦葉發生率相差不多。Slooff(1975)提出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多在啞區生長,故體積均較大,有時波及多個腦葉。我們280例中侵犯單個腦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病理介紹
(一) 星形細胞瘤 1 纖維型:鏡下所見:腫瘤細胞分化良好,含豐富的膠質纖維,腫瘤細胞胞漿很少,細胞核大小相似。圓形或橢圓形,核膜清楚,核內染色質中等,瘤內血管細而薄壁。 2 原漿型:較少見,鏡下所見:瘤細胞散在分布,胞漿呈粉紅色,可見到胞漿突起,細胞核位于瘤細胞中心或稍偏一側,有時可見到核
概述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多數病史較長,S咯哦豐富(1975)報告20-40%病史在1年以上,我們的資料平均病史約1年,其中膠質母細胞瘤病史較短,最短者為一天,我們見到1例,男,1歲半,平時無任何癥狀,一天來頭痛、嘔吐、昏迷,CT為巨大半球腫瘤伴腫瘤卒中,急診手術切除腫瘤,病理為膠質母細胞瘤,術后半年又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輔助檢查介紹
1 腦電圖:對有癲癇的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做此檢查可定側及定位,可有局灶性慢波和棘慢波,定位價值在90%以上,但由于醫生常越過EEG檢查而直接做CT,故其使用價值已較小。 2 顱骨X線平片:此項檢查其實對兒童腦瘤的診斷有很大參考價值,但因CT的普及,做顱骨X線平片者已很少用。其變化可分一般性
手術治療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相關介紹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患兒一般情況允許均應手術治療,兒童耐受手術的耐力較強,但注意在嬰兒期手術因腫瘤巨大,術前需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在手術中短時間出血過多,否則可引起嚴重失血性休克,而產生嚴重后果。我們有1例巨大腦膜肉瘤(年齡為1月20天),在掀開骨瓣時硬膜廣泛滲血引起心搏驟停,這與我們輸血和輸液未能
放療治療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相關介紹
星形細胞瘤在大腦半球者全切除后多不用放射治療,留在囊內者切除瘤結節后不用放療早已有定論,實性的星形細胞瘤(I-II級)是否放療仍有爭議,但放療也只限于瘤床局部,歐洲癌癥治療組織對成人的低級別星形細胞瘤的研究表明,低劑量(45Gy以下)和高劑量(59.4%以上),同時做全腦照射,局部劑量可以達到6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化療治療介紹
由于放療的副作用,在3歲以內的嬰幼兒采用放療是不恰當的(操作上有困難,后遺癥也明現)。故化療的應用也是治療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手段之一,但主要適用于年齡小的惡性膠質瘤,尤其對于復發腫瘤有一定療效。有人認為對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對不同的化療方案的有效率為40-80%。總的看來,化療對小兒
簡述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術前準備
1.術前必須有正確的定位診斷。近年來由于影像檢查技術的進步,CT、MRI、DSA等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對病變的部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術前應詳加分析,以便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爭取獲得最好的顯露,盡可能地避開顱內重要結構,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爭取良好的效果。 2.皮膚準備,手術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
有顱內壓增高、癲癇發作或限局性體征,經過CT及MRI檢查,診斷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并不困難,多數患兒來診時腫瘤已較巨大,結合影像學特點多可定位定性。但也有兩種疾病需和腫瘤鑒別。 1 炎性肉芽腫或小膿腫 主要表現為癲癇發作和限局性體征,顱壓增高征不明顯,CT可見小環形稍高密度影。注藥可病灶環增強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手術步驟介紹
1、皮膚切口 根據腫瘤部位確定切口位置,形成皮瓣后翻開。 2、開顱 按常規方法行骨瓣或骨窗開顱。 3、硬腦膜切開 按常規方法作硬腦膜瓣,并翻向中線側。如硬腦膜下張力大,切開硬膜前可靜脈快速滴注脫水藥物。由于腦室多已受壓變小,移位,行腦室穿刺放腦脊液較困難,意義也不大。 4、切除腫瘤
簡述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注意事項
1.正確判斷腫瘤位置 神經膠質瘤為腦內腫瘤,且多呈浸潤性生長,分界不清,術中確定腫瘤邊界往往比較困難。為明確腫瘤位置,術前應充分利用影像學檢查,如CT、MRI等,開顱后必要時可應用扇形B超,以及活檢快速病理檢查等方法,以正確判定病灶位置和性質。 2.處理好徹底切除腫瘤與保存神經功能的關系 在不
簡述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并發癥
1、神經功能缺失 可采用對癥治療,加強護理。 2、術后高顱內壓 防治的方法是切除腫瘤后做外減壓術,應用激素、脫水劑等對癥治療。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開顱術后有條件時,應進行ICU術后監護。無監護條件時也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并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并發癥,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
用藥治療小兒血清病的簡介
1.立即停用有關藥物 立即停用異體動物血清或有關藥物,避免大量新抗原的再次刺激。 2.阿司匹林和抗組織胺治療 對阿司匹林和抗組織胺治療反應良好。 3.腎上腺素 注射腎上腺素可使蕁麻疹迅速消退,但效果只是暫時的。 4.激素治療 關節炎、腎臟或神經系統合并癥較重時,應適當考慮激素治療。
關于大腦半球凸面蛛網膜炎的簡介
炎癥病變在大腦外側裂周圍,少數在大腦半球之間、胼胝體前上方或大腦表面其他部位。早期癥狀是頭痛、癲癇發作或精神癥狀。頭痛屬持續彌漫性鈍痛,程度輕。癲癇多為局限性發作。發展緩慢,可長達數月至數年。顱內壓增高出現慢,且遠比顱后凹型為輕。
關于小兒視神經膠質瘤的簡介
視神經膠質瘤(optic glioma)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以兒童較為多見。大約1/3的腫瘤僅局限于一側視神經,而2/3的患者聯合有視交叉、下丘腦、三腦室底及視束的侵犯。20%~50%的視神經膠質瘤患兒合并有神經纖維瘤病,而15%的神經纖維瘤病患兒表現有視神經的侵犯。本癥屬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腫瘤
用藥治療小兒煙酸缺乏病的簡介
1.補充煙酸 口服煙酸50~300mg/d,分2~3次。服后半小時左右可出現皮膚發熱,發紅和燒灼感等血管擴張的表現,稍減量或多次分服,可減少此種反應。或改用煙酰胺75~100mg/d,分3次口服,必要時可肌注或靜脈點滴,1~5mg/(kg·d),見效更快。煙酸在肝內經過甲基化,如用大量、過久,則
用藥治療小兒硬腦膜下血腫的簡介
急性期硬膜下血腫多為硬膜下腔凝固的血塊,經皮硬膜下腔穿刺引流無明顯治療效果。對于有臨床癥狀、CT顯示高密度血塊形成的患兒,急診開顱血腫清除和控制出血術是首選治療措施的。對于復合型患兒,因合并有嚴重腦組織挫裂傷和腦水腫,常需要同時清除碎爛腫脹的腦組織,行內減壓術,術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去骨瓣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