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的血常規、血生化檢查、肌酶、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等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體內血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激素-1、甲狀腺素等激素異常,腦脊液中P物質濃度可升高,偶有血清低滴度抗核抗體陽性或輕度補體C3水平減低。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協助診斷纖維肌痛綜合征的一種敏感又特異的新技術,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額葉皮質、杏仁核、海馬和扣帶回等激活反應異常,以及相互之間的纖維聯絡異常。 (3)評估量表:國外研究顯示纖維肌痛影響問卷(F1Q)、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Beck抑郁量表(BDI)、McGiⅡ疼痛問卷調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等有助于評價纖維肌痛綜合征病情。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纖維肌痛......閱讀全文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的血常規、血生化檢查、肌酶、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等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體內血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激素-1、甲狀腺素等激素異常,腦脊液中P物質濃度可升高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的血常規、血生化檢查、肌酶、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等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體內血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激素-1、甲狀腺素等激素異常,腦脊液中P物質濃度可升高,偶有血清低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纖維肌痛綜合征分類標準, 其內容如下:①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軀體兩側,腰上、下部及中軸(頸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廣泛性疼痛。②18個已確定的解剖位點中至少11個部位有壓痛。同時符合上述2個條件者,診斷即可成立[1] 。睡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纖維肌痛綜合征分類標準, 其內容如下:①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軀體兩側,腰上、下部及中軸(頸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廣泛性疼痛。②18個已確定的解剖位點中至少11個部位有壓痛。同時符合上述2個條件者,診斷即可成立[1] 。睡眠障礙、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1)慢性疲勞綜合征:該病也以疲勞、睡眠障礙、肌肉關節痛、注意力受損和輕度抑郁等為特征,與纖維肌痛綜合征表現極為相似,但前者起病急,伴提示病毒性疾病的癥狀,如低熱、咽喉痛、頸或腋下淋巴結壓痛,輔助檢查血液中EB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等抗體水平升高。 (2)肌筋膜痛綜合征:肌筋膜痛綜合征
診斷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沒有特異化驗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特征及典型壓痛點即可確診。 1.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身體的左、右側,腰的上、下部及中軸骨骼(頸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時出現疼痛時,稱為全身性疼痛。 2.壓痛點用拇指按壓 按壓力約為4kg,按壓18個壓痛點中至少有11個疼痛。這18
關于纖維性肌痛綜合癥的輔助檢查介紹
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纖維肌痛綜合征一般無實驗室異常。但有報道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IL-1水平增高,自然殺傷細胞及血清素活性減低,腦脊液中P物質濃度升高。藥1/3病人有雷諾現象,在這一組病人中可有抗核抗體陽性、C3水平減低。 自70年代Smythe首次提出纖維肌痛綜合征診斷標準以來,相繼以許多診斷標
纖維肌痛綜合征解析
纖維肌痛綜合征主要癥狀為持續性廣泛性疼痛,僵硬,乏力,混亂,睡眠不能緩解疲勞,認知障礙,常伴有多種其他原因不明的癥狀,焦慮和(或)抑郁,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障礙等。由于缺乏客觀的體檢、常規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評估的異常結果,纖維肌痛綜合征曾一度被醫師和大眾誤認為一種心理障礙或“廢紙簍”診斷。許多醫師仍認為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分類
纖維肌痛綜合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征見于各種風濕病(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及各種非風濕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和外傷等)。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分類及發病機制
分類 纖維肌痛綜合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征見于各種風濕病(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及各種非風濕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和外傷等)。 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 (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存在疼痛刺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病理改變
研究公認,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肌肉組織無特異性損傷。但國外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股四頭肌活檢中存在細胞基膜空袖、脂褐質小體和其他退行性改變,提示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局部肌肉血液灌流減少。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存在疼痛刺激閾值降低及痛覺過敏現象,較低痛覺刺激就會導致患者明顯疼痛,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可能在發病機制中起核心作用。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內啡肽及前體色氨酸等下調痛覺信號的神經遞質濃度降低,P物質和興奮性氨
肌筋膜炎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臨床紅外熱像學是利用紅外線輻射成像原理觀察人體表面溫度變化、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產物。紅外熱像技術在國外臨床應用已近40年,近10余年來我國臨床應用與研究也有迅速發展,尤其是在疼痛臨床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 理論上講,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
