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阿米巴痢疾的腸道并發癥介紹
①腸出血:腸道病變廣泛,或侵及腸壁血管時可引起便血。腐蝕大血管造成的大出血罕見,病情危急,常導致休克。 ②腸穿孔:嚴重的深及漿膜的阿米巴潰瘍可導致穿孔,多見于盲腸、闌尾和升結腸,往往有多處穿孔。大多緩慢發生,無劇烈的腹痛,穿孔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患者有進行性腹脹,嘔吐、失水,全身情況迅速惡化。腸鳴音消失,伴局部腹膜刺激征。腹部平片見膈下游離氣體,有腸粘連時形成局部膿腫或內瘺。 ③闌尾炎:阿米巴闌尾炎癥狀與普通闌尾炎相似。易形成膿腫。慢性腹瀉或阿米巴腸病史,糞便中找到阿米巴有助于鑒別診斷。 ④非痢疾性結腸病變:系增生性病變引起,包括阿米巴瘤、腸道阿米巴性肉芽腫、纖維性狹窄。阿米巴瘤為大腸壁的炎性假瘤,以腹痛和大便習慣改變最多,部分伴間歇性痢疾,可誘發腸套疊及腸梗阻,主要體征為右髂窩觸及可移動的、有壓痛、光滑的鵝卵形或腸曲樣塊物,X線上見占位性病變,對抗阿米巴治療有良好效果。......閱讀全文
慢性阿米巴痢疾的腸道并發癥介紹
①腸出血:腸道病變廣泛,或侵及腸壁血管時可引起便血。腐蝕大血管造成的大出血罕見,病情危急,常導致休克。 ②腸穿孔:嚴重的深及漿膜的阿米巴潰瘍可導致穿孔,多見于盲腸、闌尾和升結腸,往往有多處穿孔。大多緩慢發生,無劇烈的腹痛,穿孔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患者有進行性腹脹,嘔吐、失水,全身情況迅速惡化。
慢性阿米巴痢疾的腸外并發癥
①肺、胸膜阿米巴病:病原可來自肝臟或腸道,大多繼發于肝阿米巴病。經直接蔓延或淋巴途徑、個別經體循環至肺,常見于右側。肝膿腫并發胸膜及肺阿米巴病者占10%~20%,并發支氣管肝瘺時可咳出大量咖啡色膿液,相當于引流,病情得以迅速好轉。胸膜炎時有大量胸膜滲液,胸水呈巧克力色有助于診斷。 ②心包阿
慢性阿米巴痢疾的基本介紹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變主要在盲腸與升結腸。臨床上以腹痛、腹瀉、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為特征,易變為慢性,可發生肝膿腫等并發癥。 痢疾阿米巴(溶組織阿米巴,amoeba histolytica)為人體唯一致病性阿米巴。在人體組織及糞便中有大滋養體、小滋養體和包囊三種形態
治療慢性阿米巴痢疾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腸道隔離,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少渣飲食,慢性患者應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維持營養,大量腹瀉者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必要時靜脈補液,發生休克時及時輸血,并加用血管活性藥物。 2、抗病原治療:非致病性阿米巴感染、血清抗體陰性者不需治療。對所有致病株感染者,即使無癥狀,
關于慢性阿米巴痢疾的診斷介紹
1、流行病學:秋季發病較多,多為散發。患者常有不潔飲食習慣,或與慢性患者密切接觸史。 2、臨床特點:病多緩起,病程較長,且有反復發作的傾向。 ①急性阿米巴痢疾: 典型:全身癥狀較輕,不發熱或低熱,腹瀉每日多在10次以內,糞便量中等,常帶有黏液與血,典型者呈絳色果醬樣外觀,并有惡
關于慢性阿米巴痢疾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以慢性腹瀉為主要癥狀時應與細菌性痢疾等侵襲性腸道細菌感染、血吸蟲病、小袋蟲病、旋毛蟲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以非痢疾癥狀為主要表現時需注意與腸結核、結腸癌、克隆病等鑒別。 1、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起病較緩,間歇性腹瀉,肝脾腫大,血嗜酸粒細胞增高,糞便或腸黏膜活檢找到蟲卵、大
慢性阿米巴痢疾的預防及預后
本病的預防基本上與細菌性痢疾相同。徹底治療病人和帶蟲者。大力消滅蒼蠅和蟑螂。講究飲水和飲食衛生,加強糞便管理,防止糞便污染食物和水。 預后一般良好。與病程長短、有無并發癥、是否及早診斷和及時有效地治療有關。無并發癥的阿米巴肝膿腫,早期診治者病死率低于1%。暴發型患者,有腦部遷徙性膿腫、腸穿孔、
阿米巴痢疾的并發癥有哪些?
