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鑒別診斷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須與其他疾病加以鑒別的如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出疹性急性傳染病。表1為流行性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的鑒別要點。......閱讀全文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鑒別診斷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須與其他疾病加以鑒別的如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出疹性急性傳染病。表1為流行性斑疹傷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鑒別診斷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須與其他疾病加以鑒別的如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出疹性急性傳染病。表1為流行性斑疹傷寒與地方性斑疹傷寒的鑒別要點。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輔助檢查及診斷
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無特征性改變,可顯示肺部斑點狀或斑片狀滲出性密度增高陰影,具有一般肺炎或支氣管肺炎影像,偶見葉、段性肺實變陰影。 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關于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1、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無特征性改變,可顯示肺部斑點狀或斑片狀滲出性密度增高陰影,具有一般肺炎或支氣管肺炎影像,偶見葉、段性肺實變陰影。 2、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概述
斑疹傷寒有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和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 typhus)之分。前者系由普氏立克次體通過人虱傳播,并發支氣管肺炎,僅次于Q熱肺炎;后者也稱鼠型斑疹傷寒(murine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體經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與流行性斑疹傷寒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預防
從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出發,廣泛開展愛國衛生教育和各項活動,大力進行滅虱防虱、滅鼠滅蚤活動,增強全民的衛生防病意識。在流行性斑疹傷寒的流行地區居住者可進行滅活疫苗接種。地方性斑疹傷寒多系散發,故僅對某些從事病原體操作人員和滅鼠人員進行預防性疫苗注射。對醫護人員及從事滅鼠、滅蚤、滅虱人員,要求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病因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呈微小雙球桿菌狀,長0.3~0.6μm,寬約0.3μm,通常寄生于病人的血管內皮細胞內和體虱的腸壁上皮細胞內。病原體對熱、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極為敏感,56℃ 30min或37℃ 5~7h即被殺滅。對低溫、干燥有較強耐受力,-20℃以下可長期保存,在干燥虱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治療
治療與Q熱肺肺炎治療相同,氯霉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均有特效。四環素用量為2g/d,分4次口服。多西環素也可以替代氯霉素或四環素成人量200mg/d,2次分服。國內尚有用每次200mg頓服取得良好療效的報道。療程一般為1周,或體溫正常1~2天后停藥。伴發細菌感染應根據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無特征性改變,可顯示肺部斑點狀或斑片狀滲出性密度增高陰影,具有一般肺炎或支氣管肺炎影像,偶見葉、段性肺實變陰影。
簡述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治療
治療與Q熱肺肺炎治療相同,氯霉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均有特效。四環素用量為2g/d,分4次口服。多西環素也可以替代氯霉素或四環素成人量200mg/d,2次分服。國內尚有用每次200mg頓服取得良好療效的報道。療程一般為1周,或體溫正常1~2天后停藥。伴發細菌感染應根據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
關于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簡介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潛伏期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應遲鈍、譫妄、雙手震顫等神經系統及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肺部受累可形成典型的立克次體性支氣管肺炎,表現在起病數天后出現明顯咳嗽,多為干咳或少量黏稠痰,伴胸悶氣短、呼吸
預防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簡介
從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出發,廣泛開展愛國衛生教育和各項活動,大力進行滅虱防虱、滅鼠滅蚤活動,增強全民的衛生防病意識。在流行性斑疹傷寒的流行地區居住者可進行滅活疫苗接種。地方性斑疹傷寒多系散發,故僅對某些從事病原體操作人員和滅鼠人員進行預防性疫苗注射。對醫護人員及從事滅鼠、滅蚤、滅虱人員,要求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發病機制
立克次體先在局部細胞內生長繁殖,繼而造成立克次體血癥侵入各組織器官,形成典型的增生性、血栓性或壞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圍炎性肉芽腫(也稱斑疹傷寒結節),此種病變累及全身,尤以皮膚的真皮、心肌、肺、腦、肝、腎、腎上腺等處受累明顯,引起各種相應的臨床癥狀。病原體釋放的毒素引起各種中毒癥狀。發病后2周,血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呈微小雙球桿菌狀,長0.3~0.6μm,寬約0.3μm,通常寄生于病人的血管內皮細胞內和體虱的腸壁上皮細胞內。病原體對熱、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極為敏感,56℃ 30min或37℃ 5~7h即被殺滅。對低溫、干燥有較強耐受力,-20℃以下可長期保存,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臨床表現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潛伏期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應遲鈍、譫妄、雙手震顫等神經系統及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肺部受累可形成典型的立克次體性支氣管肺炎,表現在起病數天后出現明顯咳嗽,多為干咳或少量黏稠痰,伴胸悶氣短、呼吸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并發癥
常見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肺功異常,其他可見口腔炎、中耳炎,嚴重者出現心力衰竭、肺水腫的癥狀與體征。
