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造假,官方回應
近日,一些外國網友發現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未從杯中飄出懷疑這不是在空間站環境中拍攝的有位外國網友說物體在太空中應呈失重狀態但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仍和在地面上一樣穩穩當當在水杯中,沒有飄出來個別外國網友甚至“腦洞大到”開了“陰謀論”懷疑中國是否根本沒有發射空間站“天宮”只不過是在地面上拍攝的“道具”@我們的太空 回應:科學沒那么神秘相關話題也在知乎上引發熱議昨天(6月30日)中午中國航天科普官方賬號@我們的太空 在知乎作出回應:其實,科學沒那么神秘一張圖兩句話就能說清楚了第一句話,這的確是神舟十三號乘組第二次太空授課的開篇視頻截圖,水杯就是普通的水杯,里面是飲用水,是我們航天員小心翼翼的灌注到水杯里的水,這個水杯和水,是第二次太空授課的備份教具喲…第二句話,這個水杯的水,不是航天員用來直接飲用的,這是教具…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喝水,都是使用飲水袋的,帶有單向閥結構的飲水嘴的飲水袋,不能拿起杯子直接喝的!!否則會有危險的!航天員劉伯......閱讀全文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海洋空間站”將落戶中國
亞太交流和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和“海洋空間站”計劃發起人、法國建筑設計師雅克·魯熱里1日在巴黎簽署“海洋空間站-中國計劃”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代表世界海洋技術發展先進成果的“海洋空間站”新型海洋科學考察船計劃將首先落戶中國。 據介紹,“海洋空間站”計劃旨在創造一種對海洋探索、觀察、分
中國空間站“太空變形”如何實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3日9時32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那么,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變形”是如何實現的? 夢天實驗艙此次轉位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包括轉位準備、兩艙分離、艙體轉位、側向捕
揭秘中國空間站“轉位神器”
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伴隨中國龐大的航天器“積木”變換位置,中國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和“夢天”“問天”兩個實驗艙正式形成“T”字基本構型。 當天,夢天實驗艙“悄悄”挪動“身板”,轉換個姿態從側面“吻”上天和核心艙,實現這一轉位功能的產品正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的轉位機構。 以150公斤的
中國科學家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多項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6.shtm
中國空間站完成T字構型建造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官方科普微博“航天五線譜”消息,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于今年年底完成T字構型建造,艙內活動空間超過110立方米,將配置2個航天員出艙艙口和1個貨物氣閘艙,并提供6個睡眠區和2個衛生區,可實現長期3人、短期6人駐留。?
國際伙伴到訪中國空間站,未來可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53.shtm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開幕。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三十年,就在這一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太空之家”遨游蒼穹。建設完
中國宣布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
首次在中國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ASE)年會9月10日成為一個“航天員的海洋”,近百名來自全球各國的航天員齊聚北京,其中不僅包括以中國登陸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為首的中國航天員,還包括美俄等國的功勛航天員,比如人類首位出艙太空行走的俄羅斯英雄航天員列昂諾夫。在此次大會上,中國宣布將在2022
中國空間站氧氣資源實現100%再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9.shtm
中國空間站“無容器”實驗進展順利
中國空間站已經開展了多項太空實驗。無容器材料實驗柜隨核心艙發射之后,目前在軌已完成十余種科學樣品的實驗,進展順利,其中三種已經返回地面。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太空實驗樣品進行了地面初步分析測試,有了新的發現。總臺記者 竇筠韻:在我手上所拿的這個實驗管里面的金屬鋯就是在經過神舟12號飛船實驗以后
據說中國空間站要搞事情?看看空間站適合開展哪些實驗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
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宇宙研究重要平臺
空間天文學家在北京說,中國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間站將為空間天文提供重要平臺,進行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等天體物理研究,認識宇宙基本規律。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在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期間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計劃于2014年發射的空間實驗室“天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揭秘中國空間站如何保證十余年用電
中國空間站將在400公里的高空運行十余年,要維持這么長時間的能源,“太空電站”很重要。曾經,航天員為了節省電能,在太空吃的是冷飯冷菜。而現在,隨著中國“太空電站”不斷更新迭代,航天員早就能在太空吃上熱飯熱菜,還能在太空開展各種科學實驗。 中國空間站“太空電站”內成立了一個和諧互助的“供電大聯盟”
