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NEJMAI上線,“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才剛起步”
經過1年多精心準備,NEJM AI第一期今晨正式上線(ai.nejm.org)。我們在此發表該刊主編Isaac Kohane教授撰寫的社論。 Kohane教授和該刊常務主編Charlotte Haug博士曾多次參加NEJM集團與J-Med共同主辦的AIMS年會。 在Kohane教授看來,“無論是為了安全還是為了克服我們的認知局限,這種愿望都并不新鮮,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 但這一賽道仍被看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意義重大,而我們才剛剛起步”,Kohane表示。 Isaac Kohane(哈佛醫學院、NEJM AI主編)撰文如下: 在NEJM AI創刊之際,我期待大家與我們共同踏上合作之旅。無論您是讀者還是作者,都希望您能認同我們的主要目標:利用醫療生態系統的最新成員人工智能(AI)增強臨床醫師、患者以及其他群體的能力,從而按照我們共同的最高標準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我們對于實現這一目標持樂觀態度......閱讀全文
新刊NEJM-AI上線,“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才剛起步”
經過1年多精心準備,NEJM AI第一期今晨正式上線(ai.nejm.org)。我們在此發表該刊主編Isaac Kohane教授撰寫的社論。 Kohane教授和該刊常務主編Charlotte Haug博士曾多次參加NEJM集團與J-Med共同主辦的AIMS年會。 在Kohane教授看來,“無
“氏無界·AI無疆”醫療AI成果轉化行動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109.shtm
AI如何改變醫療未來?
眾所周知,由于數字革命,數字技術解放了廣大醫生、護士和研究人員,醫護工作者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層次的認知任務和患者護理上,而人工智能的使用,勢必將此提升到新的水平。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它有望在三個關鍵領域增強人類的思維力量:高級計算、統計分析和假設生成。這三個領域對應
醫療影像-AI-告別野蠻期
2017年年底,鄭眾喜在華西醫院參加了一場人工智能研討會,很多科室都談到了醫療影像AI,醫生們認為AI需要在大量精準專業標識的影片基礎上才能做到智能。 華西醫院于2017年7月宣布成立醫學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當天一場消化內鏡人工智能演示中,通過云端上傳了12張檢查圖像,不到10秒篩選出息肉、
醫療+AI,加速千億賽道啟航
近年來,AI+醫藥成為生物醫藥賽道熱點,據數據統計,過往的五年時間,近千億資金注入醫療人工智能賽道,醫療影像AI、AI制藥、醫療AI機器人(9.71 -1.02%,診股)等細分賽道都在飛速發展。今年10月份以來,醫療AI領域更是突破頻現。 10月2日,杭州迪安診斷(27.43 -1.83%,診
醫療影像-AI-告別野蠻期
2017年年底,鄭眾喜在華西醫院參加了一場人工智能研討會,很多科室都談到了醫療影像AI,醫生們認為AI需要在大量精準專業標識的影片基礎上才能做到智能。 華西醫院于2017年7月宣布成立醫學人工智能研發中心,當天一場消化內鏡人工智能演示中,通過云端上傳了12張檢查圖像,不到10秒篩選出息肉、
Ai醫療賽道誰能率先撞線
我們相信,人工智能(AI)在現階段并不是要取代醫生。在診斷過程中,AI能為醫生提供參考,提高醫生的診斷正確率,對醫療行業來講,這就是巨大的進步。” 9月6日,在騰訊優圖和《科學》系列期刊聯合舉辦的首屆計算機視覺峰會上,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賈佳亞強調了AI在醫療中的角色——輔助,而不是替代。
AI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
現代社會信息大爆炸,也在無形中推動醫療行業轉型。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著力打造智慧醫療,或將改變錯綜復雜的利益現狀,使傳統醫療行業改頭換面。 不久前,百度公司宣布對醫療事業部進行重大改組,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集中優勢資源,將醫療業務的重點布局在人工智能(AI)領域
醫療AI戰勝“最強大腦”,并非偶然
