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7-20 15:41 原文鏈接: 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物質的純度乙醇中微量苯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查物質純度的原理和方法。

    2、熟練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

    三、實驗原理

    紫外吸收光譜法是有機分析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具有儀器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靈敏度高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和結構鑒定。由于紫外吸收光譜的吸收峰通常很寬,峰的數目也很少,因此在結構分析方面不具有十分專一性。通常是根據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及強度判斷其共軛體系的類型及在結構相似的情況下,區分共軛方式不同的異構體。

    具有π電子的共軛雙鍵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在紫外光譜區都有強烈吸收,其摩爾吸光系數ε可達104-105數量級,這與飽和烴化合物有明顯的不同。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檢查純飽和烴化合物中是否含有共軛雙鍵、芳香族等化合物雜質。例如,在乙醇、環己烷中含有微量雜質苯,由于苯有一B吸收帶,吸收波長在230~280 nm范圍,而乙醇和環己烷在此處無明顯吸收峰。因此,根據在230~280 nm處有苯的精細結構吸收帶,即可判斷乙醇、環己烷中是否有微量雜質苯存在。

    三、儀器和試劑

    美析UV-11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帶蓋的石英吸收池,10mL容量瓶,5μL微量注射器;

    苯、無水乙醇。

    四、實驗內容與步驟

    1、溶液的配制

    用微量注射器移取約2μL純苯于10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2、無水乙醇的測定

    a、打開紫外儀器,預熱20min。

    b、比色槽中依次放入“黑體”、“空比色皿(以空氣作參比)”、“無水乙醇”。

    c、選擇一個波長,將“黑體”置于光路,按“MODE”至“T”,按“0%”,顯示“000”。

    d、拉“空比色皿”至光路,按“100%”,顯示“100.0”,按MODE至“ABS”。

    e、拉樣品至光路,顯示的數值就是無水乙醇在該波長時的吸光度。

    f、每測一個波長,重復c-e三步驟。

     (測試波長分別為:230nm、240nm、245nm、250nm、252nm、253nm、254nm、255nm、256nm、257nm、258nm、259nm、260nm、262nm、264nm、266nm、268nm、270nm、280nm)

    3、苯的測定

    a、比色槽中依次放入“黑體”、“無水乙醇(以無水乙醇作參比)”、“苯的乙醇溶液”。

    b、選擇一個波長,將“黑體”置于光路,按“MODE”至“T”,按“0%”,顯示“000”。

    c、拉“無水乙醇”至光路,按“100%”,顯示“100.0”,按MODE至“ABS”。

    d、拉樣品至光路,顯示的數值就是苯在該波長時的吸光度。

    e、每測一個波長,重復b-d三步驟。

     (測試波長分別為:230nm、240nm、245nm、250nm、252nm、253nm、254nm、255nm、256nm、257nm、258nm、259nm、260nm、262nm、264nm、266nm、268nm、270nm、280nm)

    五、數據處理

        列表記錄λ-A數據,在坐標紙上繪制A-λ曲線,判斷無水乙醇是否含有苯。

    λ(nm)








    A








    六、注意事項:

    1、石英比色皿只能捏住磨砂面。在操作臺上方輕拿輕放,不能打破。

    2、比色皿外部(包括底部)必須用濾紙沾干,才可放入比色槽中。

    3、測試過程中出現很多負數,及早聯系老師處理。

    4、實驗結束后千萬不要用水洗滌比色皿,讓其自然揮發,或用少量無水乙醇洗。


    相關文章

    深紫外世界里的“追光者”

    從原始社會崇拜和利用光,到現代社會研究與應用光,人類“追光”的歷史貫穿了整個文明發展歷程。發現日光有7種顏色、發現無線電波可以用來通信、發現紫外線能夠殺菌、發現X射線和伽馬射線能夠透視物體內部結構……......

    3分鐘了解紫外吸收法測蛋白質含量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是研究分子吸收190nm~750nm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是以溶液中物質分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分析方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是由......

    科學家改進整合紫外激光解離的時間分辨質譜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發展了整合紫外激光解離的時間分辨質譜法,實現了對氨基酸位點突變引起的靶蛋白穩定性和動態精細結構的表征,為研究靶蛋白氨基酸突變的病理機制提供了新技術。相......

    紫外線消毒燈有利有弊,如何權衡?

    窗外寒風呼嘯時,窩在室內總是格外溫暖,但這也給新冠病毒等空氣傳播的病原體提供了可乘之機。長期以來,紫外線消毒燈是室內空氣消毒的高效選擇,然而其也可能將空氣中的化合物轉化為潛在的有害物質。如今,研究人員......

    紫外光照射出2.4億年前的秘密

    在現代,紫外線被用來照亮海報,消毒生活空間,并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動物(你知道袋熊在紫外線下會發光嗎?)現在,紫外光通過突出貝殼化石中隱藏的圖案和顏色,揭示了一些非常古老的秘密。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古生物學家......

    首次基于傳播效應提出紫外脈沖自注入機制

    記者10月23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教授趙增秀研究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ShambhuGhimire合作,在拓展固體高次諧波截止能量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基于傳播效應提出紫外脈沖自注入機制......

    基于混合雙折射率活性基元構筑紫外雙折射晶體新進展

    雙折射晶體能對不同波段激光的偏振態進行調制,從而被制作為光隔離器和棱鏡偏振器等光學器件。雙折射率是雙折射晶體關鍵的性能參數,在數值上可被量化為特定晶體在不同方向折射率之間的最大差值,而晶格中功能基元的......

    延續經典日立紫外新品UH4150AD+正式發售

    2022年7月14日,日立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正式面向中國市場推出"UH4150AD+"分光光度計,專業致力于先進工業領域光學元件的分光特性檢測。分光光度計UH4150AD+產......

    新方法可觀察評估光催化活性,有助于水裂解制氫

    光催化劑是水裂解制氫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信州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致力于改進2020年發表的一項鈦表面研究。先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物理化學雜志C》。用飛秒脈沖激光輻照二氧化鈦及其表面吸附的染料,從......

    美析儀器:原吸新品亮相CISILE,力求光譜界的真善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2月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20)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開展。美析儀器的多種產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度計、......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