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糖的鑒定:Seliwanoff試驗
本試驗原理是將酮糖用濃鹽酸轉化為羥甲基糠醛,再與間苯二酚(Seliwanoff試驗)縮合,形成紅色產物。向溶于水的試樣中加入等體積的濃鹽酸與數滴Seliwanoff試劑,將所得混合物加熱剛好至沸。若溶液在2分鐘內即有紅色顯現,還有暗黑色沉淀生成,說明酮糖存在。長時間放置或延長加熱時間,醛糖也會發生顏色反應,但顏色稍淡且一般無沉淀生成。 ......閱讀全文
酮糖的鑒定:Seliwanoff試驗
本試驗原理是將酮糖用濃鹽酸轉化為羥甲基糠醛,再與間苯二酚(Seliwanoff試驗)縮合,形成紅色產物。向溶于水的試樣中加入等體積的濃鹽酸與數滴Seliwanoff試劑,將所得混合物加熱剛好至沸。若溶液在2分鐘內即有紅色顯現,還有暗黑色沉淀生成,說明酮糖存在。長時間放置或延長加熱時間,醛糖也會發生顏
關于糖類的鑒定的介紹
一、檢驗還原性糖 根據是否具有還原性,將糖類分為還原性糖和非還原性糖。單糖、麥芽糖、乳糖等還原性糖與斐林試劑反應,可以產生磚紅色沉淀。因此,實驗中常用斐林試劑來檢測還原性糖的存在。 1.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號備用。 2.用量筒量取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各3ml,分別注入其中的2支試管,再滴加1
糖類的化學性質
淀粉的鑒定 1.取2支潔凈的試管,用記號筆在試管上部編號(如A和B)備用。 2.用天平稱取蔗糖和淀粉各2g,分別放入100ml的清水中,溶解后備用。 3.用量筒量取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各3ml,分別滴入等量的稀碘液,觀察并記錄溶液顏色變化情況。 糖類的鑒定 檢驗還原性糖 根據是否具有還
糖的呈色反應(color-reaction)和定性鑒定(1)
目的要求(1) 學習鑒定糖類及區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2) 了解鑒定還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Ⅰ. Molish反應——α-萘酚反應實驗原理糖在濃硫酸或濃鹽酸的作用下脫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與α-萘酚作用形成紫紅色復合物,在糖液和濃硫酸的液面間形成紫環,因此又稱紫環反應。自由存在和結合存在的糖均呈陽性反應
酮糖的性質
性質:多羥基酮稱為酮糖,如二羥丙酮、赤蘚酮糖、木酮糖、果糖、景天庚酮糖等都是天然存在的酮糖,酮糖都是α碳上有羥基的酮。
醛糖和酮糖的區別
醛糖和酮糖具有醇羥基和羰基的性質,都是還原糖,因為酮糖分子內雖然無醛基,但其羰基受相鄰α碳原子上羥基的影響,而呈現出還原活性。兩者的鑒別:(1)西利萬諾夫試驗(Seliwanofs test),間苯二酚于鹽酸中與酮糖反應呈紅色,而醛糖呈色很淺;(2)弱氧化劑,如溴水可將醛糖氧化成相應的糖酸,而對酮糖
關于酮糖的性質介紹
性質:多羥基酮稱為酮糖,如二羥丙酮、赤蘚酮糖、木酮糖、果糖、景天庚酮糖等都是天然存在的酮糖,酮糖都是α碳上有羥基的酮。醛糖和酮糖具有醇羥基和羰基的性質,都是還原糖,因為酮糖分子內雖然無醛基,但其羰基受相鄰α碳原子上羥基的影響,而呈現出還原活性。兩者的鑒別: (1)西利萬諾夫試驗(Seliwan
酮糖的基本信息
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2)是一個酮基。中文名酮糖外文名ketose類????型單糖分子式CAS號性????質酮糖在強氧化劑作用下,在酮基處裂解,生成草酸和酒石酸。
關于異麥芽酮糖的簡介
白色結晶,無臭、味甜、甜度約為蔗糖的42%,甜味純正,與蔗糖基本相同,無不良后味,熔點122~124℃,比旋光度〔α〕20D97.2°,耐酸,耐熱,不易水解(20%溶液在pH2.0時100℃加熱60min仍不分解,蔗糖在同樣條件下可全部水解)熱穩定性比蔗糖低,有還原法,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概述異麥芽酮糖的用途
因擔心血糖升高而不敢吃糖,一直是眾多糖尿病患者“甜蜜的憂愁”。大連工業大學獲得一個好消息:該校生物工程學院院長--李憲臻教授負責完成的“克氏桿菌生物轉化蔗糖生產異麥芽酮糖的研究”,已經解決了糖尿病患者的“吃糖難”。據悉,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技術長達20多年
異麥芽酮糖的詳細介紹
異麥芽酮糖是甘蔗、蜂蜜等產品中發現的一種天然糖類,由于它有不會引起蛀牙的功能。全世界已大量研究和開發。在1954年它先以蔗糖為原料轉化生產成功。1984年日本新三井公司成功地開發出特殊酵素技術,將其大量工業化生產。之后它被大量應用于各種食品和甜味劑中。市場除了日本以外,更擴展到韓國和臺灣等地區。
核酮糖的基本信息
