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枕關節脫位(AOD)是一種罕見的、極不穩定的顱脊交界區損傷,由于造成了頸、延髓交界區的損傷,常導致患者猝死或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它通常是由劇烈的暴力所造成,其生存率極低。寰枕關節脫位致死的機制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下腦干和上頸髓的直接損傷,由于腦干是呼吸和心血管運動中樞,這種直接損傷可導致立即死亡。二是椎動脈損傷后出血或血栓形成而致脊髓受壓或缺血壞死。1908年Blackwood首次報道1例寰枕關節脫位后存活近35h的病例。但隨著早期診斷及救治技術的提高,寰枕關節脫位患者的生存率也相應提高了。早期診斷和及時、恰當的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2016年我院收治1例創傷性寰枕脫位患者,經后路寰枕融合內固定術取得了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29歲,被電梯夾傷頸部,當即出現頸部疼痛伴四肢麻木、雙上肢活動受限,10h后被送至我院急診。查體:神志清楚,問答切題。頸部左側可見大片皮下瘀斑,雙上肢皮膚感覺過敏,乳......閱讀全文
寰枕關節脫位(AOD)是一種罕見的、極不穩定的顱脊交界區損傷,由于造成了頸、延髓交界區的損傷,常導致患者猝死或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它通常是由劇烈的暴力所造成,其生存率極低。寰枕關節脫位致死的機制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下腦干和上頸髓的直接損傷,由于腦干是呼吸和心血管運動中樞,這種直接損傷可導致立即死亡。二
創傷性寰枕脫位(OAD)是一種罕見的、致命的、極不穩定的枕頸交界區損傷,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墜傷等強烈暴力造成頸、延髓損傷及嚴重的齒狀韌帶、寰橫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容易導致患者猝死或出現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BIackwood在1908年首次報道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該患者在呼吸機輔助呼吸下生存了34h,
創傷性髖關節脫位一般由高能創傷導致,常見于交通事故傷。髖關節前脫位在髖關節脫位中大約占10%,髖關節前脫位合并膝關節脫位國外曾報道1例,國內目前未見報道。我院于2017年2月收治1例髖關節前脫位合并同側膝關節脫位病例,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9歲,因“騎車摔倒致右髖膝部疼痛活動受限7h”于20
臨床資料患者,女,62歲,因發現左側枕頸部腫塊30年,聲音嘶啞1個月于2018年2月20日入院。30年來腫塊緩慢增大,無明顯疼痛及其他不適。入我院前1個月因聲音嘶啞于外院就診,考慮甲狀腺癌,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診斷為甲狀腺乳頭癌。術后1個月伴左耳聽力下降,偶有喝水嗆咳,無明顯吞咽困難,體重無明顯變化
誤診為單純Chiari畸形的寰枕交界區畸形合并顱底凹陷癥翻修手術病例分析寰枕交界區畸形病因復雜,診治困難,而疾病誤診誤治常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2018年1月收治1例外院誤診的寰枕交界區畸形病例,并對診療方法作進一步探討。?1.病歷摘要?女,46歲;因“行走不穩30余年,枕頸部術后
創傷性胸鎖關節脫位約占肩部關節脫位的3%,胸骨柄體關節脫位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胸骨損傷,國內外鮮有報道,臨床上胸鎖關節脫位合并胸骨柄體脫位更為罕見,現將本科2014年12月診治的1例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55歲,因道路交通傷致傷胸部、頭面部疼痛2h入院。患者約2h前被一輛小貨車撞傷胸部,感前胸部疼
病因? ??有研究者傾向于先天性因素所致。齒狀突游離小骨的發生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Down’s綜合征、寰椎枕骨化、和枕頸融合等,且部分的患者無頸部外傷史。這主要與齒狀突發育的特點相關,出生時樞椎椎體與齒狀突之間存在一軟骨板,位置比齒狀突基部較低,軟骨板在齒突小骨發育過程中大約23%的骨化不完全,
髖關節下脫位(IDH)臨床少見。其中雙側髖關節下脫位國外文獻只有個案報道,而國內至今未見報道。髖關節下脫位多見于兒童和較為年輕的成人,患者髖關節囊彈性好,在外力作用下易發生脫位而少見骨折,當髖關節極度外展時股骨頭從髖臼下部脫出。診斷和治療并不困難,治療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但應注意術后牽引,否則易導
臨床資料患者女,42歲,因重物砸傷右踝外側而急診入院。臨床檢查:患者神志清,痛苦面容,生命體征平穩;右踝關節嚴重外翻畸形,右內踝處見一長約5CM的橫形傷口,脛骨遠端骨折端外露,傷口局部污染重,右踝關節活動受限,患肢末梢血運好,無神經損傷表現。X線片示右側腓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下脛腓聯合明顯分離,內踝骨
創傷性腰骶脫位是非常罕見的損傷,它以L5/S1的關節突脫位伴或不伴骨折為主要臨床表現。高位骶骨骨折可導致骨盆環的不穩定,而創傷性腰骶脫位伴高位骶骨骨折致使脊柱骨盆不穩定,甚至是脫位。骶骨骨折約占脊柱骨折的1%,容易漏診,初診漏診率約70%,骨盆正位X線片常常難以發現高位骶骨骨折,因此,腰骶脫位及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