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椎管狹窄癥的實驗室檢查
其他如血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血清堿性磷酸酶、血鈣、血磷、氟化物檢查正常,這些檢查有鑒別診斷意義。應常規檢查血糖、尿糖,因后縱韌帶骨化患者有時合并糖尿病,未經治療會增加手術的危險性。......閱讀全文
二期經皮全內鏡下減壓治療鉗夾型胸椎管狹窄癥病例...2
二期手術? ??透視定位胸椎T10/11間隙、兩椎椎弓根投影、椎板間隙等并作皮膚標記。用18號穿刺針與椎間隙水平呈10°夾角,于T10/11中線向左旁開約6CM為皮膚進針點(圖4a、b)。用0.75%利多卡因注射液逐層浸潤麻醉,到達椎弓根內側線T11椎后上角(圖4c、d)。切開約0.7CM皮膚,在透
關于腰椎管狹窄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腰椎椎管狹窄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導致相應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它是導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見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稱腰椎椎管狹窄綜合征,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靜或休息時常無癥狀,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等癥狀,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
關于頸椎管狹窄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頸椎管狹窄的概念顧名思義為頸椎管各個方向徑線減小,或者說容積減小。頸椎管狹窄可減少脊髓和神經的有效空間和血供,引起功能障礙。因此頸椎管狹窄癥,是引起椎管狹窄脊髓壓迫的各種疾病的統稱,不是單一特定的疾病。
椎管狹窄的病因分析
發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先天性發育畸形,主要為先天性小椎管,特點是多節椎管發病,起病較早,神經功能癥狀明顯; ②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骨化導致椎管內容積減小; ③側隱窩狹窄和椎間盤病變,對應節段的椎管狹窄; ④創傷后骨折、椎體滑脫; ⑤醫源性狹窄,頸胸腰椎手術后脊柱不穩
胸椎間盤突出癥的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為首選;據報道20%~50%的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椎管內有鈣化的椎間盤 (2)脊髓造影:用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如不先行脊髓造影而直接用CT檢查,將會弄錯受損脊髓的準確節段
經硬膜入路環形減壓胸椎管狹窄前方致壓物病例分析
從脊髓前方壓迫引起的胸椎管狹窄(TSS)的原因有胸椎間盤突出(TDH)、胸椎后縱韌帶骨化(OPLL)、胸椎后緣骨贅等,臨床癥狀兇險且呈進行性加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目前認為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因操作難度大,易出現脊髓損傷甚至癱瘓等嚴重術后并發癥,盡管治療TSS的手術技術不斷進步,但標準手術方
椎管狹窄的鑒別診斷介紹
1.脊柱脊髓腫瘤 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背痛常為首發癥狀,可出現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及四肢無力、截癱等神經根、脊髓受壓表現。 2.運動神經元病 臨床以上、下運動神經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包括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及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一般無感覺異常及大小便障礙。 3.血
治療椎管狹窄的方式介紹
1、非手術治療 (1)臥床休息。 (2)持續牽引。 (3)理療、推拿、按摩。 (4)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或激素硬膜外注射。 (5)痛點封閉。 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繼續加重,疼痛。大小便出現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需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1)頸椎管狹窄①前路手術:如頸椎前入路
經皮內窺鏡下治療胸椎管黃韌帶骨化癥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患者,男,64歲,雙下肢麻木無力不能行走1年余,于2016年4月8日入院。自訴“無誘因出現雙下肢麻木無力,逐漸不能下床行走”。體格檢查:頸部無明顯不適,雙上肢無明顯麻木,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腕屈伸肌力5級,腱反射正常。T10,11水平棘突間隙壓痛,雙側下肢踝關節陣攣,雙側屈髖肌力、股
