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營養和環境條件實驗方法過程介紹
實驗材料1、活材料:培養3d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瘤菌(Rhizobium sp.)、培養24h的大腸桿菌(E. coli)、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培養5d的吸水鏈霉菌“5102”(Sterptomyces hygroscopicus “5102”)、培養24~48h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黏質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斜面菌種;其它自選的微生物材料,包括實驗室已有的和自己從環境中分離得到的均可。2、培養基:原則上可以參考以下培養基:完全培養基、缺C培養基、缺N培養基、缺P培養基、缺K培養基、缺Zn培養基、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含瓊脂10g/L,每管12 mL)、牛肉膏蛋白胨瓊脂斜面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液、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也可以......閱讀全文
微生物營養和環境條件實驗方法過程介紹
實驗材料1、活材料:培養3d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瘤菌(Rhizobium sp.)、培養24h的大腸桿菌(E. coli)、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培養5d的吸水鏈霉菌“5102”(
微生物營養和環境條件實驗
實驗材料1、活材料:培養3d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瘤菌(Rhizobium sp.)、培養24h的大腸桿菌(E. coli)、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培養5d的吸水鏈霉菌“5102”(
微生物營養及環境條件實驗(二)
3、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⑴接種:取牛肉膏蛋白胨瓊脂斜面培養基8支,用接種環按無菌操作法分別在斜面上劃線接種大腸桿菌與枯草桿菌,勿劃破培養基。⑵培養:將已接種的斜面培養基,分別放在4℃、28℃、37℃和45℃四種溫度下培養。⑶觀察:培養48h、72h后觀察生長狀況,根據菌苔的大小確定其生長*適溫度。
微生物營養及環境條件實驗(一)
實驗材料1、活材料:培養3d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瘤菌(Rhizobium sp.)、培養24h的大腸桿菌(E. coli)、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培養5d的吸水鏈霉菌“51
RNA干擾主體實驗的方法和過程介紹
siRNA表達載體構建好后,即可進行RNA干擾主體實驗。RNA干擾主體實驗的重點在于:成功將siRNA表達載體導入目的細胞如果目的細胞的質粒轉染效率較低(低于70%),則應采用腺病毒或慢病毒載體,利用病毒載體的高感染率、高表達特性,更好地開展RNA干擾主體實驗。設置好分組和對照按照nature的標準
使用葉綠素儀測定玉米氮營養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使用葉綠素儀測定玉米氮營養的實驗實驗過程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方法玉米不同氮用量試驗于1998年在北京市大興、昌平和通州區7個點進行。供試品種為唐抗5。昌平澗頭點 氮肥試驗設5個氮肥用量處理: 0,112·5,225,337·5,450 kg/hm2;其它6個點均為6個氮水平的處理為: 0,90
關于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和營養特性介紹
1、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 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也比較簡單:在培養液配制及滅菌完成以后,將它們和菌種投放到發酵罐中,控制好發酵條件,菌種就會迅速繁殖;發酵完畢,用離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體,最后經過干燥處理,就制成了單細胞蛋白成品。 2、單細胞蛋白的營養特性: 單細胞蛋白是一類凝縮的蛋白類產
微生物的營養
1.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等。 水:水是各種生物細胞必需的。水是良好的溶劑,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切生化反應都離不開水的作用。 碳源:碳源是合成菌體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整體上看來,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圍極
實驗室設施和環境條件控制程序
1.?實驗室位于醫院的適宜位置或樓層,便于病人識別、前往,便于與相關醫護人員協調工作。2. 夜間急診處設發光指示。3. 實驗室應設等候區域,配備一定的服務設施,盡量使病人感到舒適和安慰。4. 實驗室設采樣區域和采樣窗口,應使病人感到舒適和安全。5. 實驗室應設無障礙通道或特殊操作區域,便于為有特殊要
切除修復的方法和過程介紹
(一)細胞內有多種特異的核酸內切酶,可識別DNA的損傷部位,在其附近將DNA單鏈切開,再由外切酶將損傷鏈切除,由聚合酶以完整鏈為模板進行修復合成,最后有連接酶封口。(二)堿基脫氨形成的尿嘧啶、黃嘌呤和次黃嘌呤可被專一的N-糖苷酶切除,然后用AP(apurinic/apyrimidinic,缺嘌呤或缺
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和營養特性
生產過程 單細胞蛋白的生產過程也比較簡單:在培養液配制及滅菌完成以后,將它們和菌種投放到發酵罐中,控制好發酵條件,菌種就會迅速繁殖;發酵完畢,用離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體,最后經過干燥處理,就制成了單細胞蛋白成品。 營養特性 單細胞蛋白是一類凝縮的蛋白類產品,含粗蛋白50%~85%,其中氨基
發酵罐環境條件隨微生物變化
發酵罐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單位時間的產量;便于自動控制;產品質量穩定。缺點:菌種發生變異的可能性較大;易污染要求嚴格的無菌條件;工藝控制較分批發酵難度大;難以用于發酵次生代謝物的工業化生產。分批式發酵及特點:p31-32屬于非穩態培養發酵法,發酵罐能維持低基質濃度;簡化了發酵罐的多次滅菌、清洗、
測定土壤微生物的實驗原理和方法
一、實驗原理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顯微計數法適用于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采用彼得羅夫· 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
用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營養環境,碳源、氮源、無機鹽、微量元素、生長因子等都是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缺少其中一種,微生物便不能正常生長、繁殖。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們常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來培養微生物,這些培養基中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各神營養成分。如果人工配制一種缺乏某種營養物質(例如碳源)的
用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營養環境,碳源、氮源、無機鹽、微量元素、生長因子等都是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缺少其中一種,微生物便不能正常生長、繁殖。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們常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來培養微生物,這些培養基中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各神營養成分。如果人工配制一種缺乏某種營養物質(例如碳源)的瓊
