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的物理性質
密度:0.98g/cm3熔點:147-150℃沸點:480.6°C at 760 mmHg閃點:209.3°C蒸汽壓:2.95E-11mmHg at 25°C......閱讀全文
石油的物理性質
石油的物理性質石油的物理性質隨其化學組成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不同性質的石油,對開發、集輸、貯存、加工影響較大,因此其經濟評價也各不相同。1)石油的顏色? 顏色與原油中含有的膠質、瀝青質數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顯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無色;粘性感強的原油,大多色暗,從深棕、
乙醇的物理性質
乙醇是帶有一個羥基的飽和一元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的產物,或者是水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乙基取代的產物。乙醇分子是由C、H、O三種原子構成的極性分子,其中C、O原子均以sp3雜化軌道成鍵。乙醇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透明、易揮發、易燃燒、不導電的液體,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氣味,味
氨氣的物理性質
相對分子質量 17.031 氨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0.771g/L 臨界點132.4℃ 蒸汽壓 506.62kPa(4.7℃) 熔點-77.7℃;沸點-33.5℃ 溶解性:極易溶于水(1:700) 相對密度(水)0.82(-79℃) 相對密度(空氣)0.5971 自燃點651.
苯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苯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cm3,但其分子量比水重。苯難溶于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除甘油,乙
乙醚的物理性質
密度:0.714g/cm3熔點:-116℃沸點:34.6℃閃點:-45℃(CC)臨界溫度:192.7℃臨界壓力:36.1MPa折射率:1.3495(25℃)爆炸上限(V/V):49.0%爆炸下限(V/V):1.7%外觀:無色透明液體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溶劑石腦油等多數有機溶劑
乙烯的物理性質
密度:1.178kg/m3熔點:-169.4℃沸點:-103.7℃閃點:-125.1℃折射率:1.363飽和蒸氣壓:4083.40kPa(0℃)臨界溫度:9.6℃臨界壓力:5.07MPa引燃溫度:450℃爆炸上限(V/V):36.0%爆炸下限(V/V):2.7%外觀:無色氣體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
羧基的物理性質
飽和一元羧酸中,甲酸、乙酸、丙酸具有強烈酸味和刺激性。含有4~9個C原子的具有腐敗惡臭,是油狀液體。含10個C以上的為石蠟狀固體,揮發性很低,沒有氣味。這是由于甲酸分子間存在氫鍵。根據電子衍射等方法,由于氫鍵的存在,低級的酸甚至在蒸汽中也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甲酸分子間氫鍵鍵能為30KJ/mol,而乙
臭氧的物理性質
樹脂進行離子交換反應的性能和再生問題? 臭氧是一種具有刺激性特殊氣味的不穩定氣體,分子結構如圖所示。它可在地球同溫層內光化學合成,但是在地平面上僅以極低濃度存在。1.1 一般物理性質 ?? 在常溫下,臭氧為藍色氣體,不過在常溫下,藍色并不明顯,除非是相當厚的氣體。1.2 臭氧的溶解度 ?? ?臭氧略
磷酸的物理性質
比電導常溫下(219K),H3PO4溶液濃度為45%—47%時比電導最大。?結晶點:磷酸屬于中強酸,其結晶點(冰點)為21℃,當低于此溫度時會析出半水物結(冰)晶。當然,通常磷酸在10℃以上甚至更低溫度下也不結(冰)晶,這是由于磷酸具有過冷的特性,也就是實際上市售的磷酸在低于21℃時會偏離其結(冰)
淀粉的物理性質
1 淀粉的物理性質 淀粉根據其分子形狀可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支鏈淀粉是由α-1,4 葡萄糖苷鍵連接的線性葡聚糖,二支鏈淀粉是由α-1,4 和α-1,6 糖苷鍵連接的具有分支結構的葡聚糖。 直鏈淀粉在水溶液中并不是線性分子,而在分子內氫鍵的作用下分子鏈卷曲成螺旋狀,每個螺旋含有6 個葡萄糖
鉀的物理性質
鉀為銀白色立方體結構金屬,理化性質和鈉非常相似。鉀質軟而輕可用小刀切割,新切面有銀白色光澤。 鉀的密度0.862g/cm3(293K),熔點336K(63℃),沸點1043K(770℃)。 鉀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具有較好的導磁性,質量分數77.2%的鉀和22.8%的鈉形成的鉀鈉合金熔點只
硝酸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純硝酸為無色透明液體,濃硝酸為淡黃色液體(溶有二氧化氮),正常情況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有窒息性刺激氣味。濃硝酸含量為68%左右,易揮發,在空氣中產生白霧(與濃鹽酸相同),是硝酸蒸汽(一般來說是濃硝酸分解出來的二氧化氮)與水蒸汽結合而形成的硝酸小液滴。能與水混溶。能與水形成共沸混合物。相對密度1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的臨床意義
(1)、鑒別肝內外黃疸:阻塞性黃疸比值正常,肝細胞性黃疸比值降低。 (2)、增高:肝細胞損傷、病毒性肝炎早期、家族性卵磷酯膽固醇酰基轉移酶缺乏。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的注意事項
(1)、應用自動分析儀時可根據儀器條件及試劑反應情況設計反應程序。自動分析儀要求酶反應快速(最好5min內完成反應)。反應慢的試劑只可用于手工操作,待反應達到終點時再比色。試劑和標本用量可根據比色杯容積按比例放大或縮小。 (2)、為保證酶反應迅速、完全并利于酶試劑長期穩定保存,要求酶制劑性能好
簡述高膽固醇血癥和膽固醇結石的防治
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生的重要病理基礎。研究表明,鹽酸考來維侖和考來替蘭可通過吸附膽汁酸阻斷其EHC過程,從而破壞膽汁酸和膽固醇間的平衡關系,促使肝臟中的膽固醇向膽汁酸轉變,加速肝內膽固醇的代謝,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也有藥物通過抑制腸道轉運體
低密度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的功能
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清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高密度膽固醇實際指的是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它可反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多少。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臟和小腸合成,是脂蛋白中體積最小的一種。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肝外組織中過多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代謝,以防膽固醇在這些組織中過多地聚集。現代
