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超臨界熱合成法介紹
利用超臨界熱合成法制備Li2FeSiO4納米片。將FeCl2·4H2O和TEOS溶解于乙醇中、LiOH·H2O和檸檬酸溶解于水中,兩種溶液混勻后裝入容器,在400℃下保溫10 min,急冷后離心干燥,得到產物。將產物與碳納米管(CNT)混合,再在Ar氣氛中、300℃下保溫3h,得到Li2FeSiO4/CNT 樣品。樣品的厚度只有100~120nm,退火處理也沒有改變Li2FeSiO4的二維納米片形貌。材料在45℃下,以C/50在1.5~4.8V循環,首次放電比容量接近于340mAh/g,即Li2FeSiO4晶格中的兩個Li+全部實現脫嵌,20次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約為85%;但在室溫下放電比容量約為160mAh/g,沒有實現第2個Li+的脫嵌,說明環境溫度對材料放電性能的影響顯著。......閱讀全文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超臨界熱合成法介紹
利用超臨界熱合成法制備Li2FeSiO4納米片。將FeCl2·4H2O和TEOS溶解于乙醇中、LiOH·H2O和檸檬酸溶解于水中,兩種溶液混勻后裝入容器,在400℃下保溫10 min,急冷后離心干燥,得到產物。將產物與碳納米管(CNT)混合,再在Ar氣氛中、300℃下保溫3h,得到Li2FeSi
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方法水熱合成法介紹
水熱合成法屬于濕法范疇,它是以可溶性亞鐵鹽、鋰鹽和磷酸為原料,在水熱條件下直接合成LiFePO4,由于氧氣在水熱體系中的溶解度很小,水熱體系LiFePOA的合成提供了優良的惰性環境。 優點:水熱法可以在液相中制備超微細顆粒,原料可以在分子級混合。具有物相均勻、粉體粒徑小以及操作簡便等優點,且具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熔融鹽法介紹
采用熔融碳酸鹽法合成Li2FeSiO4材料,將Li2CO3、Na2CO3、K2CO3按物質的量比0. 435∶0. 315∶0. 250混合,在CO2氣氛中、700℃下燒結1 h,得到復合碳酸鹽;將復合鹽、FeC2O4·H2O和Li2SiO3按物質的量比6∶5∶5混合,在CO2 /H2氣氛中、5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相關問題介紹
Li2FeSiO4材料有多種晶型,不同合成溫度與合成方法都會對材料的結構產生影響,較低溫度和溶膠凝膠法制備的材料性能較好。Li2FeSiO4可實現多于1 個Li + 的脫嵌,理論比容量高,在高電位下可生成Fe4+ 離子。與LiFePO4類似,Li2FeSiO4也是一維的Li + 通道,材料較低的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簡介
硅酸亞鐵鋰(Li2FeSiO4)能可逆地嵌脫Li+,比容量較高,可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計算電負性考察聚陰離子體系Li2MSiO4(M = Fe、Mn、Ni和Co)的結構穩定性與電極電位的關系,認為:Li2CoSiO4與Li2NiSiO4的電壓平臺高于所用電解液的承受能力;而Li2MnSi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基本信息介紹
硅酸亞鐵鋰是一種化學藥品,分子式是Li2FeSiO4。硅酸亞鐵鋰(Li2FeSiO4)能可逆地嵌脫Li+,比容量較高,可用作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通過計算電負性考察聚陰離子體系Li2MSiO4(M = Fe、Mn、Ni和Co)的結構穩定性與電極電位的關系,認為:Li2CoSiO4與Li2NiSiO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離子摻雜改性介紹
碳包覆可提高電子的導電率,但不能改變材料的本征Li+擴散速率。有針對地選擇一些金屬離子取代晶格中的Li+或Fe2+,可改變材料的能帶結構,使電導率得到提高。 考察了Mn 摻雜量對Li2FeSiO4性能的影響,認為Li2Fe0. 8Mn0.2 SiO4的電化學性能最好,以C/32倍率1.5~4.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改性包覆碳材料介紹
由于本征電導率和離子擴散速率很低,純Li2FeSiO4材料幾乎沒有電化學活性。碳包覆可提高材料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包覆的碳源分為兩種: ①無機碳源,主要是一些碳的單質,如碳凝膠、乙炔黑或CNT; ②有機碳源,依靠有機物在惰性環境下分解形成碳的包覆層,一般又分為小分子有機物(如檸檬酸、蔗糖、
關于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溶膠-凝膠法介紹
將LiCH3COO·2H2O 和檸檬酸鐵溶于水中,邊攪拌邊緩慢加入飽和檸檬酸溶液,再加入溶于乙醇的正硅酸乙酯(TEOS);在80℃下保溫14h,形成溶膠,在75℃下揮發乙醇后,得到凝膠;將凝膠在100℃下烘干,得到干凝膠;經過700℃ /12h 的退火處理,得到最終產物。產物以C/16在1.5~
鋰電池材料硅酸鐵鋰的噴霧熱解法合成介紹
利用球磨和噴霧干燥法,制備具有高活性、良好表面形貌的前驅體。用水作為分散劑,將FeC2O4·2H2O、Li2C2O4和SiO2球磨10 h,所得漿料于100℃干燥,制成前驅體,在Ar氣氛中、350℃下預燒3h;再添加蔗糖,以乙醇為分散劑,球磨15h,在120℃真空(真空度為113Pa)噴霧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