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方法介紹
1.患者一般取仰臥位,或根據病灶穿刺部位選取側臥位或俯臥位。 2.先用普通探頭掃查,初步確定穿刺點,用色筆做好皮膚標記。 3.對穿刺區域進行皮膚常規消毒。鋪消毒巾,換用已消毒的穿刺探頭。再次確定穿刺點和穿刺角度,將穿刺引導線對準穿刺取樣目標,估測穿刺深度。 4.用1%利多卡因溶液5ml對皮膚、皮下、胸腹壁肌肉、胸膜或腹膜逐層浸潤麻醉。 5.在局麻部位將帶針芯的引導針刺入胸腹壁軟組織(勿刺破胸膜或腹膜),然后重復用消毒探頭及導向器瞄準穿刺目標,注意初步固定探頭和導針穿刺方向。 6.取出導針針芯,通過導針插入穿刺針,穿刺針尖勿穿透胸腹膜。 7.當屏幕上目標顯示最清晰時,囑患者屏住呼吸,將超聲引導線對準目標并充分固定探頭與穿刺的角度。將穿刺針迅速推進,直至針尖強回聲進入病灶或腫塊邊緣預定的穿刺位置。 8.手動負壓抽吸,以肝穿刺為例。提拉配套活檢針的針栓后,在患者屏氣條件下,迅速將針推入腫塊內2~3cm,停頓1~2s,......閱讀全文
關于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方法介紹
1.患者一般取仰臥位,或根據病灶穿刺部位選取側臥位或俯臥位。 2.先用普通探頭掃查,初步確定穿刺點,用色筆做好皮膚標記。 3.對穿刺區域進行皮膚常規消毒。鋪消毒巾,換用已消毒的穿刺探頭。再次確定穿刺點和穿刺角度,將穿刺引導線對準穿刺取樣目標,估測穿刺深度。 4.用1%利多卡因溶液5ml對皮
關于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基本介紹
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適用于: 1.經影像學檢查發現的腹部腫物或局限性病變,需明確其病理組織學診斷者。 (1)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顯著增高。 (2)直腸指診發現前列腺硬結,或指診陰性仍不能排除前列腺癌遠處轉移者。 3.臨床內科、兒科、腎病科醫師送檢的肝腎實質彌漫性病變,需明確其病理組
關于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注意事項介紹
1.嚴格掌握適應證,穿刺術前核實有無出血傾向等有關檢查。 2.患者接受穿刺前,必須由本人或委托的監護人對超聲引導穿刺申請單表示同意并簽字(注:申請單上應注明特定臟器穿刺活檢可能產生的相應的穿刺并發癥,如:出血、感染、氣胸、咯血、血尿、便血、血精等)。 3.穿刺點和穿刺途徑的選擇原則,以肝穿刺
關于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準備工作介紹
1.超聲診斷儀一般采用扇掃或小凸陣探頭,附加導向裝置。也可采用普通凸陣探頭或線陣探頭,附加導向裝置。胸腹部采用3~5MHz,淺表部位宜采用5~7MHz以上的探頭。經直腸前列腺活檢,采用5~9MHz端射式腔內探頭。 2.備手動負壓抽吸式“配套活檢針”,如Surecut針或SonopsyC1針。有
簡述超聲引導組織學穿刺活檢術的禁忌癥
1.具有出血傾向和凝血機制障礙者。 2.中等量以上腹水。 3.嚴重阻塞性黃疸。 4.一般情況差,惡液質、心肺功能不全或檢查難以合作者。 5.位于肝包膜下較大的肝癌和血管瘤,穿刺針無法先通過一段非腫瘤的肝實質者。 6.疑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者。 7.穿刺途徑難以避開肺、膽囊、肝外膽管以及
關于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方法介紹
首先行穿刺區域常規消毒后鋪無菌巾,并行穿刺局部浸潤麻醉。(注意麻醉時,不要刺傷肺組織)。肺穿刺活檢可分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及切割針穿刺組織學檢查。 1.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先將穿刺針刺入皮膚后沿術前影像學所定的穿刺部位、方向及深度,緩慢進針(能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最為理想),直至進入預定穿刺目標后
關于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準備介紹
1.選擇穿刺針 (1)細胞學檢查穿刺針:常選用22、21、20G細針(相當于國產7、8、9號針),長度12和15cm較適用。 (2)組織學檢查穿刺針:選用秦氏多孔倒鉤活檢針或槽式針。外徑0.9~1.2cm,長度可選用15cm和18cm二種。 2.穿刺體位 根據病變位于前胸壁或后胸壁可采取:
關于淋巴結穿刺活檢術的方法及內容介紹
1、腹膜后淋巴結腫大根據解剖部位和大小,采取仰臥位從腹前壁穿刺或采取俯臥位從脊突旁斜行穿刺。表淺淋巴結腫大作局部直接穿刺。穿刺行徑應避開實質臟器和大血管。從腹前壁穿刺應采用細針。 2、根據CT、B超顯示的腫大淋巴結位置,選擇穿刺點和穿刺行徑。 3、常規消毒欲穿刺的部位,穿刺者左手拇指、示指及
關于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病癥信息介紹
病理學診斷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1886年美國學者Menetrier首次用肺穿刺術診斷肺癌。經皮穿刺肺活檢(PALB)及縱隔穿刺活檢為胸內腫物提供了直接、簡便、快速的病理學診斷方法,一般陽性診斷率為80%,國內于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應用。 PALB能夠廣泛開展的三大要素是: ①準確的病灶定位