膽固醇的定義內容
中文別名:膽固醇;(3β)-膽甾-5-烯-3-醇;膽甾-5-烯-3β-醇;膽脂醇;異辛甾烯醇;膽甾醇;膽甾烷醇;膽固烯醇 英文名稱:Cholesterol 英文別名:5-Cholesten-3beta-ol; cholesterol from lanolin; cholesterol fro
降低膽固醇的方法
⒈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蛋黃等膽固醇含量極高的食物,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入(每天少于300毫克)。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70%)是肝臟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來源于食物,所以僅僅依靠減少膽固醇攝入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高膽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對降低膽固醇仍然是有幫助的。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
膽固醇的藥物舉例
改善膽固醇代謝紊亂的調脂藥物 如君山第四代降脂寧顆粒,舒心降脂寧片,前者應用更廣泛,療效更確切。 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為主的調脂藥物 包括: ① 膽汁酸螯合劑:如考來烯胺(消膽胺)和考來替泊 (降膽寧)。 ②他汀類藥物,即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為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調脂藥物,
膽固醇的相關病癥
膽固醇是絕大多數膽結石的主要成分,它極難溶于水,而膽汁內的膽固醇能以膽鹽-磷脂微膠粒和磷脂微囊形式溶于水。以這兩種形式,膽汁攜帶膽固醇的能力可大大加強。膽鹽微膠粒由膽鹽分子聚合而成,其分子中水溶性(離子)區域朝向水溶液,而非水溶性(非極性)膽固醇核朝內。膽固醇即溶于球形微膠粒內部,而且其攜帶膽固
膽固醇的應用介紹
膽固醇是制造激素的重要原料,并可用作乳化劑。膽固醇在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當其過量時便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癥,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現代研究已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形成與膽石癥與高膽固醇血癥有密切的相關性。如果是單純的膽固醇高則飲食調節是最好的辦法,如果還伴有高血壓則最好在監測血壓的情況下只要
膽固醇的功能作用
形成膽酸膽汁產于肝臟而儲存于膽囊內,經釋放進入小腸與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膽汁的功能是將大顆粒的脂肪變成小顆粒,使其易于與小腸中的酶作用。在小腸尾部,85%~95%的膽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臟重新吸收膽酸使之不斷循環,剩余的膽汁(5%~15%)隨糞便排出體外。肝臟需產生新的膽酸來彌補這5%~15%的損失,
膽固醇的應用介紹
膽固醇是制造激素的重要原料,并可用作乳化劑。膽固醇在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當其過量時便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癥,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現代研究已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形成與膽石癥與高膽固醇血癥有密切的相關性。如果是單純的膽固醇高則飲食調節是最好的辦法,如果還伴有高血壓則最好在監測血壓的情況下只要
膽固醇的攝入標準
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如一個70kg體重的成年人,體內大約有膽固醇140g,每日大約更新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產生,只有1/5需從食物補充,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200mg,即可滿足身體需要。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隨著食物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還要下降
膽固醇的研究歷史
早在18世紀人們已從膽石中發現了膽固醇,1816年化學家本歇爾將這種具脂類性質的物質命名為膽固醇。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劑。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
膽固醇的分布概況
膽固醇雖然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瘦肉的膽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于一般魚類,而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則最高。 通常,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稱為低膽固醇食物,如鰻魚、鯧魚
總膽固醇的簡介
總膽固醇是指血清中各種脂蛋白所含的膽固醇,即結合膽固醇和游離膽固醇的總和。由于血清中的膽固醇基本上是以結合狀態存在于脂蛋白中,所以它主要代表結合的膽固醇。由于它不能夠反映各種脂蛋白的多少,所以它也就不能夠確切地反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多少,因此也就不能單獨作為判斷動脈粥樣硬化
膽固醇的內容介紹
膽固醇還是臨床生化檢查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在肝臟中合成和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將轉化為甾體激素或成為細胞膜的組分,并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保持恒定。當肝臟發生嚴重病變時,膽固醇濃度會降低。而在黃疸性梗阻和腎病綜合征患者體內,膽固醇濃度往往會升高。
膽固醇的標準攝入
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如一個70kg體重的成年人,體內大約有膽固醇140g,每日大約更新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產生,只有1/5需從食物補充,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200mg,即可滿足身體需要。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隨著食物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還要
膽固醇的來源釋放
膽固醇是體內最豐富的固醇類化合物,它既作為細胞 生物膜的構成成分,又是類固醇類激素、膽汁酸及維生素D的前體物質。因此對于大多數組織來說,保證膽固醇的供給,維持其代謝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占腦組織總重量的2%左右。肝、腎及腸等內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