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合作澤被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會。楊林靜/攝 農民和消費者將面臨更多困難 本屆年會的召開正值全球油價和糧價上漲之時。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布勞恩在年會上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生物燃料產量的擴大造成糧食價格上漲和價格不穩定,嚴重影響到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為應對油價上漲,生物燃料作為一種能源替代產品,對世界糧食形勢的變化正在產生深刻的影響。 IFPRI根據生物燃料可能對價格造成的影響,通過計算機建模,預計出到2020年糧食價格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更多的國家擴大生物燃料的產量,那么玉米價格將會提高2......閱讀全文
國際科技合作澤被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
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公司共同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波音公司副總裁、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 Wa
中美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實驗室揭牌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正式揭牌。 聯合研究實驗室建設的重點是加速促成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商業化的研究,支持波音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全球戰略及航空工業的具體要求。重點開展藻類種植、收獲
七個可持續生物燃料認證計劃獲歐盟批準
油菜籽可制造生物燃料印尼熱帶雨林邊緣的油棕櫚種植園 歐盟日前批準了七個自愿性可持續生物燃料認證計劃,以保護熱帶雨林免受生物燃料植物的侵占。 歐洲計劃于2020年前,交通運輸部門至少使用10%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獲得政府支持或成為強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標,生物燃料必須滿足
歐盟研究質疑傳統生物燃料可持續性
歐盟委員會一份名為《歐盟交通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路線》的新報告草案指出:生物柴油等傳統生物燃料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而且造價昂貴,不適合作為替代燃料。? 該研究估計,不考慮間接影響,生物燃料的減排成本將達每噸二氧化碳100~300歐元。而當前二氧化碳的市場價格僅為6.14 歐元/噸,這
陳文新:生物固氮可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可以致富,還能變廢棄物為資源和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陳文新 最近研究發現,化學氮肥用量的增加是中國空氣中氨濃度穩步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霧霾最嚴重的華北平原。 為盡快改變現狀,我們建議,一是將動植物遺留的廢棄物通過栽種食用菌等方式,將菌渣加適量化肥轉變成農田肥料使用;二是充
陳文新院士:生物固氮可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最近研究發現,化學氮肥用量的增加是中國空氣中氨濃度穩步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霧霾最嚴重的華北平原。 為盡快改變現狀,我們建議,一是將動植物遺留的廢棄物通過栽種食用菌等方式,將菌渣加適量化肥轉變成農田肥料使用;二是充分發揮生物固氮作用。通過這兩項措施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用量,既能培肥土壤,又能達
促進可持續生物燃料與化學品的真菌細菌菌群
科研人員開發出了穩定的真菌和細菌的菌群或者說培養混合,而這些菌群可以用于合成有用的產品,例如用豐富的可再生纖維素生物質生產生物燃料異丁醇等。 Xiaoxia Nina Lin及其同事開發了由兩個物種組成的合成菌群,它們分別是分泌纖維素酶把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分解成可溶解的糖的真菌Trichode
“綠氨”有望成為真正的可持續燃料
氨作為肥料眾所周知,目前也廣泛應用于化工和制藥等多個工業領域,但它的潛能不止于此。它還可能成為一種燃料,與目前廣受追捧的氫等一起,為交通運輸,尤其是海上運輸的脫碳貢獻力量。 鑒于氨尤其是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氨”擁有諸多優點,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來源豐富、液化溫度低等,多家國際巨頭紛紛加入工
“綠氨”有望成為真正的可持續燃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61.shtm 氨作為肥料眾所周知,目前也廣泛應用于化工和制藥等多個工業領域,但它的潛能不止于此。它還可能成為一種燃料,與目前廣受追捧的氫等一起,為交通運輸,尤其是海上運輸的脫碳貢獻力量。
可持續燃料的里程碑——太陽能生產航空燃料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陽光生產航空燃料的燃料生產系統。他們已經在實踐中應用了該系統,該設計有助航空業實現碳中和。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焦耳》。“我們首次在一個完全集成的太陽能塔系統中演示了從水和二氧化碳到煤油的整個熱化學過程鏈。”論文通訊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Aldo Steinfe
中國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報告發布
由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組織編寫的《中國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研究報告:現狀與展望》(以下簡稱《報告》)10月28日在京發布。該報告指出,考慮到航空業的減排難,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被視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最有潛力的減排措施。 目前全球航空業面臨較大的碳減排挑戰。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2
馬云任東京大學特聘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為可持續農業?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日前成為東京大學“東京學院”的特聘客座教授,其研究方向為可持續農業和糧食生產。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作為東京大學運營的新機構,東京學院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教育視野和多樣化的學術資源,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有沒有注意到,馬云特聘的崗位不是電子商務相關的,是可持續農業
南南可持續農業發展城市集群啟動
11月26日舉行的農業科技南南合作線上交流會上,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在線宣布啟動南南可持續農業發展城市集群。該集群將為發展中國家城市和機構提供一個分享知識和經驗、探討南南及三方合作的互動社區。交流會線下會場設在湖南農業大學。 交流會上,湖南省相關市州、高校、科研機構與阿爾巴尼亞、巴西、加納、尼
