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的癥狀體征
一、室性早搏(室早) 室性期前收縮常無與之直接相關的癥狀;每一患者是否有癥狀或癥狀的輕重程度與期前收縮的頻發程度不直接相關。患者可感到心悸,類似電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償間歇后有力的心臟搏動。 聽診時,室性期前收縮后出現較長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縮之第二心音強度減弱,僅能聽到第一心音。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靜脈可見正常或巨大的a波。 二、室性心動過速(室速) 室速的臨床癥狀輕重視發作時心室率、持續時間、基礎心臟病變和心功能狀況不同而異。非持續性室速(發作時間短于30秒,能自行終止)的患者通常無癥狀(圖3-3-24)。持續性室速(發作時間超過30秒,需藥物或電復律始能終止)常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障礙與心肌缺血。臨床癥狀包括低血壓、少尿、暈厥、氣促、心絞痛等。 聽診心律輕度不規則,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縮期血壓可隨心搏變化。如發生完全性室房分離,第一心音強度經常變化,頸靜脈間歇出現巨大a波。當心室搏動逆傳并持續奪獲心房,心房與......閱讀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的癥狀體征
一、室性早搏(室早) 室性期前收縮常無與之直接相關的癥狀;每一患者是否有癥狀或癥狀的輕重程度與期前收縮的頻發程度不直接相關。患者可感到心悸,類似電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償間歇后有力的心臟搏動。 聽診時,室性期前收縮后出現較長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縮之第二心音強度減弱,僅能聽到第一心音。橈動脈搏動
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與癥狀體征
病因 (一)室性早搏(室早) 老年人室早的發生率為70%—80%。室早數目隨增齡而增加,但復雜性室早并不相應增多,較高級別室早(Lown分級)的老年人心電圖異常檢出率較高。常伴心肌肥厚、梗死等異常表現。室性早搏作不同情況下具有完全不同的臨床意義和預后,與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心臟病種類和心功能狀
室性心律失常的癥狀體征及診斷
癥狀體征 一、室性早搏(室早) 室性期前收縮常無與之直接相關的癥狀;每一患者是否有癥狀或癥狀的輕重程度與期前收縮的頻發程度不直接相關。患者可感到心悸,類似電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償間歇后有力的心臟搏動。 聽診時,室性期前收縮后出現較長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縮之第二心音強度減弱,僅能聽到第一心音
小兒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癥狀體征
可發生在胎兒期,至青少年期始發病。本病好發于男性,40歲以前診斷本病的患者中,80%以上為男性。好發年齡平均30歲左右。臨床表現與病變范圍、部位及發病年齡有關,有3類癥狀: 1.右心衰竭 以嬰幼兒多見。 2.心律失常 反復發作左束支阻滯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因運動時出現心悸、胸悶、黑矇等不適
變形性骨炎的癥狀體征
癥狀 多數常無癥狀,呈隱匿起病。癥狀有疼痛,僵硬感,易疲勞,骨畸形,頭痛,聽力減低,頭顱增大。Paget骨痛是深部酸痛,偶為劇痛,夜間可加重。疼痛也可由神經受壓引起或與骨關節炎有關。決定于病變范圍和部位、單骨性或多骨性、有無畸形及合并癥等。本病好發于中軸骨,但任何骨骼均可被累及。常有疼痛。患者
氣候性鼻炎的癥狀體征
鼻內發干,鼻腔分泌物減少,發癢、灼熱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覺一般不減退。 鼻粘膜杯狀細胞減少或消失致鼻粘膜干燥,但鼻粘膜和鼻甲骨均無萎縮,鼻分泌物也無臭味。因鼻、咽粘液腺體萎縮,鼻分泌減少之故,鼻涕過于粘稠,粘于粘膜上,不易擤出,有時帶血或血痂。 鼻內有刺癢感或異物感,經常引
類脂性腎病的癥狀體征
兒童 兒童高峰年齡在2~6歲。成人以30~40歲多見,60歲以上病人的腎病綜合征中,微小病變性腎病的發生率也很高。兒童中男性為女性2倍,成人男女比例基本相似。約1/3病人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起病大多較急,典型病例首發癥狀多為明顯的腎病綜合征,占兒童腎病綜合征的90%,成人的20%。血壓
