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本病病程可以表現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居多始發癥狀包括疲乏虛弱、體重下降納差,常有低熱及復發性口腔潰瘍,少數患者有骨痛及獲得性出血傾向。脾臟腫大是本病的特征,可有巨脾肝臟呈輕到中度腫大,B-PLL很少或沒有淋巴結腫大而T-PLL淋巴結腫大常見T-PLL患者尚可有軀干、面部手臂皮膚受累的相關表現通常在早期即已出現常表現為面部及耳周彌漫性浸潤性紅斑無脫屑非癢性紅皮病;某些病例皮膚浸潤酷似蜂窩織炎對抗生素治療無效。極少的病例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白血病性胸腔積液或腹水一些病人可有心肺并發癥。 并發癥: 與其他白血病的相同可以合并感染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皮膚損害、肝腎功能損害心肺功能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等并發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閱讀全文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流行病學
細胞遺傳學, 約60%的患者有14 q+ 異常,12號染色體三體異常發現率低于CLL患者(有該異常的患者可能由CLL發展而來)6q-和累及1、12號染色體的重排偶爾可見;t(6:12)(q15;q14)異常亦見報道t(2;13)(q35;q14)是一種兒童橫紋肌肉瘤較常見的染色體改變在B-PLL
關于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依據介紹
綜合國內、外文獻PLL的診斷標準如下。 1.多見于50歲以上患者脾大明顯病程呈進展性 2.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升高幼淋巴細胞>55%。 3.幼淋巴細胞特征為胞體較大、質呈嗜堿性核染色質濃密核仁清晰、核質比例低 4.免疫表型 B-PLL:SIg高表達CD19、CD79bCD7CD22陽性,CD
細胞形態誤診為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
細胞形態誤診為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例分析細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組成熟B淋巴細胞克隆性增殖累及骨髓與外周血的疾病,其中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最為常見,大多數表現為惰性病程[B-幼淋巴細胞白血病(B-PLL)與套細胞淋巴瘤(MCL
一例T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病例分析
患者,女,51歲,因“間斷腹脹1年,加重伴腹痛10余天,”入院。10余天前,于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脾大”,未給予相關治療。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楚,雙側頸部可觸及腫大淋巴結,最大約1.5 cm X 1.0 cm,質軟,活動度較好。胸骨壓痛陰性,雙肺呼吸音粗,脾大,肋下6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正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關的表現,如貧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細胞的浸潤有關的表現,如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骨痛等。除了這些白血病具有的一般白血病表現外,出血傾向是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并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其特點包括: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骨關節疼痛為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制
流行病學 本病的發生率約為CLL的10%,美國每年有600~1000例新發病例,男性發病率略高男∶女為2∶1,中位發病年齡在70歲左右本病在東方國家少見。 發病機制 細胞遺傳學, 約60%的患者有14 q+ 異常,12號染色體三體異常發現率低于CLL患者(有該異常的患者可能由CLL發展而來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常無癥狀,常因發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細胞絕對值升高而就診。患者有輕度乏力、易疲勞等非特異性表現,一旦進入進展期,除全身淋巴結和脾大外可表現為體重減輕、反復感染、出血和貧血癥狀。由于易感人群的年齡較大,患者常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潛在的慢性疾病而導致病情惡化。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各型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骨髓組織受白血病細胞浸潤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礙之表現(如貧血、感染、出血等)以及白血病細胞的全身浸潤引起臟器的異常表現(如淋巴結、肝脾腫大等)兩大方面。 一、起病 多數病人起病急,進展快,常以發熱、貧血或出血為首發癥狀。部分病例起病較緩,以進行性貧血為主要表現。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各型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骨髓組織受白血病細胞浸潤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礙之表現(如貧血、感染、出血等)以及白血病細胞的全身浸潤引起臟器的異常表現(如淋巴結、肝脾腫大等)兩大方面。 一、起病:多數病人起病急,進展快,常以發熱、貧血或出血為首發癥狀。部分病例起病較緩,以進行性貧血為主要表現。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有4方面的臨床表現,即貧血、發熱、出血及浸潤。起病癥狀可隱匿、緩慢,亦可急驟。1.貧血是由于骨髓紅系細胞的增殖受抑,部分病例存在紅細胞壽命的縮短,以及出血等亦是導致貧血的原因,當然在應用化學治療后,藥物抑制了紅系細胞的增殖,又可加重貧血癥狀。2.發熱半數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可低熱,亦可高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表現
引起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的是一群無活性的淋巴細胞,其存活期長,增殖緩慢,逐步積累而浸潤骨髓、、淋巴細胞和各種器官,最終導致造血功能衰竭。可分為T細胞和B細胞兩種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本病多見于老年,90%在50歲后發病,男性比女性多2倍。有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缺陷史者發生CLL的機會較多。我國發
簡述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常無癥狀,常因發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細胞絕對值升高而就診。患者有輕度乏力、易疲勞等非特異性表現,一旦進入進展期,除全身淋巴結和脾大外可表現為體重減輕、反復感染、出血和貧血癥狀。由于易感人群的年齡較大,患者常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潛在的慢性疾病而導致病情惡
