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鋰用途與合成方法
化學性質硅酸鋰,是水溶性硅酸鹽的一種。無臭、無味透明液體。溶于水及堿性溶液,不溶地醇及有機溶劑。由于鋰離子半徑比鈉、鉀離子半徑小得多,因而硅酸鋰水溶液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能,像鈉水玻璃一樣遇酸起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凝膠。由碳酸鋰和二氧化硅高溫熔融而制得,用于校正熱電偶等熱電元件。硅酸鋰的水溶液具有優良的耐水、耐高溫和干濕變化沖擊性能及獨有的自干性和不可再Chemicalbook溶性,在防腐、建筑涂料和高級粘合劑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用途硅酸鋰是金屬鋰與硅酸根結構和形成的化合物,商品名稱鋰水玻璃。用于玻璃體系、熔融鹽體系及高溫陶瓷釉料中,也用作鋼鐵等表面防銹涂料。用途用作黏合劑,主要用于無機富鋅涂料和高級焊條。生產方法氫氧化鋰法將硅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水合硅酸與硫酸鈉,取其水合硅酸與氫氧化鋰反應,生成硅酸鋰和水,制得硅酸鋰產品。......閱讀全文
硅酸鋰-用途與合成方法
化學性質硅酸鋰,是水溶性硅酸鹽的一種。無臭、無味透明液體。溶于水及堿性溶液,不溶地醇及有機溶劑。由于鋰離子半徑比鈉、鉀離子半徑小得多,因而硅酸鋰水溶液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能,像鈉水玻璃一樣遇酸起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凝膠。由碳酸鋰和二氧化硅高溫熔融而制得,用于校正熱電偶等熱電元件。硅酸鋰的水溶液具有優良的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簡介
硅酸亞鐵鋰(Li2FeSiO4)能可逆地嵌脫Li+,比容量較高,可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計算電負性考察聚陰離子體系Li2MSiO4(M = Fe、Mn、Ni和Co)的結構穩定性與電極電位的關系,認為:Li2CoSiO4與Li2NiSiO4的電壓平臺高于所用電解液的承受能力;而Li2MnSi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相關問題介紹
Li2FeSiO4材料有多種晶型,不同合成溫度與合成方法都會對材料的結構產生影響,較低溫度和溶膠凝膠法制備的材料性能較好。Li2FeSiO4可實現多于1 個Li + 的脫嵌,理論比容量高,在高電位下可生成Fe4+ 離子。與LiFePO4類似,Li2FeSiO4也是一維的Li + 通道,材料較低的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熔融鹽法介紹
采用熔融碳酸鹽法合成Li2FeSiO4材料,將Li2CO3、Na2CO3、K2CO3按物質的量比0. 435∶0. 315∶0. 250混合,在CO2氣氛中、700℃下燒結1 h,得到復合碳酸鹽;將復合鹽、FeC2O4·H2O和Li2SiO3按物質的量比6∶5∶5混合,在CO2 /H2氣氛中、5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微波法合成簡介
將Li2CO3、FeC2O4·2H2O、納米SiO2和葡萄糖分散在丙酮中,球磨16h 后干燥,制成塊狀;在氬氣氣氛中、微波恒溫700℃處理12 min,合成Li2FeSiO4/C 樣品。所得產物以C/20在2.0~3.8 V 循環,首次放電比容量為94 mAh /g,10次循環后下降為88.4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基本信息介紹
硅酸亞鐵鋰是一種化學藥品,分子式是Li2FeSiO4。硅酸亞鐵鋰(Li2FeSiO4)能可逆地嵌脫Li+,比容量較高,可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計算電負性考察聚陰離子體系Li2MSiO4(M = Fe、Mn、Ni和Co)的結構穩定性與電極電位的關系,認為:Li2CoSiO4與Li2NiSiO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離子摻雜改性介紹
碳包覆可提高電子的導電率,但不能改變材料的本征Li+擴散速率。有針對地選擇一些金屬離子取代晶格中的Li+或Fe2+,可改變材料的能帶結構,使電導率得到提高。 考察了Mn 摻雜量對Li2FeSiO4性能的影響,認為Li2Fe0. 8Mn0.2 SiO4的電化學性能最好,以C/32倍率1.5~4.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噴霧熱解法合成介紹