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單純部分性發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 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min,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意識保留,除非繼發復雜部分發作或強直陣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4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
腎性骨病的癥狀體征
在兒童或少年,疾病表現為發育不良、肌肉軟弱;行走時呈鴨步態,有膝外翻或內翻;骨干骺端或肋骨軟骨交接處腫大,股骨上端骨骺滑脫;嚴重者可引起股骨頸纖維性骨炎。成人表現為骨軟化癥狀,在路塞(Looser)變性區有壓痛。 腎性骨病進行緩慢,出現癥狀時已經是其晚期了,臨床上以骨痛,骨折,骨變形為主要特征
室性心律失常的概述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導致室顫、猝死等嚴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時明確診斷,判斷室速的原因、誘因及對預后的影響并及時處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檢查
心電圖檢查、心臟電生理檢查、運動試驗、 其他檢查 心室晚電位、心電圖頻譜分析、心室率變異分析、運動心電圖和傾斜試驗都有助于復雜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診斷。此外,超聲心動圖、心臟X線、ECT、CT和MRI等對于器質性和非器質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
丘疹性血管增生的癥狀體征
丘疹性血管增生 丘疹性血管增生 本病多發于老年人的面部和軀干,損害為淡紫色血管性丘疹,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3mm,質軟,壓之可褪色,數目2~30個不等。
膽汁性肝硬化的癥狀體征
診斷依據:①中年以上婦女皮膚明顯瘙癢肝大黃瘤;②血清總膽固醇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輕中度升高堿性磷酸酶增高膽酸濃度增加;③IgM升高抗線粒體抗體陽性且滴度高如能穿刺取得組織學證據則更有助于確診。 1.早期 癥狀僅有輕度疲乏和間歇發生的瘙癢1/2有肝腫大1/4有脾腫大血清堿性磷酸酶及γ-GT升高常
性幼稚病的癥狀體征
1.首先觀察、測試患者智力程度和精神狀況,檢查患者的身體發育、四肢與軀干的比例,五官的位置。注意檢查患者的第二性征的發育、特別是女性乳房不發育,男性出現乳房發育等。 2.檢查外生殖器的發育情況:男性的陰莖大小、睪丸的大小,質地,女性的大小陰唇的發育是否正常。
丘疹性血管增生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于老年人的面部和軀干,損害為淡紫色血管性丘疹,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3mm,質軟,壓之可褪色,數目2~30個不等。
傳染性黃疸的癥狀體征
潛伏期2~20日(通常7~13日),本病的特征為兩階段性。第一階段為敗血癥期,起病突然,有頭痛,嚴重肌痛,寒戰和發熱。結膜充血是其特征,通常在第3或第4天出現。肝腫大和脾腫大不常見。本階段可持續4~9日,可有反復的寒戰和發熱,體溫常高達>39℃。隨后退熱,在病程的第6至第12日開始第二階段,也稱
簡述中樞性眩暈的癥狀體征
⑴眩暈可為旋轉性或非旋轉性,持續時間較長(數天、數周或數月),程度不定,一般較輕,有時可進行性加重,與頭和身體的位置變動無關。 ⑵可無耳部癥狀,前庭其他癥狀也不一定齊全。植物神經反應的程度與眩暈不相協調。 ⑶多伴有其他腦神經、大腦或小腦癥狀。眩暈發作時可有意識喪失。 ⑷自發性眼震粗大,為垂
轉移性肝癌的癥狀體征
肝臟轉移癌早期可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晚期其癥狀和體征與原發性肝癌相似,但因無肝硬化,常較后者發展緩慢,癥狀也較輕。早期主要為原發灶的癥狀,肝臟本身的癥狀并不明顯,大多在原發癌術前檢查、術后隨訪或剖腹探查時發現。隨著病情發展,腫瘤增大,肝臟的癥狀才逐漸表現出來,如肝區痛、悶脹不適、乏力、消瘦、發熱
蛔蟲性腸梗阻的癥狀體征
蛔蟲性腸梗阻早期多為部分性。表現為陣發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有時吐出或便出蛔蟲等癥狀。腹痛多呈絞痛性質。查體時,腹肌緊張不明顯,多數病人在臍周或右下腹摸到條索狀或香腸樣腫塊,指壓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竄動感,腫塊可有輕度移動。晚期可出現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腸末端。
概述鏈球性咽炎的癥狀體征
