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PSL的預后與首發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因素有關。病理類型:低、中度惡性者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5%和60%,高度惡性者3年生存率30%。臨床分期:1~2期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1%和43%,而3期者則分別為21%和14%。脾門淋巴結或脾臟以外部位是否受累是最重要的預后不良因素。......閱讀全文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PSL的預后與首發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因素有關。病理類型:低、中度惡性者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5%和60%,高度惡性者3年生存率30%。臨床分期:1~2期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1%和43%,而3期者則分別為21%和14%。脾門淋巴結或脾臟以外部位是否受累是最重要的預后不良因素。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外周血和血液學檢查 (1)血小板、血紅蛋白及白細胞計數減少。 (2)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陽性。 2.骨髓象 可見淋巴瘤細胞浸潤,其陽性率可達40%。 3.組織活檢 脾臟手術者可進行組織活檢。肉眼可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病因分析
PSL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與之可能有關的因素主要為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脾邊緣區淋巴瘤相關。其他病毒感染與脾淋巴瘤的關系也有報道。脾臟在受到感染后發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刺激脾臟炎癥區域內B或T淋巴細胞的聚集和增生,淋巴細胞或整合人病毒的突變基因或自身基因發生突變而發展為腫瘤。脾臟的一些慢性疾病
治療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相關介紹
多數學者認為,脾淋巴瘤作脾切除術后不僅可以改善癥狀,而且也是一種診斷和治療手段。術后一般可使因脾淋巴瘤導致的血象降低恢復至正常。 1.手術治療 腹探查術,術中明確腫瘤外侵的范圍,切除脾臟及其周圍受侵的組織及臟器,無法切除者應行組織活檢術,且常規行肝及腹腔淋巴結活檢,為術后分期、分型及放、化療
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簡介
原發性脾臟淋巴瘤(PSL)是一種罕見的惡性淋巴瘤表現形式。病變只涉及脾臟和脾門淋巴結受累的淋巴瘤,無肝臟或其他部位的侵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到1%。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年齡多大于50歲。PSL的預后與首發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因素有關。
如何診斷原發性脾淋巴瘤?
PSL的診斷對于指導治療及預后有重要意義。診斷PSL應首先排除來源于淋巴結和其他器官的惡性淋巴瘤累及脾臟的情況。最終診斷依靠脾切除后病理學檢查。 Gupta曾提出,診斷原發性脾淋巴瘤的4項標準:①臨床主要癥狀為脾大及伴有腹部不適、受壓癥狀;②臨床生化、血液學及放射學檢查能排除其他處病變的存在;
關于外傷性脾破裂的預后介紹
據統計,脾臟破裂的病死率,在開放性損傷<1%;閉合性損傷約為5%~15%;合并其他臟器損傷約為15%~40%。腹部火器傷及1個臟器損傷病死率為5.7%;2個臟器損傷為13.5%;3個臟器為20.7%;4個臟器為40%。可見致傷因素和損傷臟器的數目,對預后有明顯的影響,合并多發或復合傷更有較高的病
簡述原發性脾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PSL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非特異性,左上腹部疼痛及包塊是最常見的癥狀。部分病人伴有低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貧血、體重減輕或乏力,少數患者可表現為胸腔積液、呼吸困難、急腹癥等。體格檢查可見脾臟明顯增大,而淺表淋巴結多無異常。腫大的脾臟多失去原來形狀,常呈不規則形,邊緣鈍,脾切跡多摸不清。有時脾表面
關于MALT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胃淋巴瘤病人需要檢查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內鏡檢查以及超聲檢查能有助于確定胃部侵犯的范圍。MALT淋巴瘤大多數病人預后良好,5年生存率達75%。低IPI積分病人5年生存率90%,而高IPI積分者降至40%。
關于脾惡性腫瘤的治療和預后介紹