?? 人工智能完勝醫學界的“最強大腦”,這是人工智能在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又一成績。 6月30日,備受關注的首場神經影像領域的“人機大戰”在國家會議中心落下帷幕,在腦腫瘤和腦血管影像判讀比賽中,醫療AI最終以高出20%的準確率戰勝了醫學界的“最強大腦”。據悉,如果這款AI產品投入使用,核磁檢查的出片速
AI教育風潮席卷中國高校-學生用AI學AI
“What does this machine do(這臺機器是干什么的)?”4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學孟加拉國留學生Zahidul Alam拍下身前吊弦疲勞試驗儀器的照片。收到他的語音提問后,手機中的24小時在線“AI學伴”瞬間給出如論文般詳細的英文回答。 這是西南交大首門人工智能通識課的第一課
陸遙:AI服務醫療,醫療人工智能的臨床應用
2019年9月4日-6日,由BioBAY聯合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的DeviceChina2019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高峰論壇以“匠心智造,創新突圍”為主題,共設1個主會場、2個分會場及1個專場路演,持續關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生態發展、行業政策的最新變化;同時就醫療器械政策趨勢、企業
用AI識別AI:西湖大學研究可檢測AI生成文本
虛假新聞、惡意產品評論、剽竊……ChatGPT、 GPT-4等AI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帶來便利,但其誤用也帶來一系列問題。西湖大學工學院張岳教授的“文本智能實驗室”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提出一種高準確率、高速、低成本、通用的新文本檢測方法——Fast-DetectGPT,無需訓練即可識別各種AI大語言模型生
未來五年AI如何改變各學科?從LLM到AI蛋白設計、醫療保健......
五年前(2019 年 1 月),《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創刊。當然,就人工智能(AI)而言,五年前似乎是一個不同的時代。 1 月 24 日,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雜志在《Anniversary AI reflections》(
ChatGPT的拷問:何為AI倫理、AI治理
前不久,AI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席卷全球,完成了AI第一次大規模的自傳播。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現象級應用,ChatGPT可能引發的信任、責任、倫理、法律等問題也很快引發各界關注與擔憂。近年來,不少關于人工智能(AI),并和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緊密的議題被廣泛討論,諸如“如何應對AI可能對社會產生
“AI+”時代-|-AI“解碼”免疫系統
人體免疫系統包含了很多有關身體健康的信息,其中的關鍵部分就包含在血液中。醫學界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通過創建一個萬能的血液測試,采集免疫系統與病原體之間的反應信息,繪制“免疫圖譜”,從而解碼免疫系統中的信息,及時在疾病惡化前篩查確診。那么,什么樣的平臺能提供足夠的計算力,不斷通過機器學習和精準模型
ChatGPT的拷問:何為AI倫理、AI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707.shtm 前不久,AI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席卷全球,完成了AI第一次大規模的自傳播。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現象級應用,ChatGPT可能引發的信任、責任、倫理、法律等問題也很快引發各
醫療革新在即,北京‘AI+’行動計劃瞄準醫療深度應用
近日,北京市政府再次展現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前瞻性和領導力,發布《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醫療等多個關鍵行業,構建智慧城市的未來圖景。在醫療健康領域,北京市正積極推動醫療大模型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致力于打造“北京醫生”醫療大模型平臺。該平臺
數億資金熱捧,醫療AI如何在精準醫療領域布局?
