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頸部淋巴的基本信息介紹
頸部淋巴是位于頦下三角內,收納頦部、口底及舌尖等處的淋巴,注入下頜下淋巴結及頸內靜脈二腹肌淋巴結。頸部淋巴組織來自鼻,鼻竇,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 淋巴結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場所,有過濾、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體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黏連,亦無壓痛。......閱讀全文
關于睪丸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睪丸淋巴瘤較為罕見,約占睪丸腫瘤的5%。DoLL等總結了7743例睪丸腫瘤,其中原發于睪丸的惡性淋巴瘤360例,占4.6%。該病是60歲以上年齡組中最常見的睪丸腫瘤。 一些病人有睪丸外傷、睪丸炎或精索絲蟲病史。睪丸下降不全者極為罕見。然而,至今該病發生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
關于皮膚假性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皮膚假性淋巴瘤是一組臨床表現或組織病理學類似皮膚淋巴瘤,但具良性生物學行為的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本組疾病為良性,但經過一段時間,部分可發展成皮膚惡性淋巴瘤,部分可與皮膚惡性淋巴瘤同時存在或在其后發生。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某些藥物、病毒或螺旋體感染與文身、注射或節肢動物叮咬等刺激被認為是本
關于淋巴結發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人體淋巴結約有600~700個,臨床上一般只能檢查身體各種表淺的淋巴結。健康人表淺淋巴結很小,直徑不超過1厘米,質地柔軟,表面光滑,不易觸及,無壓痛與毗鄰組織粘連。
關于濾泡型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濾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來源于濾泡生發中心細胞來源的惰性B細胞腫瘤。在西方國家FL約占所有NHL的50%,在中國FL約占NHL的13%。FL的組織學特征是低倍鏡下腫瘤細胞明顯的結節狀生長。腫瘤性濾泡主要由不同比例的中心細胞和中心母細胞組成。中心細胞的核有裂
關于淋巴結轉移的基本信息介紹
中文名稱:淋巴結英文名稱:lymph node 定義:屬周圍淋巴樣器官,位于淋巴管匯集部位,是淋巴細胞定居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產生的場所。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免疫系統(二級學科);免疫器官(三級學科) 淋巴結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器官。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
關于B細胞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B細胞淋巴瘤是B細胞發生的實體腫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分型眾多,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現在被認為是起源于B細胞的腫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MCL
關于濾泡性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濾泡性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 FL ),按腫瘤性濾泡內每個高倍視野(HPF)的中心母細胞(CB)數0~5、6~15個和> 15個分為1、2和3級。由于1級和2級兩者互相移行,臨床行為均屬惰性,故2008 WHO分類將其合并在一起,為FL 1~2級,而3級仍按腫瘤性濾泡
關于上皮內淋巴細胞的基本信息介紹
上皮內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是存在于小腸粘膜上皮的一類獨特的細胞群,IEL可存在兩種不同的細胞來源: ①約40%的IEL為胸腺依賴性,其表現型與外周血的T細胞相同,由αβ T細胞組成。 這類細胞可能是派氏淋巴小結中的T細胞抗原刺激后增值,然