關于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術前準備介紹
1.根據影像檢查(胸部正側位胸片、病變斷層片、CT片等)判斷肺部病灶的位置,計劃及選擇病變距體表最近的穿刺途徑。 2.術前應了解患者的凝血指標及心肺功能情況。 3.向患者介紹檢查過程、如何配合及控制呼吸。 4.術前常規給予小劑量解痙、鎮靜藥(阿托品、苯巴比妥等)。 5.準備好定位穿刺儀器
關于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基本信息介紹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進展和細胞學診斷技術的提高,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對經非侵入性檢查如X線B超、痰脫落細胞學檢查不能確定肺部腫塊性質時行此檢查對絕大多數患者能迅速獲得病理學診斷。主要適用于肺部周圍型、局限性塊狀、結節狀及浸潤性病變,特別對肺癌患者,全身情況差或有其它原因不能行開胸探查
關于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禁忌癥介紹
1.影像學提示為中心型肺癌而聲像圖顯示不清者。 2.有嚴重出血傾向者。 3.近期有嚴重咯血、劇烈咳嗽、呼吸困難或患者不能合作者。 4.有嚴重肺氣腫、肺淤血和肺心病者。
關于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注意事項介紹
1.術前準確的定位并選擇好最佳進針途徑與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關鍵,尤以較小肺部腫塊更為重要。 2.穿刺取樣要求在舯瘤實質性區域才能獲得滿意結果,若取樣于腫瘤壞死區域易造成假陰牲。同時此檢查對肺中心型病變成功率低。 3.為避免氣胸、出血等并發癥及少見的空氣栓塞,穿刺盡可能選用細針,不可盲目多次
關于淋巴結穿刺活檢術的簡介
淋巴結穿刺活檢術指的是一種醫療手段。 1、淋巴結局部有明顯炎癥反應或即將潰爛者,不宜穿刺。具有輕度炎癥反應而必須穿刺者,可從健康皮膚由側面潛行進針,以防瘺管形成。 2、刺入淋巴結不宜過深,以免穿通淋巴結而損傷附近組織。 3、穿刺一般不宜選用腹股溝淋巴結。
關于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簡介
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是胸外科的一種檢查項目,適用于常規方法不能病理確診的肺部球形病灶及彌漫性病變;病變深在,不宜外科活檢者;為晚期腫瘤放療、化療患者作治療效應的病理動態觀察。 經皮細針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組織檢查;經皮肺、縱隔穿刺活檢;經皮肺及縱隔穿刺活檢;經皮肺
關于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并發癥介紹
早期Jones報道各種針刺肺活檢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1.6%~62%,常見并發癥有氣胸、空氣栓塞、出血、穿刺針道種植播散等。穿刺死亡率為0.1%~1.3%。1994年Szolar報道細針穿刺肺活檢(FNB)89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4.7%,無一例致死性并發癥,提示PALB變得越來越安全。PALB
關于淋巴結穿刺活檢術的準備工作介紹
1.患者準備 (1)穿刺前查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原時間。 (2)術前禁食4~6h。咳嗽者口服鎮咳劑,精神過于緊張者服鎮靜藥。 (3)盆腔淋巴結穿刺活檢前需充盈膀胱,口服造影劑顯示腸道。作CT增強掃描以區分淋巴結和血管、腸道。 2.器械和藥物準備 穿刺活檢包,包括消毒手術洞巾
關于肝活檢組織學診斷介紹
完整的病理學評估包括脂肪肝的類型、肝腺泡累及部位以及脂肪肝的病理分型和分期三方面。 根據肝細胞內脂滴直徑可將脂肪肝分為小泡性和大泡性兩大類型,前者可為后者的早期或恢復期表現,但典型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起病,而大泡性脂肪肝常為慢性隱匿性發生。各種病因所致肝細胞脂肪變在小葉內分布范圍不一,但通常
淋巴結活檢的穿刺術的介紹
1.淋巴結穿刺取得抽出液制作出涂片細胞學或病原學檢可以協助診斷導致淋巴結腫大的有關疾病,如感染(細菌、病毒、真菌、蟲),結核病及白血病、淋巴瘤、惡組、轉移癌等。 2.操作步驟:選擇適于穿刺的腫大的淋巴結→常規消毒皮膚及術者手指→用左手示指及姆指固定淋巴結→右手用18-19號針頭干燥注射器針狀沿
肺腫塊穿刺活檢術的適應癥介紹
肺腫塊穿刺活檢術適用于: 對于影像學能夠顯示的各種肺部占位性病變均可在其引導下行穿刺活檢。尤為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 1.臨床及影像學檢查高度懷疑為肺部的惡性腫瘤,由于有手術禁忌不宜手術及拒絕手術治療者,或腫瘤已有轉移臨床選擇化療或放療方案需明確病理組織學分類者。 2.肺外周型腫塊,行纖維支
關于股靜脈穿刺術的方法介紹
(1)患者取仰臥位,大腿稍外展、外旋。 (2)碘伏消毒雙側腹股溝區,上至臍水平,下至膝蓋,兩側至腋中線,以便在一側穿刺不成功后改穿另一側。 (3)觸摸股動脈搏動,在股動脈內側1cm、腹股溝韌帶下2~3cm處作為股靜脈穿刺部位。 (4)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5)在穿刺點皮膚做一小切
頸部淋巴結活檢術與淋巴結穿刺活檢術的區別?
