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十大進展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務分隊長、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十大任務代表,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的代表和負責人參加了成果發布會。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 院士對外發布了十個方面的階段性科考進展:進展1.闡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系統性和特殊性,全過程科學支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進展2.闡明氣候變化影響下亞洲水塔失衡特征和影響,科技支撐水資源與水安全戰略。進展3.厘清氣候變化影響下青藏高原碳匯功能和變化特征,科技應對氣候變化并服務雙碳目標。進展4.解析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變化,優化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建設。進展5.開展青藏高原隆升過程與環境演化研究,評估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基地的礦產資源現狀與遠景。進展6.揭示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時空規律和成災機制,保障川藏......閱讀全文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是記者4日從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水文調節、固碳與氣候調節、科學教育與文化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
新華社西寧8月4日電(記者陳杰、顧玲)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是記者4日從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
青藏科考:高原上的“院士課堂”
“野外科考規范,首先要準確記錄科考(采樣)點名稱、經緯度、海拔高度等信息”“對地層進行初步研判時,也可以舔一下砂石樣品,嘗嘗粗細、咸淡和是否沾舌頭”“可以把冰川劃分為冰斗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和冰蓋四種類型”…… 連日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研究員持續在“世界屋脊”
我國將再啟青藏高原綜合科考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時隔40多年,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將于6月中旬開始,這次綜合科考為期5—10年,旨在掌握青藏高原數十年的生態變化。 據介紹,首期將對長江和西藏最大湖色林錯源頭區內最核心的格拉丹東區域冰川及相關生態環境變化進行觀測研究。與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不同,此次科考將運用無人
我國首次開展青藏高原芽胞桿菌科考
記者今天從福建省農科院獲悉,由我國科學家組成的資源微生物聯合考察隊,在國內首次完成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野外考察工作。所采集的1000多份野外樣品近日陸續運抵福州,正進行菌株分離與科學鑒定,以期實現由我國獨立自主建立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庫,填補國內相關科學研究空白。 被譽為地球“第三極”和“
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如何助力?
執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務的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類活動歷史及其影響”分隊,近日到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與阿里站科研人員座談交流。 阿里站如何助力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站長趙華標表示,自第二次青藏科考
“云雀”亮相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云雀”自主飛行機器人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云雀”自主飛行機器人(以下簡稱“云雀”)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我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氣稀薄、氣候惡劣多變,尤其是極高海拔區科考活動難度大、危險系數高,人類難以開展工作
生態系統趨好-潛在風險增加-青藏高原科考首期成果發布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趨好的同時,潛在風險增加;亞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災、巨災頻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隆升歷史存在明顯差異,導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9月5日在拉薩發布了首期成果。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說,過去50年來,青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晶:把青春獻給高原科考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巴松村,海拔4270米,距離珠峰大本營約40分鐘車程。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高晶從北京經拉薩抵達這里。作為“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綜合科考隊隊長,她和隊員們駐扎在巴松村,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科考。 今年是高晶與青藏高原結緣的第十八年。談到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晶:把青春獻給高原科考
矢志科研 堅持不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巴松村,海拔4270米,距離珠峰大本營約40分鐘車程。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高晶從北京經拉薩抵達這里。作為“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綜合科考隊隊長,她和隊員們駐扎在巴松村,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科考。今年是高晶與青藏高原結緣的第十八年。談到科
致敬青藏科考-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節這天,遙遠而神秘的世界屋脊傳來捷報:一群年輕的科考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巔峰使命”。自此,已經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科研的標尺上劃出嶄新刻度。 2017年是此次青藏科考初始之年。作為新華社記者,我們跟隨科考隊挺進羌塘無人區。我有幸采訪、見證了科考的起步、記錄
邁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良傳統。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極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對揭示環境變化機理、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2022年5月,科考隊員向地球之巔發起“沖頂”,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創造了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晶:把青春獻給高原科考
青藏高原的水汽是如何傳輸的?西風和季風又是如何影響青藏高原環境變化的?這是今年39歲的高晶一直想要解開的難題。 作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員,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7年,高晶作為研究骨干參與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科考任務,擔任“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綜合觀測科考分隊隊長。
