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強度。如以波長(λ)為橫坐標,吸收強度(A)為縱坐標,就可繪出該物質的吸收光譜曲線。利用該曲線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稱為分光光度法,也稱為吸收光譜法。用紫外光源測定無色物質的方法,稱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見光光源測定有色物質的方法,稱為可見光光度法。它們與比色法一樣,都以Lambert-Bee定律為基礎。 [1] 上述的紫外光區與可見光區是常用的。但分光光度法的應用光區包括紫外光區,可見光區,紅外光區。波長范圍:1、200~400nm的紫外光區2、400~760nm的可見光區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1~400cm-1)的紅外光區。......閱讀全文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光度或發光強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強度。如以波長(λ)為橫坐標,吸收強度(A)為縱坐標,就可繪出該物質的吸收光譜曲線。利
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強度。如以波長(λ)為橫坐標,吸收強度(A)為縱坐標,就可繪出該物質的吸收光譜曲線。利用該曲線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稱為分光光度法,也稱為吸收光譜法。用紫外光源測定無色物質的方法,稱為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長范圍為:(1)200~380nm的紫外光區,(2)380~780nm的可見光區,(3)2.5~25μm(按波數計為4000cm~400cm)的紅外光區。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測量對象是呈原子狀態的金屬元素和部分非金屬元素,是由待測元素燈發出的 特征譜線通過供試品經原子化產生的原子蒸氣時,被蒸氣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通過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程度,求出供試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 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比較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
(1)靈敏度高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大多數金屬元素的相對靈敏度為1.0×10-8~1.0×10-10g·mL-1,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絕對靈敏度為1.0×10-12~1.0×10-14g。這是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的是占原子總數99%以上的基態原子,而原子發射光譜測定的是占原子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長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用于鑒別、雜質檢查和定量測定的方法。當光穿過被測物質溶液時,物質對光的吸收程度隨光的波長不同而變化。因此,通過測定物質在不同波長處的吸光度,并繪制其吸光度與波長的關系圖即得被測物質的吸收光譜。從吸收光譜中,可以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快速等優點,是生物化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實驗方法。許多物質的測定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
當一束強度為0的單色光垂直照射某物質的溶液后,由于一部分光被體系吸收,因此透射光的強度降至,則溶液的透光率為: 根據朗伯(Lambert)-比爾(Beer)定律: A=abc 式中為吸光度,為溶液層厚度(cm),為溶液的濃度(g/dm^3), a為吸光系數。其中吸光系數 與溶液的本性、溫度
當一束強度為I0的單色光垂直照射某物質的溶液后,由于一部分光被體系吸收,因此透射光的強度降至I,則溶液的透光率T為:根據朗伯(Lambert)-比爾(Beer)定律:A=abc式中A為吸光度,b為溶液層厚度(cm),c為溶液的濃度(g/dm^3), a為吸光系數。其中吸光系數 與溶液的本性、溫度以及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快速等優點,是生物化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實驗方法。許多物質的測定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分光光度計中,將不同波長的光連續地照射到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時,便可得到與不同波長相對應的吸收