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脫短袖就供暖,今年冬天冷不冷?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今年秋季以來(9月1日至11月1日),全國平均氣溫15.0℃,較常年同期偏高1.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然而,一夜入冬。11月5日北方大部地區的雨雪天氣導致溫度驟降,11月6日零時,北京甚至啟動供暖,朋友圈有人開玩笑:幾乎是剛脫短袖就供暖。那么,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大趨勢下,今年冬季會是什么樣? 未來氣溫突破1.5℃將更加常見 2023年是全球氣候危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因為,2023年之后,氣候危機將全面進入新階段。以今年的全球溫度記錄為例,從6月初開始,全球平均氣溫向上跳開,突破之前所有的觀測記錄區間,到11月初,幾乎每天的數值都大幅超越之前的歷史觀測記錄,目前未看到回歸跡象。 今年8月初,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對外宣布,7月的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6.95℃,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數值,比1991年至2020年的7月平均值高出0.72℃,比工業革命前(1......閱讀全文
氣象條件與供暖期共同作用-華北多地遭遇污染天氣
受靜穩天氣影響,從11月19日開始,河北省唐山、保定南部、廊坊北部、石家莊和邢臺地區有霾出現,空氣質量急劇下降。預計11月20日夜間到21日,霧霾天氣有望減弱,空氣質量逐漸好轉。 根據監測,11月19日17時,河北省11個設區市中有5個空氣質量為重度及以上污染,分別是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
清潔供暖:給藍天“減負”
隆冬臘月時節,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跌破零下十度,但昌平區先鋒家園小區居民石守和的三居室里卻溫暖如春。一進門,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一股暖意,下意識地想把身上的羽絨服脫了,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內氣溫已經達到25度。因為是地熱,所以家里看不到暖氣片,角落里的多盆綠植長勢極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到供暖季,
供暖季,要溫度也要藍天,然而,風電供暖的邏輯成立么
繼東北、西北之后,進入11月上旬,華北的供暖季也開始了。宜人的室內溫度和清潔的室外空氣——當這兩個已矛盾數年的需求被要求在短期內同時滿足時,多項政策措辭如“煤改氣”、“電代煤”、清潔取暖、風/核電供暖等密集出臺,并轉化為以2017年冬季供暖期為沖刺線的各類工程項目。 上個月記者前往河北張家口、
東北首個核電供暖項目即將啟動!計劃供暖24.24萬平方米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瓦。今年冬天,周邊紅沿河鎮的居民通過東北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就能用上核能供暖,計劃供暖面積達24.2
供暖工程溫濕度監控
我國北方地區都有很長的冬季供暖期。供暖系統具有熱源、熱力站和用戶三層結構。在空間上有較大距離的分布性。供暖期內,供暖企業往往會收到關于供暖溫度不達標、熱水管線損壞等大量投訴。供暖企業如何做到對問題的提前發現、提前處置,這就需要在關鍵位置部署溫度、流量等監控設備,實時監控各測溫點(可以是居民室內、熱力
讓集中供暖更清潔更高效
熱源——積極尋找替代能源 北方集中供暖地區熱源仍以煤為主,但天然氣代替燃煤鍋爐的趨勢不斷增強,隨之而來的天然氣供求關系緊張狀況不容忽視 長久以來,燃煤鍋爐是集中供暖的主要熱能來源。而煤炭燃燒給空氣質量帶來的負擔重,減少煤炭使用量是大勢所趨。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理事長徐偉
“綠色供熱”將成沈陽主流供暖方式
每到采暖期,一根根供暖大煙囪,成為城市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源。今年,這一情況將得到極大緩解。 5月5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創建“藍天工程”,今年沈陽將力推“綠色供熱”――推行新型高效煤粉鍋爐供熱技術,試用天然氣、風電新能源供熱,“綠色供熱”將成沈陽主流供暖方式。 煤粉鍋爐:燃燒效
供暖后如何凈化室內空氣
冬季,北方的人們大多生活在有暖氣的環境中,為更好地保暖,大家基本上都選擇了緊閉門窗,一些慢性病患者更是足不出戶,確保自己安全過冬。由于緊閉門窗,導致室內空氣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干痛、胸悶不適等癥狀。醫生提醒那些怕冷的人,要注意取暖方法。 一是要勤通風,一般應選擇晴好的天氣,打開門窗讓空氣
洛陽引進新能源解決供暖問題
2013年4月18日從洛陽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洛陽將在敷設供熱管網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入新型能源,逐步解決東區居民的供暖問題。 洛陽市城市區(不含吉利區)供熱面積為1960萬平方米。由于歷史原因,老城區、瀍河回族區集中供熱面積僅有154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僅為