了解萃取方法實驗過程
萃取有兩種方式:1.液-液萃取,用選定的溶劑分離液體混合物中某種組分,溶劑必須與被萃取的混合物液體不相溶,具有選擇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須有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蝕性。液-液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
微生物的營養分析
1.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等。水:水是各種生物細胞必需的。水是良好的溶劑,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切生化反應都離不開水的作用。碳源:碳源是合成菌體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整體上看來,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圍極廣,從大類上
土壤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實驗原理和方法
一、實驗目的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二、實驗原理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顯微計數法適用于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采用彼
微生物實驗間歇滅菌方法
1、滅菌方法系利用不加壓力的蒸氣滅菌,某些物質經高壓蒸氣滅菌容易破壞,可用此法滅菌。(1)將欲滅菌物品置于鍋內,蓋上頂蓋,打開排水口,使器內余水排盡。(2)關閉排水口,打開進氣門,根據需要消毒10~20min。 ? ? (3)滅菌完畢關閉進氣門,取出物品待冷至室溫溫度,放入37℃溫箱過夜,次日仍按上
實驗室常用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純化方法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及應用中,不僅需要通過分離純化技術從混雜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離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還必須隨時注意保持微生物純培養物的“純潔”,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1、用固體培養基分離和純化 單個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
實驗室常用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純化方法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及應用中,不僅需要通過分離純化技術從混雜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離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還必須隨時注意保持微生物純培養物的“純潔”,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1、用固體培養基分離和純化?單個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表
電滲析技術的特點和方法過程介紹
一、電滲析特點 ①可以同時對電解質水溶液起淡化、濃縮、分離、提純作用; ②可以用于蔗糖等非電解質的提純,以除去其中的電解質; ③在原理上,電滲析器是一個帶有隔膜的電解池,可以利用電極上的氧化還原效率高。 二、電滲析過程 ①同名離子的遷移,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因
如何提高實驗環境條件的穩定性?
要提高實驗環境條件的穩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溫度控制:安裝高精度的恒溫設備,如恒溫箱、空調系統等,并定期校準和維護,確保溫度波動在較小范圍內。對實驗室進行合理的分區,將對溫度敏感的實驗操作集中在特定的恒溫區域。濕度控制:使用除濕機和加濕器來調節濕度,使其保持在設定的范圍內。安裝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有哪些,分別利用哪些能源和碳源
分為:光能自養型、光能異養型、化能自養型和化能異養型四種。根據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碳源物質的性質,可將微生物分成自養型與異養型兩大類。又可以微生物生長所需能量來源的不同進行分類,可分成化能營養型與光能營養型。還可根據其生長時能量代謝過程中供氫體性質的不同來分,將微生物分成有機營養型無機營養型綜合起來,
神經營養因子的發現過程
1947 年秋, Levi-Montalcini 接受 Viktor Hamburger 教授的邀請前往美國參加他的工作,并重復她自己許多年前在雞胚上所做的實驗,這是 Levi-Montalcini 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后來她在自傳中如是寫道。 在關鍵的實驗中,她和 Viktor Hamburger
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實驗
在土壤、水、空氣或人及動、植物體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1)用于細胞分離(2)細胞純化(3)細胞增殖培養。實驗方法原理為了獲得某種微生物的純培養,一般是根據該微生物對營養、酸堿度、氧等條件要求不同,而供給它適宜的培養條件,或加入某種抑制劑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長,而抑制其他菌生長
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為了獲得某種微生物的純培養,一般是根據該微生物對營養、酸堿度、氧等條件要求不同,而供給它適宜的培養條件,或加入某種抑制劑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長,而抑制其他菌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或稀釋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劃線分離法等分離、純化該微生物,直至得到純菌株。土
關于克隆實驗的過程介紹
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么無性繁殖的動物后代基因就會發生相
實驗室常用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純化方法(二)
2、用液體培養基分離和純化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用平板法分離通常是滿意的,因為它們的大多數種類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得很好。然而迄今為止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例如一些細胞大的細菌、許多原生動物和藻類等,這些微生物仍需要用液體培養基分離來獲得純培養。稀釋法是液體培養基分離純化常用的方法。接
實驗室常用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純化方法(一)
從混雜微生物群體中獲得只含有某一種或某一株微生物的過程稱為微生物分離與純化。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及應用中,不僅需要通過分離純化技術從混雜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離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還必須隨時注意保持微生物純培養物的“純潔”,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1、用固體培養基分離和純化?單個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