關于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病因分析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呈微小雙球桿菌狀,長0.3~0.6μm,寬約0.3μm,通常寄生于病人的血管內皮細胞內和體虱的腸壁上皮細胞內。病原體對熱、紫外線和一般化學消毒劑極為敏感,56℃ 30min或37℃ 5~7h即被殺滅。對低溫、干燥有較強耐受力,-20℃以下可長期保存,在干燥虱
概述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病癥信息
斑疹傷寒有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和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 typhus)之分。前者系由普氏立克次體通過人虱傳播,并發支氣管肺炎,僅次于Q熱肺炎;后者也稱鼠型斑疹傷寒(murine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體經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與流行性斑疹傷寒
簡述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發病機制
立克次體先在局部細胞內生長繁殖,繼而造成立克次體血癥侵入各組織器官,形成典型的增生性、血栓性或壞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圍炎性肉芽腫(也稱斑疹傷寒結節),此種病變累及全身,尤以皮膚的真皮、心肌、肺、腦、肝、腎、腎上腺等處受累明顯,引起各種相應的臨床癥狀。病原體釋放的毒素引起各種中毒癥狀。發病后2周,血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立克次體先在局部細胞內生長繁殖,繼而造成立克次體血癥侵入各組織器官,形成典型的增生性、血栓性或壞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圍炎性肉芽腫(也稱斑疹傷寒結節),此種病變累及全身,尤以皮膚的真皮、心肌、肺、腦、肝、腎、腎上腺等處受累明顯,引起各種相應的臨床癥狀。病原體釋放的毒素引起各種中毒癥狀。發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實驗室檢查
血液化驗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少數高于10×109/L,偶有在5×109/L以下。血小板計數下降。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 血清學試驗 外斐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對變形桿菌OX19菌株可產生較高效價的凝集反應,尤在發病2周末可達最高峰(1∶320~1∶5120之間)。地方性斑疹傷
簡述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臨床表現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潛伏期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應遲鈍、譫妄、雙手震顫等神經系統及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肺部受累可形成典型的立克次體性支氣管肺炎,表現在起病數天后出現明顯咳嗽,多為干咳或少量黏稠痰,伴胸悶氣短、呼吸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臨床表現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潛伏期為5~15天。大部分起病急驟,高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及全身皮疹,常伴有反應遲鈍、譫妄、雙手震顫等神經系統及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肺部受累可形成典型的立克次體性支氣管肺炎,表現在起病數天后出現明顯咳嗽,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液化驗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少數高于10×109/L,偶有在5×109/L以下。血小板計數下降。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 血清學試驗 外斐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對變形桿菌OX19菌株可產生較高效價的凝集反應,尤在發病2周末可達最高峰(1∶320~1∶5120之間)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流行病學及病因
流行病學 斑疹傷寒發生于全球。在新中國成立前人民缺衣少食,居住條件差,體虱普遍,促成了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廣泛流行。地方性斑疹傷寒在全國各地也有不斷報道。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愛國衛生運動的廣泛開展,斑疹傷寒已基本得到完全控制。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流行病學特點各不相同:前者病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流行病學
斑疹傷寒發生于全球。在新中國成立前人民缺衣少食,居住條件差,體虱普遍,促成了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廣泛流行。地方性斑疹傷寒在全國各地也有不斷報道。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愛國衛生運動的廣泛開展,斑疹傷寒已基本得到完全控制。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流行病學特點各不相同:前者病人是本病惟一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并發癥及實驗室檢查
并發癥 常見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肺功異常,其他可見口腔炎、中耳炎,嚴重者出現心力衰竭、肺水腫的癥狀與體征。 實驗室檢查 血液化驗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少數高于10×109/L,偶有在5×109/L以下。血小板計數下降。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 血清學試驗 外斐反應:流行性
關于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液化驗 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少數高于10×109/L,偶有在5×109/L以下。血小板計數下降。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 2、血清學試驗 外斐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對變形桿菌OX19菌株可產生較高效價的凝集反應,尤在發病2周末可達最高峰(1∶320~1∶5120之間)。地方
關于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體肺炎的流行病學介紹
斑疹傷寒發生于全球。在新中國成立前人民缺衣少食,居住條件差,體虱普遍,促成了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廣泛流行。地方性斑疹傷寒在全國各地也有不斷報道。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愛國衛生運動的廣泛開展,斑疹傷寒已基本得到完全控制。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流行病學特點各不相同:前者病人是本病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