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中國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ASE)年會9月10日成為一個“航天員的海洋”,近百名來自全球各國的航天員齊聚北京,其中不僅包括以中國登陸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為首的中國航天員,還包括美俄等國的功勛航天員,比如人類首位出艙太空行走的俄羅斯英雄航天員列昂諾夫。在此次大會上,中國宣布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并詳細介紹了空間站研制、發射的計劃以及航天員培養的最新進展。
據本次年會組委員主席、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介紹,2011年9月中國政府批準中國的空間站工程,相關的研制和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各種產品的研制、地面設施的建設以及大型科學實驗已經全面展開。其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貨運飛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神舟11號飛船、長征2F遙11火箭等主要產品已經進入研制關鍵階段。航天員以及有關地面設施設備進入飛行準備階段,空間站的核心艙以及兩個實驗艙也將全面轉入飛行產品研制的實驗。海南航天發射場基本完工,已具備發射條件。
在回答記者有關海南發射場未來會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如何分工時,楊利偉稱,海南發射場未來將用于貨運飛船、空間站的艙段以及一些大中型衛星的發射,而酒泉將負責人員的發射,兩大發射場是互補關系。
楊利偉透露,按照計劃,中國將于2016年前后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并在隨后發射神舟11號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2018年前后發射實驗核心艙,進行空間站建造技術驗證,隨后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工作。
“對于中國空間站任務,我們非常愿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制、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與各國展開積極交流合作。”楊利偉表示,整個空間站方案設計階段,預留了很多在空間站上和各國合作的平臺。在應用實驗合作以外,還在中國空間站設計了能夠和其他航天器對接的接口以進行艙段級合作。
對于長征5號運載火箭的研制進展,楊利偉沒有直接回應,只是說,將來中國發射空間站艙段將使用長征5號運載火箭,這次介紹的主要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一些研制計劃。
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國有何后續航天員培養計劃時,楊利偉表示,中國一共進行過兩次航天員選拔,第一批選拔是1995年啟動,1998年中國首批的14名航天員開始職業生涯。2009年啟動第二批選拔,2010年7名航天員開始自身的職業生涯。這7人中包括2名女性航天員。這兩批航天員已經進行10人、12人次的太空飛行,目前這些航天員正在為天宮二號以及后續空間站任務做準備。后續選拔工作會根據中國航天發展以及飛行任務進行總體規劃,確定選拔策略、選拔時間和選拔人數。通過這樣統籌規劃和動態調整形成年齡結構合理、技術結構科學的航天員隊伍。他還強調,未來會有更多女性加入到中國航天員隊伍中來。
對于是否有為他國培養航天員的計劃,楊利偉回應,中國的態度是明確而積極的。經過近20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國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航天員選拔、訓練系統,也研制建設了航天員選拔訓練設備,中國愿意在與他國在航天員培訓以及將來聯合飛行領域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形式。
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有關是否會在飛行員以外的人才中選拔航天員的提問時,楊利偉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制定從非飛行員以外進行選拔的標準,空間站建成之后提供了一個國家級的實驗平臺,在上面執行任務的將有大量工程人員和科技人員。所以中方正在考慮下一批航天員選拔將會涉及相關工程和科技人員。
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是要與美國進行太空競爭嗎?面對這樣的敏感問題,楊利偉回應稱,太空是全人類共有的資源,中國發展載人航天是按照中國整體規劃來走,并不是想要趕超任何國家,而是按照自身計劃,為國家建設服務。
對于中美之間互相禁止到對方航天發射機構參觀的說法,楊利偉表示,這個提法有些不準確,當年中美領導人曾在航天方面達成過共識,中國也曾接待過美國航天員來訪,當時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局長還曾參觀過中國的航天設施和發射場,但目前非常遺憾,中方還沒有到美國航天設施進行過交流。
法新社記者的提問是有關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進行過哪些國際合作。楊利偉表示,中國很重視載人航天工程的國際合作。中國曾邀請過美國、俄羅斯的航天員來中國進行交流,特別是最近兩年,中歐雙方的航天員進行互訪,在對方的訓練中心體驗短期的訓練。工程合作方面,在航天醫學、應用實驗以及航天員選拔訓練方面與不少國家有過實質性合作。包括他自己也曾在俄羅斯進行過失重飛機的訓練。在神舟8號項目中,中國與德國合作進行了17項空間科學生命實驗。
在人類漫長的探索宇宙過程中,在相繼完成進入太空、登月、建成空間站等壯舉后,各國都把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當做下一個探索目標。楊利偉也表示,載人登火星、深空探測將是人類載人航天更加長遠的目標。
人類首位在太空出艙行走的俄羅斯功勛航天員列昂諾夫還給出了人類登陸火星的時間表。他認為,一旦各國展開通力合作,這個時間不會晚于2030年,而各國應該在2019年前開始選拔火星航天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乘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對先進的國防工業能力建設要求,深入挖掘專業需求痛點,結合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等,打造了服務于“產品研發智能化、智能化產品研發”的“妙算”平臺,幫助航天設計師迅速在材......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并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6月21日上午,載人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材料類)交接儀式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區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本批空間材料實驗樣品是空間站高溫材料實驗柜首次下行材料樣品和無容器實驗柜下行的第四......
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近日,在天地協同配合下,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系統大氣瓶完成在軌安裝任務,該院801所首次采用“換氣”而非“補氣”的方式完成電推進系統推進劑——氙氣的補充。電推進系統的......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0日11時1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