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將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6月4日舉行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首次利用位于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活動,并將繼續開展天宮課堂。......閱讀全文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中國空間站“太空變形”如何實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3日9時32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那么,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變形”是如何實現的? 夢天實驗艙此次轉位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包括轉位準備、兩艙分離、艙體轉位、側向捕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內,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小小陀螺快速旋轉。“同學們,你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熟悉的聲音響起,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教師”王亞平與翟志剛、葉光富出現在鏡頭之中……12月9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這是繼20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進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課。 天地合力保障
三種“翅膀”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隨著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即將亮相。有趣的是,大大小小不同的三種“翅膀”——太陽翼,助力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 其中,神舟載人飛船采用剛性太陽翼,天舟貨運飛船采用半剛性太陽翼,天和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采用柔性太陽翼。 中國空間站這三種不同的太陽翼覆蓋了目前世界航天所有太陽翼的種類
中國空間站將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6月4日舉行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首次利用位于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
中國空間站建設記:“太空之吻”這樣呈現
近日,中國空間站再傳喜訊——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在核心艙內采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圓滿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通過浪漫的“太空之吻”試驗,初步驗證了空間站與來訪飛行器手控遙操作系統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間協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 進入202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于近期進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馬帥莎)記者2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開啟多艙階段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7月25日,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隨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隨著“問天”成功赴約,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了“多艙”階段。待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后,中國
太空“牧星人”:聯通天地-守護中國空間站
今年,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運營階段,這就需要實時與地面保持聯絡。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一群航天測控人負責著中國全部航天器的測控,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牧星人。今天的《“天宮”是怎么煉成的?》系列報道,一起去看看航天測控人如何遙控“放牧”太空中的衛星。 在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飛控大廳,飛控團隊正在對
中國空間站如何成為全人類的“太空之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32.shtm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中國空間站如何成為全人類的“太空之家”?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北京開幕。202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直播課不掉線的”秘密“
12月9日15時40分,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直播大家并不陌生,但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的太空“直播間”是如何將內容從空間站傳回地球呢? 讓直播不“掉線”,離不開中國電科第十研究所的智慧——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3星高速數傳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期進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馬帥莎)記者2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
中國空間站完成太空泊車,專家揭秘背后高科技
北京時間2022年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我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一”字構型轉變為“L”字構型。 轉位期間,問天實驗艙首先完成相關狀態設置,而后與天和核心艙分離,之后采用平面轉位方式完成轉位,并與節點艙側向端口再對接。
創新+匠心,中國空間站將總體設計杰作寫入太空
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隨著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在太空緊緊相擁,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最后一個艙段,配齊!中國空間站將雄闊壯美且匠心獨具的總體設計杰作繪就于無垠的太空中,書寫下載人航天三十載崢嶸歲月中又一濃墨重彩之筆。航天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給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囑托,再一次
中國空間站有望首次實現干細胞在太空早期造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67.shtm 中新社海南文昌5月10日電 (記者 馬帥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10日晚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了98件產品,總重量約714千克。天舟六號
中國空間站有望首次實現干細胞在太空早期造血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10日晚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了98件產品,總重量約714千克。天舟六號“抵達”后,空間站將開展多項艙內外實驗,并有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干細胞在太空早期造血。 據悉,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了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
探訪模擬太空的“地面空間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7.shtm 造型新奇的設備、炫酷的“刷眼”識別……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在約50個足球場大小的園區內,外表看似普通的實驗樓,卻十分
中國空間站太空實驗順利-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的規劃和組織等,空間站上的所有科學實驗柜也都在這里集成、聯試。 總臺央視記者帥俊全:我現在就是在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柜的其中
太空變形記再上演-中國空間站為何“T”字構型
11月3日,夢天實驗艙上演太空“挪車位”,從天和核心艙前向對接口分離,再轉位至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側向端口,中國空間站形成“T”字基本構型。 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次進行轉位任務。一個多月前,中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完成問天實驗艙轉位任務。經過多次“變形”,空間站組合體最終實現“
水稻在太空結穗!中國空間站已展開多項科學實驗
昨天(3日),夢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建站為應用”是我國建造空間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航天員乘組成功進行多次出艙活動,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試驗研究,并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目前,正在開展的各項試驗進展如何? 在中國空間站的生命生態實驗柜中
中國空間站太空實驗順利-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的規劃和組織等,空間站上的所有科學實驗柜也都在這里集成、聯試。 總臺央視記者帥俊全:我現在就是在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柜的其中
中國空間站望遠鏡將成太空中最大的“相機”
預計于2023年發射的中國空間站望遠鏡非常有“氣勢”,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那么高。它的口徑為兩米,與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相當,而視場卻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大350倍。 劉繼峰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中國空間站望遠鏡科學工作聯合中心主任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
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開啟太空探索空間站時代
中國29日晚在西北戈壁成功將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送入低地球軌道,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后,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來到位于北京的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目睹了這次非同尋常的太空發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改進后的“長征二號FT1”
期待!中國空間站第三代“太空水稻”即將收獲
神舟十八號乘組即將返回,又有一批新的太空實驗樣品返回地球。太空科學實驗,究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期待呢?我們下面就來關注中國空間站太空水稻的最新科研進展。 2022年在神舟十四號乘組任務期間,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獲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種子。近日,這批太空水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將于近期進行
中新網北京3月15日電 (馬帥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消息,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將于近期擇機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地面課堂師生互動交流。首次太空授課進一步拉近了青少年與載人航天的距離,持續興起探知
太空旅程從33天到6個月……數說中國空間站
空間站建設和載人航天活動是2021年的重頭戲。在這一年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正式進入到第三步——空間站階段。下面通過一組數據來回顧一下中國空間站在這一年里展現的成就。2021年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成為我國目前最大最復雜的航天器。天和核心艙長16.6米,最寬處直徑4.2米,內
獨家-|-簡智儀器帶你解讀中國空間站太空拉曼光譜儀
隨著“天和”核心艙的成功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已全面邁入空間站時代。預計2022 年前后,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完成建造,并開展大規模多學科的空間科學研究、技術驗證和空間應用。為面向全國科學家征集空間站科研項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2019年4月向科學界發布了《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實驗資源手冊》(以下簡
NASA:國際空間站收獲了太空白菜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17日表示,國際空間站考察組首次在軌道上收獲白菜。飛行工程師佩吉·惠特森收獲了6棵小白菜,她抵達空間站后除其他事務外還負責看管“菜園”。NASA指出,考察組可以品嘗這些植物,但大部分收成將被發回地球,進行進一步研究。名為Tokyo Bekana的白菜
太空垃圾變身阿里“糖果罐號”迷你空間站
10月22日,有媒體報道了阿里將向太空發射“糖果罐號”迷你空間站和“天貓國際號”通訊衛星的消息。 23日,阿里“一站一星”項目組人士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一站一星”將首先應用到“雙十一”期間的全球用戶互動中。后續還將通過“一站一星”計劃,和多家科研單位合作,共同探索相關空間技術及無人駕駛技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