概述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ALL一般起病急驟。臨床表現與白血病細胞的增生與浸潤有關。 1.貧血 80%以上患者發病時貧血,少數早期無貧血,但隨著疾病進展都會發生貧血。表現為乏力、疲勞、心悸、頭暈等,表現的程度主要與貧血的嚴重程度和下降的速度相關。 2.發熱與感染 ALL發病時多有發熱,原因①白血病細胞釋放細胞因子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并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其特點包括: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
T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T-LGLL約占LGLL的85%,常見于青年患者。 1/3的患者就診時可無癥狀;初始癥狀包括反復細菌感染(常與中性粒細胞減少有關),疲乏,20%~30%的患者可有夜間盜汗、體重下降。主要體征:20%~50%的患者有脾臟腫大,肝臟腫大占20%,淋巴結腫大、肺浸潤少見。 NK-LGLL進展較快,發
幼淋巴細胞的基本信息
幼淋巴細胞系一類在淋巴細胞產生過程中產生的細胞。它們產生自淋巴母細胞,是各種淋巴細胞的直接前體。其大小通常介于10-18微米之間。
骨髓細胞——幼淋巴細胞
幼淋巴細胞(prolymphocyte):幼淋巴細胞是原始與成熟淋巴細胞之間的過渡型,正常人除嬰兒周圍血與骨髓中偶可出現外,一般只能在淋巴組織的生發中心內發現,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幼淋巴細胞可在骨髓及血液中大量出現,少數幼淋巴細胞可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傳染性肝炎、原發性非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其他白血病一樣,白血病細胞的發生和發展起源在造血祖細胞或干細胞。對于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與一些危險因素有關。 1、遺傳及家族因素 大約5%與遺傳因素相關。特別是一些有遺傳傾向綜合征的患者白血病發病率增高。 2、環境影響 電離輻射作為人類白血病誘因之
急性成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成人急性成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大多為急性起病,以發熱、出血、進行性貧血及骨關節疼痛等為首發癥狀,也有一部分患者起病較緩慢。急性成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出現癥狀至確診的時間通常只持續數周。 發熱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據統計66%白血病患者的發熱與感染有關,尤其是那些體溫在39~41℃的患者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各類型小兒急性白血病臨床表現相似其主要臨床表現歸結為貧血、出血發熱和白血病細胞對全身各臟器組織浸潤引起的癥狀。除T-ALL起病較急外一般起病相對緩慢。通常表現為進行性蒼白乏力、食欲減退盜汗、虛弱低熱和出血傾向亦有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或出現皮疹然后出現無力等癥狀從起病到診斷可長達數月,也可
概述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常無癥狀,常因發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細胞絕對值升高而就診。患者有輕度乏力、易疲勞等非特異性表現,一旦進入進展期,除全身淋巴結和脾大外可表現為體重減輕、反復感染、出血和貧血癥狀。由于易感人群的年齡較大,患者常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潛在的慢性疾病而導致病情惡
原幼淋巴細胞形態知多少
? 平時工作中我們會遇見種種幼稚淋巴細胞,今天我把常見的幾種形態綜合起來與大家分享!第1例:1.免疫表型? ? 異常細胞群占有核細胞的83.76%,表達HLA-DR,CD10,TDT ,CD34,CD9,CD38,cCD79a;弱表達CD22,CD117 ;不表達CD33,CD34,CD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一種特殊類型,被FAB協作組定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 APL除具有一般的AML的臨床表現外,還具有下列特征: ①早幼粒細胞漿內充滿異常顆粒; ②常伴有出血傾向,發生率達72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有關白血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甚多,包括對分子遺傳改變、預后因素分子流行病學及藥物遺傳學等方面的研究推測有兩種可能即獲得性遺傳損傷可激活細胞的初始致癌基因或滅活腫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二者均可導致腫瘤監控能力丟失使白血病細胞失控性增殖。這些遺傳學上的改變可以為點突變、基因擴增、基因缺失或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較復雜,迄今尚未完全明確。認為與物理、化學、遺傳、生物因素、病毒感染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1.物理因素 電離輻射能誘導白血病。 2.化學因素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學物質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對造血組織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3.遺傳因素 有的遺傳疾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流式細胞學、染色體和基因等特點診斷。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按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標準診斷。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AP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繼發者常見于應用化療和(或)放療的腫瘤患者,也有應用烷化劑和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引起APL的報道。繼發性APL的預后較好,其對治療的反應和長期生存率與原發者相近,但與化療相關的AML明顯不同。
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介紹
APL 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兇險的一種類型,其出血癥狀健康搜索是十分常見的,發生率達72%~94%鶒,明顯高于其他急性白血病,往往是彌散性血管內血(DIC)的表現,尤其是在化療過程中DIC可以加重,常致患者早期死亡。由于APL有其獨特的染色體異常健康搜索即t(15;17),產生融合基因PML-
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2)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占25%以上。 (3)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4)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確診并指導治療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