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2)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占25%以上。 (3)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4)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確診并指導治療和預后。 2.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總數增高,其中小淋巴細胞絕對值超過5.0×10/L。貧血早期輕微,晚期逐漸加重。發生溶血時貧血加重,網織紅細胞增高。血小板數量偏低。 (2)骨髓象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占40%以上,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正常的粒系、紅系、巨核細胞系均減少,發生溶血時幼紅細胞增多。 (3)免疫學異常血清γ球蛋白減少。......閱讀全文
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2)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占25%以上。 (3)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4)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確診并指導治療和預后。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育不同步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檢查
多數骨髓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細胞分類可見到≥20%原始淋巴細胞,并有部分幼稚淋巴細胞。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育不同步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其他檢查
1.細胞化學染色(1)過氧化物酶(POX)與蘇丹黑(SB)染色:各階段淋巴細胞均陰性,陽性的原始細胞小于3%。(2)糖原(PAS)染色:約20%~80%的原始淋巴細胞呈陽性反應。(3)酸性磷酸酶(ACP)染色:T細胞陽性,B細胞陰性。(4)其他:非特異性酯酶及溶菌酶均呈陰性反應。2.免疫學檢測根據膜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哪些檢查
1、血常規 超過90%以上患者在診斷時有明顯血液學異常,異常的嚴重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細胞侵及的程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約有50%以上白細胞總數增高,發病時白細胞>50×109/L,提示預后不佳。3/4患者有血小板減少。大部分患者在末梢血涂片中可以見到數量不等的幼稚淋巴細胞。 2、骨髓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輔助檢查
1、血象白細胞的改變是本病的特點。白細胞總數可高于100×109/L,亦可低于1×109/L。約30%在5×109/L以 下。未成熟淋巴細胞在分類中的比例可因診斷早晚和分型而不同。多數超過20%,亦有高達90%以上者。少數病人在早期不存在未成熟淋巴細胞,此類白血病分類中以淋巴細胞為主。 貧血一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檢查方法
1.血象白細胞持續增多≥10×109/L,淋巴細胞比例≥50%,單克隆淋巴細胞絕對值≥5×109/L。腫瘤細胞骨髓浸潤、治療后骨髓抑制、免疫破壞或營養元素缺乏等情況下可出現貧血或血小板減少。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為腫瘤細胞所占據,占40%以上,形態與外周血基本一致,紅、粒及巨核細胞系生成受抑。骨髓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及治療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血常規 超過90%以上患者在診斷時有明顯血液學異常,異常的嚴重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細胞侵及的程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約有50%以上白細胞總數增高,發病時白細胞>50×109/L,提示預后不佳。3/4患者有血小板減少。大部分患者在末梢血涂片中可以見到數量不等的幼稚淋巴細胞。 2、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化驗
1、血象:白細胞增多是本病的特點,最突出的發現是小淋巴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大多在15~50×109/L,少數可超過100×109/L。早期、小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的65%~75%,晚期90%~98%,其形態與正常的小淋巴細胞難以區別。中性粒細胞和其他正常白細胞均顯著減少。早期,貧血可不存在,以后逐漸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象白細胞的改變是本病的特點白細胞總數可高于100×109/L,約30%在5×109/L以下。低增生性ALL時白細胞數可很低,外周血象類似再生障礙性貧血,三系均降低,也未見幼稚細胞。高增生性時可高至數十萬,較多患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幼稚細胞未成熟淋巴細胞在分類中的比例可因診斷早
關于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介紹
1.血象 白細胞持續增多≥10×109/L,淋巴細胞比例≥50%,單克隆淋巴細胞絕對值≥5×109/L。腫瘤細胞骨髓浸潤、治療后骨髓抑制、免疫破壞或營養元素缺乏等情況下可出現貧血或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為腫瘤細胞所占據,占40%以上,形態與外周血基本一致,紅、粒及巨核細胞
關于T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輔助檢查
1.骨髓活檢 常發現B淋巴細胞結節和彌漫分布的LGL。粒細胞成熟停滯和PRCA亦可見到。 2.淋巴結、脾臟活檢 主要發現紅髓和脾結節的白血病浸潤,漿細胞增多,顯著的生發中心。 3.根據臨床表現、癥狀和體征選擇X線、B超、心電圖檢查。