1、治療 具有潛在惡性或惡性的脾腫瘤,首選治療方法是脾切除,并且依據浸潤范圍行聯合臟器切除,必要時行脾門淋巴結清掃術,術后輔以放療、化療,以提高療效,療效取決于病期、有無轉移和腫瘤的生物學特性。 2、預后 脾原發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因進展快、轉移早,通常預后差。
關于睪丸淋巴瘤的預后的介紹
睪丸腫瘤的預后很差,中位存活期為9.5~12個月。有報道睪丸淋巴瘤的治療結果,總的5年生存率為12%(62/517)。大多數患者在診斷后2年內死于全身播散。Gowing報告了128例睪丸淋巴瘤患者,2年內死亡率為62%,通常在確診后的半年內發生全身播散。 預后與臨床分期密切相關,Read分析了
關于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的并發癥和預后預防介紹
1、并發癥 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導致食管穿孔的病例要比食管鱗癌多見。Orvidas等(1994)報道的3 例中便有2 例并發食管穿孔、食管縱隔瘺。這可能與食管淋巴瘤病人食管壁及其周圍組織的纖維化病理反應較輕有關。 2、預后及預防 預后: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防: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關于濾泡性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濾泡性淋巴瘤有很高的比例轉化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每年7%)。大約40%病人在病程的某個時候重復活檢被證實有轉型,而死檢時幾乎所有病人有轉型。這種轉型常常因局限性的淋巴結快速生長和發生全身癥狀諸如發熱、盜汗、體重減輕而被預知。盡管這些病人預后很差,但加強的聯合化療方案有時候可使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關于原發性心肌炎的預后介紹
擴張型心肌病病程長短不一,短者在發病后1年內死亡,長者可存活20年以上。約50%患者在3~5年內因心衰和心律失常而死亡。凡心臟明顯擴 大,心力衰竭持久或有頑固性心律失常者預后不良。尚有不少患者發生猝死。肥厚型心肌病病程發展較緩慢,預后不定,可以穩定多年不變,但一旦出現癥狀可以逐 漸惡化。猝死和心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診斷預后介紹
1、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提供診斷線索。診斷心臟腫瘤首選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磁共振成像(CMR)可作為其補充,輔助鑒別不同類型心臟腫瘤,同時提供腫瘤與周圍組織特別是冠狀動脈的空間關系,有利于外科醫師設計手術路徑。血管造影僅在合并復雜心臟畸形或冠狀動脈受累時使用。病理診斷仍
關于原發性聯合免疫缺陷的預后介紹
SCID患者整體預后不好,若無有效治療,常在1歲內夭折。 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其預后與移植時的感染情況有關。若無感染,生存期可超過10年;若有感染,生存期達到10年的概率僅50%。 臍血移植者生存期達到5年的概率與造血干細胞移植者相似或稍低一點。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病理介紹
脾邊緣帶B淋巴瘤(splemicmarginalzonelymphoma,SMZL)是“WHO2000造血和淋巴組織分類”中正式確定的一個新獨立類型。是原發于脾臟的低度惡性B細胞淋巴瘤,好發于老年。由于報告的病例數很少,對該病的認識還不全面,國內僅有1例報告對臨床及腫瘤細胞的特征進行了闡述。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類型介紹
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包括三種病理類型:結外粘膜相關淋巴瘤,結內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和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三種病理類型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不同的預后,治療原則也有所不同。早期結外粘膜相 關淋巴瘤以放射治療為主。 在REAL分類中,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明顯臨床病理特征的B細胞來源NHL
關于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下列各種因素在霍奇金病初診時有提示預后價值: 1.疾病的臨床分期:疾病分期越早,預后愈好。 2.組織學亞型:淋巴細胞為主型和結節硬化型較混合細胞型預后為佳,淋巴細胞耗竭型預后最差。 3.腫瘤細胞負荷大者差。 4.有全身癥狀者差。 5.年齡>45歲者較差。 6.疾病部位的數目、結外病變
關于B細胞淋巴瘤的疾病預后介紹
根據臨床行為的不同,B細胞淋巴瘤分為惰性淋巴瘤和侵襲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發展緩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穩定及長期生存,但無法治愈。侵襲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較強烈的治療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和治療取決于淋巴瘤的具體類型以及分期分級。 1993年Shipp等提出了NHL的國際預后指數(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后介紹