*發熱 *吞咽困難 *咽痛 *聲音嘶啞 *咽部異物感 本病起病急,全身及咽部癥狀較重,體溫多在38~40℃,血液檢驗:白細胞增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著。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此病較容易。但應注意并發癥的診斷及與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癥狀相鑒別,對小兒尤其重要。 感染發生后,粘膜急性充血腫脹,粘液腺
肝性脊髓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于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癥表現突出。多數患者有反復的上消化道出血、門-體靜 肝性脊髓病脈分流術和脾腎靜脈吻合術后。無手術史者,常有明顯的腹壁靜脈曲張,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門-體靜脈分流。肝性脊髓病癥狀出現的時間,通常是在門-體腔靜脈吻合術后或脾腎靜脈吻合術后4個月至10年;
簡述竇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的癥狀體征
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大多無癥狀,發作持續時間短,最長為30s。有時發作時有心悸,可反復發作。多見于年輕人或中年人,無臨床器質性心臟病依據。大多于緊張或運動時出現室性心動過速。竇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也多見于年輕人,年齡大多為20~40歲(11~56歲),平均年齡為36.9歲。病程不等,平均為
室性心律失常的基本介紹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室顫動(室顫)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導致室顫、猝死等嚴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時明確診斷,判斷室速的原因、誘因及對預后的影響并及時處理。老年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就象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案
對室早患者應在病因治療基礎上,使用利多卡因、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減少室早的級別和數目,以降低猝死的危險性,對于良性室早,無正者通常不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有癥狀且影響生活和工作者可選用副作用較小的抗心律失常藥如美西律、β受體阻滯劑、目的在于減輕癥狀而不是完全消除室早。對室速患者治療除針對病因
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介紹
(一)室性早搏(室早) 老年人室早的發生率為70%—80%。室早數目隨增齡而增加,但復雜性室早并不相應增多,較高級別室早(Lown分級)的老年人心電圖異常檢出率較高。常伴心肌肥厚、梗死等異常表現。室性早搏作不同情況下具有完全不同的臨床意義和預后,與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心臟病種類和心功能狀況等有關
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一直是我們心臟醫師臨床處理的棘手問題,主要的手段有,藥物、ICD、導管消融等。??? 1 藥物??? 1.1 新抗心律失常藥物:藥物治療主要是抗心律失常藥物(AAD)應用時常會遇到無效或效果不佳的問題,而且還受限于其致心律失常和其他副作用,特別是其
著色性干皮癥的癥狀體征
一些常見的著色性干皮癥病征︰ 短時間暴露于陽光下即嚴重曬傷并持續幾個星期 幼兒時期會出現雀斑 皮膚有黑色斑點 皮膚過度干燥 眼睛對陽光敏感,容易受刺激、充血 于極微的陽光下出水泡或雀斑 皮膚、嘴唇、舌頭等過早老化 15%~20%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損害 患者平均壽命不到20歲
低鈣性白內障的癥狀體征
1.視力下降; 2.晶狀體混濁為無數白點或紅色、綠色、藍色微粒結晶分布于產前后皮質,可呈現輻射狀或條紋狀,混濁區與晶狀體囊之間有一透明邊界,嚴重者可迅速形成晶狀體全混濁; 3.嬰幼兒常有繞核型白內障。
概述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趾等,病灶多位于中央溝前,如發作后遺留暫時性局部肢體無力或輕偏癱(O.5~36h消除),稱為Todd癱瘓。 ②杰克遜(Jackson)發作:局灶性運動性發作沿腦皮質運動區逐漸擴展,臨床表現(最常
核性白內障的癥狀體征介紹
初期晶狀體核呈黃色渾濁,但很難與核硬化相鑒別。核硬化是生理現象,是由于晶狀體終身生長,晶狀體核密度逐漸增加,顏色變深,透明度降低所造成的,但對視力無明顯影響。散瞳后用徹照法檢查,在周邊部環狀紅色反光中,中央有一盤狀暗影。眼底檢查僅可由周邊部看清眼底。由于晶狀體核屈光力增加,可發生近視。遠視力的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