簡述腰椎管狹窄臨床癥狀
間歇性跛行在中央型椎管狹窄或狹窄較重者多見,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緩解,方能繼續行走。隨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 腰椎管狹窄患者的癥狀多,但體征較少或較輕,特別在休息后更難查到陽性體征,這是本病的特點。直腿抬高及直腿抬高加強
椎管狹窄的基本信息介紹
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是各種原因引起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導致疼痛、麻木、肢體無力、跛行、大小便障礙等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椎管狹窄從狹窄部位上分為:頸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及腰椎管狹窄。從病因上主要分為先天性椎管狹窄及后天獲得性椎管狹窄。
簡述椎管狹窄的臨床表現
1.頸椎管狹窄 (1)疼痛、麻木頸椎管狹窄常出現頸部疼痛,多為酸痛、脹痛。四肢的感覺麻木,上肢放射痛,可有放電樣及燒灼樣疼痛。 (2)肢體活動、大小便功能障礙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嚴重狹窄輕微外力影響下可出現截癱、大小便失禁等。會陰區麻木,性功能下降。 2.胸椎管狹窄 胸椎管狹窄常出現胸背
胸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檢查介紹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檢查 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間盤退變性改變:椎體邊緣的唇樣增生、硬化、椎間隙變窄、間盤鈣化,小關節突增生、硬化是常見表現,最重要的是間盤鈣化,尤其是突入椎管內的鈣化。②脊髓造影 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③
檢查胸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介紹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間盤退變性改變:椎體邊緣的唇樣增生、硬化、椎間隙變窄、間盤鈣化,小關節突增生、硬化是常見表現,最重要的是間盤鈣化,尤其是突入椎管內的鈣化。 (2)脊髓造影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
腰椎管狹窄癥術后大面積腦梗死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腦梗死是圍術期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病率低,但致死率、致殘率高。本文回顧2015年我科一例腰椎手術患者術后發生腦梗死的診治經過,分析原因,探討預防措施。?病例資料:患者,男,63歲,主因腰痛10年余,加重伴右下肢疼痛5d入院。患者10年前勞累后出現腰部疼痛,休息后疼痛逐漸緩解。此后
經皮脊柱內鏡處理雙節段腰椎管狹窄癥合并椎管內骨...2
病例3? ?臨床資料:男,34歲,因“L4~5經皮內鏡術后2年,雙臀部及右下肢疼痛6個月”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因久站、久坐后左小腿外側疼痛麻木,在我院診斷L4~5椎間盤突出癥,并行PELDL4~5髓核摘除術。入院前6個月患者出現雙臀部及右小腿內側疼痛、麻木,行走后加重,平臥休息可緩解。查體:下腰部輕
經皮脊柱內鏡處理雙節段腰椎管狹窄癥合并椎管內骨...1
腰椎管狹窄癥">椎管狹窄癥(LSS)包括發育性椎管狹窄和繼發性椎管狹窄,繼發性椎管狹窄原因包括退變性椎管狹窄、椎管內骨化所導致的狹窄、腫瘤性狹窄和外傷性狹窄等。骨化性疾病導致的繼發性LSS包括椎體后緣離斷(PRAS),后縱韌帶、纖維環、黃韌帶的骨化或鈣化等。目前經皮脊柱內鏡技術(PED)已逐漸成為治
一例胸椎管內痛風石致脊髓壓迫病例分析
?患者男,27歲,右利手,以"雙下肢無力1周"由外院轉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入院前1周,患者雙下肢力量呈進行性下降,活動受限,至入院時已不能行走,無小便失禁或潴留,乘平車入病房。?既往痛風病史4年,否認外傷和腫瘤病史。入院體格檢查:體型肥胖,體質量約110 kg,體質指數(BMI)3
一例腰椎管狹窄癥合并黃韌帶囊腫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69歲,主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伴間歇性跛行5個月,加重2個月”于2016年11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左下肢疼痛,以左臀部及大腿外后側為重,為間斷性鈍痛,5個月前出現間歇性跛行,4個月核磁檢查:L4,5間盤水平左側黃韌帶內見一小類圓形長T1長T2信號影,邊界清晰,硬膜囊受壓(
