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最低溫引發爭議:供暖“福利”該不該南下?
冷!冷!冷!伴隨大范圍雨雪天氣,這個28年來最冷冬天,讓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體會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關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爭議聲再起。 一項2萬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實行半個多世紀的“供暖線”該不該重新劃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一線定南北”:供暖福利線該不該調? 110千伏電線覆冰、地面出現35毫米厚冰凍層、毛竹被冰凍住成片倒地……近期,伴隨著一幕幕的雨雪冰凍圖景出現在貴州、湖南、江西等多地,許多家庭也感受到了多年未遇的冷。“天晴,家里比外面還冷;天陰,里外一樣冷;下雨下雪,冷得心都縮成一團。老人孩子不停咳咳咳,真受罪!”貴陽市民韓女士說。 供與不供,眼下僅有一線之隔——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我國劃分了以秦嶺-淮河為界的“供暖線”。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于或等于5攝氏度的天數大于等于90天,即被界定為集中供暖地區,主要包括華北、東北、西北等地......閱讀全文
專家稱南方集中供暖威脅能耗
?????? 據中央氣象臺資料,中國正在經歷28年來最冷的冬天。中國南方多省區低溫天氣持續,普遍缺乏供暖設施的居民叫苦不迭。南方供暖問題被關注。 研究者們稱,學界基本達成共識,南方不宜復制“大而全”的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不然能源供應將面臨巨大壓力,并且成本高昂。 爭論焦點是南方該如何
要溫暖也要藍天-南方供暖應舍棄“燃煤”老路
“三九”隆冬,全國各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冬天屢屢刷新記錄的低溫,入骨三分的濕寒讓“暖氣南下”的呼聲愈發強烈。南方地區是否需要暖氣?是什么造成了暖氣難以“南下”的窘境?邁過這些“坎兒”需要哪些努力?中新網能源頻道將通過系列報道一一為您解讀。 近
中石化巨資打造首座無煙城-或為南方供暖范本
編者按:今年春節前后,全國中東部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促使國家多部委2月份連發6道治霾令牌。全國兩會上,如何治理霧霾、防止大氣污染也成為最熱提案之一,但截至目前“風吹”似乎仍是霧霾消散的“第一殺手”。中新網能源頻道本周特別推出“聚焦綠色環保”系列,通過對新能源、新產品、新技術的調研,同大
南方低溫盼集中供暖-專家:不可簡單復制北方模式
南方民眾急盼集中供暖 專家:不可簡單復制北方模式 長沙的李女士現在就盼著春節能快點到來,因為她和丈夫、女兒已經計劃好,2月7號前后全家人一起前往北京的弟弟家過年。除了已有3年沒和弟弟一家及母親一起過春節之外,李女士最大的向往和動因就是北京家家戶戶暖暖的室內溫度。“能在有暖氣的地方和親人一起
南方新型供暖材料普及-北方也可用碳纖維地暖
一場寒潮襲來,全國都在降溫,再過幾天就到了供暖期。在長江以南的城市可沒有暖氣,那只能用空調了?當然不是,在蘇浙一帶有種叫做碳纖維地暖的高科技供暖產品已經普遍應用。通上電就能使用,耗電量也不高。這種新型地暖也
中醫稱南方冬季濕冷易致多種疾病-供暖比不供好
今年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創近28年來最低。 來自北方一只狼,在南方凍成一只狗。雖說有點夸張,但是在南方,冬天屋外比屋內暖和,沒有一個像北方溫暖的室內環境。 在不供暖的南方,會對百姓的健康會有什么的影響?而如果供暖的話,適應了冬季濕冷天氣的南方人會不會有所不適應?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
清潔供暖:給藍天“減負”
隆冬臘月時節,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跌破零下十度,但昌平區先鋒家園小區居民石守和的三居室里卻溫暖如春。一進門,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一股暖意,下意識地想把身上的羽絨服脫了,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內氣溫已經達到25度。因為是地熱,所以家里看不到暖氣片,角落里的多盆綠植長勢極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到供暖季,
供暖季,要溫度也要藍天,然而,風電供暖的邏輯成立么
繼東北、西北之后,進入11月上旬,華北的供暖季也開始了。宜人的室內溫度和清潔的室外空氣——當這兩個已矛盾數年的需求被要求在短期內同時滿足時,多項政策措辭如“煤改氣”、“電代煤”、清潔取暖、風/核電供暖等密集出臺,并轉化為以2017年冬季供暖期為沖刺線的各類工程項目。 上個月記者前往河北張家口、
東北首個核電供暖項目即將啟動!計劃供暖24.24萬平方米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瓦。今年冬天,周邊紅沿河鎮的居民通過東北首個核能供暖項目就能用上核能供暖,計劃供暖面積達24.2
供暖工程溫濕度監控