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改革還在早期階段,而它的興起給了所有有夢想的創業者機會,敏銳資本從中也嗅到了商機,有資本助力也能幫助企業快速成長。 國內的創投圈日子不好過,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蔓延至今的資金荒,令經歷過2014年的PE/VC們苦不堪言。募資難度提高源于國內外宏觀形勢的變化。一方面是20
兩款AI醫療產品獲美國FDA批準
一家將人工智能(AI)應用于醫療領域的公司——Viz.ai近日宣布完成了2100萬美元A輪融資,由知名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領投,谷歌風險投資(Google Ventures)參投。作為AI醫療領域的新銳公司,該公司目前已有兩款產品獲得美國FDA的批準。2018年
AI醫療領域人才需求與培養趨勢分析
對比全球AI人才分布,我國還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下一階段AI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就是人才戰略。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推動下,各大企業及資本紛紛加大布局AI產業力度,使得AI領域的人才需求井噴。AI產業的競爭,已經轉而成為AI人才的競爭。 一、AI 醫療概況 人工智能(AI)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
用AI數據訓練AI可能最終導致崩潰
《自然》7月2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用人工智能(AI)生成的數據集訓練未來幾代機器學習模型可能會污染它們的輸出,這個概念稱為“模型崩潰”(model collapse)。該研究顯示,原始內容會在數代內變成不相關的胡言亂語,顯示出使用可靠數據訓練AI模型的重要性。生成式AI工具越來越受歡迎,如大語言
用AI數據訓練AI可能最終導致崩潰
《自然》7月2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用人工智能(AI)生成的數據集訓練未來幾代機器學習模型可能會污染它們的輸出,這個概念稱為“模型崩潰”(model collapse)。該研究顯示,原始內容會在數代內變成不相關的胡言亂語,顯示出使用可靠數據訓練AI模型的重要性。 生成式AI工具越來越受歡迎,
AI“參謀”來了!中關村AI新藥研發平臺落成
12月19日,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角井(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建設的中關村AI新藥研發平臺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舉行落成典禮。該平臺于2020年12月開始籌建,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制藥企業快速進行藥物靶點發現和篩選、藥物作用機制探索、特異性抗體優化等工作,成為生物醫藥企業新藥研發的
為什么越使用AI,越活得像個AI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重塑生產力的同時,也給高等教育領域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然而,它所具有的“技術雙面性”很可能引發“流利但不真實”“道德偏見”“技術依賴”等問題,這將影響高等教育場景。2023年初,全球多所高校陸續出臺政策禁止學生使用生成式AI,但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意識到生成式AI勢不可擋,單
智能醫療板塊飆升,科技巨頭深化AI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
導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科技巨頭們紛紛瞄準這一趨勢,加大在“AI+醫療”領域的投入和布局,以期在這一新的賽道上搶占先機。” 近期,AI+醫療板塊在股市中表現活躍。根據2024年3月20日的交易信息,AI醫療概念股表現強勁,塞力醫療、貝瑞基因、蘭衛醫學漲停,
世衛警告醫療AI對貧窮國家構成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稱,引入基于人工智能(AI)的醫療保健技術可能對低收入國家人群是“危險的”。 據《自然》報道,WHO于1月18日發布了一份大型多模態模型(LMMs)新指南,指出技術的使用和開發不能只由科技公司和富裕國家決定,這一點至關重要。該機構表示,如果沒有根據資源不足地區人們的數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醫療健康領域AI泛濫
如今閱讀任何關于醫療健康領域未來的文章,你無法避免碰到由“A”和“I”這兩個字母組成的縮寫,它代表著醫療行業尋找更智能的解決方案的希望和憂慮。雖然人工智能領域(AI)在1956年就出現了,但是它一直未能為醫療界帶來多少貢獻。直到最近關于機器學習的炒作才開始與現實融合。圖片來源:RF123 到
中美AI頂層之戰或將打響-醫療領域早已劍拔弩張
自詡為人工智能領導者的美國以白宮之名,發布了以維護人工智能統治力為主旨的行政命令。該方案囊括政策、目標、責任、政府投資、AI資源五個維度,對研發能力、資源分配、審批流程、道德標準、人才培養等人工智能產業關注的重要問題進行了說明。 美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實力毋庸置疑,至今為止無人能出其右。不過來自地
AI+醫療應用廣泛-有望助力攻克腦疾病
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近日,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攜手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AI助力攻克腦疾病研討會上,
“AI成龍”遇冷,AI數字人在影視業不靈?
影視業成為“粗制濫造”的標簽?近日,影視巨星成龍主演、大量使用了人工智能(AI)數字人技術的電影《傳說》登陸大熒幕,卻遭遇了票房與口碑的雙失利。截至7月20日,豆瓣評分5.3,上映10天累計票房不到8000萬元。顯然,“AI成龍”遭到了冷遇。“AI成龍”本是《傳說》這部電影的賣點。據介紹,為了劇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