頸部淋巴結活檢術是局麻下手術把淋巴結切除然后送病理檢查.淋巴結穿刺活檢術是用穿刺針從淋巴結上抽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前者創傷大,但結果準確,有時還起到治療作用.后者創傷小,但由于取的組織少,有時結果欠準確.
彩色超聲多普勒引導下右頸內靜脈穿刺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傳統的頸內靜脈穿刺主要依靠解剖標志,穿刺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操作者的技術與經驗,以及患者的自身情況。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是有創性操作,在穿刺操作過程中常會損傷頸內靜脈周圍組織,出現一些相關并發癥.在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是采用超聲無創定位技術,對血管進行精確定位,在直視下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1]
關于經皮穿刺肺活檢的優勢介紹
經皮肺穿刺活檢操作簡單,診斷率高,除了常用的帶電視屏幕的X光機,CT,或“B”型超聲波儀以外,不需其他特殊設備。整個操作在10分鐘內完成,涂片細胞學檢查可在短時間內報告結果。這些是較之痰細胞學和支氣管鏡毛刷脫落細胞學檢查更為優越的一種方法。從我們自己的經驗看,經皮肺穿刺活檢,若定位準確,操作方法
關于術中活檢的目的介紹
①確定病變性質,以便決定手術方案。如對一個性質不明的病變,在手術臺上取病變送檢,等20~30分鐘,如冷凍切片診斷為炎性或良性腫瘤,則手術范圍很小即可;如為惡性,則立即做擴大切除的根治術。 ②了解病變,特別是惡性腫瘤的生長、擴散情況,如浸潤的范圍、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以及手術切除的邊緣組織有否
概述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手術步驟
1.準備立體定位穿刺 (1)根據胸部平片、體層攝片或CT片,初步選定距病變最近的穿刺徑路,通常可取:前路、后路、側路或頸路。 (2)采用“肺癌早期診斷立體定位儀”,對肺部病灶實行三平面交叉立體定位。 2.肺部病灶立體定位 以右上肺病灶取左側臥位、后路穿刺定位為例,介紹穿刺定位有關操作。
簡述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適應癥
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適用于: 1.常規方法不能病理確診的肺部球形病灶及彌漫性病變。 2.病變深在,不宜外科活檢者。 3.為晚期腫瘤放療、化療患者作治療效應的病理動態觀察。 4.肺或縱隔內病變,患者不愿或不適合手術治療,為確定病理類型選擇合理治療方案。 5.為腫瘤實驗研究取材培養建
簡述經皮肺穿刺及縱隔穿刺活檢術的禁忌癥
1.難以控制的咳嗽,不能合作者。 2.有出血素質者。 3.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4.X線檢查病灶影像不清者。 5.臨床疑為肺包囊蟲病者。 6.病灶附近疑有血管性病變(血管瘤、動靜脈瘺)者。
關于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的方法介紹
1.術前、術中應準確進行,病灶定位診斷,包括仔細閱讀X線胸片、CT片、術中進行多軸位透視,認真仔細觀察、確認活檢鉗進入病灶中。 2.麻醉要求比常規纖支鏡檢查高,要保證患者能較安靜地接受檢查。因此術前一般使用鎮靜藥。 3.體位 多選用仰臥位,病情需要者亦可選用半臥位或坐位。 4.插入途徑 一
關于經皮穿刺肺活檢的禁忌癥介紹
1.病變附近有嚴重肺氣腫、肺大皰者; 2.懷疑有血管病變如血管瘤、肺動靜脈瘺; 3.懷疑肺內囊性病變如肺包蟲病; 4.患者系出血素質,有凝血機制障礙或正在抗凝治療中; 5.患者不合作,不能控制咳嗽,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動脈高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