我國北方地區都有很長的冬季供暖期。供暖系統具有熱源、熱力站和用戶三層結構。在空間上有較大距離的分布性。供暖期內,供暖企業往往會收到關于供暖溫度不達標、熱水管線損壞等大量投訴。供暖企業如何做到對問題的提前發現、提前處置,這就需要在關鍵位置部署溫度、流量等監控設備,實時監控各測溫點(可以是居民室內、熱力
28年最低溫引發爭議:供暖“福利”該不該南下
冷!冷!冷!伴隨大范圍雨雪天氣,這個28年來最冷冬天,讓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體會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關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爭議聲再起。 一項2萬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實行半個多世紀的“供暖線”該不該重新劃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一線定南北”:供
洛陽引進新能源解決供暖問題
2013年4月18日從洛陽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洛陽將在敷設供熱管網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入新型能源,逐步解決東區居民的供暖問題。 洛陽市城市區(不含吉利區)供熱面積為1960萬平方米。由于歷史原因,老城區、瀍河回族區集中供熱面積僅有154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僅為
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出爐
國家電投9日宣布,2021年—2022年供暖季即將到來之際,其“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6天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此舉使海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同時,海陽居民住宅取暖費每建筑平方米較往年下調一元錢。 國家電
供暖后如何凈化室內空氣
冬季,北方的人們大多生活在有暖氣的環境中,為更好地保暖,大家基本上都選擇了緊閉門窗,一些慢性病患者更是足不出戶,確保自己安全過冬。由于緊閉門窗,導致室內空氣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干痛、胸悶不適等癥狀。醫生提醒那些怕冷的人,要注意取暖方法。 一是要勤通風,一般應選擇晴好的天氣,打開門窗讓空氣
讓集中供暖更清潔更高效
熱源——積極尋找替代能源 北方集中供暖地區熱源仍以煤為主,但天然氣代替燃煤鍋爐的趨勢不斷增強,隨之而來的天然氣供求關系緊張狀況不容忽視 長久以來,燃煤鍋爐是集中供暖的主要熱能來源。而煤炭燃燒給空氣質量帶來的負擔重,減少煤炭使用量是大勢所趨。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理事長徐偉
“綠色供熱”將成沈陽主流供暖方式
每到采暖期,一根根供暖大煙囪,成為城市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源。今年,這一情況將得到極大緩解。 5月5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創建“藍天工程”,今年沈陽將力推“綠色供熱”――推行新型高效煤粉鍋爐供熱技術,試用天然氣、風電新能源供熱,“綠色供熱”將成沈陽主流供暖方式。 煤粉鍋爐:燃燒效
科研工匠為天宮“嬰兒”定制“供暖外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83.shtm“空間站中剛完成的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非常成功,其中的加熱器單元表現超出我們預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簡稱上海硅酸鹽所)副研究員、上海硅酸鹽所空間材料與應用技術課題組副組長張明
液晶智能窗來了!降溫供暖按需切換
4月19日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的一項成果,在輻射冷卻液晶智能窗構筑領域取得新研究成果。湘潭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鄧媛為論文第一作者,湘潭大學教授謝鶴樓、北京大學教授楊槐、江西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蘭若塵為共同通訊作者,湘潭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謝鶴樓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頭痛中心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52.shtm近日,中國頭痛防控基地及體系建設(廣州站)暨首屆南方醫院頭痛論壇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頭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據悉,該中心將整合多學科資源,通過建設廣東地區標桿性的頭痛規范化診療體系以
沈陽今年將試水風電清潔供暖