核酮糖是具有與核糖相對應的戊酮糖結構的單糖。沒有以游離態聚合的例子,但其5-磷酸酯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共出現于光合成的重要反應途徑中(還原型戊糖磷酸循環)。此外也可通過葡萄糖的直接氧化途徑,由6-磷酸葡萄糖酸的氧化和脫羧產生。5-磷酸D-核酮糖由核糖磷酸異構酶(EC5.3.1.6)的作用,可可逆地變
異麥芽酮糖的加工特性
1.優秀口感 異麥芽酮糖口感非常類似于蔗糖,較為溫和和細致。食用期間與之后都沒有不良口感,它的甜度大約為蔗糖的42%。 2.濕度穩定性 異麥芽酮糖只有極低的吸濕性,因此它在速溶粉末中具有自由流動性,由于其低結塊風險,可以很容易地制成飲料或其他類型的產品。 3.粘度 異麥芽酮糖的粘度幾乎
糖的呈色反應(color-reaction)和定性鑒定(2)
試劑試劑甲:稱取34.5g硫酸銅溶于500mL蒸餾水中。試劑乙:稱取125g NaOH 137g酒石酸鉀鈉溶于500mL蒸餾水中,貯存于具橡皮塞玻璃瓶中。臨用前,將試劑甲和試劑乙等量混合。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操作方法取試管,編號,各加入Fehlin試劑甲和乙1mL。搖勻后,分
蒽酮的試驗
蒽酮的試驗糖類在濃硫酸的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或羥甲基糠醛,他們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用上述反應鑒定試樣為糖類后,再進行單糖、雙糖、醛糖或酮糖的區別試驗。
核酮糖雙磷酸的功能介紹
中文名稱核酮糖雙磷酸英文名稱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義卡爾文循環中二氧化碳接受體的主要中間產物。進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細菌鑒定的生化試驗酶類試驗
酶是生物體內細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劑,沒有酶,生物體內的所有代謝反應都不能進行。常用的酶類試驗有氧化酶試驗、凝固酶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卵磷脂酶試驗(Nagler 試驗)、磷酸酶試驗等。
細菌鑒定的酶類試驗
細菌鑒定的酶類試驗是細菌的生化反應中酶類的存在與否等生化特性,這些反應能夠導致反應體系的PH值變化或產生顯色物質,加入合適的酸堿指示劑或顯色劑就可以反映出來。氧化酶試驗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是細胞色素呼吸酶系統的最終呼吸酶。具有氧化酶的細菌,首先使細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的細胞色素C使對苯二胺氧化
糖發酵試驗
培養基:1%糖的酚紅肉湯,并補充所需生長因子,方法參考奈瑟菌鑒定。 吲哚(快速法)試驗:在pH?6.8的磷酸緩沖液(0.05mol)中,加0.1%的L-色氨酸。大量接種被檢菌,孵育4h后,加Kovacs試劑。
糖發酵試驗
實驗概要了解糖發酵的原理和在腸道細菌鑒定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原理 糖發酵試驗是最常用的生化反應,在腸道細菌的鑒定上尤為重要。絕大多數細菌都能利用糖類作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們在分解糖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異,有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并產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氣體(如氫、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細菌只產酸
核酮糖雙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核酮糖雙磷酸英文名稱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義卡爾文循環中二氧化碳接受體的主要中間產物。進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核酮糖雙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核酮糖雙磷酸英文名稱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義卡爾文循環中二氧化碳接受體的主要中間產物。進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核酮糖雙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核酮糖雙磷酸英文名稱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義卡爾文循環中二氧化碳接受體的主要中間產物。進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關于異麥芽酮糖的物理特性介紹