1.腸道并發癥 (1)腸穿孔 急性腸穿孔多發生于嚴重的阿米巴腸病患者,穿孔部位多見于盲腸、闌尾和升結腸。慢性穿孔先形成腸粘連,爾后常形成局部膿腫或穿入附近器官形成內瘺。 (2)腸出血 發生率少于1%,一般可發生于阿米巴痢疾或肉芽腫患者,因潰瘍侵及腸壁血管所致。大量出血雖少見,但一旦發生,病情
關于慢性阿米巴痢疾的流行病學介紹
(一)傳染源 主要為慢性和恢復期病人糞便排包囊者和帶蟲者。由于滋養體抵抗力弱,急性病人不起傳染源作用。在國內豬也可作為傳染源值得重視。 (二)傳播途徑 米巴包囊經口傳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包囊污染水源是釀成地區性暴發流行和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污染的手、食物或用具;蒼蠅、蟑螂等可攜帶包囊
簡述慢性阿米巴痢疾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長短不一,數日至數周,大多3周以上。 1、無癥狀型:患者感染阿米巴后,糞便中有包囊排出,但無臨床癥狀。其中80%感染的是非致病株,原蟲在腸腔中生長,無抗體形成,呈攜帶狀態;少數患者感染致病性蟲株,但腸道病變局限、表淺,有抗體形成,呈隱匿型感染,可在某些因素影響下轉變成阿米巴痢疾或肝膿腫。
慢性阿米巴痢疾的發病原理及病理
阿米巴包囊進入消化道后,于小腸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蟲體脫囊逸出,并反復分裂形成多數小滋養體,寄居于回盲腸、結腸等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養體隨糞便下移,至乙狀結腸以下則變為包囊排出體外,并不致病。在適宜條件下,如機體胃腸功能降低;某些細菌提供游離基因樣因子,增強滋養的毒力;滋養體釋放溶酶體酶
阿米巴痢疾的相關介紹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多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感染率高低與各地環境衛生、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在我國的分布一般農村高于城市,近年來由于我國衛生狀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膿腫病例,除個別地區外,已較為少見。 1.傳染源 慢性病人、恢復期病人及健康的帶蟲者為本病的傳染源。
慢性乙肝并發癥的相關介紹
一、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有兩型。 (1)胰島素依賴型:是由于肝炎損害了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要靠補充胰島素治療。 (2)非胰島素依賴型:是肝臟對胰島素降糖的生理作用降低,以致胰島素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本型糖尿病多見,胰島素治療效果較差。 二、脂肪肝:慢性肝炎易繼發脂肪肝,其機
關于痢疾阿米巴的腸道并發癥的介紹
1.腸穿孔: 急性腸穿孔多發生于嚴重的阿米巴腸病患者,此系腸阿米巴病威脅生命最嚴重的并發癥,穿孔可因腸壁病變使腸腔內容物入腹腔釀成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穿孔部位多見于盲腸、闌尾和升結腸。慢性穿孔先形成腸粘連,爾后常形成局部膿腫或穿入附近器官形成內瘺。 2.腸出血: 發生率少于1%,一般可發
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分析介紹
阿米巴的致病是蟲體和宿主相互作用,并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侵襲力主要表現在對宿主組織的溶解性破壞作用。 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體,侵襲腸壁引起阿米巴病,常見的部位在盲腸,其次為直腸、乙狀結腸和闌尾,橫結腸和降結腸少見,有時可累及大腸全部或一部分回腸。
腸道細菌能逃離腸道,引發慢性炎癥?