醞釀兩年多,一場“風電供暖革命”已然在北方地區拉開序幕。5月2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獨家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大風電企業的龍源電力,近日與遼寧省有關方面初步達成了法庫縣20萬平方米風電供暖項目意向,成為遼寧省首個風電清潔供暖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運行后,每年可利用棄風電20
北京核心區明年告別燃煤鍋爐供暖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20日表示,2013年北京市將力爭壓減燃煤140萬噸。明年年底前,四環內基本取消燃煤鍋爐集中供熱,中心城區實現無煤化供熱。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統計,2012年北京市壓減燃煤各項任務圓滿完成。初步統計,共削減燃煤70萬噸,相當于一個中型煤礦一年的產量。目前,北京已全面完成東、西
甘肅張掖:用地下水“供暖”的奧秘
要說水源熱泵項目,還得從張掖的水資源環境說起。甘肅張掖地處河西走廊,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張掖自古以來便有著綠洲城市的美稱。 張掖市一直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的理念,著力打造“濕地之城”、“戈壁水鄉”。如何既保護好珍貴的水資源,又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成為擺在張掖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煤炭:供暖季有些“賴床”走勢不容樂觀
?? 國慶長假以前,大約在9月中旬開始,黑色系盤面幾乎全線疲弱,國慶節前焦炭開始下調價格,主要受到鋼焦企業的限產政策不斷發酵。下游焦炭也頻頻下調,多數地方礦庫存開始增多,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本輪焦炭的下調幅度,該地區也最大。目前供需形勢,分析短期煉焦煤走勢如何? 鋼價利好已用盡冷淡“銀十”到來
這個供暖季吉林藍天緣何能持續在線
每年10月中下旬,東北地區秋冬季節供暖期開始,燃煤污染物排放增加,加上秸稈焚燒難控以及不利氣象條件等影響,常常“霧霾蔽日”。然而,今年吉林省卻持續“藍天在線”,老百姓的藍天幸福感在這個初冬越來越強。 10月20日-11月30日,吉林全省優良級天數比例為99.2%,同比上升16.7%,全省無中度
新型建筑供暖方式讓城市天空更藍
4月11日,在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會舉行的“空氣源熱泵、太陽能與低溫熱水地暖系統的節能能效研究”成果發布會上,一種新的建筑供暖方式面世。 據該協會副會長鄒仲元介紹,這種新型供暖方式是從空氣和陽光中獲取熱源、以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作為末端的供暖系統,可以在不低于-20℃的環境中正常運行,具有
北京供暖后首發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
11月23日,北京迎來供暖后的首個“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部分地區首要污染物PM2.5小時濃度超過350微克/立方米。 截至23日10時,北京市35個監測站中,23個站點空氣質量達到“5級重度污染”或“6級嚴重污染”,分布在市區及東南、西南部;此外“3級輕度污染”、“4級中度污染”站點各有
淺層地能利用:燃煤替代供暖新實驗
在中國,每至冬季,供熱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北京等地區的供暖期有4個月左右,而東北地區將近6個月。民眾生活中對熱能的需求主要來源于燃煤,而煤炭直接燃燒,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國治理霧霾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形式的燃燒和燃燒后的排放。因此,新時期供暖必須滿足新要求:保證
我國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花落中廣核
選址華北,采用清華大學NHR200-II低溫供熱堆技術 2月7日,記者從中廣核獲悉,國家能源局組織近期召開北方地區核能供暖專題會,會議同意中廣核聯合清華大學開展國內首個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深入開展規劃選址、用地用水、應急方案、公眾溝通溝通等論證工作,積極推進項目實施。 據中廣核副總經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副書記曹瑞被查
中新網9月3日電據“南粵清風”微信公眾號消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副書記曹瑞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孫劍出任南方醫院院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76.shtm2月18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官方網站顯示,孫劍已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此前,其任該醫院副院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