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 (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存在疼痛刺激閾值降低及痛覺過敏現象,較低痛覺刺激就會導致患者明顯疼痛,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可能在發病機制中起核心作用。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內啡肽及前
關于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纖維肌痛綜合征屬于風濕病的一種,特征是彌漫性肌肉疼痛,常伴有多種非特異性癥狀;典型的情形是患者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有壓痛,不需要特異的實驗室或病理學檢查來幫助診斷。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原因不明,但患者可有先前的軀體或精神創傷史。纖維肌痛綜合征最突出的癥狀是全身彌漫性疼痛,持續在3個月以上,同時會合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1)疼痛:纖維肌痛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全身廣泛性慢性疼痛。一般起病隱匿,勞累、應激及寒冷等誘因下出現全身彌漫性疼痛,尤以中軸骨骼(頸椎、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常見,呈對稱性和持續性,疼痛性質多樣,酸痛、刺痛、灼痛甚或撕裂樣痛,程度時輕時重,休息不能緩解,不適當活動可使上述癥狀加重。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病理改變 研究公認,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肌肉組織無特異性損傷。但國外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股四頭肌活檢中存在細胞基膜空袖、脂褐質小體和其他退行性改變,提示纖維肌痛綜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局部肌肉血液灌流減少。 臨床表現 (1)疼痛:纖維肌痛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全身廣泛性慢性疼痛。一般起病隱匿,勞累
概述纖維肌痛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纖維肌痛綜合征多見于女性,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25~60歲。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主要有下述4組癥狀。 1.主要癥狀 全身廣泛性肌肉疼痛和廣泛存在的壓痛點是所有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都具有的癥狀。疼痛遍布全身各處,尤以中軸骨骼(頸、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為常見。其他常見部位依次為膝、手
診斷纖維肌痛綜合癥的相關介紹
沒有特異化驗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特征及典型壓痛點即可確診。 1.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身體的左、右側,腰的上、下部及中軸骨骼(頸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時出現疼痛時,稱為全身性疼痛。 2.壓痛點用拇指按壓 按壓力約為4kg,按壓18個壓痛點中至少有11個疼痛。這18
雷諾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根據典型的皮色變化,診斷此病較容易。但在氣候溫暖時,特別是早期患者,臨床表現輕微,甚至不出現皮色改變。對于缺乏典型表現的患者,僅依據其主訴難以確定診斷。因而,需要做輔助檢查和誘發動脈痙攣試驗,以明確診斷和了解末梢循環情況。輔助檢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3]: (1)冷水試
Reye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大多明顯增高,分類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 肝功能 肝功能檢查多有轉氨酶的明顯升高,且多數患者為進行性加重,反復檢查肝功,有助于確診,但病程中無膽紅素的升高。肝功能多在1—2周恢復正常,少數患者在4周內恢復正常。除轉氨酶升高外,高玉興等發現心肌酶常伴同肝功異常同
Sipple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如X線、B超、CT掃描等發現甲狀旁腫瘤、嗜鉻細胞瘤和甲狀腺髓樣癌,腎上腺瘤等,或發現腎上腺轉移癌,頸部、腹膜后淋巴結腫大等。尚可檢出消化性潰瘍、巨結腸等病變。 診斷 本綜合征的主癥是甲狀腺髓樣癌及嗜鉻細胞瘤,對于臨床上首先出現的任何病征,都應按MEN的可能存在進行檢查。
纖維軟骨間質瘤的輔助檢查及鑒別診斷
輔助檢查 X線所見 表現為鄰近生長骺板的透明病變,在成人可侵犯骺端,所在骨的輪廓中度膨脹,皮質骨變薄,可呈扇貝或分葉狀,皮質骨常有小的破壞區,腫瘤從此穿出,侵入通軟組織中。骨膜反應少見,且表現慢性反應,因此,薄的皮質骨表面是光滑的或輕度粗糙。腫瘤中常有一些無機鹽沉積,如為顆粒狀或環狀,提示軟
背部有隱約麻痛不適的輔助檢查及鑒別診斷
輔助檢查 1、周圍神經疼痛 (1)頭面部神經疼痛:副鼻竇平片、腦CT或MRI、腰穿檢查。 (2)脊神經疼痛:脊椎平片、脊椎CT或MRI、腰穿檢查、脊髓造影、肌電圖檢查等。 2、中樞性疼痛一般選用腦CT或MRI、腦電圖等檢查。 鑒別診斷 肩背痛:肩背痛患者很多,大都為肩背局部骨或軟組織
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基本信息介紹
纖維肌痛綜合征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治療比較困難,需要多個學科的醫生共同合作。目前的治療主要致力于改善睡眠狀態、減低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等。 1.西醫治療 (1)消除癥狀加重的誘因 ①寒冷、潮濕環境。②軀體或精神疲勞。③睡眠不佳。④體力活動過度抑或過少。⑤焦慮與緊張。 (
腸應激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X線鋇灌腸檢查 常無異常發現。少數病例因腸管痙攣出現“線征”。其他非特異性的表現可有結腸袋加深或增多等。 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肉眼觀察黏膜無異常,活檢也無異常。但在插鏡時可引起痙攣、疼痛,或在充氣時引起疼痛。如疑有脾區綜合征,可在檢查時慢慢注入100~200ml氣體,然
雪潑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如X線、B超、CT掃描等發現甲狀旁腫瘤、嗜鉻細胞瘤和甲狀腺髓樣癌,腎上腺瘤等,或發現腎上腺轉移癌,頸部、腹膜后淋巴結腫大等。尚可檢出消化性潰瘍、巨結腸等病變。 診斷 本綜合征的主癥是甲狀腺髓樣癌及嗜鉻細胞瘤,對于臨床上首先出現的任何病征,都應按MEN的可能存在進行檢查。
關于纖維性肌痛綜合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癥狀如疲乏、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它需要下列幾種疾病相鑒別。 1.精神性風濕痛:纖維肌痛綜合片易與精神性風濕病相混淆,但兩者有顯著不同。精神性風濕有帶感情色彩的癥狀。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炎燒樣劇痛,或描述為麻木、發緊、針扎樣或壓迫性疼痛。這些癥狀常定位模糊。變化多端,無解剖基礎
CrowFukase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骨髓穿刺 半數病人可見漿細胞輕度增多(2%~5%),合并骨髓瘤者的漿細胞比例明顯增高(>10%)。 神經傳導速度 四肢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減慢或明顯減慢,雙側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常不能引出。 腓腸神經活檢 可見不同程度的節段性脫髓鞘和(或)軸索變性。 診斷 Crow
簡述痛性眼肌麻痹綜合征的診斷要點
1.亞急性起病,一側眶后或眶上緣持續性疼痛。 2.以第Ⅲ、Ⅳ、Ⅵ對腦神經損害為主,可合并有Ⅴ1~2及第Ⅱ對腦神經損害,有或無瞳孔改變。 3.癥狀反復發作,可自然緩解和再發。 4.能除外其他能引起痛性眼肌麻痹的疾患。 5。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