30年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后是災難性的,癥狀出現后平均只能生存2~3年。近來,通過血管擴張藥物的急性試驗和長期治療已發現20%左右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或停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預后;單肺移植的成功使器官移植的遠期生存率明顯提高,這些都給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 持續胎兒循環
關于小兒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預后介紹
大多數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源于遺傳,終生患病.其預后變化很大,某些免疫缺陷病可用干細胞移植治療,大多數抗體缺陷或補體缺陷的患者若能及早診斷,正規治療,不伴有慢性疾病(如肺部疾病)有較好的預后,壽命與正常人相仿。其他免疫缺陷病人如吞噬細胞疾病,聯合缺陷病或抗體缺陷疾患的慢性感染會影響其壽命。大多數患慢
關于原發性膀胱輸尿管返流的預后介紹
1.輕度膀胱輸尿管返流有自然消退趨勢,兒童期的先天性膀胱輸尿管返流,如病情較輕或穩定者,宜觀察治療,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返流有自然消退的可能。 2.輕度(Ⅰ~Ⅱ級)患者可用內科治療 ①小劑量抗生素長期治療,療程應在半年以上,直至尿培養陰性。 ②排尿訓練:多次排尿,縮短排尿間隔時間。中(Ⅲ級)
關于間變性淋巴瘤治療及預后的介紹
ALCL是一種高度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為52%。治療可實施放療、化療、骨髓移植等方法。化療最為適宜,多數病例可完全緩解(CR),復發率低,3年和5年生存率均較高。放療起初效果良好,但遠期易復發。骨髓移植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應急治療措施。一般說來,ALCL比其它大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好。其預后與腫瘤的
關于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基因表達譜研究結果:美國Stanford大學與美國癌癥研究所合作通過基因芯片技術采用超過1000種基因的基因表達譜分析表明DLBCL包含三種不同的分子亞型:生發中心B細胞樣(GCB-like)型,表達正常生發中心B細胞特征的基因,預后較好;活化B細胞樣(ABC-like)型,表達活化的外周血B細
關于濾泡型淋巴瘤的治療及預后介紹
(一)治療 放射療法總量30~40Gy,為較好的療法。泛發性損害,可考慮CHOP聯合化療。單個損害可手術切除。 (二)預后 Marzano等指出皮下組織T細胞淋巴瘤可區分為原發性或繼發性,有無發生噬血細胞綜合征、腫瘤的亞型以及免疫表型等與預后有關。頭部和軀干部損害預后良好,治療后5年存活率
關于原發性心肌病的預后處理介紹
擴張型心肌病病程長短不一,短者在發病后1年內死亡,長者可存活20年以上。約50%患者在3~5年內因心衰和心律失常而死亡。凡心臟明顯擴大,心力衰竭持久或有頑固性心律失常者預后不良。尚有不少患者發生猝死。 肥厚型心肌病病程發展較緩慢,預后不定,可以穩定多年不變,但一旦出現癥狀可以逐漸惡化。猝死和心力
關于小兒原發性膀胱輸尿管反流的預后介紹
反流自然消失與小兒的年齡和反流的程度有關。如果感染被控制,反流自然消失率Ⅱ級為63%、Ⅲ級53%、Ⅳ級33%。如靜脈尿路造影顯示輸尿管口徑正常,原發反流85%可自然消失。即使是嚴重反流的小兒,完全消失也有一定比例。反流的自然消失與反流累及的范圍也有關系,單側反流自然消失率可達65%;雙側反流,輸
關于小兒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就診時腫瘤負荷與預后相關。有骨髓浸潤及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者、血LDH高出正常值2倍以上、巨大腫塊為高腫瘤負荷,預后相對差。近來由于化療的不斷改進,晚期高腫瘤負荷患兒預后已有明顯改善。組織細胞學類型在特定的治療方案中有預后差異,如小無裂型和淋巴母細胞型同樣采用類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方案時,小無裂預后
關于周圍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與預后介紹
ALCL是一種高度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為52%。治療可實施放療、化療、骨髓移植等方法。化療最為適宜,多數病例可獲得完全緩解(CR),復發率低,3年和5年生存率均較高。放療最初效果良好,但遠期易復發。骨髓移植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應急治療措施。一般說來,ALCL比其它大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好。其預后與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