關于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育
關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 白細胞持續增多≥10×109/L,淋巴細胞比例≥50%,單克隆淋巴細胞絕對值≥5×109/L。腫瘤細胞骨髓浸潤、治療后骨髓抑制、免疫破壞或營養元素缺乏等情況下可出現貧血或血小板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為腫瘤細胞所占據,占40%以上,形態與外周血基本一致,紅、粒及巨核細胞
關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超過90%以上患者在診斷時有明顯血液學異常,異常的嚴重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細胞侵及的程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約有50%以上ALL白細胞總數增高,發病時白細胞>50×109/L,提示預后不佳。3/4患者有血小板減少。大部分患者在末梢血涂片中可以見到數量不等的幼稚淋巴細胞。 2.骨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并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其特點包括: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育不同步即核仁明顯而核質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診斷及檢查
鑒別診斷 1.CLL 兩者均以老年人居多都有脾大及外周血淋巴細胞明顯增高。主要鑒別點:①CLL大多病情進展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年甚至10余年以上,而PLL病情呈進展性,治療反應差,生存期僅1年左右②PLL的血白細胞增高幅度遠高于CLL,3/4的PLL白細胞>100×109/L。③PLL的淋巴細胞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多數大于100×109/L,分類中以幼淋巴細胞占優勢,有時幾乎全為幼淋巴細胞,其形態學特點:細胞體積較淋巴細胞略大,直徑為12~14μm,胞質豐富,淺藍色,無顆粒。核/質比率低,胞核圓形或卵圓形。血片中藍細胞較慢淋顯著為少。血小板有不同程度減少。
T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 可有貧血,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絕對值常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 1、血象 白細胞增多是本病的特點,最突出的發現是小淋巴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大多在15~50×109/L,少數可超過100×109/L。早期、小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的65%~75%,晚期90%~98%,其形態與正常的小淋巴細胞難以區別。中性粒細胞和其他正常白細胞均顯著減少。早期:貧血可不存在,以后
老年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形態成熟的淋巴細胞絕對值>1.5×109/L(1500/mm3),持續4周以上,亦可有少數不典型的或不成熟淋巴細胞,輕癥者不伴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破碎細胞易見。中性粒細胞比值降低。隨病情發展,血小板減少,貧血逐漸加重。如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8%
關于小兒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大多降低,血小板減少,多數有白細胞計數增高但也可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分類可發現數量不等的原始、幼稚淋巴細胞。 2.骨髓穿刺涂片檢查 骨髓形態學改變是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骨髓涂片中有核細胞大多呈明顯增生或極度增生,僅少數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細胞增生為
兒童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輔助檢查介紹
1.胸片檢查 急白的X 線多為非特異性,胸片常有肺門淋巴結腫大,白血病浸潤肺時可見斑狀影。T-ALL 常有縱隔腫塊影。 2.骨X 線片檢查 常顯示骨質疏松和脫鈣,有時有局灶性溶骨和層狀骨膜反應征,長骨干骨骺端出現密度降低的橫紋帶稱為白血病線。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血常規檢查表現
超過90%以上患者在診斷時有明顯血液學異常,異常的嚴重程度反映了白血病細胞侵及的程度。貧血為正細胞、正色素性。約有50%以上ALL白細胞總數增高,發病時白細胞>50×109/L,提示預后不佳。3/4患者有血小板減少。大部分患者在末梢血涂片中可以見到數量不等的幼稚淋巴細胞。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
治療1.一般治療(1)糾正貧血多數病例在發病時有中等度貧血或重度貧血,貧血的徹底糾正有待白血病的緩解,但在疾病尚未取得緩解而又有重度貧血者,組織缺氧癥狀明顯者,又因在化療過程中可能加重貧血癥狀,因此需作適當補充治療以糾正貧血。一般宜使血紅蛋白維持在50g/L以上,以免產生明顯的組織缺氧及有關臟器(如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較復雜,迄今尚未完全明確。認為與物理、化學、遺傳、生物因素、病毒感染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1.物理因素 電離輻射能誘導白血病。 2.化學因素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學物質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對造血組織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3.遺傳因素 有的遺傳疾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流式細胞學、染色體和基因等特點診斷。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按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標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