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出爐
國家電投9日宣布,2021年—2022年供暖季即將到來之際,其“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6天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此舉使海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同時,海陽居民住宅取暖費每建筑平方米較往年下調一元錢。 國家電
專家稱南方集中供暖威脅能耗
?????? 據中央氣象臺資料,中國正在經歷28年來最冷的冬天。中國南方多省區低溫天氣持續,普遍缺乏供暖設施的居民叫苦不迭。南方供暖問題被關注。 研究者們稱,學界基本達成共識,南方不宜復制“大而全”的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不然能源供應將面臨巨大壓力,并且成本高昂。 爭論焦點是南方該如何
科研工匠為天宮“嬰兒”定制“供暖外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83.shtm“空間站中剛完成的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非常成功,其中的加熱器單元表現超出我們預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簡稱上海硅酸鹽所)副研究員、上海硅酸鹽所空間材料與應用技術課題組副組長張明
沙塵天氣強弱主要取決于天氣氣候因素
沙塵暴是影響我國北方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這種災害雖不像臺風、地震那樣給人類帶來突發性和毀滅性的災難,但其常年季節性的侵擾,對國民經濟建設造成的損失較大,尤其是大氣沙塵氣溶膠突發性增多和遠距離輸送,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空氣污染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視。 沙塵天氣與沙塵暴 沙塵天氣與沙塵
中醫稱南方冬季濕冷易致多種疾病-供暖比不供好
今年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創近28年來最低。 來自北方一只狼,在南方凍成一只狗。雖說有點夸張,但是在南方,冬天屋外比屋內暖和,沒有一個像北方溫暖的室內環境。 在不供暖的南方,會對百姓的健康會有什么的影響?而如果供暖的話,適應了冬季濕冷天氣的南方人會不會有所不適應?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
28年最低溫引發爭議:供暖“福利”該不該南下
冷!冷!冷!伴隨大范圍雨雪天氣,這個28年來最冷冬天,讓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體會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關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爭議聲再起。 一項2萬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實行半個多世紀的“供暖線”該不該重新劃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一線定南北”:供
北京供暖后首發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
11月23日,北京迎來供暖后的首個“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部分地區首要污染物PM2.5小時濃度超過350微克/立方米。 截至23日10時,北京市35個監測站中,23個站點空氣質量達到“5級重度污染”或“6級嚴重污染”,分布在市區及東南、西南部;此外“3級輕度污染”、“4級中度污染”站
煤炭:供暖季有些“賴床”走勢不容樂觀
?? 國慶長假以前,大約在9月中旬開始,黑色系盤面幾乎全線疲弱,國慶節前焦炭開始下調價格,主要受到鋼焦企業的限產政策不斷發酵。下游焦炭也頻頻下調,多數地方礦庫存開始增多,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本輪焦炭的下調幅度,該地區也最大。目前供需形勢,分析短期煉焦煤走勢如何? 鋼價利好已用盡冷淡“銀十”到來
新型建筑供暖方式讓城市天空更藍
4月11日,在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會舉行的“空氣源熱泵、太陽能與低溫熱水地暖系統的節能能效研究”成果發布會上,一種新的建筑供暖方式面世。 據該協會副會長鄒仲元介紹,這種新型供暖方式是從空氣和陽光中獲取熱源、以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作為末端的供暖系統,可以在不低于-20℃的環境中正常運行,具有
這個供暖季吉林藍天緣何能持續在線
每年10月中下旬,東北地區秋冬季節供暖期開始,燃煤污染物排放增加,加上秸稈焚燒難控以及不利氣象條件等影響,常常“霧霾蔽日”。然而,今年吉林省卻持續“藍天在線”,老百姓的藍天幸福感在這個初冬越來越強。 10月20日-11月30日,吉林全省優良級天數比例為99.2%,同比上升16.7%,全省無中度
北京核心區明年告別燃煤鍋爐供暖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20日表示,2013年北京市將力爭壓減燃煤140萬噸。明年年底前,四環內基本取消燃煤鍋爐集中供熱,中心城區實現無煤化供熱。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統計,2012年北京市壓減燃煤各項任務圓滿完成。初步統計,共削減燃煤70萬噸,相當于一個中型煤礦一年的產量。目前,北京已全面完成東、西
沈陽今年將試水風電清潔供暖