利用球磨和噴霧干燥法,制備具有高活性、良好表面形貌的前驅體。用水作為分散劑,將FeC2O4·2H2O、Li2C2O4和SiO2球磨10 h,所得漿料于100℃干燥,制成前驅體,在Ar氣氛中、350℃下預燒3h;再添加蔗糖,以乙醇為分散劑,球磨15h,在120℃真空(真空度為113Pa)噴霧干燥,
關于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溶膠凝膠法介紹
將LiCH3COO·2H2O 和檸檬酸鐵溶于水中,邊攪拌邊緩慢加入飽和檸檬酸溶液,再加入溶于乙醇的正硅酸乙酯(TEOS);在80℃下保溫14h,形成溶膠,在75℃下揮發乙醇后,得到凝膠;將凝膠在100℃下烘干,得到干凝膠;經過700℃ /12h 的退火處理,得到最終產物。產物以C/16在1.5~
上海硅酸鹽所氟化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究獲進展
開發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鋰金屬電池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相比于傳統嵌入反應型電池,鋰-氟化鐵轉換反應型電池在質量和體積能量密度上具有2-3倍的優勢(例如,相比于Li-LiCoO2的350 Wh/kg,Li-FeF3的850 Wh/kg),可以滿足下一代移動電源對超長續航能力和便攜性的要求。然而,
關于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高溫固相法介紹
利用固相法,以Li2SiO3與FeC2O4·H2O為原料合成了Li2FeSiO4。將原料在丙酮中分散,加入質量分數10%的碳凝膠,用CO/CO2氣氛防止Fe2+ 被氧化,在750 ℃下保溫24h。所得樣品以C/16 在2.0~3.7 V 循環,在60℃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65 mAh/g,經過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性能鋰氧氣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鋰金屬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金屬電極中最低的氧化還原電位,在鋰氧氣、鋰硫、固態鋰金屬電池等高比能儲能體系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在鋰金屬面臨的一些主要挑戰中,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的生成以及無枝晶的鋰沉積在其中占據了主要地位。SEI膜的組分是決定鋰金屬負極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超臨界熱合成法介紹
利用超臨界熱合成法制備Li2FeSiO4納米片。將FeCl2·4H2O和TEOS溶解于乙醇中、LiOH·H2O和檸檬酸溶解于水中,兩種溶液混勻后裝入容器,在400℃下保溫10 min,急冷后離心干燥,得到產物。將產物與碳納米管(CNT)混合,再在Ar氣氛中、300℃下保溫3h,得到Li2FeSi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改性包覆碳材料介紹
由于本征電導率和離子擴散速率很低,純Li2FeSiO4材料幾乎沒有電化學活性。碳包覆可提高材料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包覆的碳源分為兩種: ①無機碳源,主要是一些碳的單質,如碳凝膠、乙炔黑或CNT; ②有機碳源,依靠有機物在惰性環境下分解形成碳的包覆層,一般又分為小分子有機物(如檸檬酸、蔗糖、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自蔓延燃燒法合成簡介
將LiNO3、Fe(NO3)3·9H2O、納米SiO2溶于水中,加入蔗糖,將外部加熱裝置設定在120℃,攪拌升溫蒸發水分,繼續加熱。前驅體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及蔗糖,混合物發生自蔓延燃燒并生成粉末。 將粉末在CO/CO2氣流的保護下,于800℃保溫10 h,所得樣品在60 ℃下,以C/20 在1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不同制備方法的優缺點
固相反應法工藝簡單,但產品質量穩定,均勻性和重現性較差,原料、合成溫度、燒結時間和工藝對產品性能的影響較大。溶膠-凝膠法制備的產品均勻性好,粒徑較小且分布均勻,形貌和活性較好;但使用大量的有機試劑,制備的成本高、工藝復雜,且對環境不友好。自蔓延燃燒法有利于降低能耗;但使用大量的有機物,制備的成本
上海硅酸鹽所在鋰金屬電池負極界面改性研究中獲進展
金屬鋰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與極低的氧化還原電位,有望成為下一代負極材料。當其與轉換反應型硫基和氟基正極匹配時,有望得到能量密度高達500 -900 Wh kg-1的鋰金屬電池(LMBs)。然而,負極端鋰枝晶的生長蔓延容易導致鋰金屬電池循環穩定性變差,且具有電池短路的安全風險;擠壓出來的鋰枝晶也有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水熱(溶劑熱)法合成簡介