習近平致青藏科考賀信五周年,他們帶來了成果
8月19日,正值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二次青藏科考賀信五周年,科技部、中科院在京召開老中青科考專家對話座談暨青年學術交流會,會議由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主持。 孫鴻烈、陳宜瑜、姚檀棟等院士回顧了兩次青藏科考中不畏艱苦條件和危險因素的艱辛奮斗歷程,感受著青年科考隊員展現的新時代精神風貌和使命擔當,欣喜地看到科
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6年來取得十大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13.shtm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6年來,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西藏自治區等組織領導下,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的十大任務,取得了十大進展。主要包括:提出青藏高原生態保
專訪姚檀棟: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已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今年開啟了“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4日,十余名科考隊員向珠穆朗瑪峰頂發起沖刺。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對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峰的保護和研究?沖頂珠峰的科考隊員肩負著哪些使命?相關研究將打破哪些世界紀錄?…… 帶著這
青年學術交流座談會在京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3.shtm 正值習近平總書記致青藏科考賀信五周年,8月19日,科技部、中科院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老中青科考專家對話座談暨青年學術交流會,會議由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主持。 會上,全體同志重溫了
青藏科考:如何在高原上新建“接地氣”的綜合觀測站?
根據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相關任務需求,從提出規劃到野外選址、從洽談確定到站點建設、從設備安裝到測試運行,第二次青藏科考項目“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亟需新建的一個重要野外觀測站點——柴達木盆地地氣相互作用格爾木河流域濕地綜合觀測站(格爾木濕地站),在大漠戈壁上
第二次青藏科考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成果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張泉)聚焦氣候變化、水資源、地質構造等關鍵科學問題,深刻揭示高原變化機理;圍繞生物多樣性、碳循環、高原人口健康等時代命題,持續提出發展建議;有力服務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 記者從19日舉行的青藏科考老中青科考專家對話座談暨青年學術交流會上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形成了
從“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進軍
5月4日,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峰頂迎來了13名科考隊員。他們穿越冰雪,發起“沖頂”,成功在峰頂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并啟動觀測。科考隊員成功開展珠峰峰頂綜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這次登頂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實現了多個科學領域的世界首次和全球之最,填
我國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峰
23日中午,我國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2023年珠峰地區綜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頂科考。記者從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辦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順利完成了極高海拔氣象站技術升級、雪冰樣品采集、冰芯鉆取、冰塔林無人機航測、溫室氣體探測、巖石樣品采集等10多項既定科考任務。2023年珠峰科考從4月下旬展開
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致力于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5年來,科考隊員們
60年來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冰川學界最高榮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54.shtm2月24日,國際冰川學會(IGS)發布2023年度Seligman Crystal獎評選結果。鑒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
“老院士”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提建議
“這次一定要建一個綜合資料信息平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昌明院士參加過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特別有感觸,“當時我從格爾木步行到拉薩,用了兩個月時間,碰到沒有資料的地方工作很難做。” 9月6日上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聚集了全國16個單位的23位院士,給國家高度重視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
科學家解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看點
壯美的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世界最后一方凈土,蘊藏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密碼和無數有待探尋的奧秘。 時隔四十余年,我國17日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規模綜合性科考。首先拉開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隊員將兵分四路,重點對長江源頭區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錯區域進行觀測研究。 “第一次是‘
國科大新生成功“追星”院士專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13.shtm“同學們去過青藏高原嗎?”9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博士生導師姚檀棟在2023級新生入學教育首場專題報告會上拋出這個問題。看著大家
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16.shtm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致
中國首位,姚檀棟獲得冰川學界最高榮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32.shtm 2月24日,國際冰川學會(International Glaciological Society,簡稱“IGS”)發布2023年度Seligman Crystal獎評選結果。
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的生命故事
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組織召開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第三場)——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成果學術交流,相關部門、地方和科考隊代表出席會議。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圍繞“青藏高原是現代生物多樣性演化的重要樞紐”,介紹了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強烈隆升深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