中國空間站建設計劃進展順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月31日在第二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建設計劃進展順利,后續飛行任務準備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 周建平介紹說,目前,后續飛行任務正在緊張進行,我們計劃再次把航天員送到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生活和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生活的保障技術,驗證人
中國公開空間站TLE軌道根數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2日晚消息,為便于各方開展空間目標避碰等軌道分析工作,即日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每日在其官網發布中國空間站TLE軌道根數,供各航天實體參考使用。 自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入軌以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每日在官網發布中國空間站近/遠地點、傾角等軌道基本參數。 據悉
外國網友質疑中國空間站造假,官方回應
近日,一些外國網友發現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未從杯中飄出懷疑這不是在空間站環境中拍攝的有位外國網友說物體在太空中應呈失重狀態但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時水仍和在地面上一樣穩穩當當在水杯中,沒有飄出來個別外國網友甚至“腦洞大到”開了“陰謀論”懷疑中國是否根本沒有發射空間站“天宮”只不過是在地面上拍攝的“道具
外國航天員有望登上中國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空間站階段,中國愿意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的機會,國外航天員將有望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周建平是在北京召開的載人航天技術國際研討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的。由聯合國外空司和中國載人航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喻菲、劉藝煒)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鐘,研制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鐘,研制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 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紹,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
三種“翅膀”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隨著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即將亮相。有趣的是,大大小小不同的三種“翅膀”——太陽翼,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其中,神舟載人飛船采用剛性太陽翼,天舟貨運飛船采用半剛性太陽翼,天和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采用柔性太陽翼。 中國空間站這三種不同的太陽翼覆蓋了目前世界航天所有太陽翼的種類
中國空間站將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6月4日舉行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首次利用位于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
中國空間站建設記:“太空之吻”這樣呈現
近日,中國空間站再傳喜訊——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在核心艙內采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圓滿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通過浪漫的“太空之吻”試驗,初步驗證了空間站與來訪飛行器手控遙操作系統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間協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 進入202
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鏡像平臺建成運行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獲悉,近日,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鏡像平臺進入正式運行階段,將為空間站科學實驗提供重要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帥俊全: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可以看到和中國空間站的科學實驗設施1∶1配置的這樣一個鏡像平臺已經全部建成,而且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神十九乘組即將展開的大量
中國空間站材料艙外暴露實驗穩步推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02.shtm 五一假期第一天,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依然堅守在崗位,維護設備運行、完成日常科研任務。目前,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已經全面建成并進入設備調試和試運行階段。 在中國空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二號
中國空間站擬開展上千項科研項目
世界航天發展迅猛,載人航天已成為國際上大國博弈競爭的重要陣地。目前,已有1000余項科學研究項目列入中國空間站支持實施計劃。完成在軌建造后,還將通過在多樣化天地往返運輸、載荷搭載、小衛星部署和實驗機柜開放共享及數據使用等方面開展應用探索,促進低成本進入太空能力提升和載人航天持續發展。? ? 正在
中國空間站擬開展上千項科研項目
世界航天發展迅猛,載人航天已成為國際上大國博弈競爭的重要陣地。目前,已有1000余項科學研究項目列入中國空間站支持實施計劃。完成在軌建造后,還將通過在多樣化天地往返運輸、載荷搭載、小衛星部署和實驗機柜開放共享及數據使用等方面開展應用探索,促進低成本進入太空能力提升和載人航天持續發展。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于近期進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馬帥莎)記者2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