將Fe(CH3COO)2·4H2O、Li(CH3COO)·2H2O、SiO2與葡萄糖混合,在水熱釜中(裝填率67%)200℃下保溫72h,取出后洗滌、離心分離,即得到Li2FeSiO4/C樣品。該方法在水熱反應的過程中實現了碳的包覆,簡化了合成過程。產物以C/5 在1.5~4.5V循環,首次放電
硅酸鹽所鋰空氣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鋰空氣二次電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論比能量而成為國際上的研究與開發熱點,然而由于其正極復雜的氣-液-固共存的三相結構,及其在循環穩定性、能量效率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其實際應用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開發高效的空氣電極催化劑等材料十分迫切。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溫兆銀帶領的團隊在鋰空氣電池電
上海硅酸鹽所鋰/鈉電池開框架電極結構合成設計獲進展
探索新型電極材料構架對發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鋰/鈉(離子)電池至關重要。開框架結構不僅有利于快速反應鈉離子通道的構筑,其結構分解后的產物空間分布優化也有利于多電子轉換反應活性和效率的提高,框架相結構單元的離散分布甚至可使轉換反應發生在分子尺度上,可進一步改進轉換產物的空間分布,減緩多相界面對遷移離
上海硅酸鹽所鋰金屬電池雙功能電解液設計研究獲進展
與傳統的石墨負極相比,鋰金屬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h/g)和極低的電化學電位,有望助力實現鋰金屬電池500 Wh/kg的能量密度目標。然而,不可逆的電極-電解質界面副反應、不可控的枝狀鋰生長、“死鋰”積累以及過大的極化電位,導致電池安全和失效問題。匹配高鎳三元正極有利于高能量密度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電壓低溫鈷酸鋰正極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受低溫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性能不佳,尤其是在冬季的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考慮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冬季平均氣溫,優異的民用鋰離子電池必須在-25℃保持其大部分容量。然而,商用鋰離子電池在0℃以下的容量保持率和倍率放電能力明顯下降,在-20℃幾乎無法使用。電極-電解質界面相容性是影響低溫性能的關鍵因
硅酸的用途簡介
用于氣體及蒸汽的吸附,油脂、蠟的脫色,催化劑及其載體的制備。用于生產鎢絲的溶劑,分析化學上的化學試劑、接觸劑和色譜分離的吸附劑,制造硅膠和硅酸鹽的原料。在分析化學中能將不溶性氟化物如氟化鈣、氟化鋁轉化為可溶性溶液,進行氟的測定。
青海鹽湖所一項目獲2010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5月14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省會議中心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2010年度為青海省科技事業發展和新青海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景燕副研究員、賈永忠研究員等合作完成的“鹽湖濃縮鹵水-硅酸鹽水鹽體系高溫高壓相平衡及硅酸鎂鋰復合材料”獲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
鋰礦提鋰的工藝方法
以鋰礦石為原料提取鋰、銣、銫等有價金屬的方法主要有石灰石法、硫酸法、硫酸鹽法、氯化物法和壓煮法等。
鋰礦提鋰的方法介紹
以鋰礦石為原料提取鋰、銣、銫等有價金屬的方法主要有石灰石法、硫酸法、硫酸鹽法、氯化物法和壓煮法等。
簡述硅酸鎂的用途
主要用作制藥,醫藥上用作制酸藥物,能中和胃酸和保護潰瘍面,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還可作脫臭劑和脫色劑,也用于陶瓷或橡膠等工業。抗結劑;助濾劑;被膜劑;糖果拋光涂釉劑;膠姆糖撲粉劑;大米涂層劑;(藥品)制酸劑。按GB 2760-90列為加工助劑。FDA規定可用作餐桌用鹽,限量2%。EEC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