1.異麥芽酮糖的消化和吸收 異麥芽酮糖攝取不會被唾液、胃酸和胰液消化,一直到小腸才被酶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吸收。 因為異麥芽酮糖結構類似蔗糖,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直接吸收代謝,因此沒有任何食用安全問題。 2.抑制脂肪累積作用 根據最新研究報告,肥胖的機理是人體脂肪組織中Lipoprote
蒽酮比色定糖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
實驗目的 1.了解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 2.學習求標準曲線方程—最小二乘法 3. 掌握分光光度計的使用 實驗原理 蒽酮比色定糖法是一個快速而方便的定糖方法,在強酸性條件下,蒽酮可以與游離的或多糖中存在的己糖、戊糖及己糖醛酸(還原性和非還原性)作用生成藍綠色的糖醛衍生物,其
鯽魚血型鑒定試驗
實驗概要利用血型鑒定原理,鑒別魚類血型鑒定方法。實驗原理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決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稱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稱為B血型。而血清中還存在凝集素。當A凝集原與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與抗B凝集素相遇時,會發生紅細胞凝集反應。一般A型標準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標準血清中含有
細菌鑒定的生化試驗氮源代謝試驗
氮源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氮源物質,如蛋白質類、氨及銨鹽、硝酸鹽、分子氮等,主要用來合成細胞中的含氮物質。由于不同微生物所含的酶不同,在利用氮源時會出現不同的代謝反應和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因此,可以利用生化試驗來測定微生物對氮源物質的利用途徑及代謝產物,從而對微生物進行鑒別。常用的氮源代謝試驗有硫化氫試驗
細菌鑒定的生化試驗碳源代謝試驗
碳源是為微生物提供碳素來源的物質。用于合成菌體,碳源物質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后成為微生物自身的物質(如糖類、脂質、蛋白質等),碳可占一般細菌細胞干重的一半。大多數碳源還能為機體提供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能源,因此,碳源物質通常也是能源物質。碳源代謝試驗主要是通過檢測細菌在利用碳源時的代謝途徑
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DNA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掌握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DNA的原理與方法。?【實驗原理】?瓊脂糖是從海藻中提取出來的一種雜聚多糖,是由D型和L型半乳糖以α-1,3和β-1,4糖苷鍵相連形成的線狀高聚物(如下圖所示)。瓊脂糖遇冷水膨脹,溶于熱水成溶膠,冷卻后成為孔徑范圍從50nm到大于200nm的凝膠。瓊脂糖凝
糖發酵試驗的概述
糖發酵試驗是測驗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利用各種碳源的能力,其原理在于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絕大多數細菌都能利用糖類作為碳源,但是它們在分解糖類物質的能力上有很大差異。有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產生有機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氣體(如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細菌只產酸不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