腸道微生物與良好的健康和促進疾病有關,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性腸病、代謝綜合征,甚至神經精神疾病。對這些不良后果的一種流行解釋是所謂的“leaky gut”假說——據說具有潛在破壞性的細菌會逃離腸道,引發慢性炎癥反應,從而導致各種疾病。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助理教授諾亞·帕爾姆(Noah Palm)說:
腸道厭氧菌感染的預防和并發癥的介紹
1、疾病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和飲水被污染。冷藏食品應加熱煮沸處理后才能食用。避免與病人和有病的動物接觸。 2、并發癥 電解質紊亂 重癥患者可合并電解質紊亂、休克、DIC、低蛋白血癥、腸出血、腸穿孔以及膿腫、血管栓塞、中毒性巨結腸等,偶有多發性關節炎。
談談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一種寄生蟲病,不屬于細菌感染。在古時候,人們把腹瀉病都稱為“痢疾”。到了1875年,俄羅斯的外科醫生廖師首先在彼得堡的1例痢疾患者的糞便及其尸體解剖大腸壁潰瘍中發現了這種能引起腹瀉的原蟲滋養體,當時被命名為“阿米巴”。所以,這種腹瀉病后來被命名為“阿米巴痢疾”。 引起阿米巴痢疾的病
阿米巴痢疾的臨床表現介紹
阿米巴腸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自1~2周至數月以上不等,雖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感染,僅以共棲生存,當宿主抵抗力減弱以及腸道內感染等臨床上才出現癥狀。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以下類型: 1.無癥狀的帶蟲者 患者雖然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蟲僅作共棲存在,約有90%以上的人不產
自體腸道重建聯合移植治療慢性腸道衰竭
第139屆美國外科協會(ASA)年會于2019年4月11日至13日在美國達拉斯舉行。ASA成立于1880年,是美國歷史上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外科組織,其成員不僅包括來自美國的知名外科醫生,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外科醫生。 協會還設立了年度科學獎以鼓勵外科領域的優秀人才,從而提高外科臨床的診療水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相關介紹
糖尿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代謝障礙性疾病,在長期的異常狀態下機體的免疫機制紊亂,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物質水平失調,極易引起各器官功能病變或退化,引發多種并發癥。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主要為大血管病變(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和神經
腸道菌群失調的并發癥
常并發消化不良、營養不良、食物中毒,嬰幼兒夏季腹瀉,糖尿病、急性壞死性腫瘤,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毒血癥,甚至休克。
腸道菌群失調的并發癥
常并發消化不良、營養不良、食物中毒,嬰幼兒夏季腹瀉,糖尿病、急性壞死性腫瘤,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毒血癥,甚至休克。
慢性膿胸的并發癥
(1)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 纖維板剝脫術日趨成為各類膿胸的首選術式。但也存在引起并發癥的危險性。原因可能在于此術式能很大程度改善肺功能,因而對限制性通氣障礙的低肺功能患者選擇放寬,如果術前對肺原性病變估計不足,容易造成呼衰。合理的術式選擇對防止術后呼衰,避免圍術期死亡有重要作用。另外如果胸改術一
關于慢性膽管炎的并發癥的介紹
常見并發癥為菌血癥、膽石癥及膽管癌。 1.菌血癥 可反復發生,可能繼發于慢性膽道感染或血行細菌播散,患者并發菌血癥的頻率及嚴重性難以估計,可能導致肝膿腫或其他器官(如心瓣膜)的感染。 2.膽石癥 約1/3的患者在疾病過程的某階段有膽囊切除術史,其中約20%是無癥狀的膽囊結石。 3.膽管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病癥現象介紹
胰島素有抑制脂肪分解開促進脂肪合成的功能。肥胖型患者的高胰島素血癥可使動脈管壁中的脂肪及脂肪酸增加,也可使肝臟合成甘油三脂,使血中含甘油三脂的量增加,速動脈內皮細胞與血脂結合,這些都加劇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有時依賴型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胰島素血癥的現象,這是因為醫生給患者應
慢性特發性低鉀血癥的并發癥并發癥
慢性特發性低鉀血癥病人可合并痛風癥。合并腎鈣化,腎結石,高尿鈣癥。慢性特發性低鉀血癥病人腎功能減退時可合并貧血。
慢性肝炎的并發癥
慢性肝炎并發癥較普遍,如慢性膽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關性腎病等,控制肝病穩定,有助于并發癥的穩定。在慢性肝炎的基礎上,當存在誘因如患者過度勞累、大量飲酒或者重疊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時,可以出現病情急劇加重,發展成為慢性重型肝炎。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漸發展,會發展成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與肝硬化均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1)糖尿病腎病 根據糖尿病腎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變過程,Mogensen曾建議把糖尿病腎病分為以下五期:①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期 這種初期改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緩解。本期沒有病理組織學損傷。②正常白蛋白尿期 腎小球濾過率(GFR)高出正常水平。腎臟病理表現為腎小球基底膜
關于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并發癥的治療介紹
①糖尿病腎衰竭患者隨著GFR不斷下降,必須相應調整胰島素用量,一般應逐漸減少。 ②皮膚瘙癢:外用乳化油劑,口服抗組胺藥,控制磷的攝入及強化透析對部分患者有效。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有時對頑固性皮膚瘙癢癥有效。4.透析療法 透析療法可替代腎臟的排泄功能但不能代替內分泌和代謝功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