關于濾泡性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濾泡性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 FL ),按腫瘤性濾泡內每個高倍視野(HPF)的中心母細胞(CB)數0~5、6~15個和> 15個分為1、2和3級。由于1級和2級兩者互相移行,臨床行為均屬惰性,故2008 WHO分類將其合并在一起,為FL 1~2級,而3級仍按腫瘤性濾泡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的簡介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約占頸部惡性腫瘤總數的3/4;在頸部腫塊中,發病率僅次于慢性淋巴結炎和甲狀腺疾病。原發癌灶絕大部分在頭頸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狀腺癌的轉移最為多見。鎖骨上窩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縱隔、乳房、胃腸道、胰腺等);但胃腸道、胰腺癌腫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經胸導管多發生在左鎖
頸部囊狀淋巴管瘤的病因
在胚胎期靜脈叢中的中胚層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進入中心靜脈系統,以后淋巴囊逐漸退化或發展成與靜脈平行的淋巴管系統。若原始淋巴囊未與靜脈系統相連能,就產生囊狀淋巴管瘤,如與淋巴管系統主干不相通,可發生海綿狀淋巴管瘤,如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管系統形成時被分隔,則形成單純性淋巴管瘤。因頸靜脈囊淋
頸部囊狀淋巴管瘤的檢查
進行體格檢查: 1.頸后三角區囊性腫塊,具有向四擊(鎖骨上下、口底、氣管食管旁及縱隔)蔓延生長特點,界限常不清楚。多見于嬰幼兒。出生時即呈巨大,亦可逐漸長大。 2.囊瘤柔軟,一般無壓縮性,能透光。表面皮膚正常,不粘連。 3.內容物淡黃透明或乳糜狀,偶帶血性。鏡下可見大量含有膽固醇結晶的淋巴
頸部淋巴結腫大病因分析
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癥)性腫大、腫瘤性腫大、反應性增生和組織細胞性增生腫大等。 1.炎癥性腫大 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真菌、螺旋體、原蟲、蠕蟲等引起急慢性淋巴結感染時淋巴結可充血、水腫,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增生,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漿細胞的浸潤,甚至發生壞死及肉芽腫
關于周圍T細胞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罕見的非霍奇金病約占所有淋巴瘤的%由于地域的差異其發病率為%(香港)到%(溫哥華英國加拿大哥倫比亞)這部分反映了致病因素如HTLV-和EB病毒在亞洲國家多見用免疫的方法測定細胞表型表現為T細胞免疫表面標記。 T細胞淋巴瘤常以結外病變居多并且在活檢組織中常見壞死/凋亡使反應
關于淋巴結轉移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淋巴結常較硬,質地不均勻,可找到原發灶,很少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也常有淋巴結腫大,特別是兒童常見的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臨床上發病急,常伴有發熱、出血、肝和脾腫大、胸骨壓痛等,血液學和骨髓穿刺檢查可以確診鑒別。
關于淋巴細胞性垂體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垂體常常由于局部感染、鞍區腫瘤或自身免疫反應發生炎癥反應。淋巴細胞性垂體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LYH))是指由于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垂體部位的炎癥因此也稱為自身免疫性垂體炎。而由于局部感染和鞍區占位引起的垂體炎則為繼發性垂體炎(secondary hypophys
頸部僵硬的介紹
頸部僵硬是指頸部肌肉緊張,發脹、發硬,痙攣(抽筋)等現象,脖子運動不靈活。常見于疲勞、頸椎病。頸部僵硬為持續性的肌肉收縮過度,不但使頸部肌肉血液供應減少,也造成代謝物如乳酸等聚積,而引起肌肉缺血性疼痛。后腦疼痛及頭頂痛,則可能是頭部或頸椎病變引起的張力頭痛。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的病因分析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與其解剖特點有著重要關系。頸深淋巴結位于頸深部包圍筋膜和錐前筋膜間,共有10組,約300余個。淋巴結周圍繞有頸動脈、神經、肌肉等。 頸淋巴是全身淋巴的總匯區,全身淋巴液均可經此處引流。如鼻咽部淋巴引流,經咽后外側淋巴結匯入頸內靜脈上組淋巴結;口底部淋巴管進入頦下淋巴結,然后匯入
簡述頸部淋巴結腫大的臨床表現
除頸部淋巴結腫大外,伴原發疾病的臨床癥狀,常見疾病及表現: 1.咽后膿腫 打鼾、發熱伴寒戰、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 2.小兒霍奇金病 淺表淋巴結進行性腫大等。 3.淋巴結炎 盜汗、低熱、淋巴阻塞等。 4.縱隔霍奇金淋巴瘤 喘息、盜汗、呼吸困難等。 5.甲狀腺癌