美國農業部促進非玉米生物燃料生產
綜合外電4月18日消息,美國農業部表示,美國農業部計劃通過貸款和補貼等方式幫助促進非玉米生物燃料生產,將小型非玉米生物燃料生產試點推廣到商業生產。 根據該項目,美國農業部將提供多達2.5億美元的貸款資金,發展及建設商業非玉米生物燃料廠。 美國農業部長表示,新項目也是幫助實現奧巴馬總統
從農業廢棄物中提取燃料指日可待
多年以來,為了將農業垃圾甚至生活垃圾轉化為發動機燃料,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做了將各種酸、蒸汽、細菌、催化劑以及微生物消化液混合的嘗試。 截至目前,盡管存在政府層面的激勵,這樣的替代性燃料仍然沒有走出小型試驗設施——但改變已指日可待。 有兩家已進行巨額投資的公司官員聲稱,他們已經非常接近大
中國耕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獲進展
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再生資源遙感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左麗君以第一署名在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發表題為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n China challenged by land
Lal-Teer畜牧公司聯合華大基因成功繪制水牛基因組圖譜
2014年1月24日,孟加拉Lal Teer畜牧科技公司(孟加拉Lal Teer種業科技公司的聯營公司,以下簡稱"Lal Teer")與華大基因聯合宣布水牛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該項科研成果將為深入了解水牛這一物種的起源、馴化過程及其品種選育等奠定重要的遺傳學基礎。 水牛,也叫印度水牛,
可再生燃料研究獲新突破:枯木變身生物燃料
芬蘭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新方法,可以將枯木轉化為高質量的生物燃料,每升的成本不到1歐元,利用該方法,原木中一半以上的能量能夠轉化為生物燃料。(1歐元約合8.16元人民幣) 雖然生物燃料并非無碳燃料,但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將其被視為化石燃料的替代選擇。通過生物燃料,植物捕獲的碳被排放到大氣中,
NASA:生物燃料可降低飛機70%微粒排放
出于環保的目的,近年來各航空公司開始紛紛嘗試研發并使用各種生物燃料。日前NASA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航班上使用生物燃料作為動力源時,在尾氣排放中所檢測到的微粒排放遠少于化石燃料。這一結果證明,從環保角度而言,生物燃料確實是化石燃料的絕佳替代品。 據NASA方面提供的數據稱,生物燃料可以將顆粒排
-基金委發布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合作項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合作研究項目征集指南 一、項目說明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下屬10個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
傳統農業與現在農業差距對比之水稻脫殼
礱谷機又叫水稻脫殼機,主要用于脫除稻谷的外殼,是大米加工的主要作業機械之一。老一輩農民在收割水稻后,自然晾曬,曬干后用振動或碾壓的方式把水稻脫殼。主要的缺點就是脫殼脫不凈,米粒表皮受損嚴重等。隨著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越發的科技感,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水稻收割后使用礱谷機既能提高脫殼的工藝效果
研究稱推廣生物燃料加速物種滅絕
歐盟科學家警告說,歐盟旨在推廣生物燃料使用的目標將加速全球物種的滅絕,因為該目標鼓勵將牧場、稀樹草原和森林轉化為新的耕地。 這項研究結果對生物燃料的益處提出了新的疑問。雖然生物燃料一度被視為減少公路交通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但其對環境的保護作用正在日益受到質疑。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
用廢棄油脂制造生物燃料的研究
圖1.? Greasoline工藝方法圖示。 當今全世界的機動車輛幾乎全是由石化燃料作為動力來源,鑒于對能源不斷增加的需求和日益枯竭的資源,尤其是考慮到氣候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可再生原料生產新型能源,以取代部分傳統燃料已成為各國科學家熱議的課題。針對純粹從植物中獲取生物燃料影響糧食
-IPCC:燃燒化石燃料不可持續
科學家在周五發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中警告稱,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那么大約30年后,氣溫就將升至危險水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現,由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人類行為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過去60年間“真真切切的”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如今,溫室
科學家合成出可替代柴油的生物燃料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們使用合成生物學方法,修改了大腸桿菌和一個釀酒酵母的菌株,制造出了沒藥烷的前體物沒藥烯。測試表明,對沒藥烯進行加氫反應生成的沒藥烷是一種“綠色”的生物燃料,有潛力替代D2柴油。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報告稱沒
別拿土豆不當干糧,馬鈴薯升級為主糧的種種問題
別拿土豆不擋干糧 6日,中國農科院等單位主辦,農業部副部長參與的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舉行,會議討論了馬鈴薯主糧化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研討會提出推動土豆成為餐桌上的主食,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這引發了公眾關注。專家表示,在其余主糧作物增產空間小、生態環
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對氣候造成更大破壞
據德國《明鏡周刊》11月6日報道,歐洲環保政治研究所(IEEP)日前發布的新研究論文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對氣候造成的破壞更大,它應該被取代而不是擴大生產。 IEEP的研究顯示,在歐洲使用生物燃料會比化石燃料多釋放56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在歐洲的道路上增加1200到2600萬輛汽
張風春:要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
2011年6月,國務院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已初步建立,制定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和計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就地和遷地保護取得顯著成
我國生物航煤首獲全球RSB可持續認證
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鎮海煉化油脂加氫(HEFA)路線生物航煤產品近日通過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認證。認證表明,鎮海煉化生物航煤裝置原料、生產工藝及產品均符合RSB生物燃料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與標準,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