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原理 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的是核酸的純度和含量,DNA和RNA在260nm處有最大的吸收峰,蛋白質在280nm處有最大的吸收峰,鹽和小分子則集中在230nm處。因此,可以用260nm波長的吸光度測定DNA或RNA濃度,其吸收強度與DNA和RNA的濃度成正比。 對于一個核酸樣品,建議先電泳檢測,再用紫外分光光度儀檢測,電泳可以判斷樣品是否提取成功,以確認是否還需進行純度和濃度測定。......閱讀全文
檢測原理 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的是核酸的純度和含量,DNA和RNA在260nm處有最大的吸收峰,蛋白質在280nm處有最大的吸收峰,鹽和小分子則集中在230nm處。因此,可以用260nm波長的吸光度測定DNA或RNA濃度,其吸收強度與DNA和RNA的濃度成正比。 對于一個核酸樣品,建議先電
核酸分析:260/280nm 比值 (光學參比320nm) 測定核酸純度 ? 蛋白質分析: - 福林酚法(Lowry) - 雙縮脲法(Biuret) - 考馬斯亮藍法 (Bradford) - 二喹啉酸法 (BCA) ?動力學測試,如酶活性的測定 ?標準比色皿或者低
在需要測量小樣品量或高吸光度 樣 品 時 ,紫 外 可 見 分 光 光 度 計 超 微 量 測 量 是 方 法 之 選 。只 需1 μL 樣品就能可靠的進行測量 。用 移 液 器 將 純 樣 品 滴 至 測 量 臺,測量臂自動鎖定至精確設定的 光 程 。因 為 不 用 稀 釋 樣 品 ,所以避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查物質純度的原理和方法。2、熟練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三、實驗原理 紫外吸收光譜法是有機分析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具有儀器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靈敏度高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和結構鑒定。由于紫外吸收光譜的吸收峰通常很寬,峰的數目也很少
分光光度法是光譜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的吸光度或發光強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技術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熒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長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
優點:有一定專屬性,應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缺點:準確度不高。在實際測量中,采用在另一等同的吸收池中放入溶劑與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強度進行比較,即:A = lg( I溶劑/ I溶液) ≈ lg ( I 0/ I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A總λ= A1λ+ A2λ+ …Anλ比爾定律應用的局限性:只適用于稀溶
【實驗目的】 1.學習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的實驗技術。 3.掌握TU-19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此儀器的主要構造。 【實驗原理】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是研究分子吸
一、方法要點 當溴酸在0.52mol/L,高氯酸在7mol/L或硫酸在7.2mol/L時,甲苯能定量萃取微克級的硒,可與其他離子達到分離的目的。大量鐵銅的干擾可加入磷酸掩蔽,萃取到甲苯中的硒可用水反萃取后用硒試劑顯色,方法簡便、快速。用于巖石礦物中微量硒的測定。 二、試劑與儀器 (1)高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長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用于鑒別、雜質檢查和定量測定的方法。當光穿過被測物質溶液時,物質對光的吸收程度隨光的波長不同而變化。因此,通過測定物質在不同波長處的吸光度,并繪制其吸光度與波長的關系圖即得被測物質的吸收光譜。從吸收光譜中,可以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應用范圍:①定量分析,廣泛用于各種物料中微量、超微量和常量的無機和有機物質的測定。②定性和結構分析,紫外吸收光譜還可用于推斷空間阻礙效應、氫鍵的強度、互變異構、幾何異構現象等。③反應動力學研究,即研究反應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關系,測定反應速度和反應級數,探討反應機理。④研究溶液平衡,如測定絡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