關于面頸部化膿性淋巴結炎的檢查方法和并發癥介紹
1、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數目。 其他輔助檢查: 2、并發癥 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如不及時治療可并發頜周間隙蜂窩織炎、靜脈炎、敗血癥,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臨床上小兒的癥狀較成人更加嚴重,反應更加劇烈。
關于面頸部化膿性淋巴結炎的病理病因分析
根據致病因子的不同,面頸部淋巴結炎可分為特異性淋巴結炎(結核性淋巴結炎等)和非特異性淋巴結炎;根據病理過程的不同,非特異性淋巴結炎又可分為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和慢性淋巴結炎。 1.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來源可以是任何口腔、面部、頭皮
關于頸部蜂窩織炎的癥狀體征介紹
頸部淺表的蜂窩織炎,局部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病變迅速擴大,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分界,病變中央部分常因缺血發生壞死。頸部深在蜂窩織炎,局部紅腫多不明顯,但全身癥狀明顯,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無力等,病變嚴重時可發生喉水腫,壓迫氣管及食管,可引起呼吸困難及吞咽困難,炎癥向下擴大可引起縱隔炎或縱
關于頸部蜂窩織炎的病理生理介紹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厭氧菌。炎癥可通過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后感染引起,也可通過局部化膿性感染灶直接擴散或經淋巴、血液傳播引起,常見由口腔、咽喉等急性炎癥引起,也可通過局部化膿性感染灶直接擴散或經淋巴、血液傳播引起,常見由口腔、咽喉等急性炎癥引起。其特點是病變與周圍組
關于頸部蜂窩織炎的治療方案介紹
1、局部治療 熱敷、中藥外敷或理療。 2、全身治療 ①注意休息,加強營養;②抗炎治療:包括磺胺藥、紅霉素、頭孢菌素、甲硝唑等。 3、手術治療 已形成膿腫者應及時切開排膿。以促進膿液引流。
關于頸部轉移性腫瘤的基本介紹
一般認為在頸部腫塊中,頸部轉移性腫瘤僅次于慢性淋巴結炎和甲狀腺疾病,約占頸部惡性腫瘤的3/4。約80%的頸部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病灶在頭頸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狀腺癌的轉移為多見。鎖骨上窩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癌灶,多來源于胸腹部,包括肺、乳房、縱隔、胃腸道和胰腺等。
如何診斷頸部淋巴結轉移癌?
凡40歲以上患者,近期出現頸部淋巴結持續性腫大,無急性炎癥或結核性表現,經保守治療2周無效,尤其腫大淋巴結硬,周圍組織粘連時,須排除轉移癌,須詳詢病史并查找原發灶。
淋巴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 根據瘤細胞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兩類。病理學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為瘤組織內含有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和特異性的里-斯(Re
淋巴濾泡增生的基本信息介紹
咽黏膜及黏膜下有廣泛的結締組織與淋巴組織增生,黏液腺周圍的淋巴組織突起呈慢性充血,致咽后壁有顆粒狀隆起甚則融合成片,黏膜液腺內的分泌物若排泄受阻,可在突起的淋巴組織頂部形成囊狀白點,破潰時可見黃白色物。
關于縱隔淋巴管源性腫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1)縱隔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畸形而非真性腫瘤。屬于先天性疾病。也可能繼發于手術、外傷后。以頸部最為常見。臨床將淋巴管瘤分為頸型、頸縱隔型、縱隔型。根據異常淋巴管大小,又分為3個類型:①毛細血管型 由細小的淋巴管構成;②海綿狀型 由管腔擴張的淋巴管組成,腔內含淋巴液,間質結締組織常增多,并有散在
頸部淋巴結活檢術與淋巴結穿刺活檢術的區別
頸部淋巴結活檢術是局麻下手術把淋巴結切除然后送病理檢查.淋巴結穿刺活檢術是用穿刺針從淋巴結上抽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前者創傷大,但結果準確,有時還起到治療作用.后者創傷小,但由于取的組織少,有時結果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