醞釀兩年多,一場“風電供暖革命”已然在北方地區拉開序幕。5月2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獨家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大風電企業的龍源電力,近日與遼寧省有關方面初步達成了法庫縣20萬平方米風電供暖項目意向,成為遼寧省首個風電清潔供暖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運行后,每年可利用棄風電20
我國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花落中廣核
選址華北,采用清華大學NHR200-II低溫供熱堆技術 2月7日,記者從中廣核獲悉,國家能源局組織近期召開北方地區核能供暖專題會,會議同意中廣核聯合清華大學開展國內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深入開展規劃選址、用地用水、應急方案、公眾溝通溝通等論證工作,積極推進項目實施。 據中廣核副總經
甘肅張掖:用地下水“供暖”的奧秘
要說水源熱泵項目,還得從張掖的水資源環境說起。甘肅張掖地處河西走廊,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張掖自古以來便有著綠洲城市的美稱。 張掖市一直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的理念,著力打造“濕地之城”、“戈壁水鄉”。如何既保護好珍貴的水資源,又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成為擺在張掖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淺層地能利用:燃煤替代供暖新實驗
在中國,每至冬季,供熱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北京等地區的供暖期有4個月左右,而東北地區將近6個月。民眾生活中對熱能的需求主要來源于燃煤,而煤炭直接燃燒,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國治理霧霾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形式的燃燒和燃燒后的排放。因此,新時期供暖必須滿足新要求:保證
環境保護部印發緊急通知-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為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做好供暖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環境保護部近日緊急印發《關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部署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各地充分認識做好供暖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積極推進各項重點任務進程,確保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監測數據表明
大雪紛飛——22年最大初雪系人工催生
22年來最早、最大初雪11月1日突襲北京。同時,在11月1日夜間幾乎一夜的六七級大風后,11月凌晨,北京市的最低氣溫跌落到-4℃。截至11月1日14時,此次降雪才慢慢停止。氣象部門的統計顯示,包括京城城區、昌平、順義在內的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均達到了6毫米,為大雪級別,最大的石景山、門頭溝降水量為1
11月以來,東北華北遭遇嚴重空氣污染
環保部12日通報:11月以來,受供暖期污染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東北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 如何讓群眾既溫暖又能見到藍天?近些年遼寧等地做了不少努力,煤改氣、鍋爐拆小并大、污水供熱、工業余熱等探索正積極推進。 今年“雙11”,不少哈爾濱市民的網購清單里都包括口罩
“三管齊下”緩解秋冬季霧霾
盡管霧霾本身是個復雜多源的問題,但其在我國秋冬季高發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緩解我國秋冬季霧霾,還得從這個季節的秸稈焚燒與取暖燃煤排放這兩大排放“元兇”說起…… 燒秸稈與“燒”暖氣 兩大季節性污染源 霧霾有典型的季節性,從夏季進入秋冬季明顯高發。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
惡劣天氣利好煤炭股
昨天午后,煤炭股異軍突起,領漲兩市。截至收盤,山西焦化、美錦能源封漲停,云煤能源上漲4.43%,大有能源上漲3.97%,安泰集團上漲3.81%。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指出,隨著我國經濟見底企穩的信號明確,煤炭行業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另外,受寒潮天氣影響,大范圍降溫或成為煤炭股
沙塵天氣又要來了
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20-21日北京市有大風天氣,21日風力達今年以來最強,并伴有沙塵天氣。北京市氣象臺已于4月20日15時30分升級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15時35分發布沙塵藍色預警信號;20日與北京市森防辦聯合發布森林火險橙色預警。預計,大風主要出現在兩個階段:一是20日下午至23時,有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