益腎通痹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腰椎管狹窄癥,是繼發于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膨出合并骨贅和關節突關節的變化,導致椎管內、血管和神經結構的壓迫,引起的癥狀和體征[1-2]。典型的臨床癥狀是行走時出現臀部的疼痛、間接性跛行。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干預[3],硬膜外藥物注射治療也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4]。手術的目的是解除硬膜囊受壓,硬膜外
一例胸椎管內血管周細胞瘤致脊髓壓迫癥病例分析
血管周細胞瘤(HPC)又稱血管外皮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源于軟組織血管外皮細胞或未分化的間質細胞且具有侵襲性的中間型腫瘤。HPC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以深部軟組織多見,神經系統的HPC較為少見,而源于椎管內的HPC更為罕見。我院于2014年11月收治了1例T4~T7范圍椎管內HPC導致脊髓壓迫癥的患者
一例胸椎管內巨大囊腫病例分析
椎管內囊腫好發于腰骶部,大多體積較小,進展緩慢,絕大多數無明顯臨床癥狀。囊腫體積巨大且位置較高者極為罕見,其常壓迫脊髓及神經根引起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甚至出現不全癱等嚴重后果。2015年3月我們收治1例胸椎管內硬膜外巨大囊腫患者,現總結診療經驗。報告如下。病例介紹患者男,35歲。因“左下肢無力1年
胸椎管內支氣管源性囊腫病例分析
椎管內囊腫是椎管內的-種少見占位性病變,可發生于任何節段,其中以頸段和上胸段較多見,好發于脊髓腹側,可引起所在脊髓節段的相關癥狀,最終確診靠病理診斷。早發現、早手術、術后及時康復治療是此類病變的治療原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脊髓亞專業組收治1例支氣管源性囊腫,取得不錯效果,報告如下。?1.臨
一例僅有會陰區癥狀的重度腰椎管狹窄癥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64歲,因“行走時陰囊間歇性疼痛1年半”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側陰囊脹痛,以行走時尤為明顯,每行走約100m即出現雙側陰囊脹痛,需下蹲或彎腰休息片刻后疼痛緩解,再行走一段距離。臥床休息時,陰囊處無明顯脹痛不適。雙下肢無酸脹痛麻癥狀。一直于外院以附睪炎、前列腺炎等病治
關于腰椎管狹窄臨床癥狀的基本介紹
多見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癥狀發生呈緩慢性,偶有外傷和負重后加重。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在休息或彎腰后緩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后則加重。 1、發育性腰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 2、退變性腰椎管狹窄:主要是水平由于脊柱發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 3、脊柱滑脫性腰椎管狹
未矯治法洛四聯癥成年患者俯臥位行胸椎管腫瘤切除...
未矯治法洛四聯癥成年患者俯臥位行胸椎管腫瘤切除的麻醉管理1.病例報告?1.1一般資料?女,50歲,身高160 cm,體重50kg。因頸部疼痛伴左側肢體麻木6年,加重伴跛行半年入院。臨床診斷為頸7-胸1椎管內腫瘤,擬在全身麻醉下行椎管內腫瘤切除術。患者34年前在外院被診斷為法洛四聯癥,未行手術
頸椎內鏡治療頸椎黃韌帶鈣化并頸椎管狹窄癥病例報告
頸椎黃韌帶鈣化被認為是引起頸椎退變、引發脊髓和神經根壓迫的原因之一,黃韌帶鈣化還會引發脊髓神經根病,造成四肢麻木、行動不便,給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傳統手術方式主要以頸椎后路單開門術式為主。本院于2017-07-07日在頸椎內鏡局麻下治療頸椎黃韌帶鈣化并頸椎管狹窄癥">椎管狹窄癥1例,近期療效滿意,
一例腰椎管狹窄癥合并右側髂總動脈硬化閉塞癥病例報告
病例報道患者,男,59歲,因右下肢麻痛伴間歇性跛行1周入院。既往有腰痛病史,有糖尿病史,有嗜煙史、飲酒史。患者于入院前1周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麻木、疼痛,右髖部嚴重,伴間歇性跛行,步行約200m后出現右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緩解,勞累、活動后加重。查體:L4、5棘突壓痛陽性,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跟臀
經皮內鏡技術治療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病例報告
黃韌帶骨化癥(OLF)是脊柱韌帶骨化性疾病的一種,是結蹄組織向骨性組織轉化的過程。以胸段尤其是下胸段最為常見,頸椎和腰椎也可發生。胸段OLF是導致胸椎管狹窄癥">椎管狹窄癥最常見的原因,主要表現為雙下肢麻痹、無力及步態異常、感覺障礙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常有膝踝反射亢進和下肢肌力減弱等體征。因其非手術
胸椎間盤突出癥的概述
既往胸椎間盤病變的統計資料是依靠用碘苯酯脊髓造影的診斷方法隨著安全無創傷性的更先進的診斷技術MRI、CT的出現大家已對胸椎間盤突出的認識發生了改變。Awwad及其同事在觀察了433位患者脊髓造影后的CT掃描(CTM)后確診68位患者患有無癥狀的胸椎間盤突出。Wood及其同事報道了40歲以下無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